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1.掌握张骞通西域的目的、结果、意义,感受张骞为报效祖国不畏险阻、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家国情怀)
2.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地位,理解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时空观念)
3.掌握两汉对西域管理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与中外交流的重要意义(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知识建构】
基础自主落实
一、张骞通西域
观察《张骞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局部)》,思考西域指的是哪里。完善张骞出使西域的基本概况。
1.西域:汉朝人把今天甘肃阳关、 以西,也就是现在 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概况
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时间 公元前 年 公元前 年
目的 联络 夹击匈奴 发展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结果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具体情况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 与往来
史料实证
二、丝绸之路
1.研读教材,说出陆上丝绸之路的具体路线,在这条路上传播的主要物品及技术有哪些 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是什么
(1)路线: →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 和北非。
(2)物品及技术:
(3)意义: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 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观察《汉朝海上航路图》,将路线填写完善。
(1)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 南端和今斯里兰卡。
(2)从 沿岸出发,到达朝鲜和 。
历史解释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
——摘自《中国历史》
七上P85课后活动
时空观念
三、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1.研读史料,“建都护之帅”与西汉在西域设置的哪一机构有关 这一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1)机构:公元前 年,西汉朝廷在 设置 ,以西域都护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2)意义:标志着 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范围包括今 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
2.史料中提及“班超奋封侯之志”,研读教材回答班超经营西域以及东汉政府加强对西域管理的措施。
(1)班超经营西域:73年,东汉朝廷派班超出使西域,西域各国与汉朝重新建立联系;班超派 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其子 再次出使西域。
(2)东汉政府管理西域:123年,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 ,继续行使管理西域的职权。
思维指引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家国情怀
汉世张骞怀致远之略,班超奋封侯之志……建都护之帅,总领其权……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路。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
——范晔《后汉书
西域传》
素养探究实践
【情境创设】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在国内国际多个重要场合,习近平主席频频引经据典,介绍“一带一路”承载的厚重历史,阐述“一带一路”建设的理念和重大意义,描绘“一带一路”美好的发展愿景。
【任务驱动1】——图文解读,体会丝路艰
(1)从图片中提取信息是一种历史技能。结合下列图文信息,想象张骞“凿空”西域会遇到哪些困难 他的哪些精神和品质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摘编自《汉书·张骞李广利传》
【任务驱动2】——协和万邦,推动文明互鉴
(2)请结合丝绸之路图写出图A处的地点,简述任务驱动1、2所代表事件的联系。
A→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北非
材料 汉为发展同中亚、西亚各国的交往。修筑了令居(今甘肃永登)以西的道路,设置亭驿,便利商旅。当时文献记载,通往中亚、西亚的大道,有南北两条。这成为后来著名的“丝绸之路”。1959-1969年,在我国境内的“丝绸之路”上发现了大批文物。在民丰这个当时是南路要冲的地点,发现了“汉司禾府印”。说明那时朝廷在当地曾设立了专为供应汉使者和旅行者所需食粮的屯田事务机构。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3)根据材料,指出汉代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措施。
【任务驱动3】——谈古论今,弘扬丝路精神
材料 “一带一路”倡议继承了古代丝绸之路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精神。……出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具有新时代的特征。首先是“亲善之路”……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平等发展、互利共赢。其次是“繁荣之路”……连接了亚、欧、非三块大陆,为沿线国家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潜力。最后是“交流之路”……不仅是经济贸易之路,还是文化交流和民众交往之路。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我们要发扬丝路精神,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生命。
