资源简介 (共19张PPT)美妙的音乐课堂开始啦鹅 鹅 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唐·骆宾王你知道《咏鹅》这首古诗吗?谁来朗诵?听听老师是怎样朗诵这首古诗的?加入了什么?加入了乐器和伴奏音乐你认识这件打击乐器吗?木鱼木鱼: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木质类打击乐器,它的外形像个鱼头,它是用小木头轻轻敲击发出声音的。鹅 鹅 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唐·骆宾王跟随伴奏音乐轻声有节奏的朗读唐诗《咏鹅》人民音乐出版社一年级上册第四课《快乐的动物》你能用动作随音乐表现出鹅的形象吗?绿色的部分歌曲情绪有什么变化?旋律升高了,情绪也变得更加欢快、激动、兴奋了。你能用不同的动作表现歌曲的情绪变化吗?找到歌曲中的 X -(1)— —— —(1)- —— - ——( 2 )- - - - ——( 3)用“嘀”的声音表示卡片中的图形在快乐的音乐声中我们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同学们,我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了无数优秀的古诗作品,不仅读起来是那么朗朗上口,唱起来又是那么悦耳动听。那你们想不想学更多的古诗歌曲呢?课下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更多歌曲,下节课我们来一起分享,好吗?让我们下节课再相聚吧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音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咏鹅》、《音的长短》教学设计教材简介:《咏鹅》《音的长短》都是2024人音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程,《咏鹅》是小学低年级常用的古诗教材,其天真活泼通俗易懂并且充满童趣,深受学生喜爱。2/4拍,五声宫调式,二段体结构的作品。《音的长短》是课后能力进阶中的内容,生活中有很多声音都与音的长短相关。二、教学评价:评价内容 评价要点歌唱技能 学生在音准、节奏和音的长短控制方面的表现。表演创造力 学生在表演中展现的创意,包括动作设计和情感表达。课堂参与度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互动、合作和学习态度。三、学情分析:本课时面向一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并积极探索的阶段。学生通常对音乐和节奏有天然的感知能力,但可能缺乏将这种感知转化为具体艺术表现的经验。在语言学习方面,一年级学生已具备基础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能够跟随朗读并模仿简单的发音。然而,对于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解释。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和创造性任务中可能表现不一,需要通过活动设计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和相互协作。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提供适当的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四、学习目标:1.审美感知:学生能通过聆听和朗读《咏鹅》体验诗歌的韵律美和音乐的旋律美,形成基本的审美感知。2.艺术表现:学生能在学唱《咏鹅》的过程中准确表达音的长短和节奏,展现艺术表现的基本技能。在歌词朗读和节奏练习中,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3.创意实践:学生能在设计表演动作中发挥想象力,将个人创意融入到歌曲的表演实践中。4.文化理解:学生能通过《咏鹅》的学习理解诗歌背后的文化意义,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节奏感的培养、音高变化的感知和歌曲旋律的学唱。教学难点:学生对音高变化的感知和表达;通过表演将歌曲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在角色扮演环节中,能够创造性地结合音乐节奏和动作。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导入 1.老师今天请来一位朋友,你们看看它是谁?“白鹅”。有一首关于“鹅”的古诗我们非常熟悉,谁能诵读一遍?2.诵读《咏鹅》。3.这首古诗同学们都非常熟悉,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读,与大家读的有什么不同。(师加入打击乐器伴奏,按歌曲节奏读古诗)4.请同学们拍拍手,和老师一起读一读吧。师总结:我们读的有长有短,在音乐中叫作节奏。我们听听音乐中是怎么描写“鹅“的出示课题。 1.看老师带来的白鹅玩偶,并回忆有关鹅 的古诗——《咏鹅》。2.诵读古诗《咏鹅》3.聆听诗句,体会其韵律。4.按节奏读歌词。 通过视觉和听觉材料吸引学生注意力,为进一步学习歌词、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打下基础。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建立音乐的长短的概念。让学生再重复聆听中,熟悉歌曲的韵律。二、音乐游戏 1.我们跟着音乐动一动,表现音乐中“鹅”的形象。2.用动作表现音高的变化。3.师:在第二遍演唱的时候我们的动作有什么变化?音高有什么变化?4.随音乐再次律动感受。除了音高变高了,还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激动、兴奋、快乐)5.生活中你用什么样的动作表现你兴奋的心情呢?让我们随着音乐做一做吧。 对音乐表现歌曲中“鹅”的形象。用动作表现音高的变化。思考动作与音高的关系。跟音乐律动,音高变高后音乐情绪的变化。5.设计表现更加开心、激动心情的动作。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随音乐的变化作出律动,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进行相应的表达。三、畅游歌曲 1.同学们通过游戏对这首歌曲已经非常熟悉了,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唱一唱吧。2.完整演唱歌曲。3.指导学生识别歌词中的节奏型“×-”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个节奏出现是有规律的,我们一边演唱一边找到它出现的规律吧。师:没错,每两句诗句就出现一次长音×-。请设计一个你喜欢的动作,在“×-”出现的地方表演吧。 1、2.完整演唱歌曲。一边演唱一边找到歌曲中“×-”节奏。演唱歌曲找到节奏出现的规律。生总结节奏出现的规律为每两句古诗在结尾处出现一次。为“×-”设计合适的动作。 在唱游活动中将音响与音乐符号建立联系,引导学生作出相应的反应。四、能力进阶 1.请同学们听听这些都是什么声音?生:流水声、雨声、碰铃声、木鱼声。师:每一种声音有它不同的音色和长短,所以我们能够辨别出它们。听一听,用双手的距离表现出声音的长和短。用“嘀”的声音表现出卡片中的图形。 1.讨论歌词含义,分享个人理解。2.标记歌词中的特殊节奏型,注意其在演唱中的表达。3.设计表演动作,体现歌词情感。分享和讨论表演动作。 帮助学生建立音乐与生活的联系,音乐来自于生活,再将所学音乐运用到生活中去。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唱会了歌曲《咏鹅》,通过自己的动作表现了歌曲的情绪变化,也通过自己动作表现声音的长短。期待下节音乐课同学们有更多的收获。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F咏鹅.mp3 《咏鹅》《音的长短》.pptx 【新教材】2024人音版一年级上册 第4单元 《咏鹅》教学设计.doc 睡 - 流水聲 (流水聲|白噪音).mp3 纯音乐 - 水滴声.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