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多种多样的运动4.1 机械运动01参照物1、物理学中,把物体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2、定义: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视选作 叫做参照物。如果一个 的 发生了 ,就说它是 的;如果 ,就说它是 的。3、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 的,但要根据需要和方便而定。4、运动和静止是 的: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所选的 ,运动和静止具有 。 一切物体都在 ,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①两物体相对静止的条件: 。②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乙汽车有三种运动情况:02 运动的描述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 ② 2、速度定义:3、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 的 。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 ;物体运动得越慢,速度越4、公式:通常用s表示 ,t表示 ,用v表示 ,即5、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或 。第一种单位:v—速度— (m/s);s—路程—米(m);t—时间—秒(s)。第二种单位:v—速度— (km/h);s—路程—千米(km);t—时间—小时(h)。换算关系: 1 m/s = km/h (1m/s 的物理意义: )03速度的测量1、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 。(2)特点: 。(3)图像:如图所示速度中v甲 v乙 v丙 v丁结论:由v-t图像可以看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 无关;由s-t图像可以看出路程随时间增大而 ,所以我们说匀速直线运动的 与 成正比。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 ,这种运动叫 直线运动。3、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它表示 。所以在应用公式计算时,s 、t则是 。●求平均速度的公式:(求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的平均速度)。<补充>在特殊情况下求平均速度:当t1=t2时,;当s1=s2时,04速度的应用1、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1)变形公式: →(2)如果知道 、 、 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可计算第三个量2、注意事项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必须对应于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的单位必须 先进行字母运算,再代入 进行计算05 运动与能运动是自然世界最普遍的现象。万物都在运动,形式多种多样。生机勃勃的生命运动,划破长空的电闪雷鸣,肉眼看不见的电磁运动,微观世界的粒子运动…都是不同的运动形式。宇宙万物都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运动着,这些运动使自然绚烂神奇,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1、 :天体的运行、河水的流淌、候鸟的飞翔、人类的行走、蒲公英种子的飞行等,都属于机械运动;这些做机械运动的物体都具有 。2、 :储存在食物中的能量属于化学能,汽油、木材、天然气、沼气、煤炭等 都储存着能量,这种能量也属于 。3、 :声音具有能量,这种能量称为声能(如冲击钻发出刺耳的声音)。4、 :如发电站、电池等提供电能。5、 :如光、红外线、紫外线、微波和 X 射线等都是电磁能的表现形式。电磁能以波的形式传播。6、 是各种形式的能的最终能量来源。4.2地球的转动01 地球绕地轴自转1、地球自转:地球绕 不停地旋转的运动2、方向: (如下图A)(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 (如下图B),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 如下图C)3、自转周期:一天( )4、产生的现象: 原因:地球是一个 、 的球体。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半是黑夜,使地球上有了昼夜之分。由于 ,产生了 现象。5、晨昏线(圈)(1)定义:昼半球与夜半球的 (一个圆圈)叫做 (圈)。它由 (半圆)和 (半圆)构成。 ①晨线: (由黑夜进入白天);②昏线: (由白天进入黑夜)注:①晨昏线与太阳光 ;②东边先过 ,故东边先天亮(如:杭州天亮了,拉萨天黑还在睡觉)(2)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 ,由 半球进入 半球为:昼半球东侧为 ,西侧为 ;夜半球东侧为 ,西侧为时差的产生原因:由于地球的 ,偏东的地方先看到 ,偏西的地方后看到 ,不同经度的地方产生了不同的 ,偏东的地方时间 ,偏西的地方时间 。7、时区:为了避免各地地方时的不同带来的麻烦,国际上规定全球划为 时区,同一时区内使用一个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 。北京处于世界时区划分中的东八区,同英国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整整相差 。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 ,称为 。补充:区时的计算:已知甲时区的区时,则乙时区的区时=02地球绕太阳公转阳光是否直射会影响相同表面积所接受的能量。原因是地球的地球公转的方向:2、周期:一年( 5.2422天)3、特征:地球公转时 ,公转轨道平面与地轴之间总保持66.5°的夹角,并且 。如图所示地球公转引起的现象:0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1、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指 和 之间的 。同一地点一天内 是不断变化的,日出日落时角度都为0, (如下图∠α)2、正午太阳高度:在一日内,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时,太阳光和地面夹角 ,称为 。在同一时间,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不同而 ;在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随 发生有规律的 ,其中,地球上中、高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夏季较大,冬季较小。 中、高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 ,夏至日最 冬至日最3、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 太阳 在 上(如图1)(北纬23.5°); 太阳 在 上(南纬23.5°); 和 太阳 在 上。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如图2)4、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在 ,正午太阳高度 (如上图1);在 ,正午太阳高度 ;在 ,正午太阳高度 (如下图)①一天中太阳高度早中晚: 先变 再变 ,杆影先变 再变 ,正午太阳高度最 ,杆影最 ,(由于 地球 )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 ,杆影 夏至日太阳高度最 ,杆影最 ),冬季正午太阳高度 , 杆 影 (冬至日太阳高度最 ,杆影最 )。(由于地球 )③同一时间, 中高纬度地区,纬度 ,太阳高度 ,杆影④以 向两边 , 即: 离太阳直射点越 ,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 ; 离太阳直射点 越远,太阳高度 ,杆影04昼夜长短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原因:地球 的 ,使得南北半球冬夏两季昼夜长短不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日期 太阳直射点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四周夏至日 昼最短,夜最长 ; 南极圈及其以南极夜冬至日 昼最长,夜最短 ; 南极圈及其以南极昼春秋分日春分日至秋分日 北半球 昼 夜 纬度越高,昼越 昼 夜 纬度越高,昼越 北极点周围极昼; 南极点周围极夜秋分日至春分日 南半球 昼 夜 纬度越高,昼越 昼 夜 纬度越高,昼越 北极点周围极夜; 南极点周围极昼05二十四节气与地球运动1、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 上的位置来划分的。2、划分规则:视地球从春分点(黄经0°,此刻太阳直射赤道)出发,每前进 为子节气:岩为周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因此,一年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3、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4.3日地月的相对运动01光的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如果介质不是同种或不均匀,光的传播方向将会发生改变。例如: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到它,是因为 。【重要提醒】光能在 中传播 ,还能在空气、 水、玻璃等物质中传播。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 表示光的 ,这样的直线叫 。3、光的直线传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 等。4、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5、小孔成像: 发出的 ,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 ; 发出的 ,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 ,就 了相对于光源6、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 的速度,在 中用字母 表示,7、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十分接近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可视为c=3×108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即 )8、光在真空中1年传播的距离等于 天文学上常用光年作为单位来计量天体之间的02月球的运动月球始终以同一个面对着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背面(原因: )。03日食1、日食:地球上某些地区有时会看到太阳表面 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日食2、日食形成原因:地球带着月球绕太阳运动,当月球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个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由于光是 ,月球挡住了我们观察太阳的视线,就产生了 现象3、日食的类型日全食:当 运行到 与 之间,太阳完全被遮住时,出现日环食:当 运行到 与 之间,月球只遮住了太阳的中心部分,在太阳周围还露出一圈日面时,出现日环食。