——摘编自王义桅《论“一带一路”的历史超越与传承》
(4)根据材料提炼“丝路精神”的核心内涵。
【A 达标自测】
1.[跨学科·语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区在汉代被称为 ( )
A.西域 B.新疆
C.河西走廊 D.天竺
2.(2023 宜昌中考)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没有达成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的预期目标,却造就了一项在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成就。这项成就是 ( )
A.平定七国之乱
B.促成昭君出塞
C.开辟丝绸之路
D.实现盐铁专卖
3.[历史解释]丝绸之路开通后,汉朝的樱桃、杏子等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苜蓿、良种马等传到中原,这主要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 ( )
A.丰富了粮食作物的种类
B.促进了各地区人口流动
C.推动了地区间物种交流
D.扩大了汉朝的统治范围
4.中国古代形成了联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西汉时期,这条航线最远到达 ( )
A.马来半岛和马六甲海峡
B.孟加拉湾沿岸
C.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印度半岛南端和今天的斯里兰卡
5.某初一班级在学习“丝绸之路”这一课时,兰老师抛出一个讨论话题,之后同学们分享讨论结果(见下框)同学们讨论的是 ( )
甲:这是一条友谊之路 乙:这是一条合作之路 丙:这是一条商业之路 丁:这是一条文化之路
A.开辟“丝绸之路”的条件
B.开辟“丝绸之路”的人物
C.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
D.开辟“丝绸之路”的评价
6.(2023秋 韶关期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最早开始于 ( )
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C.丝绸之路全面开通
D.西域物产大量传入内地
7.[跨学科·语文]《后汉书 西域传》记载:“和帝永元九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和班超相关的成语是 ( )
A.苏武牧羊
B.破釜沉舟
C.投笔从戎
D.围魏救赵
【B 思维进阶】
8.[史料实证](2023秋 苏州期中)很多古籍文献中都有张骞引入“胡种”的记录,如《西京杂记》载:“苜蓿原出大宛,汉使张骞带归中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述胡瓜时也讲道:“张骞使西域得种,故名‘胡瓜’。”从材料可以看出张骞出使西域 ( )
A.建立了汉对西域的有效管辖
B.丰富了中原人民物质生活
C.密切了汉与西域各民族关系
D.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形成
9.[唯物史观]历史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下面表格列出的史实能够证明( )
时期 史实
西汉 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36国
东汉 73年,东汉朝廷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长期留守西域,经营西域30多年
A.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B.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C.东汉时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汉武帝时就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管辖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汉帝国决定一劳永逸地解决与匈奴的纠缠……“丝绸之路”就此诞生。自此,中国和外界的贸易交流在缓慢开展。贸易的主要产品是丝绸,罗马人不光使用大量钱币来购买这一东方奢侈品,同样也以精致的玻璃、银器和黄金,还有来自红海的珊瑚和黄玉、阿拉伯出产的乳香精油等特产进行交易。而这一做法,带动了商道沿线的地方经济。随着经济的繁荣、交通和商业网络的延伸、各方紧密连接,村庄变成了小镇,小镇变成了大城……佛教思想亦跨越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
——摘编自[英]彼得 弗兰科潘
《丝绸之路》
材料三 西域治理大事记(部分)
汉武帝元狩四年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西域诸国使节到达长安,与汉朔建立联系。
汉武帝元封三年 汉派兵征服西域的楼兰等地,控制了西域门户。
汉武帝元封六年 汉与乌孙和亲,使乌孙成为钳制匈奴的重要力量。
汉宣帝神爵二年 西汉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治乌垒城,总领南北道。西域正式纳入汉的统治。
汉元帝初元元年 汉在车师设置戊己校尉(今新疆吐鲁番东南),管理屯田事务。
汉元帝建昭三年 甘延寿与陈汤发兵远征,击杀匈奴郅支单于,匈奴势力彻底退出西域。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逐条归纳图中的历史信息。(3分)
(2)据材料二,指出汉帝国开辟丝绸之路的最初目的及其影响。(4分)
(3)据材料三,汉朝是如何控制和管理西域的 (3分)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1.掌握张骞通西域的目的、结果、意义,感受张骞为报效祖国不畏险阻、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家国情怀)
2.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地位,理解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时空观念)
