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 第四课 第二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的内容是本单元第二框是承前启后的中间环节,本课内容学习有利于学生理解中国梦的本质,认同党的初心使命,增强政治认同感;帮助学生了解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安排,明确该战略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战略安排,增强科学精神;通过学习习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期望,明确当代青年的责任,以奋斗者的姿态,积极参与到中国梦的实现中去,主动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增强公共参与。 本课以“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为素养立意,以“中国梦”为主题情境,以“中国梦为什么能实现?”为议题引领,结合具体情境,设计四个环节“同绘中国梦”、“追逐中国梦”、“共筑中国梦”、“唱响中国梦”,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为什么能实现,从而自觉地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符合新教材结构、践行新课程标准、面向新高考形式的课堂教学环节和形式的积极探索。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明确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本课第一框,深刻认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和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为本框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了理论和情感的铺垫。 基于大的社会环境,高一学生有较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理性思维也逐步提高,但分析和解决问题时系统化层次不够,基于此本课采用议题式教学,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的坚定信心。目标确定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自主思考与交流分享,理解中国梦的本质,认同党的初心使命,增强政治认同感。 (2)通过了解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安排,明确该战略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战略安排,增强科学精神。 (3)通过聆听习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期望,明确当代青年的责任,以奋斗者的姿态,积极参与到中国梦的实现中去,主动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增强公共参与。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中国梦的本质。 学习难点:全面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如何担当的历史使命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为何谈“复兴”教师活动 这些年,我们常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什么我们习惯用复兴这个词,而不是振兴崛起呢?因为这个世界,大概也只有我们才有资格说复兴。让我们跟随视频,再次来感受中华民族曾经创造的辉煌。播放视频《中华民族的辉煌成就》2分钟。 是啊!“复兴”这个词包含了我们多少的屈辱和不甘!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信念和憧憬,展开第四课第二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学习》。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感受中华民族曾经的辉煌成就,感受“复兴”一词的深刻内涵。设计意图 运用视频“中华民族曾经的辉煌灿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心,易于学生理解为什么我们要谈“复兴”,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刻意义。 让学生带着情感和兴趣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感。环节一:同绘中国梦。教师活动: 第一个议题:这个梦想很中国,如何理解中国梦?我们来看活动一。请同学们自主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并适度交流,之后我们再邀请同学们做个人的展示,时间两分钟。 1.谈一谈你对“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的理解。 2.请以我心中未来的中国是( )接龙发言。 提醒: 可从人民,国家、民族、国际等角度阐述,详细,生活化。 人民: 国家: 民族: 国际: 3.中国梦的本质 教师追问:辉煌让我们有底气,苦难让我们有志气。从大家的分享中又提炼出两个问题, 第一个中国梦的特点。 第二个中国梦对于我们的价值和意义。 请大家在课本多少页标注清楚,并在学案上适当补充好。 教师补充总结中国梦的特点、中国梦对于我们的价值和意义。学生活动 自主思考第1个问题,形成对“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的理解。 思考和交流第2个问题,畅想未来的中国是怎样的?接龙式分享自己对未来的憧憬。 跟随教师补充笔记。设计意图: 采用自主学习和交流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知识与情境的融合,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中国梦的本质、特点以及其价值和意义,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环节三:追逐中国梦。教师活动: 实现这个梦想,我们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那我们知道这个领导是谁呢?对,就是我们的中国共产党。那么我们的第二个议题就是,这个政党很伟大,共产党如何担当使命,我们一起来观看视频《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同时思考两个问题。播放视频5分钟。 好,视频为我们描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那么在影片的最后。我们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呢?好,对,大家回答的非常的准确。 那么第二个问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如何坚守初心,担当使命呢?这个问题让大家直接回答,略微有点为难大家了,那老师呢?在这儿给大家一个提示。请大家结合PPT上的PPT上的三个能不能和大家自主学习的四个伟大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小组内的合作,探究时间两分钟。那么两分钟之后,各小组派好自己的发言人来进行发言。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明确党的初心和使命。 通过PPT展示的新时代出现的新问题,结合四个伟大的含义,小组内讨论探究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如何坚守初心,担当使命呢?