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测试反应快慢》教学设计(含单元分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测试反应快慢》教学设计(含单元分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名称 《我们自己》
单元设计说明 本单元共有六课,前四课从身体的结构入手,逐步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这个内容的设计呈现了课程标准中“生命领域”主要概念,“10.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各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的学习内容,以及“10.1 人体有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下的低段学习目标“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重点呈现感觉器官对于人认识世界所具有的学习功能的表现,教学中的活动表现出从感觉入手到知觉判断的过程。最后两节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自身健康成长的机会。将健康生活意识的培养看作“对以往生活的回顾,对未来生活的企划”。抓住生命的最初阶段开始引导学生对自己成长的思考,在不同阶段进行反思、对未来企划。帮助学生回顾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生长变化,寻找其中变化的依据以及家庭、学校对自己成长的支撑和关注。同时引导学生为后面几年的健康成长做出预期,思考我将成长成怎样的标准。在第4课中,在意识到综合运用感觉器官获取信息能够对事物进行更多方面的认识后,学生将会在比较反应快慢的游戏中,再次感受到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是需要通过感觉器官来传递信息的。在活动中,学生还会发现,人体会对周围变化做出反应,反应速度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升。
单元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我们的身体是由共同的外部结构和许多内部结构构成的,这些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具有学习的功能。3.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在不断生长。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从外部观察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的身体基本结构。2.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自己身体内部的情况。3.能够认识到感觉器官能让我们观察到具体的事物,以此区分事实与想象。4.能够认识到通过感觉器官能获取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特征,用比较的方法识别不同事物。5.能够知道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做出反应。6.能够通过比较、测量,知道身体在生长变化。7.能够关注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科学态度目标:1.能够如实讲述观察到的事实。2.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观察认识事物。3.能够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保持科学研究的兴趣。4.愿意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能够关心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为自己的健康成长做必要的准备。
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测试反应快慢》
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通过在游戏中,感觉器官接收信息,通过神经将信息传递给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反馈后,神经将信号传递给指定的身体部位做出相应的反应。在此过程中,感觉器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节课将围绕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展开游戏活动,让学生发现,感觉器官在接收游戏信息后,身体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反复训练可以缩短这个时间。本节课中,学生将开展抓尺子的游戏,通过记录抓住尺子的次数,比较出自己反应速度的快慢。通过记录抓尺子的位置信息,比较出反复练习后反应速度的提升。本节课学生将初步尝试简单的数据分析。
2.学情分析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常常会与同伴一起玩游戏,其中有许多是考验人反应快慢的游戏,如“木头人”、“翻拍手”等。虽然他们有浓厚的动手兴趣,但很难察觉到动手过程中感觉器官的作用,也较难总结出多种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所以在本节课《测试反应快慢》还要继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游戏过程中也要利用学生求胜心理,引导学生思考获胜的方法。此外,学生往往没有持续记录的习惯,这也为本节课的数据分析带来一定的影响,故在游戏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记录的方法,养成持续记录的习惯。
