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型 新授课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的第二框题。本框题包含两目内容,第一目“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主要阐释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说明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是亿万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第二目“在艰辛探索中前进”主要阐述了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所进行的艰辛探索;阐明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本框题承接第一框题的内容,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要开启社会主义革命,两框题合在一起共同明确了一个道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本框题又为下一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打下了知识基础和史实铺垫。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的对象是高一的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他们对社会主义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这种了解更多停留在史实本身,他们对历史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可能只是一知半解。与此同时,高中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比初中生提高不少,为此,课堂教学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分析,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理解并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在感受伟大祖国沧桑巨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情感认识,坚定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培养他们的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学习目标 ①通过学习一化三改的知识并归纳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必然因素以及感受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所带来的影响,认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明确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是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②通过分析中共八大的历史贡献以及对比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我们在探索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遭受的严重曲折,懂得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以及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重难点 通过学习一化三改的知识并归纳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必然因素以及感受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所带来的影响,认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明确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是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评价任务 ①说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内容以及中共八大的历史性贡献。 ②归纳出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因素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经历的严重曲折。 ③背会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所带来的伟大意义。教学评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并不意味着中国革命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中国革命还要开启下一段征程,那么中国革命该何去何从呢?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1954年的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的现场,聆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发言,看看毛主席是怎么说的。(播放音频) 提出问题: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业,这个事业是指什么? 总结归纳:这个事业就是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并且巩固发展社会主义。这个时期对应的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的改天换地这一段历程(展示),今天就让我们回到1949—1978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重温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改天换地完成兴国大业的不平凡之路!展示本节课的总议题和分议题。(板书)(1)观看视频 (2)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提出议题,为学习新课环节开展议学活动做好铺垫。环节二:讲授新课子议题一:如何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之路,实现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教师活动一:展示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的历史方位以及相关链接,使学生对这个时期有更清晰的认识(播放)。 提问1、那么我们的这个过渡时期是怎样过渡呢? 展示知识清单: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提问2、我们为什么有自信通过一化三改过渡到社会主义? 展示议学任务:分析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必然因素。 提问3、我们过渡的结果怎样?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展示,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提出背诵相关内容的要求。 学生记划教材,说 出“一化三改”的内容 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探究,找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性因素 学生背诵教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学与探究以及教师的讲述,了解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懂 得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是历史的必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 改天换地的大事件,是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坚定学生的 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子议题二:党是如何开启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在艰辛探索中前进的?教师活动 教师过渡:熟悉党的历史的同学都应该清楚,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每当处在紧要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总会适时的召开关键的会议,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从而把中国的事业推向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这次,我们的事业又来到了一个重要的阶段,我们党该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就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中共八大,专门来解决这个问题。 提出议学任务:有人说,如果说中共七大是革命的胜利乐章,那党的八大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兴国序曲。你是怎么看待这句话的?八大究竟有怎么的历史贡献? 教师归纳后展示知识清单和相关链接。 过渡:中共八大的召开给全国人民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全国人民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热情,投入到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请同学们归纳这些巨大成绩。 当然,我们也在探索中经历了严重的曲折,一系列的建设成就让我们党产生了左倾冒进的错误,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和任务,比如搞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同时毛泽东主席错误估计了当时的阶级状况,为防止资产阶级复辟而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我们在社会主义探索路上的巨大成就和严重曲折并存的这段历史呢?请同学讨论一下。 教师总结:对于这段痛并快乐着的历史我们必须辩证的看待,在探索过程中,虽然我们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学生活动 (1)小组讨论议学问题,由某一小组分享讨论结果。 (2)小组讨论议学问题,由某一小组分享讨论结果。 (3)小组讨论议学问题,由某一小组分享讨论结果。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合作学习以及教师讲述,体会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的探索之路艰辛曲折,然而我们仍要肯定这个历史时期的伟大成就,他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要学会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师课堂总结:通过以上两个子议题的探究,我们回顾了1949—1978年的社会主义革命之路和社会主义建设之路,重温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改天换地谋求兴国大业的峥嵘岁月。历史雄辩的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我们现在进入了新时代!此时此刻当我们耳畔再次回响起毛主席那铿锵有力的声音时,我们可以骄傲的对他老人家说: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也没有辜负社会主义!这盛世如您所愿!最后在毛主席诗歌《浪淘沙 北戴河》朗诵中结束本节课。板书设计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请你以搜集毛主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诗作,并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词,深入了解毛主席创作这首诗词时的社会背景。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网络教学资源以及相关课件资源的借鉴;视频资料以及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采用议题式教学模式进行,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与积极性,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在于某些议题问题设置不够严谨合理,导致学生的讨论不足,无法说出我所预设目标,这提醒我要充分备教材、备学生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还有就是我的课堂语言在组织上不够流畅自然,略显紧张;再有就是某些知识点讲的过于浅显,没能深挖;最后就是我准备的情境素材有点老套,缺乏新意。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