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1.了解良渚、陶寺等文化遗存,知道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感受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悠久历史。(家国情怀、史料实证)2.了解阪泉之战、涿鹿之战,明确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分析华夏族多元一体的特点。(家国情怀、史料实证)3.了解尧、舜、禹的事迹,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掌握禅让制的内容、实质和特点(家国情怀、历史解释)【知识建构】基础自主落实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1.早期国家形成过程:大约在5000多年前,早期城市逐步形成→ 加剧,出现了王→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依靠社会规范和暴力对内进行管理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从而形成了 。2.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阶级、 的产生。时空观念二、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阅读教材,完善下列表格信息。遗址 良渚古城 陶寺都城时期 距今约5300-4300年 距今约4300-4000年地点 浙江余杭 山西襄汾进步 表现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统治者有较强的调动和组织能力;社会 相当明显 阶级分化严重,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意义 证实 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表明 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 的特征三、远古传说1.写出对“华夏民族”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的战役和具有突出贡献的两个人物。由此归纳华夏族形成的特点。(1)战役:阪泉之战、 之战。(2)人物:炎帝和 。(3)特点:华夏族由多民族融合而成。2.炎黄联盟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影响: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 ,炎帝和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 ,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思维指引 黄帝是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家国情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3.研读史料,“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的是史前时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制度 选拔标准是什么 哪几位先贤是通过这种方法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 (1)制度: 。(2)标准:联盟首领传位给 之人。(3)先贤:尧 鼓励人们发展生产舜 制定 ,完善制度,稳定局势,派禹治水,解除水患禹 治水有功,被尊称为“ ”史料实证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素养探究实践【情境创设】 2024年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高质量推进良渚文化大走廊等文化地标建设。在杭州加快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范例中,绿色应成为良渚文化大走廊的底色。【任务驱动1】——考古发现“探”文明起源材料一 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五千年”。文明标准 考古发现城邑从其产生到发展为国家之都城,有其演变发展的过程,我们判断它的性质究竟是中心聚落形态阶段的中心聚落还是早期国家时的都城,是需要附加一些其他条件进行分析的……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强制性权力和社会的阶级分化是我们设定的国家形成的两个重要标志。 ——摘编自王震中《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王权的形成》 良渚古城距今约5300—4300年……内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城北有一个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贵族的墓地里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玉琮、玉璧等随葬品,这和其他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葬形成鲜明对比。(1)根据材料一,运用“文明标准”简述良渚古城能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理由。材料二 经历十余年的孜孜以求,“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专家们在浙江良渚遗址、山西陶寺遗址、陕西石峁遗址和河南二里头遗址等地开展大规模考古调查和发掘,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悠久的文明传承,自此不再仅仅是史书中泛黄的记忆;每一块铸就民族血脉的基石上,都深深镌刻着文化自信。——新华社(2)根据材料二及上述材料,概括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有哪些特点。【任务驱动2】——祭祖思源“诉”家国情怀赫奕吾祖,日角龙颜。大道至简,御世承天。止戈为武,兵弭乱戡。宾从四野,威震瀛寰。礼乐斯兴,枝叶以蕃。千秋鼎祚,万代永传。——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文(部分)(3)你认为海内外华人齐聚祭拜黄帝有什么重要意义 【任务驱动3】——文献史料“谈”制度创新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史记 五帝本纪》(4)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 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 【A 达标自测】1.(2023秋·阳江期末)经考古发现,红山文化的代表性遗址——牛河梁遗址的女神庙中,女神雕像体型有大小之分,似已形成有中心、有层次的“神统”,随葬玉器数量和规格也有区别。据此可以推测,该地区( )A.出土了精美的玉器 B.出现了社会等级差别C.盛行女神崇拜现象 D.神权与王权实现统一2.[家国情怀](2023·保定期末)世界遗产委员会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宣布,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考古证明距今5000年左右已存在明确的阶级分化和统一的文化信仰。材料表明中国( )A.早期国家形态已出现B.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C.五千年文明史获得认可D.新石器时代生产水平高3.考古发现,地处黄河中游地区的山西襄汾陶寺都城遗址(距今4300—4000年)出土了分别来自浙江良渚、山东大汶口和辽河流域的玉器。据此推测这些区域( )A.经济发达贸易繁荣 B.存在文化交流C.手工业技术精良 D.农耕技术先进4.[时空观念](2023秋·咸阳期中)制作历史知识示意图有助于我们掌握历史知识。下面示意图中能表示“涿鹿之战”对战双方的是( )5.[史料实证]《史记 五帝本纪》以黄帝为正式记载的第一位上古帝王,并且把叙事时间上溯至炎黄时期,炎黄时期成为中国早期文明的代名词。