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突破100例高频考点2 西周时期的制度(一)知识链接分封制 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特点:以同姓贵族为主体,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目的: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诸侯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评价:①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边疆;②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③受封诸侯卿士,不直接属于天子,易成地方割据势力,不利于中央集权。宗法制 概念:宗法制是以父系血缘亲疏和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实质:宗法制成为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政治法律工具。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冲突和矛盾,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和团结,稳定统治。(宗族、祠堂、家谱)礼乐制 是和宗法制、分封制相配合,维护西周等级制度的工具。各级贵族各安其位,不得僭越,以维护等级秩序。但可共同欣赏以使上下“和同”。土地制度 实行井田制,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名义上国有,实质是奴隶主私有),分配给臣下使用,土地不能随意买卖,井田制是土地的经营方式。中国早期国家特征:①政治: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神权色彩浓厚;血缘纽带、家国一体(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从内外服到分封制)。②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青铜铸造发达(青铜时代);井田制(奴隶主土地国有;集体劳动);奴隶制社会时期。③文化:甲骨文、青铜文化、礼乐文化;开始形成多元一体的华夏认同心理;鬼神迷信与原始宗教色彩;敬天保民的早期民本思想。真题典例1.(2024·湖南·高考真题)西周时期,国人可以对军国大事发表意见,甚至能够影响国君废立,但不能改变宗主世袭制,更换国君不过是更换宗主。这说明西周( )A.军国大事取决于国人 B.血缘政治色彩浓厚C.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据材料可知,西周时期,国人虽能对军国大事发表意见,甚至影响国君废立,但不能改变宗主世袭制,更换国君也只是更换宗主,这说明即使国君可能因国人的意见而被更换,但新立的国君依然是基于血缘关系的继承,维护了血缘政治的传统,说明血缘政治色彩浓厚,B项正确;“军国大事取决于国人”说法错误,国人虽能发表意见并产生一定影响,但最终决定权不在国人,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体现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材料表明宗法制度在当时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非遭到破坏,排除D项。故选B项。2.(2024·安徽·高考真题)西周前期,青铜器高古凝重,无取巧用意,纹饰原始,颇有图腾意味;春秋中叶至战国末年,器制多轻便适用,每每以现实性的动物为附饰物,追求精巧玲珑,标新立异。这一变化说明( )A.宗法观念已经名存实亡 B.青铜铸造进入鼎盛时期C.青铜器的礼乐功能弱化 D.农耕工具发生显著变化【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青铜器本为礼器,到春秋战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礼崩乐坏,青铜器走向轻便适用,由图腾意味的纹饰走向现实性的动物性纹饰,说明青铜器作为礼器的功能在弱化,C项正确;宗法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走向崩溃,但宗法观念依然存在,排除A项;青铜铸造鼎盛时期在商周时期,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青铜器作为农具使用,且根据所学可知,青铜农具大多作为礼器用于祭祀,很少作为农具使用,春秋战国时期农耕工具发生显著变化是指铁农具使用,排除D项。故选C项。3.(2023·广东·高考真题)有学者认为西周时期周王能干预诸侯国的内政,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礼记》记载诸侯国君必须定期朝觐周王B.《诗经》记载周王派遣官员协助诸侯国君营建都城C.西周士山盘铭文记载周王命士山向诸侯国征收贡纳D.西周豆闭簋铭文记载周王命豆闭掌管某诸侯国军事【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分封制规定,诸侯王在封国内享有军政大权,周王命人掌管诸侯国的军事,反映对诸侯国内政的干预,D项正确;朝觐周王、向周王缴纳贡赋属于诸侯的义务,要求诸侯尽义务不属于对诸侯权力的侵夺和对诸侯国内政的干预,排除A项、C项;周王派遣官员协助诸侯国君营建都城,也即承认诸侯国君有营建都城的权利,给予帮助算不上侵犯诸侯王的权力和干预诸侯国内政,排除B项。故选D项。4.(2022·浙江·高考真题)谈及个人的政治抱负和所心仪的时代,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下列各项中,与孔子“从周”相关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答案】A【详解】“从周”是指孔子推崇的主张周代的礼制,维护有序的等级秩序,“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是周代的分封制,维护了等级秩序,A项正确;“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是战国以后的郡县制,排除B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董仲舒的儒学独尊主张,排除C项;“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涉及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排除D项。