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3课时 教学设计课题 《食物的旅行》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到哪儿去了”这个问题引出对食物消化的关注,进而通过画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图”,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调动起他们探究的兴趣。 第二部分,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通过图示、指认、模拟活动,建立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器官的作用及工作流程的初步认识。 第三部分,模拟食物在消化器官里的运动,进一步巩固对消化器官的认识,了解消化食物的过程需要经历比较长的时间,培养学生的模拟实验能力。 通过讨论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消化器官,加强保健意识。学习者分析 食物的消化,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说熟悉,是因为我们每天都要吃大量的食物,也知道食物里有我们需要的能量。但到底哪些器官参与了食物消化,它们在消化过程各起什么作用,食物到底是按怎样的顺序被消化、吸收的,对学生来说是很含糊的。因为这些器官都在人体内,不能直接观察到,平时也很少真正去关注。有点知道但知道的很少,没有去关注不表示不想关注,这是我们组织教学的良好契机。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知识:知道并能指认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知道其功能,了解消化过程。知道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知道消化器官的保健常识。 科学思维:能借助简单的图形、文字,记录、描述并整理信息;结合生活实际知道要保护自己的消化器官,养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 科学探究:能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制出食物消化过程图。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食物在体内消化的过程;通过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逐步完善自己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愿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合作交流。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难点:了解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任务评价标准表现程度自评互评师评☆☆☆☆☆☆食物的“旅行集体讨论吃进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分小组讨论,形成结论,并且在人体轮廓图中画出“旅行图”。能基本能不能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及作用根据旅行图,集体讨论消化器官的作用,形成结论。能基本能不能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准备实验材料,合作完成实验内容,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能基本能不能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主题情景:“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我们生命活动所需的能力都需要消化器官的参与。那么,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哪些?作用分别是什么呢?环节一:食物的“旅行”同学们,我们每天离不开一日三餐,我们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食物。 教师出示吃食物的图片: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到哪儿去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答案。 现在我们来画一下食物在人体的“旅行图”吧! 游戏规则: 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在8分钟内,在人体轮廓上画出食物的“旅行图”,用文字标注消化器官的名称,用箭头表示食物前进的路线。画得准确的小组获胜。 分小组交流,选出认为画得合理的食物“旅行图”,说出“合理”的理由。 预设: 1.食物通过口腔进入消化器官。 2.食物经过消化器官消化吸收,废物排出体外。 观看图片,集体讨论得出答案。 完成游戏,画出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图”活动意图说明:交流“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到哪儿去了”,并画出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图”,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便于切入认识消化器官的学习,也训练了学生用画图方式进行交流的能力。环节二: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及作用刚刚大家描绘出了食物“旅行图”,它的旅行路线是什么?每一个消化器官又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集体讨论得出答案。 参考: 1.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强。 口腔:将食物磨碎,与唾液混合。 咽部:吞咽食物 食道:传送食物至胃 胃:储存和搅拌食物,吸收一些营养。 肝:产生胆汁。 胆囊:储存胆汁 小肠:完成消化和吸收。 大肠:储存难以消化的食物残渣,生成粪便 肛门:将粪便排出体外 师详解: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成人肠道长 6.5~8.5 米,约为身长的4.5倍。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相互指出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 集体讨论,得出答案。通过示意图和文字解释相结合的方式,认识消化器官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活动意图说明:认识消化器官并了解它们的作用。人体的内部就像一个“暗箱”,可以利用图片、人体模型、课件等材料,将“暗箱”可视化,以帮助学生认识消化器官名称及消化的过程。环节三: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实验名称: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 实验材料:漏斗、软塑料管、气球、胡萝卜块、透明胶带等。 