日偏食: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月球遮住了 的一部分时,出现 。4、日食发生时间:(1)当 处于 和 之间,且三者位置处于近乎一条直线上时,可能发生日食,故日食发生的时间为 (俗称:朔)。(2)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平面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平面有一个 的夹角,因此日食并 每个月都会发生。5、日食的形成过程(1)日食亏损方向:由于月球 公转,所以太阳被遮部位从日面的 开始, 结束。(2)持续时间:日食持续的时间长短,同月球影锥在 及 有关。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时间04月食1、月食:有时候 分或全 的现象称为月食2、月食的形成原因:①② 太阳光照到地球后,在地球的后面会留下一个阴影,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太阳到月球的光线便会部分或完全被地球遮挡,从而产生月食3、月食的类型月全食:是指月球 进入地球影子而 的现象月偏食:是指月球 进入地球影子而变暗的现象<名师点拨>:①看天空(站在地球上向天看)方向: ; 看地图方向: ②发生日全食、 日环食时,过程中伴随 ; 发生月全食时,过程中伴随着③ :地球的阴影面积远大于月球,故不会产生4、月食发生时间:月食发生时,月球、太阳和地球处于(或接近于)间条直线,且地球正好处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此时的月相为 ,日期是农历 。但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平面和地球绕太阳转动的轨道平面有一个 ,因此月食 每个月都会发生的。5、月食的过程由于月球自西向东公转,月球的东缘先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域,即月食是月面先 ,后复圆于日食和月食的区别日食 月食概念 太阳表面全部和部分被遮掩的现象 月球表面全部和部分变暗的现象原理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且 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形成月影( ),从地球上月影所在区域看太阳部分或全部被月球遮挡 当日、地、月 时,且 ,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区( )而形成的三者的位置 位于太阳、地球的中间 位于月球、太阳的中间发生时间 农历 (白天) 农历 (晚上)类 型 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 ) 月全食、月偏食过程 亏损于西(右)面,复圆于东(左)面 亏损于东(左)面,复圆于西(右)面持续时间 一般可见区域 地球昼半球处于月影区的地方(部分可见),且不同地方所见类型不同 夜半球都可见,且一样4.4地球板块的缓慢运动01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1.大陆漂移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 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地形证据:;大西洋两岸的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 。大西洋两岸 ,表明当时这些大陆曾相连接。化石证据:舌羊齿化石是2.5亿年前的一种 植物,在非洲、澳大利亚、印度的岩层中都发现了舌羊齿 。气候证据:人们在北冰洋以北的岛上发现了 石;在南极洲发现大量的 ;在印度发现古代 。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 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海底扩张说:由美国地质学家 和 提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 (称洋中脊),那里热 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的较老的 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离洋中脊越远,岩石年龄越 )海底扩张说 大陆漂移说,并解决了大陆漂移说的 :海洋地壳扩张的动力来自02板块构造学说1、诞生原因: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 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2、全球由 、 、 、 、 、 六大板块组成,它们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这些板块漂浮在 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是引起3、板块的碰撞: (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海沟、岛屿),4、板块的张裂: (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一般位于板块张裂处;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一般位于板块碰撞处。地理现象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红海在扩大 和 的张裂拉伸地中海在缩小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阿尔卑斯山形成 和 的碰撞挤压日本多地震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珠峰不断上升 和 相互挤压印度尼西亚多地震 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极不稳定大西洋的形成 大西洋处于 与 板块、 板块的张裂地区,在板块的张裂地区易形成 和03火山火山:地壳在不断运动,地壳内部喷出的高温物质堆积而成的 。火山的组成:由 、 、 组成。火山喷发物:气体( 等)、液态( )、固态( )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①活火山: 正在 或周期性 的火山。如:富士山、台湾岛大屯火山群的主峰七星山、新疆卡尔达西火山群、爪哇岛上的梅拉皮火山②死火山: 曾经喷发过,但长期处于 状态。如:山西大同火山群、乞力马扎罗山③休眠火山: 史前曾经喷发,现处 仍能 。如五大连池。4、分布不均匀:5、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益处: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提供 ,并且火山口可富集大量的 ,如硫矿等;火山口附近一般有丰富的地热能,同时火山口形成的火山湖,湖水在医疗卫生方面有较大价值;火山口是自然旅游景观,火山活动地区多 可以成为休养区,火山喷出的气体和岩浆中含有各种矿藏,可以②危害 。04地震1、地震成因是:地球板块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 或 而引起 。2、地震结构包括: 。①震源: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表以下 千米处。②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 ③震中距:地表某地距 的距离。④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 距离。同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同一次地震,震级相同,如果震源越 、震中距越 ,则烈度一般越 。3、分布:主要分布在4、防震自救的措施:5、地震的预报和预防(1) :民间流传着许多预报地震的方法,如马不进圈、鸡飞狗叫、猪不吃食、井水喷涌、出现地光、蜜蜂群迁等。(2)借助于仪器的 和观察自然界的 。(3)进一步探索地震发生和分布的 ,提高地震预报的 。(4)增大建筑物的01 参照物的理解1、如果没有参照物,则不能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正确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B.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得出不同结论C.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D.人在上升电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2、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有人观察到会场主旗杆上的旗帜和两位火炬手刚结束传递时手中火炬火焰的状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右运动C.甲火炬手可能静止,乙火炬手向右运动D.乙火炬手可能静止,甲火炬手向右运动3、甲、乙两球在同一水平面上,用相机在前后不同时刻拍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在拍照过程中两球不发生碰撞,下列关于两球的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A.甲静止,乙向南运动B.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C.甲、乙都向北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D.甲、乙都向南运动,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02 速度的计算4、甲、乙两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行驶,两车运动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10秒时,甲车的速度等于乙车的速度B.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是10米/秒C.甲车在0~20秒内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D.行驶20秒后,甲、乙两车相遇5、小科和小金同时骑车从学校出发向东行驶,其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0-10秒,小金通过的路程比小科的路程长B.第10秒时,两人速度相同C.10-20秒,小金做匀速直线运动D.通过前15米时,小金的速度比小科的速度大6、汽车在公路上以 36km/h 的速度匀速度线运动,驾驶员发现前方路口信号灯转为红色,经 0.5s 反应时间后开始踩刹车,汽车车速 v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 0.5s 的反应时间内车子前进了 5mB.从开始刹车到停止,车子滑动距离为 5mC.开始刹车后 0.5s, 车速为 5m/sD.从信号灯转为红色起到汽车完全静止,车子共前进了 5m7、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即v=s/t。初中物理中还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密度、压强、功率、热值等,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高中物理中也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表示,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国际单位是)。