3.掌握两汉对西域管理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与中外交流的重要意义(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知识建构】
基础自主落实
一、张骞通西域
观察《张骞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局部)》,思考西域指的是哪里。完善张骞出使西域的基本概况。
1.西域:汉朝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概况
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时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目的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发展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结果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具体情况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史料实证
二、丝绸之路
1.研读教材,说出陆上丝绸之路的具体路线,在这条路上传播的主要物品及技术有哪些 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是什么
(1)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
(2)物品及技术:
(3)意义: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观察《汉朝海上航路图》,将路线填写完善。
(1)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今斯里兰卡。
(2)从山东沿岸出发,到达朝鲜和日本。
历史解释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
——摘自《中国历史》
七上P85课后活动
时空观念
三、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1.研读史料,“建都护之帅”与西汉在西域设置的哪一机构有关 这一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1)机构: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以西域都护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2)意义: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
2.史料中提及“班超奋封侯之志”,研读教材回答班超经营西域以及东汉政府加强对西域管理的措施。
(1)班超经营西域:73年,东汉朝廷派班超出使西域,西域各国与汉朝重新建立联系;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其子班勇再次出使西域。
(2)东汉政府管理西域:123年,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继续行使管理西域的职权。
思维指引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家国情怀
汉世张骞怀致远之略,班超奋封侯之志……建都护之帅,总领其权……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路。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
——范晔《后汉书
西域传》
素养探究实践
【情境创设】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在国内国际多个重要场合,习近平主席频频引经据典,介绍“一带一路”承载的厚重历史,阐述“一带一路”建设的理念和重大意义,描绘“一带一路”美好的发展愿景。
【任务驱动1】——图文解读,体会丝路艰
(1)从图片中提取信息是一种历史技能。结合下列图文信息,想象张骞“凿空”西域会遇到哪些困难 他的哪些精神和品质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摘编自《汉书·张骞李广利传》
答:困难:自然环境恶劣艰苦,食物短缺,匈奴人的劫持等。精神品质:不辱使命,忠于祖国;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等。
【任务驱动2】——协和万邦,推动文明互鉴
(2)请结合丝绸之路图写出图A处的地点,简述任务驱动1、2所代表事件的联系。
A→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北非
答:A:长安;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材料 汉为发展同中亚、西亚各国的交往。修筑了令居(今甘肃永登)以西的道路,设置亭驿,便利商旅。当时文献记载,通往中亚、西亚的大道,有南北两条。这成为后来著名的“丝绸之路”。1959-1969年,在我国境内的“丝绸之路”上发现了大批文物。在民丰这个当时是南路要冲的地点,发现了“汉司禾府印”。说明那时朝廷在当地曾设立了专为供应汉使者和旅行者所需食粮的屯田事务机构。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3)根据材料,指出汉代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措施。
答:修筑道路、设置亭驿、设立屯田事务机构。
【任务驱动3】——谈古论今,弘扬丝路精神
材料 “一带一路”倡议继承了古代丝绸之路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精神。……出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具有新时代的特征。首先是“亲善之路”……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平等发展、互利共赢。其次是“繁荣之路”……连接了亚、欧、非三块大陆,为沿线国家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潜力。最后是“交流之路”……不仅是经济贸易之路,还是文化交流和民众交往之路。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我们要发扬丝路精神,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生命。
