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时间、人物、都城;了解秦统一的相关条件;掌握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解读和书本的阅读,寻找相关措施,分析措施的相应影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以物证史,论从史出”史观。通过评价秦始皇的活动,让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情感价值态度观:感受先祖的治国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体会国家统一的意义。
2学情分析
秦始皇是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学生对他的生平已有所涉猎,但又充满好奇心。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较浓。我所带的班级学生基础较好,分析能力比较强。因此,本节课引用《史记·秦始皇本纪》来讲述秦始皇波澜壮阔的人生,并渗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观,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秦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难点:评价秦始皇,了解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秦始皇开创大统一基业
导入: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一副书法,请两位同学上台展示书法——龙。他们依次是图画文字,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师:有一个人,他将小篆推行到全国,使之成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他是谁?
生:秦始皇。
过渡:让我们打开尘封的历史书卷,去书卷中了解请始皇。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中,详细记录了秦始皇的一生。
一:秦始皇的一生
师:《史记——秦始皇本纪卷六》是这样记载的: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师:公元前259年的农历正月,一个男婴在赵国的邯郸降生,没有人会想到,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帝国的创立人,秦始皇。因为是正月降生,所以取名为嬴政。
师:公元前247前,嬴政13岁时,年十三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师:13岁继承秦国王位。
九年,……已酉,王冠,带剑。
师:22岁亲理朝政。
“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华阳太后卒。民大饥。”
人生轨迹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
问题一:30岁的秦王开启了一段怎样的历史?
视频:让我们一起梦回秦朝,请同学观看视频的同时思考,秦国统一的进程和原因。
生: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齐不战而降,秦统一六国。
师:李白认为秦始皇开启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人生。
问:秦王为何能扫六合,实现大一统。
生:1.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成为强国。
2.渴望结束割据战争,实现统一,已成为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
3.秦国地处关中,地势险固,易守难攻;
4.物产丰富,充足的物资财富能够供应长期战争;
5.嬴政精心勤政,有雄才大略。等等
过渡:从此后统一成为中国历史的大趋势;公元前221年,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朕为始皇帝”。他的缔造者嬴政也从一个西部边陲的诸侯国国王变成了一个跨陆踞海的帝国皇帝。明朝李贽称其为千古一帝。
人生轨迹二:李贽“自是千古一帝也”
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问:《史记》中记载,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39岁的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这天下的疆域多大?
生:东到东海,西抵陇西,南至南海,北抵长城。定都咸阳。
问:自称始皇帝,始皇帝是什么意思?
生:
师:从此,“皇帝”一词成为两千多年中国王朝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人生轨迹三:晏殊《浣溪沙》夕阳西下几时回?
过渡:然而秦始皇的统治只当了11年的皇帝,据《史记》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
师:夕阳西几时回,一代帝国的缔造者就这样陨落了。
出示:太史公司马迁对秦始皇的评价:“太史公曰:自穆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竟成始皇。始皇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于之侔(móu,相等,等同)。”
李贽“自是千古一帝也”
问:我们怎么样评价秦始皇,评价时需要什么?依托什么呢?请同学通读课文,看看我们能从哪几方面找到证据。可以用来评价秦始皇。
生: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思想、交通。
师:合作探究:评价秦始皇
要求:①小组讨论,填写讨论单,记录每个成员的观点。
②选定组长,组长汇总观点。
③以物证史,论从史出。
提示:采取的措施及历史作用?在今天的生活中的影响?
学生填写:讨论单 所以你对秦始皇的评价是什么?
生:小组上台汇报 师板书学生讨论结果
出示PPT,总结:
政治: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1.改“王”为皇帝2.中央设“三公”3.地方废分封,立郡县,下设乡、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影响:利: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加强统治。弊:集权易出现暴政。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为后历代王朝所沿用
法律:从文本中,你读到了什么?颁布严苛的律令。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但法律过于严苛,激化了社会矛盾。
文字:统一文字:小篆。影响: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经济:识图,度量衡。措施: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影响:有利于巩固秦朝统一,有利于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交通:图例,驰道。措施:大修驰道(五十步,一步是六尺,今天的69M),拆除路障,统一车轨(车宽六尺,今天的1.386M)。图片,驰道。影响: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客观上,使车辆畅行无阻,交通便利,加强了各地的交流。
思想:直观感受历史事件,回答问题。视频播放。你怎么看待焚书坑儒?影响:评价:焚书坑儒虽然有利于统一,但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师: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思想、交通。实现了大一统,统一是时代的主流。
师:历史的真相是否真的如同学所讲的呢?让我们再在《史记》中寻找答案。
问: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生:略
问:纵观历史,说说你心目中的秦始皇,再给秦始皇一个全面、公正的评价。
生:四人一小组修改结论。学生读结论。
学生朗读《全球通史》的评价
师:对历史人物的认识(郭沫若)
情感升华:学生朗读——“两千年的岁月尘封了一代帝王,曾经横扫天下的秦帝国也渐行渐远,我们后人所看到的也仅仅是历史记载的片段,真相永远淹没在岁月的长河中,引发一代又一代人去发掘去探索。”
练习:
1.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该诗赞颂了秦王赢政哪项历史功绩(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C.修筑万里长城
D.书同文,车同轨
2.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是 ( )
A.修长城
B.统一文字
C.焚书坑儒
D.统一度量衡
3.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和巩固统治
B.加强思想统治治
C.为使秦国史书广为流传
D.打击神仙迷信活动
4.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节目曾对右图中的历史人物进行过评述,下面说法最适合他的是 ( )
A.他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B.他推行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C.他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D.他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朝结束了西周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起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把全国划分为郡县,郡守县令都由朝廷任免,中央对地方有很大的控制权。定疆域,书同文,车同轨,行同轮,中国开始成为伟大的统一国家。
秦始皇过度使用民力,虽然很多措施.有利于统一,但人民也确实疲惫不堪。农民被迫大起义,迅速地推翻了秦朝的统治。秦朝是短暂的朝代,但又是极重要的朝代;泰始皇是暴虐的皇帝,但又是对历史有巨大贡献的皇帝;秦是文化的摧残者。但在某些方面又是先进者。
(1)根据材料,说说秦朝在哪些方面的统治措施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你认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你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遵循“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观。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