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1)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经过5s后它的速度变为,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为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甲)所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以速度v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乙)所示,其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由到,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用、t、a写出s的表达式,s=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超声波测速测距:如图甲所示,固定不动的超声波测速仪向静止的汽车发射超声波信号(简称信号)同时开始计时,信号传播过程中遇到汽车会被反射,测速仪接收到返回的信号停止计时,计算出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图乙可表示信号传播过程的图象,s表示信号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t表示信号传播的时间。测速:测速仪向运动的汽车先后发射两次信号,根据汽车在两次遇到信号的时间段内所通过的距离,计算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超声波速度取340m/s)(1)小科乘坐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发现测速仪向他驶来,选定的参照物为 ;(2)如图乙,若,则静止的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为 米;(3)某次对汽车进行测速时,向匀速驶来的汽车发射两次信号,两次发射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1秒,第一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4秒,第二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2秒,如图丙。请通过计算说明汽车在限速100千米/小时的高速路段行驶是否超速(写出计算过程)( )03 地球公转与自转9、图1 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轨迹示意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查阅日历发现2024年春节为2月10日,关于这一天太阳直射点运动方向、宁波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以及对地球公转轨道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直射点从③处向南运动,昼变短, 地球处于乙→丙B.直射点从④处向北运动,昼变长, 地球处于丁→甲C.直射点从③处向南运动,昼变短, 地球处于甲→乙D.直射点从④处向北运动,昼变长, 地球处于丙→丁10、鄞州某校科学兴趣小组为测算正午太阳高度角,开展了立竿测影活动。图甲表示测量的方法,箭头所指方向为该地的正午竿影朝向;图乙为兴趣小组同学绘制的正午竿影长度变化图,图中的数字编号分别代表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中的某一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B为所测太阳高度角B.图甲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正南方C.根据图乙可知,数字②所对应的日期是夏至日D.一年中正午竿影长度会发生变化是由于地球在自转1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以下现象主要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___________。A.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B.昼夜交替现象C.昼夜长短变化现象 D.四季变化(2)左图所示太阳直射点位于 ,此时是南半球的 季;用字母表示图中晨昏线中的晨线 ;这一天正午时分,浙江地区某学校旗杆的影子与图中的 图所示最相似。12、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1)图1是某日地球的昼夜分布图, 这一天是北半球的 (节气),此时赤道上昼夜长短情况是 。造成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 。(2)图2是南京的小科记录的“二分二至”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 其中符合图1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 。(填①、②或③)13、今天(6月29日)地球运行的位置变化是图甲的(图中涂黑部分表示夜) → (选填图中A、B、C、D字母)。若地球的上昼夜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这天的是 日(选填“冬至日”“夏至日”、“春分日”“秋分日”),P地再过9小时左右将进入 半球。(选填“昼”、“夜”)04 日食与月食14、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与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读图回答问题。(1)图1、图2中,反映日食成因的示意图是 ,日食发生的必要条件是: 。(2)2020年6月21日,我国境内的西藏、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台湾等地可观测到“超级日环食”奇观,其他地区可看到不同程度的日偏食。杭州小明看到的日食过程与下列图序相符的是 (填字母)。 A.甲一乙一丙一丁 B.乙一甲一丁一丙 C.丁一乙一丙一甲 D.丙一丁一甲一乙15、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月球的运动对地球具有重要的影响。请回答以下问题:(1)图 1 是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所拍摄的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月球表面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布满 ,其形成原因可能是 。(2)月球总是只有一面对着我们,人们在地球上看不见月球的背面,原因是 。(3)该脚印在月球上存留了很长时间,这是因为与地球相比,月球上既没有水和 ,也没有生物。(4)2021 年 11 月 19 日下午,宁波人民欣赏了一次约 3 小时 29 分钟的月偏食。据科学家们预测, 这将是21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月偏食。这一天,月球位于图 2 中 (填字母)位置。16、2023年3月24日,天空上演“月掩金星”现象,我国大部分地区可观测。“月掩金星”是指月球、地球、金星排成一条直线时,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形象,下图甲为部分天体及其运行轨道示意图,图乙是宁波某网友当日观察到的景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月掩金星”现象中的天体分别属于 :A.恒星、行星 B.行星、行星 C.卫星、行星 D.卫星、卫星(2)本次“月掩金星”发生时,金星和月球分别位于图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据此推测当日农历日期最有可能是 。A.初一 B.初三 C.十五 D.二十二17、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深刻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比如常见的月相变化、昼夜交替、四季轮回等,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天文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观察到金星从太阳表面移过的现象,其原理和发生日食相似。如图所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金星应该位于图中的 处。(2)由于地球的公转,当定点在赤道上空的通讯卫星与太阳及地面卫星接收站大致位于一条直线上时,太阳发出的电磁波会干扰卫星发射的电磁波这种现象叫“卫星日凌”。地球上每年会出现两次“卫星日凌”现象,时间分别在春分和 前后(填节气)。18、2021年5月26日,“超级满月”和“月全食”同时在夜空上演。(1)如图甲所示为太阳、地球、月球位置关系图,出现“超级满月”时,大致是农历四月 ,月球最可能出现在位置 (选填序号);(2)发生月全食的当天夜晚,人们可以看到的月球亮面形状是图乙中的 (选填“A”或“B”)。月食过程中月食轮廓的弯曲圆弧形状,也可以证明 是圆的。05 板块学说19、如图是地球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A.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七大板块B.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C.宁波位于亚欧板块D.地震火山带都分布在板块的中央20、关于人类对地球表面板块的研究历程,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①舌羊齿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可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②“海底扩张学说”从解决动力来源方面支持了“大陆漂移学说”③“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七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④地球表面的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大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1、读板块分布示意图(甲图)及板块碰撞示意图(乙图),回答下列问题。(1)全球共分成 大板块,其中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 (填数字序号)板块。(2)板块内部地壳比板块边缘地壳要 。(3)板块的 和 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4)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图中的 板块俯冲到 (填数字序号)板块相撞而成的。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多种多样的运动4.1 机械运动01参照物1、物理学中,把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2、定义: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视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3、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要根据需要和方便而定。4、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所选的参照物,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①两物体相对静止的条件:方向相同、速度相同。