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清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清单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植物的需求》
“探究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分”实验:①实验步骤:准备两组大小、生长状态接近的同种植物的幼苗,放置在光线充足的地方,一组幼苗每天浇适量的水,保持土壤湿润:另一组不浇水,观察两组幼苗的生长情况。②观察和测量的项目:叶子的数量、叶子的大小、叶子的颜色、茎的长短、茎的粗细、茎的颜色等。
③实验现象:每天都浇适量的水,叶子展开,植株生长,茎是饱满的;不浇水叶子不能展开,植株矮小,茎是软的。④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分,充足的水分能为植物的正常生长提供保障。
“探究植物体内含有水分”实验:①实验步骤:取植物的一部分,切开,用吸水纸接触切口。取植物的一部分,放在吸水纸上,挤压。将装有新鲜植物种子的干燥试管置于酒精灯上加热。②实验现象:吸水纸湿了,试管内壁有水雾。
③实验结论:植物体内是含有水分。水分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分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并使植物的枝条挺立,叶片展开,花朵饱满,果实丰硕。
“探究根能吸水吗”实验:①实验步骤:选择带根的植物;将植物插在装有少许水的透明的塑料瓶里;用橡皮泥把瓶口密封(瓶口的橡皮泥可以减少瓶内水分的蒸发),并在塑料瓶的水平面上做好记录;一天后,观察植物的生长和瓶子里的水位。②实验现象:水位降低了。③实验结论:根能吸收水分。
在小溪、池塘边的树木常生长得比较茂盛,靠近水源一侧的树根往往会特别发达。植物根系的分布情况与水地土壤中的分布有关。
通过对比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培养出来的植物生长情况,发现土壤浸出液能使植物生长得更好。加热蒸发土壤浸出液,可以看到载玻片上有土黄色物质,这些是土壤中的无机盐,说明植物的根能吸收溶解在水里的无机盐。
土壤为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不仅能固着植物,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肥料等,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根的两大作用:①固定植株;②吸收水分和肥料。
将带白色花的纸条插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花、叶和茎会变红。
植物的茎里有管道,导管是植物体内的一种输导组织,能将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源源不断地运送到植物的各个部位。植物的茎还能支持植物体。
用透明塑料袋套住带有叶片的枝条,把塑料袋的袋口封起来,把植物放置到阳光充足的地方,静置一段时间,发现有小水珠附在塑料袋的内壁上,这是叶子排出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附在塑料袋的内壁上。
植物通过根吸收的大量水分,其中一部分会被植物利用,而大部分水分会通过叶片以水蒸气的形式蒸腾到大气中(叶的蒸腾作用)。
蒸腾水分的意义:①水分从叶片蒸腾出去,需要植物不断地吸收水分进行补充,从而产生了植物吸收水分与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②蒸腾水分的过程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避免植物被阳光灼伤。
“探究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中,有光照的植物茎又绿又粗,叶片是深绿色的;没有光照的植物茎细,颜色偏浅,叶片较小,颜色也偏浅,说明了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
叶是植物吸收和利用阳光的主要器官。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与它吸收阳光的功能相适应。
在阳光的照射下,金鱼藻会不断地释放出许多小气泡,用试管收集这些气体,将带火星的小木棍迅速放在试管口,小木棍复燃了,说明金鱼藻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可助燃)。
植物的叶片是制造营养物质的“加工厂”,太阳是这座“加工厂”的能量来源。叶片利用阳光的能量,把茎输送来的水分和叶片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转化成营养物质,并且释放出氧气。(叶的光合作用)