故选A项。5.(2022·河北·高考真题)“太子”在周代是对天子、诸侯权位继承人的称谓。该词在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和其他文献中绝少见到,而在春秋时期开始频繁出现。这一现象( )A.反映社会尊卑有序 B.表明分封制逐渐瓦解C.体现权力过渡平稳 D.说明宗法制遭到破坏【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与东周(中国)。根据材料“‘太子’在周代是对天子、诸侯权位继承人的称谓。该词在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和其他文献中绝少见到,而在春秋时期开始频繁出现。”可知,“太子”这个词在西周时期几乎没有出现过,但是在春秋时期却频繁出现,说明西周时期的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了破坏,D项正确;社会尊卑有序指的是礼乐制,而非宗法制,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继承制度宗法制,而非分封制,排除B项;宗法制的破坏与瓦解,与权力平稳过度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6.(2022·全国·高考真题)据下图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 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 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答案】C【详解】依据图示可知, 商周政治重心位于黄河流域,而重要铜矿位于长江流域,长途运输成为必要,南北方联系由此加强,C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青铜器比较珍贵且坚韧度不够好,未广泛用于农业,A排除;青铜铸造由官府垄断,B排除;地图未标示统治区域,无法得出扩大到江南,且青铜铸造的繁荣主要缘于技术进步等因素,地理因素不是主因,D排除。故选C项。7.(2021·浙江·高考真题)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 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分封制下,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并拥有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力,B正确;西周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A排除;分封制的对象主要分为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因此C错误;周朝存在时间是前1046年—前256年,D排除。故选B。(三)模拟演练1.[江苏泰兴2025期中]据史书记载:在西周的朝服制度中,皮弁服是天子朝服,代表着最高的王朝政权。孔子曾言西周“诸侯视朝,君臣同服朝服缁衣素裳”,清儒王夫之亦说:“古之天子虽极尊也,而与公侯卿大夫士受秩于天者均。固车服礼秩有所增加,而无殊异。”据此可知( )A.在朝同服的原则说明周礼崩坏 B.西周服制体现了君臣平等共治的理念C.孔王言论与史书记载皆不可信 D.西周服制彰显王朝重治理的人文精神【答案】B【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题干中提到的“诸侯视朝,君臣同服朝服缁衣素裳”以及“古之天子虽极尊也,而与公侯卿大夫士受秩于天者均”都表明在西周时期,虽然天子地位尊贵,但在朝服制度上,君臣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这反映了西周时期的一种君臣平等共治的理念,B项正确;礼崩乐坏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孔子的言论与史书记载有一定史料价值,并非都不可信,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天子与君臣之间的关系,没有涉及重视人的作用、价值的人文精神,排除D项。故选B项。【易混辨析】分封制与宗法制分封制 宗法制含义 一种具有地方分权特点的管理制度。(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秩序目的 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作用 ①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推动华夏认同观念发展。②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③西周后期诸侯割据,王权衰落,分封制遭破坏。 ①保证了(西周)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稳定了统治。②保障分封制的推行;③是中国宗法观念的源头,对后世影响深远。联系2.[河南郑州TOP二十名校2025月考]夏商时期,王的重臣多出自诸侯,他们是各地宗族势力的代表,形成了“国有共主,而政归于四方”的局面。周初则出现了明显的不同,周王所分封的诸侯来自王室、功臣、先代贵族,形成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局面。这一变化( )A.扩大了大一统国家的规模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政治统治C.确定了初步的政治管理秩序D.推动了“天下为家”时代的到来【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夏商时期,王的重臣多出自诸侯,他们是各地宗族势力的代表,形成了‘国有共主,而政归于四方’的局面。