②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乙汽车有三种运动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02 运动的描述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②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2、速度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慢,速度越小4、公式:通常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即5、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或m s-1(米每秒)。第一种单位:v—速度—米每秒(m/s);s—路程—米(m);t—时间—秒(s)。第二种单位:v—速度—千米每小时(km/h);s—路程—千米(km);t—时间—小时(h)。换算关系: 1 m/s = 3.6 km/h (1m/s 的物理意义: 物体运动的时间为 1s,物体运动的距离为 1m)03速度的测量1、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2)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3)图像:如图所示速度中v甲 > v乙 v丙 > v丁结论:由v-t图像可以看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无关;由s-t图像可以看出路程随时间增大而增大,所以我们说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3、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它表示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通过某段路程时)的平均快慢程度。所以在应用公式计算时,s表示一段路程、t则是对应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平均速度的公式:(求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的平均速度)。<补充>在特殊情况下求平均速度:当t1=t2时,;当s1=s2时,04速度的应用1、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1)变形公式: →(2)如果知道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可计算第三个量2、注意事项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的单位必须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下先进行字母运算,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05 运动与能运动是自然世界最普遍的现象。万物都在运动,形式多种多样。生机勃勃的生命运动,划破长空的电闪雷鸣,肉眼看不见的电磁运动,微观世界的粒子运动…都是不同的运动形式。宇宙万物都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运动着,这些运动使自然绚烂神奇,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1、机械能:天体的运行、河水的流淌、候鸟的飞翔、人类的行走、蒲公英种子的飞行等,都属于机械运动;这些做机械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机械能。2、化学能:储存在食物中的能量属于化学能,汽油、木材、天然气、沼气、煤炭等燃料都储存着能量,这种能量也属于化学能。3、声能:声音具有能量,这种能量称为声能(如冲击钻发出刺耳的声音)。4、电能:如发电站、电池等提供电能。5、电磁能:如光、红外线、紫外线、微波和 X 射线等都是电磁能的表现形式。电磁能以波的形式传播。6、太阳能是各种形式的能的最终能量来源。4.2地球的转动01 地球绕地轴自转1、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假想的)不停地旋转的运动2、方向:自西向东(如下图A)(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如下图B),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如下图C)3、自转周期:一天(24小时)4、产生的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天中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地方时的产生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半是黑夜,使地球上有了昼夜之分。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5、晨昏线(圈)(1)定义: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一个圆圈)叫做晨昏线(圈)。它由晨线(半圆)和昏线(半圆)构成。 ①晨线:太阳升起的地方(由黑夜进入白天);②昏线:太阳落下的地方(由白天进入黑夜)注:①晨昏线与太阳光垂直;②东边先过晨线,故东边先天亮(如:杭州天亮了,拉萨天黑还在睡觉)(2)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为昏线昼夜半球方向法: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时差的产生原因:由于地球的自转,偏东的地方先看到日出,偏西的地方后看到日出,不同经度的地方产生了不同的地方时,偏东的地方时间早,偏西的地方时间晚。7、时区:为了避免各地地方时的不同带来的麻烦,国际上规定全球划为24个时区,同一时区内使用一个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个小时。北京处于世界时区划分中的东八区,同英国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整整相差8小时。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补充:区时的计算:已知甲时区的区时,则乙时区的区时=甲时区的区时+甲乙时区的序数差02地球绕太阳公转阳光是否直射会影响相同表面积所接受的能量。原因是地球的绕日运动。1、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一年(365.2422天)3、特征: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公转轨道平面与地轴之间总保持66.5°的夹角,并且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如图所示地球公转引起的现象:① 一年中太阳高度的变化 ② 一年四季的产生③ 24 节气的划分 ④ 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 ⑤ 地球上五带的划分0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1、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指太阳光和地面之间的夹角。同一地点一天内太阳高度角是不断变化的,日出日落时角度都为0,正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如下图∠α)2、正午太阳高度:在一日内,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时,太阳光和地面夹角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在同一时间,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不同而不同;在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其中,地球上中、高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夏季较大,冬季较小。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最高,冬至日最低3、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如图1)(北纬23.5°);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纬23.5°);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如图2)4、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在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纬23.5°向南北两侧递减(如上图1);在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纬23.5°向南北两侧递减;在春分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下图)①一天中太阳高度早中晚: 先变大再变小,杆影先变短再变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由于 地球自转)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杆影短(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杆 影长(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由于地球公转)③同一时间, 中高纬度地区,纬度越大,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④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 向两边递减, 即: 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 离太阳直射点 越远,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04昼夜长短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原因: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得南北半球冬夏两季昼夜长短不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日期 太阳直射点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四周夏至日 北回归线 昼最长,夜最短 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极昼; 南极圈及其以南极夜冬至日 南回归线 昼最短,夜最长 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极夜; 南极圈及其以南极昼春秋分日 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春分日至秋分日 北半球 昼>夜 纬度越高,昼越长 昼<夜 纬度越高,昼越短 北极点周围极昼; 南极点周围极夜秋分日至春分日 南半球 昼<夜 纬度越高,昼越短 昼>夜 纬度越高,昼越长 北极点周围极夜; 南极点周围极昼05二十四节气与地球运动1、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2、划分规则:视地球从春分点(黄经0°,此刻太阳直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为子节气:岩为周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因此,一年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3、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4.3日地月的相对运动01光的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果介质不是同种或不均匀,光的传播方向将会发生改变。