几乎所有生物的呼吸都需要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而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自绿色植物。
猜想的科学过程:现象——关联——验证。
在较强光照下,金鱼藻冒出的气泡较多:在较弱光照下,冒出的气泡较少。
第二单元《物体的沉与浮》
有些物体在水中会浮,有些物体在水中会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与组成它的材料有关。泡沫塑料和木材都是常见的材料,都能漂浮在水面上。
探究不同物体的漂浮能力:分别取一块大小和形状相同的泡沫塑料块和木块,轻轻放入水中,观察物体的漂浮状态。泡沫塑料块浮出水面的高度比木块的高,说明在相同的条件下,泡沫塑料比木材的漂浮能力强。不同的物体漂浮能力不同。
探究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承重能力:选取一些大小和形状相同而漂浮能力不同的材料组成的物体。在这些物体同一高度的位置做好标记,然后放入水中。在物体的表面逐渐放上重物,直至标记与水面重合。记录它们在水中承载重物的情况,可以比较它们的承重能力。泡沫塑料块能承载的重物更多,说明泡沫塑料块的承重能力更强。
漂浮能力不同的材料,其在水中的载重能力也不同。一般漂浮能力较强的材料,其在水中的载重能力也较强。
材料具有的漂浮能力是相对稳定的,同一种材料组成不同大小的物体,它们的承重能力一般也会不一样。有些人游泳时会带一块浮板,以保证自身的安全,不同的人要选择不同尺寸的浮板。
浮筒是一种能漂浮在水面的密闭筒,一般由塑料或者金属制成,水质监测浮标、海界浮标等都是浮筒在生产和生活中实际应用的例子。
浮筒能漂浮在水面与其内部空心结构有关。在体积不变时,空心结构的物体重量较轻,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人们会利用浮筒的原理来打捞沉船。打捞沉船时,人们将数个装满水的浮筒沉入水底,放在沉船两侧,再利用高压气体排出浮简中的水。在浮力作用下.沉船就会慢浮出水面
模拟“打捞沉船”实验:给瓶子注入空气使其排水上浮。利用瓶子上浮产生的浮力,能带动沉船也逐渐地浮出水面。
潜艇:需要下潜时,打开阀门,使水舱充水,增大艇身质量,此时潜艇的重力大于水对潜艇的浮力,潜艇就逐渐下沉。当需要上浮时,可以利用压缩空气将水排出,减小艇身质量,此时水对潜艇的浮力大于潜艇的重力,潜艇就逐渐浮起来。
鸡蛋在清水中是沉的,在足够浓度的盐水中是浮的,在足够浓度的糖水中也是浮的。鸡蛋的沉浮与在水中溶解了其他物质有关。
12.死海是一个内陆盐湖,有非常高浓度的盐分,为一般海水的8.6倍。这种含高浓度盐分的水对人产生的浮力远远大于清水,所以人们可以随意漂浮在湖面而不会沉下去。
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
白醋是有特殊气味的无色透明液体;小苏打为白色粉末状,无特殊气味。
“扇闻法”闻气味:手在待观察物体上方轻轻扇动,使得气味进入鼻子。
将小苏打加入白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小苏打慢慢减少,烧杯外壁变凉。
检验白醋与小苏打混合后产生的气体:①带火星的小木条靠近气体,小木条燃烧变暗变弱,最后熄灭,说明产生的气体不是氧气。②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结论: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生活中的碳酸饮料冒出的气泡也是二氧化碳气体。
使用食用小苏打、柠檬、饮用水、白砂糖等材料,可以自制“柠檬汽水”。
蜡烛燃烧伴随的现象:发光发热、蜡烛熔化、烛芯变黑等。
检测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用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烧杯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
用烧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蜡烛燃烧会慢慢变暗变弱,最后熄灭,这是因为蜡烛燃烧需要消耗氧气,在有限的密闭空间里,氧气有限,故蜡烛不能一直燃烧。
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它包含约78% 的氮气、21%的氧气、0.03% 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其中氧气是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
探究烧杯大小对蜡烛燃烧的影响:烧杯越大,蜡烛燃烧得越久。
没有生锈的铁钉:银色、有金属光泽、空隙小、光滑;生锈的铁钉:红褐色
、无金属光泽、空隙大、粗糙。
探究铁锈还是铁吗:①检测导电性:用电路检测器,发现:铁钉容易导电,铁锈不容易导电。②检测硬度:用锤子敲一敲,发现铁钉硬度大,铁锈硬度小。③能否被磁铁吸引:铁钉能被磁铁吸引,铁锈不能被磁铁吸引。结论:铁锈和铁是不同的物质。铁生锈是一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假设: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