——摘编自王义桅《论“一带一路”的历史超越与传承》
(4)根据材料提炼“丝路精神”的核心内涵。
答:“丝路精神”的核心内涵:兼收并蓄、开放包容、平等发展、互利共赢等。
学业分层评价
【A 达标自测】
1.[跨学科·语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区在汉代被称为 (A)
A.西域 B.新疆
C.河西走廊 D.天竺
2.(2023 宜昌中考)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没有达成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的预期目标,却造就了一项在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成就。这项成就是 (C)
A.平定七国之乱
B.促成昭君出塞
C.开辟丝绸之路
D.实现盐铁专卖
3.[历史解释]丝绸之路开通后,汉朝的樱桃、杏子等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苜蓿、良种马等传到中原,这主要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 (C)
A.丰富了粮食作物的种类
B.促进了各地区人口流动
C.推动了地区间物种交流
D.扩大了汉朝的统治范围
4.中国古代形成了联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西汉时期,这条航线最远到达 (D)
A.马来半岛和马六甲海峡
B.孟加拉湾沿岸
C.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印度半岛南端和今天的斯里兰卡
5.某初一班级在学习“丝绸之路”这一课时,兰老师抛出一个讨论话题,之后同学们分享讨论结果(见下框)同学们讨论的是 (D)
甲:这是一条友谊之路 乙:这是一条合作之路 丙:这是一条商业之路 丁:这是一条文化之路
A.开辟“丝绸之路”的条件
B.开辟“丝绸之路”的人物
C.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
D.开辟“丝绸之路”的评价
6.(2023秋 韶关期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最早开始于 (B)
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C.丝绸之路全面开通
D.西域物产大量传入内地
7.[跨学科·语文]《后汉书 西域传》记载:“和帝永元九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和班超相关的成语是 (C)
A.苏武牧羊
B.破釜沉舟
C.投笔从戎
D.围魏救赵
【B 思维进阶】
8.[史料实证](2023秋 苏州期中)很多古籍文献中都有张骞引入“胡种”的记录,如《西京杂记》载:“苜蓿原出大宛,汉使张骞带归中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述胡瓜时也讲道:“张骞使西域得种,故名‘胡瓜’。”从材料可以看出张骞出使西域 (B)
A.建立了汉对西域的有效管辖
B.丰富了中原人民物质生活
C.密切了汉与西域各民族关系
D.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形成
9.[唯物史观]历史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下面表格列出的史实能够证明(A)
时期 史实
西汉 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36国
东汉 73年,东汉朝廷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长期留守西域,经营西域30多年
A.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B.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C.东汉时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汉武帝时就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管辖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汉帝国决定一劳永逸地解决与匈奴的纠缠……“丝绸之路”就此诞生。自此,中国和外界的贸易交流在缓慢开展。贸易的主要产品是丝绸,罗马人不光使用大量钱币来购买这一东方奢侈品,同样也以精致的玻璃、银器和黄金,还有来自红海的珊瑚和黄玉、阿拉伯出产的乳香精油等特产进行交易。而这一做法,带动了商道沿线的地方经济。随着经济的繁荣、交通和商业网络的延伸、各方紧密连接,村庄变成了小镇,小镇变成了大城……佛教思想亦跨越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
——摘编自[英]彼得 弗兰科潘
《丝绸之路》
材料三 西域治理大事记(部分)
汉武帝元狩四年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西域诸国使节到达长安,与汉朔建立联系。
汉武帝元封三年 汉派兵征服西域的楼兰等地,控制了西域门户。
汉武帝元封六年 汉与乌孙和亲,使乌孙成为钳制匈奴的重要力量。
汉宣帝神爵二年 西汉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治乌垒城,总领南北道。西域正式纳入汉的统治。
汉元帝初元元年 汉在车师设置戊己校尉(今新疆吐鲁番东南),管理屯田事务。
汉元帝建昭三年 甘延寿与陈汤发兵远征,击杀匈奴郅支单于,匈奴势力彻底退出西域。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逐条归纳图中的历史信息。(3分)
答:历史信息:西汉的都城在长安;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西汉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汉王朝面临北方匈奴的侵扰。
(2)据材料二,指出汉帝国开辟丝绸之路的最初目的及其影响。(4分)
答:目的:解决匈奴问题。影响: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带动了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城市和经济的发展。
(3)据材料三,汉朝是如何控制和管理西域的 (3分)
答:派遣使节出使西域;军事征伐(战争);和亲;设置管理机构;实行屯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