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大单元·整合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大单元·整合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大单元·整合
课标核心素养 
归纳主题突破 
主题一 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
制度名称 开创时期 概况
世袭制 夏朝 启在禹死后直接继承了禹的王位,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分封制 西周 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周王实行分封制,确立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保证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
县制 春秋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商鞅变法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为以后地方管理模式的创建打下了基础
【思维进阶】
素养进阶·唯物史观
中国古代历代政权的政治制度,可以分为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和选官用官政治制度。主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人才选拔不断公正规范化。
学考衔接·史料实证
材料一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史记 五帝本纪》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礼记 礼运》
(1)材料一、二分别所述的是什么制度 在这两种制度下,王位继承分别以什么为依据
材料三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即诸侯国)屏周。
——《春秋左氏传》
材料四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
(2)材料三、四反映了我国西周时期实行的哪一制度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时期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
材料五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
(3)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产生的消极影响。
主题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经济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推动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
政治 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崛起,分封制逐步瓦解,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各国竞相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思想文化 “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学术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民族关系 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频繁交往,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思维进阶】
学识进阶
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考衔接·观点论述
材料 著名历史学家王曾瑜先生曾指出,“自秦汉至明清,社会也有不少变动,例如自唐迄宋,日本学者称之为唐宋变革期。若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则至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变革期”“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
——摘编自李华瑞《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
请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这一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课标】
通过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1.[史料实证](2023 荆州中考)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址内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二里头遗址反映出 ( )
A.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B.商朝社会贫富分化很严重
C.西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王朝
D.东周的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2.(2023 福建中考)西周时期,周王定期到各地巡视,考察诸侯的政绩,诸侯则需定期朝觐周王,接受周王重新宣布的爵位等级。周王旨在 ( )
A.发展农业生产 B.提高军队实力
C.巩固国家统治 D.加强封建专制
【课标】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2023·济宁中考)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觐周王仅3次,而朝齐、晋、楚三国竟达33次之多。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
A.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
B.鲁国到王都路途遥远
C.鲁国国君是春秋霸主
D.周王不是鲁国的宗亲
4.[历史解释](2023 北京中考)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 ( )
A.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B.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
C.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
D.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
5.(2023 聊城中考)“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这段话主要蕴含了 ( )
A.赏罚分明的理念
B.无为而治的观念
C.为政以德的思想
D.变革进取的精神
6.(2023 株洲中考)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既免除了岷江泛滥的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这一工程是 ( )
A.长城 B.大运河
C.都江堰 D.灵渠
【课标】
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
7.(2023 无锡中考改编)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繁荣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光彩夺目的新篇章。下列主张属于道家学派思想的是 ( )
A.仁者爱人 B.民贵君轻
C.“尚贤”“节用” D.无为而治
8.[五育·德育](2023 青岛中考)春秋时期,面对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矛盾激化和冲突,孔子强调爱人,认为爱父母、爱兄长、爱君上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这反映出孔子的主张是 ( )
A.“无为而治” B.“仁”
C.“兼爱” D.“礼治”
【课标】
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文字
9.[家国情怀](2023 临沂中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相关研究表明,在创造这种文字时,最早使用的方法是 (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10.(2023 扬州中考)《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一书中收录了一组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名称及其功能(如图)。据此可知,当时青铜器 ( )
A.种类丰富 B.功能单一
C.工艺简单 D.象征皇权
11.(2023 徐州中考)利簋
关于商周更替的历史,最早仅在《尚书》《逸周书》等文献中有零星记载,可信度一直受到质疑,直到1976年在陕西省临潼县零口镇出土利簋,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才取得重大突破。
材料一 越五日,甲子朝,至接于商。则咸刘(意为:征服)商王纣……
——《逸周书 世俘解》
时甲子昧爽(意为:黎明),王(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尚书 牧誓》
益之商王纣于南郊。时甲子夕,商王纣取天智玉琰五,环身,厚以自焚。
——《逸周书 世俘解》
译文:商王纣在商都郊外打了败仗。甲子当天晚上,纣王取五枚天智玉佩戴在身上而纵火自焚。
材料二
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 ——张政娘《<利簋> 释文》(改编)
(1)研究商周历史,利簋铭文属于第一手史料还是第二手史料 对比材料一、二,关于商周的更替,你认为可信的历史信息有哪些
(2)利簋对研究中国历史有何价值 第二单元 大单元·整合
课标核心素养 
归纳主题突破 
主题一 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
制度名称 开创时期 概况
世袭制 夏朝 启在禹死后直接继承了禹的王位,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分封制 西周 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周王实行分封制,确立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保证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