工具与材料:铁钉、试管、油、凉开水、试管塞
实验设计:
实验条件:1号试管有空气无水;2号试管有水无空气;3号试管有水有空气。
实验现象:1号铁钉没有生锈,2号铁钉没有生锈,2号铁钉生锈了。
实验结论: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用试管塞密封是为了防止外界空气的水分进入;可以用少许干燥剂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水面加少许油可以隔绝空气进入水中;烧开的水,可尽量减少水中的空气含量。
铁生锈后,硬度变小,不再坚硬,因此铁生锈是不利的物质变化,在生活中要阻止或减少铁生锈。
减少铁生锈的方法:①铁栅栏涂上防锈漆,通过隔绝了水和空气的接触,达到防锈效果。②铁锅清洗后擦干,隔绝了水的接触。③使铁表面镀上一个金属层,形成保护膜。结论:铁生锈与空气和水都有关系,缺少一种条件都会减缓铁制品生锈。
设计与制作的科学过程:任务——设计——制作——评价与改进。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将白醋加入煮沸的牛奶中,搅拌后会产生一种白色沉淀物,这是牛奶和白醋混合后生成的新物质。
牛奶和白醋的比例为250ml牛奶放入10毫升白醋。
为了更好地定型可以使用模具。
在自然界中,物质的变化无处不在。有些物体在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即没有产生新物质,如捏橡皮泥、剪纸、冰融化等,这种变化叫物理变化。有些物体在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发生改变,即产生了新物质,如铁生锈、蜡烛燃烧等,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
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紫色。
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变色、放热、发光、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
模拟实验,探究湿衣服变干的秘密:没有覆盖保鲜膜的湿纸巾变干了,覆盖保鲜膜的湿纸巾还是湿的。结论:湿衣物里面的水会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当用塑料膜等不能渗水的物体覆盖在其表面,水分无法蒸发到空气中去,湿衣物就不能变干了。
用烧杯盖住湿报纸,湿报纸变干了,烧杯内壁有一层水雾。这些小水珠是从湿报纸蒸发到大气中的水分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地表的水体有淡水:河流、湖泊、小溪、井水等;咸水:海洋。实验中可以用培养皿模拟湖泊,用试管模拟水井。
模拟实验,地表上的水也会蒸发吗:发现容器中的水位都降低了,说明地表上的水也会蒸发到空气中。
为了防止土壤里的水分蒸发得太快,可以在植物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膜,这样不仅能保持土壤湿润,而且还有保温的作用。
露珠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多见于温暖季节的清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水珠附着在地面物体表面的现象。
模拟实验,对比研究露珠形成的原因:放在没有加盖的塑料箱子里的冷藏饮料罐表面出现了小水珠,而放在干燥箱里的饮料罐表面依然是干的。结论:由于空气中有看不到、摸不到的水蒸气,当这些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饮料罐)表面。但是,如果在干燥的环境下是不会有小水珠出现的。
生活中类似露珠的现象有:眼镜起雾、卫生间镜子起雾、电饭煲盖子上的水等。
在寒冷的季节,我们常常会看见在接近地表的物体表面附着有小冰晶,这就是霜。与露一样,霜也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当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直接冷凝成小冰晶,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霜。
模拟霜的形成的实验:加入食用盐可以使混有冰块的水的温度迅速下降到零摄氏度以下。实验现象:烧杯外壁出现了一层冰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温度直接冷凝成小冰晶。
防止冰箱结霜的方法:①把食物密封包装好,防止有水分蒸发到保鲜层里;②不要长时间打开冰箱门;③不要放热的食品于冰箱内,要让食品变冷后再放进去。
湿度是指空气内含有水分的多少,它反映了空气干湿的程度。空气湿度常用相对湿度来表示。