3.教学目标确定科学概念目标:通过游戏活动,认识到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长时间、反复的训练能够提升反应的速度。科学探究目标:通过简单的数据比较,发现我们反应速度的变化。探究态度目标:亲自参与游戏,能够积极投入到研究活动中,保持好奇心和兴趣。科学技术目标:体会数据处理做为一种技术手段,可以为研究问题提供方便。及时记录活动数据,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地分析。
4.学习重、难点:体验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做出反应,认识到反复训练能提升反应速度。通过收集简单的数据比较分析,发现我们反应速度的变化。
学习活动设计任务一:玩“翻拍手”游戏,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教师活动:活动一:玩“翻拍手”的游戏1.游戏引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简单又有趣的游戏——翻拍手。你们玩过吗?2.指名学生跟老师玩翻拍手游(师讲游戏规则)师:哪位同学想上来跟老师一起玩一玩?师:同学们看好了,我们怎么玩?请把你的手搭在老师的手上,掌心相对,你要随时观察老师的动作,老师进攻时快速躲避,拍到算我赢哦,做好准备;师:现在换过来,你的手在下面,我的手在上面,你随时可以拍我的手背。 3.同桌玩“翻拍手”的游戏同学们想不想玩?(想)那就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每人拍对方5次,比比看,谁赢得的次数多?现在请你和同桌一起玩吧!4.交流引出感觉器官在游戏中,你与小伙伴比,谁赢得的次数多?请举手告诉老师。师:哇!你们真厉害!在这个游戏中,我们用到哪些感觉器官呢?(板出图片:眼睛、耳朵、手)5.掲示课题板书同学们,通过这个游戏,我们发现,每个人的反应速度有快有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测试反应快慢》(板书课题)。学生活动1.一名学生上台跟老师玩翻拍手游戏,全班学习游戏规则。2.同桌玩“翻拍手”的游戏3.思考回答:游戏中用到——眼睛、耳朵、手等感觉器官。4.全班齐读课题设计意图 :通过玩翻拍手游戏体验,让学生先跟老师玩,再跟同桌玩,学生在跟同桌比较中初步体验反应快慢,进一步认识自己的感觉器官,激发学生玩其它反应速度快慢游戏的兴趣。任务二:玩“抓尺子”游戏,探索反应速度快慢(预设22分钟)活动一:比一比谁抓住的次数多1.看视频了解游戏规则接下来,老师带领大家玩另外一个游戏——“抓尺子”,比一比谁抓住的次数多。看看谁能顺利闯过第一关!那么游戏怎么玩呢?请大家认真观看视频。2.老师和学生示范“抓尺子”师: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和老师一起玩这个游戏?师(边做边强调规则):现在老师拿住“尺子”的上端,你的大拇指和其余四指成U型,手离尺子大概一拳远,老师直直将尺子放下,你迅速抓住“尺子”,就成功了,做好准备。)3.同桌两人一组玩游戏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活动手册第16页,找到这个表格,先认真听老师的要求:每人抓10次,一个人抓完10次再换另一个人抓,接住的画“√”,接不住的不用画(老师做示范时在白板手册上打“√”),每做完一次记得在活动手册上做好记录。同桌两人一组开始玩吧,时间4分钟。4.汇报结果 时间到!哪位同学来说你和同桌相比谁抓到的次数多,你抓到了几次?(请5位同学说)5.交流师:同学们,有的抓到次数多,有的抓到次数少,说明了什么呢?生:小朋友的反应速度不一样。师:那抓到相同次数的同学该怎么判断呢?谁有好办法?活动二:制作反应速度尺(6分钟) 1.讲反应速度尺制作方法为了能准确测试大家的反应快慢,我们需要制作一个“反应速度尺”。 大家先听老师讲清楚制作步骤:第一步:在彩色卡纸上, 用油性笔按顺序标上数字2、4、6、8、10;第二步:先把双面胶粘在尺子两端,再把卡纸粘在尺子上,注意数字10的一头对准尺子底端。2.学生制作“反应速度尺”(计时2分钟) 大家看明白了吗?待会儿做完后记得把东西收进篮子里,并给老师“ok”手势。两人一组,开始制作,时间2分钟。3.抓到相同次数的同学PK师:同学们的动手能力真棒!我们现在用上“反应速度尺”请同时抓到6次的同学再来PK一次,谁敢来挑战?师:你们抓到尺子后,手不能移动在尺子上的位置哦。4.用上“反应速度尺”教记分(出示课件演示计分)师:小明抓到的颜色区域对应的是数字几?应该记几分?对应的数字是4,就记4分;师:那小红记多少分?(生答)师:如果抓住4和6的中间,那应该记几分呢?师:抓不住的记0分。师:你发现他们两个谁更厉害?你真厉害!恭喜你!活动三:比一比谁的得分多大家学会了计分,接下来我们就来闯第二关:比一比谁的得分多。大家有信心吗?1.两人一组玩游戏。下面我们继续玩“抓尺子”游戏,每人抓5次,记得把得分情况记录在第一轮游戏助学单上,两人一组开始玩吧!时间3分钟。2.交流:投影展示两个小组游戏结果。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几位同学的总分情况。有些分数高,有些分数低,说明了什么?追问:分数越高说明反应速度越怎么样?(生答)师:对,总分越高说明反应速度越快。1.学生看视频了解游戏规则。一名学生跟老师示范“抓尺子”。3.同桌两人一组玩“抓尺子”游戏,做好活动手册上的记录。4.学生汇报抓到的次数。5.学生交流回答,得出结论。学生交流判断方法。1.学生制作“反应速度尺”。2.两名同学PK。3.学生在观察中交流记分方法 1.同桌两人一组玩“抓尺子”游戏,并填写得分统计表。2.师生交流总分情况,得出结论。设计意图:本环节“抓尺子”游戏,设计三个活动。活动一:比一比谁抓住的次数多。这个活动,通过在视频演示指导,教师演示指导下学生模仿操作完成玩“抓尺子”游戏,使学生学会游戏的方法、记录的方法。同桌两人对比,发现每个人的成绩不同,感受同学个体之间反应能力存在差异。活动二:制作反应速度尺设计“制作反应速度尺”是为活动三做准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每次抓到“尺子”的部位是有区别的,理解尺子上数字的意义,在能抓住尺子的基础上尽量抓到高分区,从初步感知转变为数据描述。