设计意图:从知识回归生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议题情境中提炼有效信息,让学生在讨论、合作中充分理解伟大梦想、伟大事业、伟大工程和伟大斗争之间的关系。环节四:共筑中国梦教师活动: 实现中国梦需要伟大的政党,也需要科学的战略。那么新时代我们国家的战略安排是怎样的呢?好,请谁来说一下?其实呢,大家也可以畅想一下啊,到2035年和2050年,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将在哪个行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有没有实现你的梦想?那个时候的你,有没有感激现在奋发图强的你呢? 展示阶段图,让学生来填写。学生活动: 小组代表回答,归纳,做好笔记设计意图:运用动画形式展现两个阶段,亮明阶段目标,形象生动,增强学生记忆力。使学生形成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的深刻认知。环节五:唱响中国梦教师活动: 那么有了核心领导,有了战略安排,更需要有人把这些脚踏实地的落实下去。那么这个主力军是谁呢?好,大家非常的热情和聪明,回答的非常的正确就是我们在座的各位,就是我们这代青年。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聆听习语,明确新时代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播放视频2分钟。 好,听了习主席的谆谆教导,我们对自己的,未来似乎有了更明确的认知,那么,请大家课下以我,青年,我的梦,中国梦为关键词,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随笔。作为我们的一个拓展作业。 教师点评总结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何其有幸,生于华夏,生于盛世,见证百年。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 不经乱战,不缺衣食。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我们要更加坚定的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中。 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想每位同学心中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有了更深刻的认同。在心中也有感慨万千。 在此,我号召大家以青春的名义向祖国宣誓。那么有请我们的领誓人***同学。 听完大家铿锵有力的宣誓,我更加感受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多么的近在咫尺。我们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接下来请大家平复一下心绪,完成我们学案的最后的达标检测。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聆听习总书记在2016年建党95周年大会、2017年党的十九大、2019年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2020年抗疫表彰大会、2021年建国72周年上对青年的寄语。 在《我爱你,中国》的背景音乐下,聆听老师的寄语。 学生活动 学生全体起来,进行宣誓! 【宣誓词】 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宣誓: 刻苦学习,牢记使命, 我们的梦是中国梦,中国梦是我们的梦! 我们要以永不懈怠的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去实现自己美好的梦想,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设计意图:从知识回归生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习总书记的谆谆教导中得到情感的升华,在教师点评中感受中国梦的实现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在宣誓活动中更加坚定的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中板书设计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以“我”、“青年”“我的梦”、“中国梦”为关键词,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随笔。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微信识图取字小程序,QQ图片提取文字功能; 视频搜集(利用百度、抖音、剪映等APP);下载(不能直接下载的可使用硕鼠APP下载);选择(根据自己课程需要进行筛选,选取精简且能说明问题的);截取(手机自带的功能可实现视频长短,画面大小的处理);声音的处理(通过声音处理让声音千变万化)。课题的展示,PPT背景的选取均要体现学科特色,并且注意相关图标的运用要符合法律规定。 用随机点名PPT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剪裁习总书记在2016年建党95周年大会、2017年党的十九大、2019年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2020年抗疫表彰大会、2021年建国72周年上对青年的寄语,形成合集视频,完成对学生的情感升华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是依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设计的,以“中国梦为什么能实现?”为中心议题,围绕主题中国梦,设置课中四个环节:同绘中国梦--追逐中国梦--共筑中国梦--唱响中国梦,从分析中国梦的本质、特点,从领导核心、战略安排和当代青年三个角度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通过创设真实情景,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坚定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 利用自主学习、交流分享、分析归纳,迁移运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常识性的知识和重难点的解决交给学生完成,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但本课设计也有一些不足,比如课堂容量较大,需要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材料的整合还不够充分,由材料向理论的引导和迁移时,问题的设置不够灵活,略显生硬,由于时间关系对一些问题讨论的力度和深度不够。学习评价设计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够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本质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目标使命和核心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帮助学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言、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在学习评价设计上,采用过程性评价和考试性评价两种办法。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的评价,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价值观的正确表达等。考试性评价是根据高考评价体系进行设置的评价,包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