例如: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到它,是因为大气层不均匀使光的传播路径变弯了。【重要提醒】光能在真空中传播 ,还能在空气、 水、玻璃等物质中传播。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2、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3、光的直线传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影子的形成、 月食、 日食, 小孔成像、排队、 照相机等。4、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①小孔成像 ②步枪瞄准 ③隧道掘进机的工作原理(激光准直)④列队排整齐 ⑤木工检查木板是否平直; ⑥日食、 月食的产生5、小孔成像:光源上部发出的光线,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射到了下部;光源下部发出的光线,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射到了上部,就形成了相对于光源倒立的像6、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在物理学中用字母c表示,c=3×108m/s7、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十分接近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可视为c=3×108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即V气>V液>V固)8、光在真空中1年传播的距离等于1光年,天文学上常用光年作为单位来计量天体之间的距离。02月球的运动月球始终以同一个面对着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背面(原因: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周期相同)。03日食1、日食:地球上某些地区有时会看到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日食2、日食形成原因:地球带着月球绕太阳运动,当月球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个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由于光是直线传播的,月球挡住了我们观察太阳的视线,就产生了日食现象3、日食的类型日全食: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太阳完全被遮住时,出现日全食日环食: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月球只遮住了太阳的中心部分,在太阳周围还露出一圈日面时,出现日环食。日偏食: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月球遮住了太阳的一部分时,出现日偏食。4、日食发生时间:(1)当月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且三者位置处于近乎一条直线上时,可能发生日食,故日食发生的时间为农历初一(俗称:朔)。(2)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平面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平面有一个5°左右的夹角,因此日食并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5、日食的形成过程(1)日食亏损方向:由于月球自西向东公转,所以太阳被遮部位从日面的西边开始,东边结束。(2)持续时间:日食持续的时间长短,同月球影锥在地面上移动的速度及地球的自转方向有关。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时间各不相等。04月食1、月食:有时候月面部分或全部变暗的现象称为月食2、月食的形成原因:①月球不会发光,靠反射太阳光而“发光”。②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照到地球后,在地球的后面会留下一个阴影,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太阳到月球的光线便会部分或完全被地球遮挡,从而产生月食3、月食的类型月全食:是指月球全部进入地球影子而变暗的现象月偏食:是指月球部分进入地球影子而变暗的现象<名师点拨>:①看天空(站在地球上向天看)方向: 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看地图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发生日全食、 日环食时,过程中伴随日偏食; 发生月全食时,过程中伴随着月偏食③ 没有月环食:地球的阴影面积远大于月球,故不会产生环食4、月食发生时间:月食发生时,月球、太阳和地球处于(或接近于)间条直线,且地球正好处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此时的月相为满月,日期是农历十五、十六。但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平面和地球绕太阳转动的轨道平面有一个5°左右的夹角,因此月食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的。5、月食的过程由于月球自西向东公转,月球的东缘先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域,即月食是月面先亏损于东缘,后复圆于西缘。6、日食和月食的区别日食 月食概念 太阳表面全部和部分被遮掩的现象 月球表面全部和部分变暗的现象原理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且三者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形成月影(光的直线传播),从地球上月影所在区域看太阳部分或全部被月球遮挡 当日、地、月三者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且地球位于中间,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区(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三者的位置 月球位于太阳、地球的中间 地球位于月球、太阳的中间发生时间 农历初一(白天) 农历十五(晚上)类 型 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黑) 月全食、月偏食(古铜色)过程 亏损于西(右)面,复圆于东(左)面 亏损于东(左)面,复圆于西(右)面持续时间 几分钟 一般1-2小时可见区域 地球昼半球处于月影区的地方(部分可见),且不同地方所见类型不同 夜半球都可见,且一样4.4地球板块的缓慢运动01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1.大陆漂移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地形证据: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地相对应(可拼合性);大西洋两岸的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 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表明当时这些大陆曾相连接。化石证据:舌羊齿化石是2.5亿年前的一种蕨类植物,在非洲、澳大利亚、印度的岩层中都发现了舌羊齿化石。气候证据:人们在北冰洋以北的岛上发现了热带植物化石;在南极洲发现大量的煤矿;在印度发现古代冰川。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海底扩张说:由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的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离洋中脊越远,岩石年龄越老)海底扩张说支持大陆漂移说,并解决了大陆漂移说的动力来源:海洋地壳扩张的动力来自软流层中岩浆的活动。02板块构造学说1、诞生原因: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 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2、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它们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的原因。3、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海沟、岛屿),4、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一般位于板块张裂处;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一般位于板块碰撞处。地理现象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红海在扩大 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地中海在缩小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阿尔卑斯山形成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日本多地震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珠峰不断上升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印度尼西亚多地震 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极不稳定大西洋的形成 大西洋处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的张裂地区,在板块的张裂地区易形成裂谷和海洋03火山火山:地壳在不断运动,地壳内部喷出的高温物质堆积而成的高地。火山的组成: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组成。火山喷发物:气体(水蒸气、二氧化硫等)、液态(熔岩流)、固态(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①活火山: 正在喷发或周期性喷发的火山。如:富士山、台湾岛大屯火山群的主峰七星山、新疆卡尔达西火山群、爪哇岛上的梅拉皮火山②死火山: 曾经喷发过,但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如:山西大同火山群、乞力马扎罗山③休眠火山: 史前曾经喷发,现处平静,仍能复苏。如五大连池。4、分布不均匀: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5、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益处: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提供无机肥料,并且火山口可富集大量的矿产,如硫矿等;火山口附近一般有丰富的地热能,同时火山口形成的火山湖,湖水在医疗卫生方面有较大价值;火山口是自然旅游景观,火山活动地区多温泉,可以成为休养区,火山喷出的气体和岩浆中含有各种矿藏,可以开发利用。②危害: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引起火灾,甚至危及人类生命。