直到今天,说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以炎黄时期为开端的。“炎黄”受到如此重视,是因为他们( )A.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B.在战争中曾经打败蚩尤C.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D.相传有很多的创造发明6.(2023秋 信阳月考)原始社会时期,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的部落联盟首领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7.[家国情怀](2023秋·株洲期中)《吕氏春秋·古乐》记载“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上述材料记载的故事是( )A.愚公移山 B.精卫填海C.大禹治水 D.女娲补天【B思维进阶】8.表格内容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 )时代 文化遗存 发现地点 所属流域新石器 时代 裴李岗文化 河南 黄河中游河姆渡文化 浙江 长江下游仰韶文化 甘肃 黄河中游半坡文化 陕西 黄河中游红山文化 内蒙古 辽河上游A.世界最早,文化昌盛 B.分布宽广,各自发展C.黄河为主,文明单一 D.源远流长,多元一体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文明的起源和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中国学者从本国的实际材料出发,概括出了进入文明社会的三个标准:一是包括农业、手工业在内的生产发展,随之人口增加并聚集出现城市;二是社会分工、分化不断加剧,随后贫富分化;三是出现王权、国家。其中,国家的出现是进入文明社会最主要的标志。——摘编自王巍《探源工程所见西辽河流域文明化进程》(1)根据材料一,指出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有哪些。(3分)材料二 在(陶寺都城遗址)已发掘的1300多座墓葬中,从墓坑、葬具、随葬品等综合排比,可分大、中、小三类,分别占墓葬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左右,大型墓的墓坑长3米多,有木棺,随葬品既丰富又精美,有彩绘蟠龙纹陶盘、土鼓、特磬、成套的彩绘木器和彩绘陶器,还有玉石礼器、工具、武器、装饰品以及整猪等,单座墓的随葬器物总数达一二百件。——摘编自《历史阅读理解》(2)从材料二你能够得出什么推论 (1分)依据是什么 (1分)材料三 炎黄时代也被称为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筚路蓝缕、生生不息,留下了早期华夏民族薪火相传、绵延不绝的文化轨迹……炎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祖文化、龙头文化,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摘编自李俊《炎黄文化与民族认同》(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炎黄文化是“根祖文化”的原因,并分析近年来举办“寻根”活动的意义。(4分)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1.了解良渚、陶寺等文化遗存,知道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感受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悠久历史。(家国情怀、史料实证)2.了解阪泉之战、涿鹿之战,明确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分析华夏族多元一体的特点。(家国情怀、史料实证)3.了解尧、舜、禹的事迹,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掌握禅让制的内容、实质和特点(家国情怀、历史解释)【知识建构】基础自主落实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1.早期国家形成过程:大约在5000多年前,早期城市逐步形成→社会分化加剧,出现了王→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依靠社会规范和暴力对内进行管理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从而形成了早期国家。2.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时空观念二、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阅读教材,完善下列表格信息。遗址 良渚古城 陶寺都城时期 距今约5300-4300年 距今约4300-4000年地点 浙江余杭 山西襄汾进步 表现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统治者有较强的调动和组织能力;社会阶级分化相当明显 阶级分化严重,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意义 证实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表明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三、远古传说1.写出对“华夏民族”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的战役和具有突出贡献的两个人物。由此归纳华夏族形成的特点。(1)战役:阪泉之战、涿鹿之战。(2)人物:炎帝和黄帝。(3)特点:华夏族由多民族融合而成。2.炎黄联盟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影响: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炎帝和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思维指引 黄帝是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家国情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3.研读史料,“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的是史前时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制度 选拔标准是什么 哪几位先贤是通过这种方法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 (1)制度:禅让制。(2)标准:联盟首领传位给贤德之人。(3)先贤:尧 鼓励人们发展生产舜 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派禹治水,解除水患禹 治水有功,被尊称为“大禹”史料实证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素养探究实践【情境创设】 2024年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高质量推进良渚文化大走廊等文化地标建设。在杭州加快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范例中,绿色应成为良渚文化大走廊的底色。【任务驱动1】——考古发现“探”文明起源材料一 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五千年”。文明标准 考古发现城邑从其产生到发展为国家之都城,有其演变发展的过程,我们判断它的性质究竟是中心聚落形态阶段的中心聚落还是早期国家时的都城,是需要附加一些其他条件进行分析的……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强制性权力和社会的阶级分化是我们设定的国家形成的两个重要标志。 ——摘编自王震中《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王权的形成》 良渚古城距今约5300—4300年……内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城北有一个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贵族的墓地里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玉琮、玉璧等随葬品,这和其他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葬形成鲜明对比。