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公正司法》教学设计教材来源:高中一年级《思想政治(必修3)》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内容来源:《思想政治(必修3)》第3单元第9课第3框题课 题:公正司法课 时:一课时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根据课程标准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原理,本单元阐述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帮助学生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法治意识,争做法治社会的参与者和践行者,提升在新时代参与法治社会建设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公共参与、法治意识核心素养。【目标确定的依据】1.2020年修订的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以“为什么说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为议题,探究司法公正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体现公正司法的制度和措施。可通过具体案件的审理,感受公平正义。增强学生的体验,体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魅力,树立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2.教材分析《公正司法》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三框题。内容主要分两目,第一目主要介绍公正司法的内涵,从含义和具体表现两个层面来体现司法的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第二目主要介绍推进公正司法的具体举措,能够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学情分析通过对第三单元第七课和第八课有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依法治国基础知识,为本框题的学习准备了一定知识的基础。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对问题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本节课理论性较强,高一学生对于司法机关的感知大部分停留在了解层面,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因此,需要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发挥学生分析、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便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目标】1.参与并观看模拟法庭活动,感受公正司法,结合自己所见所感,阐述公正司法的表现,增强理性精神、公共参与核心素养。2.结合模拟法庭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探寻模拟法庭活动背后的法律知识,阐述推进公正司法的具体措施和意义,增强政治认同、法治意识核心素养。3.设计校模拟法庭社团的LOGO,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法治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教学重难点】重点:公正司法的表现、具体措施;难点:公正司法的具体措施。【教学方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特定的学习情境,学习者之间互相合作,主动、积极地进行意义构建。所以本课采用的是情境教学,围绕“为什么说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这一总议题,设置了“感受公正司法——我来看、感受公正司法——我来探、感受公正司法——我践行”三个子议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公正司法的具体举措,并结合模拟法庭活动探究公正司法的表现和价值,完成教学目标。【评价任务】1.通过议题一“感受公正司法——我来看”,参与并观看模拟法庭活动,在庭审的过程中感受司法公正,增强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核心素养;2.通过议题二“感受公正司法——我来看”,通过模拟法庭的情境活动,阐述公正司法的表现与价值,厘清推进公正司法的举措;3.通过对社团活动的LOGO设计,体验法治社会的发展过程,自觉做法治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教学过程】分析课前给学生发的关于“中学生法治意识调查问卷”的调查报告,形成相应数据呈现以柱状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说明在法治领域存在一定领域存在一定的短板,通过问卷星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对于司法机关的仅仅是了解部分,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由此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目标的诵读,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依据学习目标制定了本节课的议题是“为什么说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议题1 感受公正司法——我来看随着法治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为新时代青年,应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争做新时代法治思想的传播者和践行者。为宣传普法知识,增强同学们的法治意识,今天我们在此举行巩义市第二高级中学校模拟法庭活动。学生活动:教师在课前给学生提供资源--校园欺凌案例和中国公开庭审网,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中国公开庭审网中法院直播庭审的视频,学习法院的庭审过程,并结合校园欺凌案例编写模拟法庭剧本,并制作相关的课件供模拟法庭现场使用。学生上课时模拟巩义市第二高级中学校模拟法庭活动。案情简介:2023年2月22日下午4:50分在学校篮球场打篮球时,被告张xx与原告李xx发生口角,并将其打伤。现原告与被告因调解不成,向法院提起诉讼。参演人员: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原告、原告代理人、被告、被告辩护人、证人、法警、主持人;其余同学是旁听人员。道具预备:法官袍、书记员服装、法槌。学生活动:通过模拟法庭演绎原告张三与被告李四健康权纠纷一案,在庭审过程中突出四个环节:庭审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合议庭评议并宣告判决。(设计意图:通过模拟法庭演绎原告张三与被告李四健康权纠纷一案,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感受司法公正,增强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理性精神核心素养。)教师活动:在模拟法庭的过程中,学生利用多媒体为模拟法庭的庭审工作提供辅助,尽量还原法庭现场,带给学生沉浸式体验。模拟法庭结束后,教师总结:随着刚刚原告张三与被告李四健康权纠纷一案一审的结束,我们已经了解了开庭审理的环节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案件审理的公平公正,真实的体会到了司法的公平公正,感受到了我国法治建设的魅力。议题2 感受公正司法——我来探学生活动:从模拟法庭活动的过程中是如何体现公正司法的?结合模拟法庭活动这一情境,谈谈学生对公正司法的理解,阐述公正司法的表现。