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二十四节气之大雪——小学生主题班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大雪节气的由来、气象变化、物候现象以及传统习俗。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防寒保暖知识。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如讨论、故事讲解、手工制作、互动游戏等)激发学生对大雪节气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实践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感受大雪节气带来的美好。培养学生不怕寒冷、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精神。二、教学准备物质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教学PPT大雪节气相关图片、视频手工制作材料(纸、剪刀、胶水、彩笔等)保暖用品展示(帽子、围巾、手套等)经验准备:学生提前预习大雪节气的相关知识。搜集大雪节气相关的习俗、故事、儿歌等。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3分钟)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现在处于哪个节气吗?”“那你们知道大雪节气是什么意思吗?”教师讲解:“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季节正式开始。大雪节气到来,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降水量增多。”2、大雪节气的由来与气象变化(5分钟)教师讲解:“大雪节气,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255度,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12月6-8日。大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反映了气温与降水改变趋势。”多媒体展示:展示大雪节气前后中国各地的气象变化,如北方气温显著下降、降雪增多,南方气候温和但多雾。学生讨论:“你们在大雪节气里感受到了哪些气象变化?”“你们喜欢大雪节气吗?为什么?”3、大雪节气的物候现象(10分钟)教师讲解:“大雪节气有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意思是天气寒冷,寒号鸟不再鸣叫;阴气最盛,阳气萌动,老虎开始求偶;马兰草感受到阳气萌动而抽出新芽。”多媒体展示:展示大雪节气中不同物候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如动物冬眠、植物凋零与新芽等。学生观察:“你们在大雪节气里看到了哪些物候现象?”“你们能想象出这些物候现象背后的变化吗?”4、大雪节气的传统习俗(10分钟)教师讲解:“大雪节气有许多传统习俗,如腌肉、打雪仗、赏雪景、进补等。老南京有句俗话,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多媒体展示:展示大雪节气传统习俗的图片或视频,如家家户户腌制咸肉、香肠,孩子们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等。学生互动:“你们在大雪节气里做过哪些传统习俗活动?”“你们最喜欢的大雪节气习俗是什么?为什么?”手工制作:学生分组进行手工制作,如制作小雪人、画雪景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5、大雪节气的起居养生(5分钟)教师讲解:“大雪节气,天气寒冷,我们要注意防寒保暖,多穿一些保暖的衣服,戴上帽子、围巾、手套等。同时,还要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多媒体展示:展示不同保暖用品的图片,如羽绒服、毛衣、保暖内衣等。展示冬季体育锻炼的图片或视频,如跑步、跳绳、滑雪等。学生讨论:“你们在大雪节气里是如何防寒保暖的?”“你们喜欢哪些冬季体育锻炼项目?为什么?”教师小结:“我们要注意防寒保暖,多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6、大雪节气的文学作品与谚语(5分钟)教师讲解:“大雪节气有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和谚语,如唐代柳宗元的《江雪》和白居易的《夜雪》,以及‘大雪不冻倒春寒’、‘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等谚语。”多媒体展示:展示《江雪》和《夜雪》的诗歌内容及其配图。展示大雪节气谚语的内容及其解释。学生朗读:学生分组朗读《江雪》和《夜雪》的诗歌内容。学生尝试背诵大雪节气的谚语。教师小结:“文学作品和谚语是了解大雪节气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多读、多背、多思考。”7、总结与作业(2分钟)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大雪节气的由来、气象变化、物候现象、传统习俗、起居养生以及文学作品与谚语等方面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关注和了解二十四节气,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和家人一起制作一份大雪节气的手抄报,内容包括大雪节气的由来、习俗、养生知识等。下周我们将进行手抄报展示和评比。”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对大雪节气的兴趣和热爱。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多媒体展示,学生了解了大雪节气的相关知识;通过手工制作和互动游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文学作品和谚语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大雪节气的理解和感悟。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引导他们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