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1.识读《战国形势图》,指出战国七雄的位置,说出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认识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与利弊(时空观念)2.分析商鞅变法,认识秦国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唯物史观)3.认识都江堰的结构与作用,感受都江堰体现出的古代智慧,培养国家认同感(家国情怀)【知识建构】基础自主落实一、战国七雄观察《战国形势图》,“战国七雄”指哪七个诸侯国 是如何形成的 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战役 这一时期的战争性质发生了什么转变 1.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2.形成: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三家分晋);齐国国君之位被大夫田氏所夺取(田氏代齐)。3.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郢之战、长平之战等。4.战争性质:由春秋时期的争霸转变为兼并。思维指引 巧记战国七雄位置: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时空观念二、商鞅变法研读史料,“商君”是谁 他推行变法的背景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采取了哪些措施 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人物:商鞅。2.目的:富国强兵,为稳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3.措施:政治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 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4.作用: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思维指引 商鞅变法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大的是建立县制;“废除井田制”最能体现变法性质,鼓励耕织对农民最有利。史料实证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一》历史解释战国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1.结合右图器物,分析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 农业 铁器的使用日趋普遍,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手工业 分工更加细密,纺织、冶铁、青铜铸造等手工业发展可观商业 商业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2.右侧的石像是谁 他因什么功绩被人铭记 “天府”是哪一地点 分析“天府”出现的原因。(1)人物:秦国蜀郡郡守李冰。(2)功绩:主持在岷江上修建都江堰。(3)地点:成都平原。(4)原因: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工程,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史料实证家国情怀(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国志·蜀志》素养探究实践【情境创设】 东周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战事连绵,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变革。【任务驱动1】——跨学科学习(地理)(1)仔细分辨两幅图片,哪一张是春秋形势图,哪一张是战国形势图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与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相比有什么变化 答:图一是春秋形势图,图二是战国形势图。变化: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晋,分裂成了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国。有些春秋时期的诸侯国被大国所吞并,到战国时已经不存在了。(2)从图中可以看到,无论是春秋时期还是战国时期,都有著名的重大战役发生。你能比较出这些战役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吗 答:春秋时期的战争目的是争夺霸主的地位,而战国时期的战争以兼并为主要目的。【任务驱动2】——唯物史观评人物材料一 在战国时期,正是基于商鞅和秦孝公等顺应了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大胆变法,才为秦国最终奠定了大一统伟业。——《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二 历史不能重演,商鞅变法的恶果是不能以秦国暂时强大来抵消的。商鞅式的强国之法趋人步入功利追逐,必然导致日后的治理危机,社会不和谐而崩溃之日近矣。——《再评商鞅》(3)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措施。答:措施: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4)材料一、二对商鞅变法评价角度有何不同 综合几则材料,从史学研究视角,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事件 答:不同:材料一肯定了商鞅变法的积极意义,材料二指出了商鞅变法的局限性。评价:我们应该全面、辩证、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学业分层评价【A 达标自测】1.[历史解释]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山西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又被称为“三晋之地”。“三晋之地”这一名称的来源是 (B)A.山西曾经建立过三个晋国B.战国初年晋国被一分为三C.人们的约定俗称D.曾被叫“三晋”的国家统治过2.[时空观念](2023秋 福州期中)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战国七雄中位置处于西方的诸侯国是 (C)A.齐国 B.楚国C.秦国 D.燕国3.战国时期,战争规模之大、参战兵力之多、交战区域之广、持续时间之长,远超前代。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A)A.牧野之战 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4.如图文物可以佐证商鞅变法的一项具体措施。这一措施是 (C)A.确立县制 B.废除井田制C.统一度量衡 D.奖励军功5.[史料实证](2023秋·深圳期中)史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反映了当时的秦国 (C)A.重视农业,奖励耕织B.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地方C.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D.严明法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6. [史料实证](2023·随州中考)如图是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之一铜冰鉴,中间有夹层,可放冰块,是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青铜冰酒器,是已考古发现的最早“冰箱”。它可说明 (D)A.随州手工业领先世界B.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C.商朝青铜器工艺高超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7.(2023秋·新乡期末)“冰乃壅江作堋(分水的堤坝)……又溉灌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形容蜀地物产丰饶,像大海一样富有)。”下列选项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B)A.都江堰可以用来防洪B.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C.都江堰可以用来灌溉D.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B 思维进阶】8.[跨学科·语文]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 (B)A.奴隶制度开始形成 B.诸侯兼并争霸不断C.封建制度正式确立 D.生产力飞速发展9.[唯物史观]《商君书》中记载了公孙鞅的一段话:“礼法以时而定……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脩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这段话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A)A.顺应时代发展进行改革B.遵循先代旧制保持稳定C.加强思想控制中央集权D.授予军功者爵位和土地10.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向前发展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选自《中外历史纲要》材料二 《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商君合并小郡、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材料三 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人兵官之吏。——《商君书》材料四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目的和作用,说出“商鞅变法”成功的主要原因。(4分)答:目的:富国强兵。作用: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原因: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变法的三项主要内容。(3分)答:建立县制;鼓励耕织;奖励军功。(3)根据材料四,概括说出这次变法的历史作用。