实验步骤: 1.在圆气球的底部一侧剪开。 2.依次连接各个“消化器官”。 3.用胡萝卜块表示吃进去的食物,让它从“口腔”开始旅行,直至从“肠道”钻出。 实验记录:胡萝卜块不能直接从弯弯曲曲的消化道中直接自动钻出。需要我们用手向前捏,才可以使胡萝卜块向前移动。 实验结论:消化道需要通过蠕动等方式使食物前进,完成消化。 我们来进一步了解消化器官。 教师提出问题: 1.人倒立时吃进去的东西会怎样行进? 学生讨论得出答案。 参考:人体内的食物运输并不靠重力,而是靠消化道的蠕动。当你将食物吞咽进去,已经将食物推至食管,此时食管会扩大,并分泌黏液润滑食物,同时食管壁上的肌肉开始自主收缩,像波浪一样蠕动,将食物一步步推进胃里。一旦食物进入胃部,食管与胃之间的“关卡”括约肌会关闭,即使你倒立,食物也不会倒流回嘴里。当然,倒立着吃东西确实需要克服重力阻碍,比正常吃东西要困难一些。 2.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出示图片,逐一介绍: (1)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2)细嚼慢咽 (3)不可暴饮暴食 (4)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 (5)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6)饭前便后要洗手 师生一起总结: 1.饮食注意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2.吃饭宜细嚼慢咽,忌狼吞虎咽,饭后适当走一走。 3.不吃过冷或过热的食物。 4.不暴饮暴食 准备实验材料,合作完成模拟实验。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集体讨论得出结论。活动意图说明:食物在消化道里是怎样运动的,这是学生学习消化系统的“盲区”,无法直接观察、感知,模拟活动能很好地让学生迁移认识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蠕动”。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了解健康饮食习惯。7.板书设计 食物的旅行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负责将食物磨碎,与唾液混合的消化器官是( )。A.咽部 B.口腔 C.胃2.食物开始消化的地方是( )。A.胃 B.小肠 C.口腔 3.小肠的作用是( )。 A.传送食物至胃 B.储存和搅拌食物 C.完成消化和吸收 4.下面有利于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的做法是( )。 A.平时多吃生的食物 B.每天的饮食要有规律 C.多吃辛辣的食物 二、判断题 1.吃太多会增加胃的负担,但饿肚子不会影响胃的健康。 ( ) 2.夏天天气太热,吃过冷的食物可以解暑,并不会伤害消化器官。( ) 3.每天的饮食不需要有规律。( ) 4.食物在被消化的过程中,其中的营养物质会被慢慢吸收。( ) 5.胆囊能够产生胆汁。( ) 参考答案: 一、BCCB 二、×××√× 实践作业:自己画一个小饼干体内“旅行图”,分组进行展示。9.教学反思与改进 食物的消化,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说熟悉,是因为我们每天都要吃大量的食物,也知道食物里有我们需要的能量。但到底哪些器官参与了食物消化,它们在消化过程各起什么作用,食物到底是按怎样的顺序被消化、吸收的,对学生来说是很含糊的。因为这些器官都在人体内,不能直接观察到,平时也很少真正去关注。因此画图的时候学生有的画不出,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视频直观展示一下。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单元基本信息单元主题 《人的呼吸与消化》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学习内容 5.5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 描述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 描述人体用于摄取养分的器官,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 6.2人和动物通过获取其他生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描述动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食物和适宜的温度。 学业要求 1.能描述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用于摄取养分的器官。 2.认同保护人体具有呼吸功能和摄取养分功能器官的重要性。 3.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能与他人交流证据和观点。单元课时设计 4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主题名称 人的呼吸与消化单元设计意图 本单元由《人的呼吸》《运动和呼吸》《食物的旅行》《食物与营养》四课组成,以两两并列的逻辑关系展开。前两课与后两课以人体系统为隐线而具有内在联系,又因认识不同的人体系统而相对独立,因此在结构上既有相似又有不同。 第一课《人的呼吸》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呼吸现象,认识呼吸器官及作用,了解空气中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运动和呼吸》通过一系列的数据测量、分析,用实证的方法增进对呼吸系统的认识。 第三课《食物的旅行》和第四课《食物与营养》是以“食物”为话题,引导学生认识人体的消化系统及其日常保健,了解食物中含有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做到合理膳食。主题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呼吸器官和消化器官及主要功能在认知上普遍存在着模糊和偏差。他们不清楚这些器官是如何“工作”的,更不清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建立清晰、完整的认知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测量、体验、模拟、探究等活动,用直观形象的手段逐步解开“人体暗箱”,在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整个系统的工作流程后进而认识消化系统,实现学习的迁移,发展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为后续深入学习人体的其他系统奠定基础。开放性学习环境 1.指导性预习:问题+游戏+讨论; 2.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3.