活动三:比一比谁的得分多。多次测试是为了防止实验偶然性,让学生认识到综合运用感觉器官能获取更多信息,快速完成身体对外界的反应测试,使学生的思维再次得到提升。任务三:研讨提练方法(预设10分钟)1.采访得分多的同学,交流总结抓尺子技巧老师想采访一下得分最高的同学,你有什么技巧吗?(生答:A:眼睛要盯住尺子,看到尺子落下就捏住;B:要看好手和尺子下边缘的距离,并且手指间距尽量小。)师:难怪你分数这么高,原来眼疾手快,集中注意力!(板书:集中注意力)2.根据“抓尺子”的技巧,再玩一次游戏。师:同学们还想不想玩?(想)那就根据“抓尺子”的技巧再玩一次,看看谁比第一轮抓的分数更多,开始游戏,时间3分钟。师:哪些同学的总分比第一轮多呢?(举手)这么多同学有进步,你们真厉害!3.展示某同学的记录画成折现统计图。现在,老师把某同学的两轮得分分别标在反应速度尺上,然后把这些点连成一条线,你发现他的分数有什么变化吗?追问:前面几次分数低,后面几次分数变高,说明了什么?(反复训练可以提高分数)(板书:反复训练)恭喜大家顺利闯过了第二关!谁来说一说,在“抓尺子”游戏中我们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生答)小结提升反应速度的方法是的。在“抓尺子”的游戏中我们用到了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通过器官的协调配合、不断反复地训练,我们的反应速度会慢慢地提升。(板书:提升反应速度)学生交流总结“抓尺子”技巧。2.根据“抓尺子”的技巧,再玩一次游戏。3.交流回答某同学的10次得分情况,得出结论。4.学生交流回答在“抓尺子”游戏中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设计意图 :通过玩“抓尺子”游戏,总结出技巧。知道这个游戏要每个感觉器官协调配合才能提高得分,协调配合就需要反复练习。学生通过数据分析,从发现数据变化中,明白反复训练可以提高反应速度的本质特征。任务四: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反应能力(预设3分钟)1.播放各种运动视频(如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跳绳等)在生活中有许多运动,往往需要多种感觉器官的参与才能完成。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小视频。2.交流师:在刚才的运动中,他们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师:为什么他们的技术这么熟练呢?(生答)师:是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3.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每个人的反应速度有快有慢,但是经过反复训练是可以逐渐提升的。课后每位同学选择一项运动,每天进行练习,记录相关数据,看看几天后自己有没有进步。老师相信通过反复的训练,你的反应速度一定会突飞猛进!学生观看各种运动视频2.交流运动中用到的感觉器官和技术熟练的原因设计意图 :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持之以恒地锻炼身体,提高自己的反应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6.板书设计测试反应快慢 眼睛 集中注意力 耳朵 → 提高反应速度手 反复训练
7.作业设计课后每位同学选择一项运动,每天进行练习,记录相关数据,看看几天后自己有没有进步。
特色学习资源或技术手段分析说明运用课本教学资源和学生活动手册,学生游戏助学单,制作反应速度尺,多媒体各种相关视频辅助教学,让课堂生动有趣,富有活力。实际操作性强,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到位。
9.教学改进与反思本节课游戏活动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视频和教师讲授相结合教会学生游戏方法,让学生学习起来明白易懂,符合低年段学生学习特点。在一次又一次游戏中,学生形成向目标迈进的动力和信心,在探索中总结方法,努力赢过同伴,赢过自己,让学生在玩中不断发现方法和技巧。老师一步步引导,通过简单的数据比较分析,发现我们反应速度的变化。但是学生活泼好动,游戏时间到在学生课堂纪律把控上有一定的难度和欠缺。
10.学习评价设计本节课先从“聚焦”部分导入,通过翻拍手的游戏,引导学生从人体的一些感觉器官进行交流。再从“探索”部分,重点开展“抓尺子”的游戏。第一个活动“比一比谁抓住的次数多”这个活动中初步感受游戏的玩法,要求不高,能抓住尺子即可。活动中通过游戏的方式测试眼、手初步配合的结果,并比较出自己反应速度的快慢。 再插入制作“反应速度尺”帮助学生判断反应快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很好的完成第三个活动——“比一比谁抓住的次数多”。这个活动是在能抓住尺子的基础上尽量抓到高分区,从初步感知转变为数据描述,学生通过数据分析,知道反复训练能够提升反应速度。第三是“研讨”部分,这个环节讨论的话题也将是游戏中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明白,综合使用感觉器官会帮助人获取更丰富的信息,同时可以比较分析和判断。第四部分: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反应能力。整节课在培养学生提高反应速度的能力。教学过程中通过视频和教师讲授相结合教会学生游戏方法,让学生学习起来明白易懂。在一次又一次游戏中,学生形成向目标迈进的动力和信心,在探索中总结方法,努力赢过同伴,赢过自己,让学生在玩中不断发现方法和技巧。每个环节设计都在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在老师激励性的语言中改变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并在拓展延伸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