(2分)答: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4)通过学习商鞅变法,你认为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哪些条件 (2分)答: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利益;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1.识读《战国形势图》,指出战国七雄的位置,说出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认识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与利弊(时空观念)2.分析商鞅变法,认识秦国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唯物史观)3.认识都江堰的结构与作用,感受都江堰体现出的古代智慧,培养国家认同感(家国情怀)【知识建构】基础自主落实一、战国七雄观察《战国形势图》,“战国七雄”指哪七个诸侯国 是如何形成的 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战役 这一时期的战争性质发生了什么转变 1.七雄: 、楚、燕、韩、赵、魏、 。2.形成: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三家分晋);齐国国君之位被大夫田氏所夺取(田氏代齐)。3.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郢之战、 等。4.战争性质:由春秋时期的争霸转变为 。思维指引 巧记战国七雄位置: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时空观念二、商鞅变法研读史料,“商君”是谁 他推行变法的背景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采取了哪些措施 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人物: 。2.目的:富国强兵,为稳固统治、 积极创造条件。3.措施:政治 确立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 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鼓励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军事 奖励 ,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4.作用: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 奠定了基础。思维指引 商鞅变法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大的是建立县制;“废除井田制”最能体现变法性质,鼓励耕织对农民最有利。史料实证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一》历史解释战国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1.结合右图器物,分析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 农业 的使用日趋普遍, 得到进一步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手工业 更加细密,纺织、冶铁、青铜铸造等手工业发展可观商业 商业日益发达, 流通广泛2.右侧的石像是谁 他因什么功绩被人铭记 “天府”是哪一地点 分析“天府”出现的原因。(1)人物:秦国蜀郡郡守 。(2)功绩:主持在岷江上修建 。(3)地点: 平原。(4)原因: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工程,发挥出防洪、 、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史料实证家国情怀(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国志·蜀志》素养探究实践【情境创设】 东周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战事连绵,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变革。【任务驱动1】——跨学科学习(地理)(1)仔细分辨两幅图片,哪一张是春秋形势图,哪一张是战国形势图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与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相比有什么变化 (2)从图中可以看到,无论是春秋时期还是战国时期,都有著名的重大战役发生。你能比较出这些战役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吗 【任务驱动2】——唯物史观评人物材料一 在战国时期,正是基于商鞅和秦孝公等顺应了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大胆变法,才为秦国最终奠定了大一统伟业。——《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二 历史不能重演,商鞅变法的恶果是不能以秦国暂时强大来抵消的。商鞅式的强国之法趋人步入功利追逐,必然导致日后的治理危机,社会不和谐而崩溃之日近矣。——《再评商鞅》(3)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措施。(4)材料一、二对商鞅变法评价角度有何不同 综合几则材料,从史学研究视角,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事件 学业分层评价【A 达标自测】1.[历史解释]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山西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又被称为“三晋之地”。“三晋之地”这一名称的来源是 ( )A.山西曾经建立过三个晋国B.战国初年晋国被一分为三C.人们的约定俗称D.曾被叫“三晋”的国家统治过2.[时空观念](2023秋 福州期中)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战国七雄中位置处于西方的诸侯国是 ( )A.齐国 B.楚国C.秦国 D.燕国3.战国时期,战争规模之大、参战兵力之多、交战区域之广、持续时间之长,远超前代。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 )A.牧野之战 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4.如图文物可以佐证商鞅变法的一项具体措施。这一措施是 ( )A.确立县制 B.废除井田制C.统一度量衡 D.奖励军功5.[史料实证](2023秋·深圳期中)史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反映了当时的秦国 ( )A.重视农业,奖励耕织B.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地方C.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D.严明法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6. [史料实证](2023·随州中考)如图是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之一铜冰鉴,中间有夹层,可放冰块,是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青铜冰酒器,是已考古发现的最早“冰箱”。它可说明 ( )A.随州手工业领先世界B.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C.商朝青铜器工艺高超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7.(2023秋·新乡期末)“冰乃壅江作堋(分水的堤坝)……又溉灌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形容蜀地物产丰饶,像大海一样富有)。”下列选项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 )A.都江堰可以用来防洪B.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C.都江堰可以用来灌溉D.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B 思维进阶】8.[跨学科·语文]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 ( )A.奴隶制度开始形成 B.诸侯兼并争霸不断C.封建制度正式确立 D.生产力飞速发展9.[唯物史观]《商君书》中记载了公孙鞅的一段话:“礼法以时而定……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脩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这段话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 )A.顺应时代发展进行改革B.遵循先代旧制保持稳定C.加强思想控制中央集权D.授予军功者爵位和土地10.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向前发展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选自《中外历史纲要》材料二 《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商君合并小郡、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材料三 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人兵官之吏。——《商君书》材料四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目的和作用,说出“商鞅变法”成功的主要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变法的三项主要内容。(3分)(3)根据材料四,概括说出这次变法的历史作用。(2分)(4)通过学习商鞅变法,你认为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哪些条件 (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2025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导学案(学生版).docx 2024-2025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导学案(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