……形成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局面。”可知,夏商时期,王的重臣与诸侯多是各地宗族势力的代表,王作为共主对王畿之外的地区控制能力有限,而周初诸侯则是周王根据统治的需要进行的分封,对诸侯和地方的控制明显比前代增强,B项正确;大一统国家出现于秦汉时期,排除A项;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政治管理秩序,排除C项;夏王朝时已经实现了“天下为家”,排除D项。故选B项。【易错易混】“封建”的不同含义西周的“封建”是一种政治统治,而不是社会形态。封建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容,近代以后才传入中国。3.[贵州黔西南2025月考]《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关于西周乐队的规定:“王宫县”,即排列成东西南北四面;“诸侯轩县”,排列三面;“大夫判县”,排列两面;“士特县”,只排列一面。歌舞队的规定是:天子“八佾”,即八列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即三十六人;卿大夫“四佾”,即十六人;士“二佾”,即四人。这些规定( )A.反映出周天子牢固管控地方政治权力 B.表明西周敬祖习俗非常盛行C.体现出宗法分封制下等级鲜明的特征 D.突显出西周社会生活的奢侈【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据材料主要信息可知,西周时期不同的社会等级享有的礼乐待遇不同,体现了宗法制下的等级秩序规范严格,C项正确。周天子尚未实现中央集权,未牢固管控地方政治权力,排除A项;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乐队和歌舞队的规定,未涉及敬祖习俗,排除B项;材料内容反映的是礼乐制度,不是西周社会生活的整体概况,排除D项。故选C项。4.[江苏如皋2025调研]商朝,方国“时叛时服”,商王也没有大规模分官设职和构建国家制度。西周“封建亲戚”“立七十一国”,制定巡狩、贡纳、朝聘等制度,用宗法关系笼络诸侯国,周王室终成“天下之宗室”。这一变化说明西周( )A.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B.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C.王权的影响力扩大 D.原始民主传统依然存在【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题干中对商朝和西周政治结构的描述指出,商朝时,方国之间的关系松散,因此商王无法对所有方国进行有效控制。而在西周,通过“封建亲戚”“立国”等制度,加之巡狩、贡纳、朝聘等制度的设立,形成了以宗法关系为核心的诸侯国体系,使得周王室的权力和影响力扩大,加强了对诸侯的控制,C项正确;华夏认同指的是周边少数民族对华夏族的认同,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商朝和西周时期是奴隶社会,此时期封建政治制度尚未产生,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王权对地方的影响扩大,没有涉及原始民主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5.[山东枣庄2025联考]洛阳曾出土史宿爵、保卣、守宫盘、竞卣、御史竞簋等有铭铜器,它们系周初被迁至洛邑的殷商遗民所作之器,铭文呈现了他们参与周人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时坚守殷礼并认同周礼的现象。这反映了( )A.御史竞簋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B.铭文是殷周文化的共性C.殷商遗民发挥文化交流作用 D.铭文已经取代了甲骨文【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周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洛阳出土的一系列由殷商遗民所制作的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呈现殷商遗民在周朝的生活状态,这种生活状态折射的是殷商遗民扮演着交融殷周文化的纽带角色,C项正确;御史竞簋是题干中提及的一系列有铭铜器之一,不全面,排除A项;题干并未论及殷周文化的共性问题,排除B项;“铭文已经取代了甲骨文”表述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6.[河南新乡2025模拟]西周宗法制度不仅适用于周室同姓贵族,也适用于分封的异姓贵族。西周王室不仅将同姓不婚的习俗发展为以法律强制维护的礼制和社会规范,还进一步规定凡同姓不问远近亲疏、相隔几代,均不通婚姻。西周实行这一度的主要目的是( )A.保持稳固的政治格局 B.维护诸侯的独立地位C.形成开放的治理结构 D.确立严格的等级秩序【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西周王室不仅将同姓不婚的习俗发展为以法律强制维护的礼制和社会规范,还进一步规定凡同姓不问远近亲疏、相隔几代,均不通婚姻。”可知,西周宗法制度不仅适用于周室同姓贵族,也适用于分封的异姓贵族,同时将同姓不通婚做为强制维护的礼制和社会规范,说明西周实现的是在非同姓贵族之间通婚,其目的是加强统治范围,保持稳固的政治格局,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西周为维护稳定的政治格局而规定的通婚原则,而非维护诸侯的独立地位,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西周为维护稳定的政治格局而规定的通婚原则,未体现开放的治理结构信息,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西周为维护稳定的政治格局而规定的通婚原则,未体现严格的等级秩序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7.[广东部分学校2025开学考]周昭王时期,周天子连续南征,周疆域向南大幅度扩张,直抵汉水。