县制 春秋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商鞅变法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为以后地方管理模式的创建打下了基础
【思维进阶】
素养进阶·唯物史观
中国古代历代政权的政治制度,可以分为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和选官用官政治制度。主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人才选拔不断公正规范化。
学考衔接·史料实证
材料一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史记 五帝本纪》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礼记 礼运》
(1)材料一、二分别所述的是什么制度 在这两种制度下,王位继承分别以什么为依据
答:禅让制;世袭制。禅让制以贤德和才能为依据;世袭制以血缘关系为依据。
材料三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即诸侯国)屏周。
——《春秋左氏传》
材料四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
(2)材料三、四反映了我国西周时期实行的哪一制度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时期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
答:分封制;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材料五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
(3)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产生的消极影响。
答:消极影响: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增强,削弱了王权,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混战埋下了隐患。
主题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经济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推动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
政治 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崛起,分封制逐步瓦解,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各国竞相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思想文化 “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学术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民族关系 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频繁交往,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思维进阶】
学识进阶
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考衔接·观点论述
材料 著名历史学家王曾瑜先生曾指出,“自秦汉至明清,社会也有不少变动,例如自唐迄宋,日本学者称之为唐宋变革期。若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则至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变革期”“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
——摘编自李华瑞《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
请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这一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答:观点: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
论述: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走向瓦解,周王室地位下降;铁制农具、牛耕出现,生产力水平提升,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井田制瓦解;私学出现,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结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
分类把脉中考
【课标】
通过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1.[史料实证](2023 荆州中考)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址内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二里头遗址反映出 (A)
A.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B.商朝社会贫富分化很严重
C.西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王朝
D.东周的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2.(2023 福建中考)西周时期,周王定期到各地巡视,考察诸侯的政绩,诸侯则需定期朝觐周王,接受周王重新宣布的爵位等级。周王旨在 (C)
A.发展农业生产 B.提高军队实力
C.巩固国家统治 D.加强封建专制
【课标】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2023·济宁中考)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觐周王仅3次,而朝齐、晋、楚三国竟达33次之多。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A.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
B.鲁国到王都路途遥远
C.鲁国国君是春秋霸主
D.周王不是鲁国的宗亲
4.[历史解释](2023 北京中考)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 (A)
A.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B.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
C.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
D.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
5.(2023 聊城中考)“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这段话主要蕴含了 (D)
A.赏罚分明的理念
B.无为而治的观念
C.为政以德的思想
D.变革进取的精神
6.(2023 株洲中考)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既免除了岷江泛滥的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这一工程是 (C)
A.长城 B.大运河
C.都江堰 D.灵渠
【课标】
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
7.(2023 无锡中考改编)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繁荣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光彩夺目的新篇章。下列主张属于道家学派思想的是 (D)
A.仁者爱人 B.民贵君轻
C.“尚贤”“节用” D.无为而治
8.[五育·德育](2023 青岛中考)春秋时期,面对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矛盾激化和冲突,孔子强调爱人,认为爱父母、爱兄长、爱君上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这反映出孔子的主张是 (B)
A.“无为而治” B.“仁”
C.“兼爱” D.“礼治”
【课标】
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文字
9.[家国情怀](2023 临沂中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相关研究表明,在创造这种文字时,最早使用的方法是 (A)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10.(2023 扬州中考)《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一书中收录了一组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名称及其功能(如图)。据此可知,当时青铜器 (A)
A.种类丰富 B.功能单一
C.工艺简单 D.象征皇权
11.(2023 徐州中考)利簋
关于商周更替的历史,最早仅在《尚书》《逸周书》等文献中有零星记载,可信度一直受到质疑,直到1976年在陕西省临潼县零口镇出土利簋,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才取得重大突破。
材料一 越五日,甲子朝,至接于商。则咸刘(意为:征服)商王纣……
——《逸周书 世俘解》
时甲子昧爽(意为:黎明),王(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尚书 牧誓》
益之商王纣于南郊。时甲子夕,商王纣取天智玉琰五,环身,厚以自焚。
——《逸周书 世俘解》
译文:商王纣在商都郊外打了败仗。甲子当天晚上,纣王取五枚天智玉佩戴在身上而纵火自焚。
材料二
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 ——张政娘《<利簋> 释文》(改编)
(1)研究商周历史,利簋铭文属于第一手史料还是第二手史料 对比材料一、二,关于商周的更替,你认为可信的历史信息有哪些
答:属于第一手史料。
信息:周武王在甲子日占领朝歌;商王纣被周武王击败;周武王于辛未日在阑师论功行赏。
(2)利簋对研究中国历史有何价值
答:为研究商周的更替提供了第一手史料;为史书记载提供了实物依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