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视频+师生互助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能够了解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组成、各器官的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科学思维:通过测量、体验、模拟、探究等活动,能够理解呼吸和消化系统在人体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发展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探究实践:能够通过实验比较吸进的和呼出的气体成分、测量自己的肺活量并运用科学方法保护呼吸器官;能通过实验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并运用科学方法保护消化器官。能够应用食物的营养成分知识合理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 态度责任:能有意识地关注人的呼吸和消化,提高对人体生命活动的研究兴趣。认识到呼吸和健康的关系,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在生活中付诸实践行动。 。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第1课时 任务1 名称:认识呼吸器官 通过游戏体验呼吸,观看视频《呼吸器官及作用》,通过阅读讨论了解呼吸器官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将呼吸现象与身体变化联系起来的一个过程。人在呼吸时胸腔的变化是比较明显的,学生也可以感觉到。学生的感受很自然也很深刻,问题的产生也很自然,解决问题的欲望也很强烈。这样,就有效地激发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以后的探究提供了前提。任务2 名称:比较吸入和呼出的气体 学生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利用澄清石灰水对比吸入和呼出的气体,引导学生发现我们呼吸时,吸进的是空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较多的气体。 设计意图:设计实验是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帮助学生理清研究思路的同时,还要注意鼓励学生相互质疑、评价,这样做可以在尊重学生的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发现的机会。任务3 名称:自然界的氧循环。 播放视频《自然界的氧循环》。学生讨论回答自然界的氧循环过程。 设计意图:视频+文字讲解,可以清晰直观地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以及氧气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第2课时 任务4 名称:测量在不同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 播放运动员赛前和赛后的采访视频。讨论运动前后呼吸的变化。测量三种状态下1分钟的呼吸次数。 设计意图:从观看视频以及生活体验入手,使学生们了解运动会加快呼吸,引出课题。通过实验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可以让学生对呼吸的概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感知。任务5 名称:认识并测量肺活量 准备实验材料并按照步骤合作完成测量内容。记录数据并填入表格。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分析结果。 设计意图:测量肺活量的活动,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并加深对测量原理的理解。任务6 名称:保护呼吸器官 自主讨论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形成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具体方法、增强保健意识。第3课时 任务8 名称:食物的“旅行” 集体讨论吃进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分小组讨论,形成结论,并且在人体轮廓图中画出“旅行图”。 设计意图:交流“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到哪儿去了”,并画出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图”,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便于切入认识消化器官的学习,也训练了学生用画图方式进行交流的能力。任务9 名称: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及作用 根据旅行图,集体讨论消化器官的作用。形成结论。 设计意图:认识消化器官并了解它们的作用。人体的内部就像一个“暗箱”,可以利用图片、人体模型、课件等材料,将“暗箱”可视化,以帮助学生认识消化器官名称及消化的过程。任务10 名称: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 准备实验材料,合作完成实验内容,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总结消化道是通过什么方式使食物前进的。 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1.人倒立时吃进去的东西会怎样行进? 2.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 设计意图:食物在消化道里是怎样运动的,这是学生学习消化系统的“盲区”,无法直接观察、感知,模拟活动能很好地让学生迁移认识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蠕动”。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了解健康饮食习惯。第4课时 任务11 名称:食物的分类 根据常识,对日常生活的食品进行分类。集体讨论,得出答案。 教师介绍七大营养素、不同种类食物含有的营养素及对人体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对日常的食物有初步认识。经过教师详细的讲解,学生能对七大营养素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任务12 名称:研究食物中的营养 准备实验材料,合作完成实验内容,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实验1: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实验2:食物中是否含有油脂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食物中有哪些主要的营养素。任务13 名称:制作科学食谱 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小组交流制作食谱。 通过视频介绍平衡膳食算盘。 设计意图:游戏引入增加兴趣,让学生关注到不同种类的食物在搭配时要注意量的多少,从而深刻了解平衡膳食算盘的意义,进而指导他们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菜单。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评价要素 针对单元整体描述评价内容 第1课时: 1.