04地震1、地震成因是:地球板块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2、地震结构包括: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①震源: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千米处。②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③震中距: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④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同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同一次地震,震级相同,如果震源越浅、震中距越短,则烈度一般越高。3、分布: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域、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4、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旷的地方,或伏而待定、保护头部并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5、地震的预报和预防(1)地震的前兆:民间流传着许多预报地震的方法,如马不进圈、鸡飞狗叫、猪不吃食、井水喷涌、出现地光、蜜蜂群迁等。(2)借助于仪器的观测和观察自然界的异常现象。(3)进一步探索地震发生和分布的规律,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4)增大建筑物的抗震性01 参照物的理解1、如果没有参照物,则不能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正确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B.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得出不同结论C.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D.人在上升电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答案】B【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详解】A.所有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故A错误;B.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得出不同结论,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 性,故B正确;C.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是静止的,故C错误;D.人在上升电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人的位置不断改变,即人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B。2、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有人观察到会场主旗杆上的旗帜和两位火炬手刚结束传递时手中火炬火焰的状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右运动C.甲火炬手可能静止,乙火炬手向右运动D.乙火炬手可能静止,甲火炬手向右运动【答案】D【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详解】AC.由图知道,主旗杆上的旗帜向右飘,说明风相对于地面一定向右吹;甲的火焰向左偏,说明甲火炬手一定向右运动,并且甲运动的速度大于风的速度,故AC错误;BD.乙的火焰向右偏,乙火炬手可以静止,可以向左运动,还可以向右运动但是速度必须小于风的速度,故B错误,D正确。故选D。3、甲、乙两球在同一水平面上,用相机在前后不同时刻拍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在拍照过程中两球不发生碰撞,下列关于两球的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A.甲静止,乙向南运动B.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C.甲、乙都向北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D.甲、乙都向南运动,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答案】D【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快慢的比较【详解】A.甲球静止,乙向南运动,运动到乙球的南方是有可能的,故A不符合题意;B.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也是可能运动到甲球在北方,而乙球在南方,故B不符合题意;C.甲、乙都向北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是可能的,因为甲球追上了乙球,接着运动,这样就可以保证甲球在北方,乙球在南方,故C不符合题意;D.甲、乙都向南运动,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这样最后甲球在南方,乙球追不上,只能在北方,不符合后拍的图片,故D符合题意。故选D。02 速度的计算4、甲、乙两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行驶,两车运动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10秒时,甲车的速度等于乙车的速度B.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是10米/秒C.甲车在0~20秒内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D.行驶20秒后,甲、乙两车相遇【答案】C【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运动快慢的比较【详解】A.由图可知,第10秒时,甲车运动路程为200m,则甲车的速度第10秒时,乙处于静止状态,则乙车的速度为0,故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A错误;B.由图可知,0~5s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路程为150m,则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故B错误;C.由图可知,在0~2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甲车在0~20秒内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D.由图可知,行驶20秒后,甲车行驶路程为400m,乙车行驶路程为200m,则甲、乙两车不会相遇,故D错误。故选C。5、小科和小金同时骑车从学校出发向东行驶,其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0-10秒,小金通过的路程比小科的路程长B.第10秒时,两人速度相同C.10-20秒,小金做匀速直线运动D.通过前15米时,小金的速度比小科的速度大【答案】D【知识点】运动快慢的比较、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详解】A.由图知道,第10s时,两车的位置相同,即两车相遇,表示通过的路程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BC.由图知道,0~20s时,小科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小科做匀速直线运动;10-20秒,小金的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所以,小金静止,速度为零,即第10秒时,小科、小金两人速度不相同,故BC不符合题意;D.通过前15米时,小金所用的时间少于小科所用的时间,由知道,小金的平均速度大于小科的平均速度,故D符合题意。故选D。6、汽车在公路上以 36km/h 的速度匀速度线运动,驾驶员发现前方路口信号灯转为红色,经 0.5s 反应时间后开始踩刹车,汽车车速 v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 0.5s 的反应时间内车子前进了 5mB.从开始刹车到停止,车子滑动距离为 5mC.开始刹车后 0.5s, 车速为 5m/sD.从信号灯转为红色起到汽车完全静止,车子共前进了 5m【答案】D【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详解】A.由v=知道,在0.5s的反应时间内车子前进的距离s反=vt=10m/s×0.5s=5m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D.从开始刹车到停止,车子滑行的平均速度v平均===5m/s滑行距离s滑=v平均t滑=5m/s×1s=5m从灯号转为红灯起到汽车完全静止,车子共前进的距离s总=s反+s滑=5m+5m=10m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C.由图像可知,从开始刹车后0.5s即1s时,汽车的速度为5m/s,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7、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即v=s/t。初中物理中还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密度、压强、功率、热值等,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高中物理中也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表示,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国际单位是)。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1)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经过5s后它的速度变为,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为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甲)所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以速度v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乙)所示,其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由到,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用、t、a写出s的表达式,s= 。【答案】(1)1.6(2)【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详解】(1)根据加速度的定义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则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经过5s后它的速度变为,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为(2)将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以t为长,v0为宽的长方形,则长方形的面积为上方可以看成是以t为长,(v1-v0)为宽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上部分阴影的面积为则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由到,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为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超声波测速测距:如图甲所示,固定不动的超声波测速仪向静止的汽车发射超声波信号(简称信号)同时开始计时,信号传播过程中遇到汽车会被反射,测速仪接收到返回的信号停止计时,计算出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图乙可表示信号传播过程的图象,s表示信号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t表示信号传播的时间。