(1)根据材料一,运用“文明标准”简述良渚古城能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理由。答:理由:良渚古城已经出现了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墓地随葬品的差异表明良渚古城出现了阶级的分化;修建有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表明良渚古城出现了强制性的权力系统。材料二 经历十余年的孜孜以求,“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专家们在浙江良渚遗址、山西陶寺遗址、陕西石峁遗址和河南二里头遗址等地开展大规模考古调查和发掘,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悠久的文明传承,自此不再仅仅是史书中泛黄的记忆;每一块铸就民族血脉的基石上,都深深镌刻着文化自信。——新华社(2)根据材料二及上述材料,概括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有哪些特点。答:特点:多元一体;历史悠久;不断传承。【任务驱动2】——祭祖思源“诉”家国情怀赫奕吾祖,日角龙颜。大道至简,御世承天。止戈为武,兵弭乱戡。宾从四野,威震瀛寰。礼乐斯兴,枝叶以蕃。千秋鼎祚,万代永传。——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文(部分)(3)你认为海内外华人齐聚祭拜黄帝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之情;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团结所有中华儿女共同致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任务驱动3】——文献史料“谈”制度创新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史记 五帝本纪》(4)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 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 答:制度:禅让制。借鉴意义:用人要发扬民主精神,选拔人才以德才兼备为标准。学业分层评价【A 达标自测】1.(2023秋·阳江期末)经考古发现,红山文化的代表性遗址——牛河梁遗址的女神庙中,女神雕像体型有大小之分,似已形成有中心、有层次的“神统”,随葬玉器数量和规格也有区别。据此可以推测,该地区(B)A.出土了精美的玉器 B.出现了社会等级差别C.盛行女神崇拜现象 D.神权与王权实现统一2.[家国情怀](2023·保定期末)世界遗产委员会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宣布,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考古证明距今5000年左右已存在明确的阶级分化和统一的文化信仰。材料表明中国(A)A.早期国家形态已出现B.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C.五千年文明史获得认可D.新石器时代生产水平高3.考古发现,地处黄河中游地区的山西襄汾陶寺都城遗址(距今4300—4000年)出土了分别来自浙江良渚、山东大汶口和辽河流域的玉器。据此推测这些区域(B)A.经济发达贸易繁荣 B.存在文化交流C.手工业技术精良 D.农耕技术先进4.[时空观念](2023秋·咸阳期中)制作历史知识示意图有助于我们掌握历史知识。下面示意图中能表示“涿鹿之战”对战双方的是(B)5.[史料实证]《史记 五帝本纪》以黄帝为正式记载的第一位上古帝王,并且把叙事时间上溯至炎黄时期,炎黄时期成为中国早期文明的代名词。直到今天,说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以炎黄时期为开端的。“炎黄”受到如此重视,是因为他们(C)A.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B.在战争中曾经打败蚩尤C.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D.相传有很多的创造发明6.(2023秋 信阳月考)原始社会时期,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的部落联盟首领是(C)A.黄帝 B.尧 C.舜 D.禹7.[家国情怀](2023秋·株洲期中)《吕氏春秋·古乐》记载“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上述材料记载的故事是(C)A.愚公移山 B.精卫填海C.大禹治水 D.女娲补天【B思维进阶】8.表格内容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D)时代 文化遗存 发现地点 所属流域新石器 时代 裴李岗文化 河南 黄河中游河姆渡文化 浙江 长江下游仰韶文化 甘肃 黄河中游半坡文化 陕西 黄河中游红山文化 内蒙古 辽河上游A.世界最早,文化昌盛 B.分布宽广,各自发展C.黄河为主,文明单一 D.源远流长,多元一体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文明的起源和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中国学者从本国的实际材料出发,概括出了进入文明社会的三个标准:一是包括农业、手工业在内的生产发展,随之人口增加并聚集出现城市;二是社会分工、分化不断加剧,随后贫富分化;三是出现王权、国家。其中,国家的出现是进入文明社会最主要的标志。——摘编自王巍《探源工程所见西辽河流域文明化进程》(1)根据材料一,指出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有哪些。(3分)答:标志: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并聚集出现城市;社会分工、分化不断加剧,出现贫富分化;出现王权、国家。材料二 在(陶寺都城遗址)已发掘的1300多座墓葬中,从墓坑、葬具、随葬品等综合排比,可分大、中、小三类,分别占墓葬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左右,大型墓的墓坑长3米多,有木棺,随葬品既丰富又精美,有彩绘蟠龙纹陶盘、土鼓、特磬、成套的彩绘木器和彩绘陶器,还有玉石礼器、工具、武器、装饰品以及整猪等,单座墓的随葬器物总数达一二百件。——摘编自《历史阅读理解》(2)从材料二你能够得出什么推论 (1分)依据是什么 (1分)答:推论1:社会的贫富分化(或阶级分化)明显。依据:墓葬分大、中、小。推论2:经济发展;手工业发展。依据:随葬品丰富又精美。推论3:可能出现了极大的贵族首领;可能出现了国王。依据:有不到1%的大型墓葬,是极少数人,不是一般贵族;随葬品非常丰富,证明墓葬主人生前地位极高。材料三 炎黄时代也被称为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筚路蓝缕、生生不息,留下了早期华夏民族薪火相传、绵延不绝的文化轨迹……炎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祖文化、龙头文化,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摘编自李俊《炎黄文化与民族认同》(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炎黄文化是“根祖文化”的原因,并分析近年来举办“寻根”活动的意义。(4分)答:原因:炎黄部落联盟打败蚩尤后,许多部落归附炎黄部落联盟,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意义: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2025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导学案(学生版).docx 2024-2025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导学案(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