在周昭王、周穆王时期,周又在汉水以北建立了一批诸侯国,称为“汉阳诸姬”,到宣王时期,周又对“汉阳诸姬”进行了强化管理。西周的这些举措客观上( )A.遏止了楚国扩张 B.促进了文化传播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刺激了诸侯争霸【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周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在周昭王、周穆王时期,周又在汉水以北建立了一批诸侯国,称为‘汉阳诸姬’,到宣王时期,周又对“汉阳诸姬”进行了强化管理”,可知西周通过分封制,使得疆域得到了扩大,客观上传播了周文化,B项正确;东周时期楚国势力强大,说明并未遏制楚国的扩张,排除A项;西周时期,中央集权尚未建立,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西周时期周王对旁系姬姓贵族的分封,东周时期诸侯争霸才兴起,排除D项。故选B项。8.[河南郑州2025联考]据现存的西周册命金文可知,周王委派臣属的职事,主要局限在两个领域:一是对王室直属的群体或领地范围的管理;二是对臣属周天子的家族、诸侯的管理,主要是对各家族、诸侯国之间纠纷的调节和贡赋、劳役的征收,尚不涉及民事、行政等。由此可知,当时( )A.内外服制度得到了延续 B.国家治理尚未实现高度集权C.诸侯国独立性日益增强 D.原始的民主传统仍存在影响【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西周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周王委派臣属的职事,除了对王室直属的群体或领地范围的管理,还有对臣属周天子的家族、诸侯的管理,但后一种情况尚不涉及民事、行政等,说明当时国家治理尚未实现高度集权,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西周建立后,分封制取代了商朝的内外服制度,题干材料也无法体现内外服制度的信息,排除A项;“诸侯国独立性日益增强”与题干主旨及史实均不符,排除C项;“原始的民主传统仍存在影响”符合史实,但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9.[河北秦皇岛2025二模]商代外服诸侯的“职”,如侯—“为王斥侯”、甸—“治田入谷”、男—“任王事”、卫—“为王捍卫”,诸称主要类于服事的“职”称。西周时期,在此类称呼的基础上形成“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等由内至外排列层次为王畿、诸夏、夷狄的制度。这一发展反映出西周( )A.借助政治地理区划强化统治秩序 B.继承了商遗留的原始部落政治色彩C.有效拓展诸侯对周王的义务范畴 D.形成了共同血缘关系的国家共同体【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商周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商代内外服制中,外服诸侯等职位的名称凸显了对商王负有的不同服事义务,西周继承了商代外服制并进一步发展,以政治地理区划方式贯彻和表现尊卑、亲疏、内外、远近等等级制原则,并据此规定诸侯臣服者对天子的不同服事义务,凸显了等级制观念,更利于强化统治秩序,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西周继承原始部落政治的相关信息,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这一发展有助于强化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并没有体现出拓展义务范畴,排除C项;根据五服制度内容可知,各地区并不一定与周有共同的血缘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核心概念】家国同构:是我国传统社会的独特社会结构,源于宗法制度。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是家族的延伸。在家庭、家族内,父系家长地位至尊;在国内,君王地位至尊。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庭治理的形式扩大到国的范围。古代早期家国同构实现族权与政权的统一。10.[辽宁辽阳2025二模]西周青铜器的出土范围北起内蒙古、辽宁,南到湖南、江西、四川,东起山东半岛,西到甘肃、宁夏,以陕西、河南分布最多。其中王臣铸作的礼器占比很大。诸侯国的青铜器也有所发现,但多属姬、姜两姓的诸侯国。材料可用于说明,西周时期( )A.宗法分封制的特点 B.礼乐制度愈发规范C.诸侯挑战王室权威 D.政治经济中心转移【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据材料“出土范围北起内蒙古、辽宁,南到湖南、江西、四川,东起山东半岛,西到甘肃、宁夏,以陕西、河南分布最多。其中王臣铸作的礼器占比很大。诸侯国的青铜器也有所发现,但多属姬、姜两姓的诸侯国”和所学可知,青铜器主要用作象征政治权力的礼器和兵器,材料涉及了其分布的范围广和集中地点及对象,可以说明宗法分封制的特点,A项正确。礼乐制是周代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既是典章制度的总汇,又是人们各种行为的准则,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据材料“以陕西、河南分布最多。其中王臣铸作的礼器占比很大。诸侯国的青铜器也有所发现,但多属姬、姜两姓的诸侯国”可知,诸侯国的青铜器比较少,主要集中于王室,排除C项;西周时期政治经济中心没有转移,排除D项。故选A项。【易错易混】比较西周的“四种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井田制)分封制——权力分配,天下归姬(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帝王后代);宗法制——权力继承,天下归嫡(核心特点:嫡长子继承制);礼乐制一一权力认同,天下归序(严格的等级秩序以规范社会行为);井田制——王臣国土,天下归王(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