测速:测速仪向运动的汽车先后发射两次信号,根据汽车在两次遇到信号的时间段内所通过的距离,计算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超声波速度取340m/s)(1)小科乘坐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发现测速仪向他驶来,选定的参照物为 ;(2)如图乙,若,则静止的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为 米;(3)某次对汽车进行测速时,向匀速驶来的汽车发射两次信号,两次发射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1秒,第一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4秒,第二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2秒,如图丙。请通过计算说明汽车在限速100千米/小时的高速路段行驶是否超速(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汽车 136 超速【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详解】(1)[1]小科乘坐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发现测速仪向他驶来,说明测速仪与小科乘坐的汽车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选定的参照物是汽车。(2)[2]汽车遇到超声波时的时间为(3)[3]第一次发射信号与汽车相遇的时间汽车在第一次反射信号时与测速仪的距离s1=vt1=340m/s×0.2s=68m第二次发射信号与汽车相遇的时间汽车在第二次反射信号时与测速仪的距离s2=vt2=340m/s×0.1s=34m测速过程中,汽车通过的路程为s车=s1-s2=68m-34m=34m测速过程中,汽车行驶的时间为t车=1.0s-0.2s+0.1s=0.9s汽车的速度为汽车已超速。03 地球公转与自转9、图1 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轨迹示意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查阅日历发现2024年春节为2月10日,关于这一天太阳直射点运动方向、宁波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以及对地球公转轨道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直射点从③处向南运动,昼变短, 地球处于乙→丙B.直射点从④处向北运动,昼变长, 地球处于丁→甲C.直射点从③处向南运动,昼变短, 地球处于甲→乙D.直射点从④处向北运动,昼变长, 地球处于丙→丁【答案】D【知识点】地球公转【详解】读图分析,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日期分别是6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3月21日前后,2月10日这一天地球处于丙→丁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宁波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昼短夜长,昼变长,夜变短,D正确,故选D。10、鄞州某校科学兴趣小组为测算正午太阳高度角,开展了立竿测影活动。图甲表示测量的方法,箭头所指方向为该地的正午竿影朝向;图乙为兴趣小组同学绘制的正午竿影长度变化图,图中的数字编号分别代表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中的某一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B为所测太阳高度角B.图甲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正南方C.根据图乙可知,数字②所对应的日期是夏至日D.一年中正午竿影长度会发生变化是由于地球在自转【答案】C【知识点】地球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详解】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故∠A为所测太阳高度角,故A错误。宁波市鄞州区在北回归线以北,影子向北,故图中箭头方向为正北方,故B错误。②的影长最短,此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因此为夏至日,故C正确。一年之中正午杆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地球绕太阳公转,而公转轨道与地球自转轨道有一夹角,该夹角使得一年之中太阳与立杆处的照射角度发生变化,故D错误。故选C。1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以下现象主要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___________。A.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B.昼夜交替现象C.昼夜长短变化现象 D.四季变化(2)左图所示太阳直射点位于 ,此时是南半球的 季;用字母表示图中晨昏线中的晨线 ;这一天正午时分,浙江地区某学校旗杆的影子与图中的 图所示最相似。【答案】 B 北回归线 冬 D 乙【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地球公转、地球自转【分析】本题以夏至日太阳光照图为材料,涉及地球自转及公转地理意义,晨昏线的判断,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调动及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素养。【详解】(1)地球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B正确;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现象、四季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ACD排除;故选B。(2)由图1可知,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是南半球的冬季;图中字母D表示晨昏线中的晨线;这一天正午时分,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大,正午时分浙江地区某学校旗杆的影子最短,与图中的乙图所示最相似。12、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1)图1是某日地球的昼夜分布图, 这一天是北半球的 (节气),此时赤道上昼夜长短情况是 。造成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 。(2)图2是南京的小科记录的“二分二至”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 其中符合图1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 。(填①、②或③)【答案】(1) 冬至 昼夜平分 公转(2)①【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地球公转【分析】本题以地球光照图为材料,设置两个小题,涉及节气的判读,昼夜长短的变化运用、光照判读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详解】(1)读图1,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以内有极昼现象,北极圈及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可判断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冬至,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故此时赤道上昼夜长短情况是昼夜等长。造成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转。由于地球的公转,一年中,夏至太阳高度大,影子最短;冬至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图2是南京的小科记录的“二分二至”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其中符合图1所示这一天(冬至)光照情况的是①,阳光照进教室内的面积最大。13、今天(6月29日)地球运行的位置变化是图甲的(图中涂黑部分表示夜) → (选填图中A、B、C、D字母)。若地球的上昼夜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这天的是 日(选填“冬至日”“夏至日”、“春分日”“秋分日”),P地再过9小时左右将进入 半球。(选填“昼”、“夜”)【答案】 A B 夏至日 昼【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详解】由图分析可知,6月29日位于A夏至(6月22日左右)和B秋分(9月23日前后)之间,图乙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自转15°是1小时,故若地球的上昼夜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这天是夏至日,P地再过9小时左右将进入昼半球。04 日食与月食14、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与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读图回答问题。(1)图1、图2中,反映日食成因的示意图是 ,日食发生的必要条件是: 。(2)2020年6月21日,我国境内的西藏、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台湾等地可观测到“超级日环食”奇观,其他地区可看到不同程度的日偏食。杭州小明看到的日食过程与下列图序相符的是 (填字母)。 A.甲一乙一丙一丁 B.乙一甲一丁一丙 C.丁一乙一丙一甲 D.丙一丁一甲一乙【答案】 图1 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且三者位于一条直线上 C【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分析】产生日食和月食现象是因为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详解】(1)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如果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正好位于或接近同一条直线时,月影就一直延伸到地球表面,被月影扫过的地带和区域,便能看到日食现象。图1反映的是日食现象的成因,日食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且三者位于一条直线上。(2)日食是月球遮挡太阳而出现的一种现象,由于月球自西向东绕地球公转,因此日食总是从太阳圆面的西侧(右侧)边缘开始,从圆面的东侧(左侧)边缘结束,所以其顺序为:丁一乙一丙一甲,故选C。15、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月球的运动对地球具有重要的影响。