能够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2.通过实验比较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3.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过程。 第2课时: 1.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频率、肺活量。 2.知道呼吸的快慢和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 3.掌握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 第3课时: 1.知道并能指认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知道其功能,了解消化过程。 2.知道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 3.知道消化器官的保健常识。 第4课时: 1.知道食物含有7大营养素 2.能举例说出哪些食物含有这些营养素 3.知道要合理搭配食物,不能偏食、挑食。评价指标 第1课时:人的呼吸 科学观念: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呼吸器官模型认识呼吸器官;通过实验和阅读了解呼吸与空气间的关系。 科学实践:会用澄清石灰水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态度责任:能够有意识地关注人的呼吸,提高对人体生命活动的研究兴趣。 第2课时:运动和呼吸 科学观念:知道呼吸的快慢和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 科学思维:学会自己设计简单实验验证简单问题;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理解运动对呼吸的影响,能够分析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 科学实践:能够用测量的方法收集三种状态下呼吸次数的数据;能够使用简易的装置测量肺活量,知道运动可以增大肺活量。 态度责任: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增强健康意识 。 第3课时:食物的旅行 科学知识:知道并能指认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知道其功能,了解消化过程。知道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知道消化器官的保健常识。 科学思维:能借助简单的图形、文字,记录、描述并整理信息;结合生活实际知道要保护自己的消化器官,养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 科学探究:能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制出食物消化过程图。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食物在体内消化的过程;通过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逐步完善自己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愿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合作交流。 第4课时:食物与营养 科学观念:能按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知道食物含有7大营养素,能举例说出哪些食物含有这些营养素,知道要合理搭配食物,不能偏食、挑食。 科学思维:通过阅读资料,知道有哪些营养素及作用,并能举例说出哪些食物含有这些营养。 科学实践:通过滴碘液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态度责任: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土豆是否含有淀粉。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设计一份营养又健康的菜单。评价方法 课上评价 1.教师激励评价 2.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3.成果展示,学生互评:赞赏性评价和质疑性评价 5.使用评价量化表,延时评价 课后评价 1.课时作业 2.单元测试五、单元作业设计一、小能手我会填 _______是我们身体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 2.碘酒遇到含有_______的食物会变蓝。 3.消化道通过_______方式使食物前进。 二、小聪明我会选 1.我们呼吸的目的是吸进( ),呼出( )。 ①氧气 ②氮气 ③二氧化碳 2.我们吸进空气时,气体经过的呼吸器官依次是( )。 ①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②鼻腔、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③鼻腔、咽、喉、肺、气管、支气管 3.运动后,人1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 ①增加 ②不变 ③减少 4.在安静状态下,各个同学1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 ①相同 ②有一些差别 ③差别很大 三、小法官我会判 1.气管是我们身体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 ( ) 2.生活在海里或者河里的鱼不需要吸进氧气。 ( ) 3.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会变浑浊。 ( ) 4.进行三次同样的测量,是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 ) 四、解答题 你知道哪些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 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肺 2.淀粉 3.蠕动 二、选择题。 1.① ③ 2.① 3.① 4.② 三、判断题。 1.× 2.× 3.√ 4.√ 四、解答题 不吸烟,远离二手烟;经常开窗通风换气;空气不良时,出门戴口罩;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经常用淡盐水漱口等。 不暴饮暴食、不吃过冷过热的食物、细嚼慢咽等饮食习惯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六、单元教学结构图七、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实施后填写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第3课时食物的旅行(苏教版)三年级上01教学目标内容总览02新知导入03探究新知04课堂练习05课堂总结06作业布置教学目标知道并能指认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知道其功能,了解消化过程。知道消化道运送食物的万式是蠕动。