(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模拟法庭活动思考公正司法的表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活动:总结: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具体就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司法的程序要公正: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司法的结果要公正: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学生活动:结合模拟法庭的活动,从以下四个角度分析如何推进公正司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在模拟法庭的活动中,审判长和审判员作为法院的代表是如何来行使职权的?2.在模拟法庭的活动中,合议庭对原告张三与被告李四健康权纠纷一案所作出的判决你同意吗?该判决的依据是什么?这对我们推进司法公正有什么启示?3.在模拟法庭的活动中所做的司法工作是为了谁?为什么对于司法案件要公开审理?4.在模拟法庭的诉讼过程中,审判长和审判员充分尊重双方当事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合法权利,为公正司法提供了制度保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结合模拟法庭活动和教师给出的设问、层层分析得出推进公正司法的具体措施。并进行交流分享得出公正司法的具体举措。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及时点拨重点:1.在这场模拟法庭庭审过程中,体现的是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当案件中出现公诉人时,说明检察院在依法行使检察权。法院和检察院都是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在线连接中原区xx律师事务所的张律师,向同学们讲解法院的审判权和检察院的检察权。2.通过课件中的超链接链接到中国公开庭审网,找到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人民法院,会看到巩义市人民法院的现场直播庭审过程,直观形象展现出审判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真正体现了司法为民,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设计意图:依托模拟法庭活动和教师给出的问题情境,层层分析,培养学生的演绎分析能力,训练高阶思维品质,同时整合教材中推进司法公正的举措。)学生活动:从本次模拟法庭活动中,公正司法的价值何在?学生思考后与同学交流分享,从中感受公正司法的魅力。教师总结:1.地位: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2.司法的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从而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3.司法的结果公正,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使法律的公平正义得以实现。议题3 感受公正司法——我践行学生活动:我校即将成立一个模拟法庭社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为我校的模拟法庭社团设计一个LOGO,并说明其设计寓意。限时5分钟。教师活动:打开多媒体展示平台,为学生做好服务工作。学生活动:学生设计好作品之后利用多媒体展台进行展示和解说。(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模拟法庭社团的标志,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新时代法治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课堂总结】建设法治中国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更需要公民和全社会的参与与行动。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学习习近平的法治思想,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法治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设计意图:通过情感的升华,实现情感价值观的渗透,以分享感受结尾,唤起学生对法治社会认同和向往,引导他们做一个传播正能量的人,增强政治认同、法治意识。)【板书设计】【课后作业】1.观看法治纪录片。观看《法治中国》纪录片,畅想10年后的你,在你的工作岗位上将为法治社会的建设做出哪些贡献,整理成一篇200字左右的发言提纲。(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语言规范。)2.拓展阅读。《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人民出版社,2021年。【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的,以“为什么说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为议题,创设真实情境,以“感受公正司法——我来看、感受公正司法——我来探、感受公正司法——我践行”为子议题,课堂活动中采用模拟法庭的形式,贴近生活,有利于更好的司法公正,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设计时注重情境创设,利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情感升华等环节,特别是在合作探究环节中问题的设计有理有据,避免无效设问,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贴近生活,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注重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理性精神核心素养。但本课设计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在教学设计上既想突破常规,但又囿于形式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设计的创新与实效性之间联系还不是很巧妙,略显生硬。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会不断学习,常听课,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多观摩优质课视频,用心感悟学科方向和创新点,不断反思和调整,弥补短板,不断创新,把每一节课都上成高效课。1.含义2.表现: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内涵1.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2.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3.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4.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措施公正司法1.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2.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从而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3.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使法律的公平正义得以实现。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