请回答以下问题:(1)图 1 是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所拍摄的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月球表面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布满 ,其形成原因可能是 。(2)月球总是只有一面对着我们,人们在地球上看不见月球的背面,原因是 。(3)该脚印在月球上存留了很长时间,这是因为与地球相比,月球上既没有水和 ,也没有生物。(4)2021 年 11 月 19 日下午,宁波人民欣赏了一次约 3 小时 29 分钟的月偏食。据科学家们预测, 这将是21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月偏食。这一天,月球位于图 2 中 (填字母)位置。【答案】 环形山 外来星体的撞击 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等 空气 D【知识点】月球的概况、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月相【分析】月球圆缺(盈亏)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月球本身不发光,而是反射太阳的光;二是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还随地球绕日运转,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因此,在地球上所见到的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月相。【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月球表面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布满环形山,其形成原因可能是外来星体的撞击。(2)月球总是只有一面对着我们,人们在地球上看不见月球的背面,原因是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等。(3)脚印在月球上存留了很长时间,这是因为与地球相比,月球上既没有水和空气,也没有生物。(4)月食发生时,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地球在中间。月球位于图2中D位置。16、2023年3月24日,天空上演“月掩金星”现象,我国大部分地区可观测。“月掩金星”是指月球、地球、金星排成一条直线时,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形象,下图甲为部分天体及其运行轨道示意图,图乙是宁波某网友当日观察到的景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月掩金星”现象中的天体分别属于 :A.恒星、行星 B.行星、行星 C.卫星、行星 D.卫星、卫星(2)本次“月掩金星”发生时,金星和月球分别位于图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据此推测当日农历日期最有可能是 。A.初一 B.初三 C.十五 D.二十二【答案】(1)C (2)C (3)B【知识点】行星及其卫星、太阳系的组成、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月相【分析】本题以部分天体及其运行轨道示意图及宁波某网友当日观察到的景象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天体的名称、“月掩金星”时金星、月球和地球的位置及日期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详解】(1)月球为地球的卫星,金星为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因此上述材料中涉及的天体类型组合分别为卫星和行星,C正确,ABD错误,故选C。(2)据材料“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此时月球位于地球与金星之间,且三者位置呈一直线,因此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②③位置,C正确;①③、①④三者位置不呈一直线,AB错误。②④时地球在中间,D错误。故选C。(3)月掩金星是指月球在运行过程中恰巧遮掩金星的天文现象,通常发生在农历初三左右,因为此时月亮和金星都在太阳的东边,且月亮位于地球和金星之间。在农历初三时,月亮呈弯月状,而金星作为一颗明亮的行星,在夜空中较为显眼。因此,当日农历日期最有可能是初三。故选B。17、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深刻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比如常见的月相变化、昼夜交替、四季轮回等,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天文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观察到金星从太阳表面移过的现象,其原理和发生日食相似。如图所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金星应该位于图中的 处。(2)由于地球的公转,当定点在赤道上空的通讯卫星与太阳及地面卫星接收站大致位于一条直线上时,太阳发出的电磁波会干扰卫星发射的电磁波这种现象叫“卫星日凌”。地球上每年会出现两次“卫星日凌”现象,时间分别在春分和 前后(填节气)。【解答】解:(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可知,在金星位于图中的甲位置时,从太阳发出的射向地球的光有部分被金星阻挡,从而观察到“金星凌日”现象;(2)春分和秋分时,太阳几乎直射在赤道上,符合题目中给出的“卫星日凌”的条件,故时间分别在春分和秋分前后。故答案为:甲;秋分。18、2021年5月26日,“超级满月”和“月全食”同时在夜空上演。(1)如图甲所示为太阳、地球、月球位置关系图,出现“超级满月”时,大致是农历四月 ,月球最可能出现在位置 (选填序号);(2)发生月全食的当天夜晚,人们可以看到的月球亮面形状是图乙中的 (选填“A”或“B”)。月食过程中月食轮廓的弯曲圆弧形状,也可以证明 是圆的。【答案】 十五或十六 ② B 地球【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详解】(1)[1][2]满月一般出现在农历的十五或十六,因此出现“超级满月”时,大致是农历四月十五或十六,此时日地月三者连线成一直线,且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此时月球最可能出现在图②位置。(2)[3]月全食是月食的一种,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昏暗,形成月全食。因此当看到月面部分变暗的现象时,即发生月食现象;当月面全部变暗时,发生月全食现象,人们可以看到的月球亮面形状是图乙中的B。[4]月食过程中月食轮廓的弯曲圆弧形状,是地球遮挡了太阳光,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圆的。05 板块学说19、如图是地球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A.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七大板块B.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C.宁波位于亚欧板块D.地震火山带都分布在板块的中央【答案】C【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详解】地球表面的岩石圈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A错误;青藏高原是由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而形成的,B错误;宁波位于亚欧板块,C正确;地震火山带主要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D错误;故选C。20、关于人类对地球表面板块的研究历程,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①舌羊齿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可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②“海底扩张学说”从解决动力来源方面支持了“大陆漂移学说”③“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七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④地球表面的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大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详解】舌羊齿化石的广泛分布,说明非洲、南美、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原来是连在一起的,支持了大陆漂移学说,故①正确;大陆漂移说认为大陆受某种未知力的驱动在海底壳层上漂移,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岩浆活动导致海底扩张,岩浆活动导致了大陆漂移,解决了大陆漂移假说的动力来源问题,故②正确;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和若干个小板块构成,且不断地进行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故③错误;由于板块的不断进行碰撞挤压或张裂拉伸运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故④正确;故①②④正确,ABD错误。故选C。21、读板块分布示意图(甲图)及板块碰撞示意图(乙图),回答下列问题。(1)全球共分成 大板块,其中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 (填数字序号)板块。(2)板块内部地壳比板块边缘地壳要 。(3)板块的 和 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4)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图中的 板块俯冲到 (填数字序号)板块相撞而成的。【答案】(1) 六 ④(2)稳定(3) 碰撞 张裂(4) ③ ①【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地壳变动的证明【分析】本大题以板块分布示意图及板块碰撞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六大板块分布、板块运动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详解】(1)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④太平洋板块。(2)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板块内部地壳比板块边缘地壳要稳定。(3)板块运动的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板块的碰撞和张裂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4)读图分析,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图中的③印度洋板块俯冲到①亚欧板块相撞而成的。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通关宝典】浙教版七上第4章 多种多样的运动 单元知识大串讲(知识点 易错点)(原卷版).docx 【通关宝典】浙教版七上第4章 多种多样的运动 单元知识大串讲(知识点 易错点)(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