知道消化器官的保健常识。0102能借助简单的图形、文字,记录、描述并整理信息;结合生活实际知道要保护自己的消化器官,养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03能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制出食物消化过程图。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食物在体内消化的过程;通过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逐步完善自己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科学观念04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愿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合作交流。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教学情境教学情境“仿生机器人”是指模仿生物、从事生物特点工作的机器人。二十一世纪人类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发展“仿人机器人”将弥补年轻劳动力的严重不足,解决老龄化社会的家庭服务和医疗等社会问题,并能开辟新的产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发展和应用的前景十分广阔。我校决定制作仿真机器人模型,三年级复杂收集人的呼吸和消化系统资料,希望同学们集体行动起来!教学情境“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我们生命活动所需的能力都需要消化器官的参与。那么,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哪些?作用分别是什么呢?探究新知活动一:食物的“旅行”我们每天离不开一日三餐,我们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食物。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到哪儿去了?探究新知“画食物旅行图”活动规则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在8分钟内,在人体轮廓上画出食物的“旅行图”,用文字标注消化器官的名称,用箭头表示食物前进的路线。画得准确的小组获胜。探究新知活动二: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及作用食物经过哪些消化器官?作用分别是什么?探究新知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 )( )( )( )( )( )食道胃大肠肛门口腔肝小肠探究新知( )( )( )( )( )( )( )食道胃大肠肛门口腔肝脏小肠将食物磨碎,与唾液混合。传送食物至胃吞咽食物储存和搅拌食物,吸收一些营养完成消化和吸收储存难以消化的食物残渣,生成粪便将粪便排出体外产生胆汁( )咽部( )胆囊储存胆汁探究新知活动二: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及作用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成人肠道长 6.5~8.5 米,约为身长的 4.5 倍。探究新知活动二: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及作用 指出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探究新知实验材料:漏斗、软塑料管、气球、胡萝卜块、透明胶带活动三: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1.在圆气球的底部一侧剪开。2.依次连接各个“消化器官”。3.用胡萝卜块表示吃进去的食物,让它从“口腔”开始旅行,直至从“肠道”钻出。用漏斗模拟口腔用软塑料管模拟食道用气球模拟胃用软塑料管模拟肠道探究新知实验现象:胡萝卜块不能直接从弯弯曲曲的消化道中直接自动钻出。需要我们用手向前捏,才可以使胡萝卜块向前移动。实验结论:消化道需要通过蠕动等方式使食物前进,完成消化。实验材料:漏斗、软塑料管、气球、胡萝卜块、透明胶带活动三: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1.人倒立时吃进去的东西会怎样行进?人体内的食物运输并不靠重力,而是靠消化道的蠕动。当你将食物吞咽进去,已经将食物推至食管,此时食管会扩大,并分泌黏液润滑食物,同时食管壁上的肌肉开始自主收缩,像波浪一样蠕动,将食物一步步推进胃里。一旦食物进入胃部,食管与胃之间的“关卡”括约肌会关闭,即使你倒立,食物也不会倒流回嘴里。当然,倒立着吃东西确实需要克服重力阻碍,比正常吃东西要困难一些。探究新知2.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探究新知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细嚼慢咽不可暴饮暴食2.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探究新知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2.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1.饮食注意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2.吃饭宜细嚼慢咽,忌狼吞虎咽,饭后适当走一走。3.不吃过冷或过热的食物。4.不暴饮暴食探究新知课堂练习1.负责将食物磨碎,与唾液混合的消化器官是( )。A.咽部 B.口腔 C.胃2.食物开始消化的地方是( )。A.胃 B.小肠 C.口腔3.小肠的作用是( )。A.传送食物至胃 B.储存和搅拌食物 C.完成消化和吸收4.下面有利于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的做法是( )。A.平时多吃生的食物 B.每天的饮食要有规律 C.多吃辛辣的食物一、选择题BCCB课堂练习二、判断题1.吃太多会增加胃的负担,但饿肚子不会影响胃的健康。 ( )2.夏天天气太热,吃过冷的食物可以解暑,并不会伤害消化器官。( )3.每天的饮食不需要有规律。( )4.食物在被消化的过程中,其中的营养物质会被慢慢吸收。( )5.胆囊能够产生胆汁。( )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通过图示、指认、模拟实验等方法,知道并能描述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了解消化过程;知道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能够有意识地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作业布置自己画一个小饼干体内“旅行图”,分组进行展示。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大单元整体教学】5.3食物的旅行 课时教案.docx 【大单元整体教学】5.3食物的旅行 课时课件.pptx 【大单元整体教学】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单元整体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