搜集空气湿度的数据,可以用温湿度计进行测量,也可以通过报纸、互联网和电视等媒体发布的天气预报了当地的空气湿度情况。
空气湿度会影响人体舒适度,当空气湿度为50%—60%的环境时,人体最感舒适。
改变室内空气湿度的方法:①空气湿度较高时,要降低湿度,可以用活性炭、生石灰、空调、除湿机等来除湿,还要注意关窗。②空气湿度较低时,要着增加湿度,可以房间内放一盘水;放置一个空气加湿器;室内保持空气流通;人体要多喝水,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变成小水珠或小冰晶。这些小水珠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飘浮在天空,就形成了云。
模拟实验,探究雨的形成:实验现象:上升的水蒸气会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静置片刻后,可以看到铁盘的底部有水降下来。结论:在自然界中地上的水变成了水蒸气,这些水蒸气在天上形成了白云;如果水蒸气冷凝就会结成较大的水滴,水滴就会落下来形成雨,此时的云由于水分过多,所以会出现“乌云密布”现象。
除了下雨,下雪和降冰雹也是常见的降水形式。下雪一般出现在寒冷的冬天,下雪时天气多以阴天为主。冰雹一般出现在夏季或春夏交际,气温差异大的天气里出现。
①雨水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植物也要靠雨露的滋润而茁壮成长。但暴雨造成的洪水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②降雪可以缓解、补充地球的水资源,但是雪量过大会影响人们出行,并破坏农作物等。③冰雹是一种破坏性天气现象,颗粒大的冰雹会打毁庄稼,损坏房屋,砸伤行人等
降落到地面的雨水,有一部分的水被植物吸收了,一部分的水会蒸发到空气中,一部分的水会下渗到土壤或是沿着路面的缝隙下渗到地表下,一部分的水会流到了下水道。
模拟雨水在地面流动的实验,利用喷壶模拟降雨,降落到瓷砖上,“雨水”会在瓷砖表面流走,积聚在低洼处;降落到带草的小土块,大部分的“雨水”被泥土和草根吸收,只有少部分的水夹带一些土壤,一起流到低洼处;降落到沙石上, 部分“雨水”被沙子吸收,其他雨水伴随沙和颗粒小的石头一起流到低洼处。
与水泥地的停车场相比,铺设带孔地砖的停车场更适合城市发展的需要。因为,嵌草砖是属于透气透水性地砖,两块砖之间有空隙,可以种草。当下雨时,雨水可以渗透到地下,路面不会有积水,不影响乘客上车。
建设生态海绵城市不仅能蓄水,减少水资源浪费,而且还能防洪防涝,有效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模拟实验,探究流水的作用。探究水流速度对河岸和河道的影响,①改变:水流速度;不改变:坡度、水量、沙子和砾石的混合物。②现象:水流湍急,把大量的沙石冲刷到下游,并堆积在下游平缓地方;水流缓慢,把少量的小颗粒沙石冲刷到下游,并堆积在下游平缓地方。③结论:水流速度越快,对河道、河岸影响越明显。
流水的力量很大,不仅会侵蚀地表,还会搬运泥土和沙石。流水的这些作 用不断改变着地表,形成了千变万化的地形地貌。水流速度快,会侵蚀地表,水流速度慢,会发生堆积现象。
当河水流经平缓开阔的河道时,水流速度会变慢,河水携带的沙石就会沉积到河床。经过常年累月的作用,地表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如三角洲。
模拟实验,探究自然界的水循环:烧杯中的温水慢慢政法到蓝色盒底,并冷凝成许多小水珠,水位开始有所下降,慢慢地,蓝色盒底的小水珠越来越多,并向中间汇集,变成了大雨滴并滴落下来,此时水位上升了,再过一段时间,冰块全部融化,烧杯里的水位恢复原来的位置,没有变化。
自然界中的水会在地球表面和天空中不断地往复运动,形成水循环。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通过这三个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
水循环不断更新着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它不仅对生态、气候、地貌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 形成了适宜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
地球上的水分布广泛。它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分布于海洋、陆地及大气中,不断地循环往复。但是地球上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就更少。
地球上的水资源中,绝大部分是海水,只有约2.5%是淡水。大部分的淡水以冰的形式存在,难以被人类直接利用。据科学家估算,在地球上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淡水资源的0.3%。
节约用水的措施:珍惜水资源的公益宣传、南水北调、合理开发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