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隋唐:开放个新的时代 教学设计 (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 隋唐:开放个新的时代 教学设计 (3)

资源简介

1教学目标
了解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掌握隋朝大运河的概况;理解隋朝亡于暴政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隋朝有所了解,但不能正确评价隋炀帝
3重点难点
掌握隋朝大运河的概况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隋的兴亡
隋的兴亡
椒江五中 邱金萍
课前播放视频《隋朝》
导入新课:
【师】与秦一样短命的隋朝,统一富强文明与暴虐造反短命并存,它既有昙花怒放、艳压群芳的不可一世,又有横征暴敛、民不聊生的混乱不堪。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谜一般的大隋王朝。
讲述新课:
有人说隋炀帝是著名的浪子,将他与商纣王、秦始皇相提并论,也有人说炀帝是一个锐意改革,卓有建树的好皇帝,而不是一个沉迷于女色、荒淫无道的昏君。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他并学会正确评价他。认识一个人就得先了解他的家庭背景开始。他的父亲是谁?(隋文帝杨坚)他对历史有何贡献?(建立隋并统一中国)
1、隋朝的建立
【师】杨坚在何时建立了什么王朝?定都于哪里?
【生】581年,北周大臣杨坚灭北周,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承转:隋文帝杨坚是如何统一天下的?
2、隋朝统一天下
第一步,先对北方的统一:(577年,北齐被宿敌北周消灭。)隋文帝采纳长孙晟的“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策略,分化离间突厥各部,削弱了突厥势力,解决后顾之忧。第二步,589年,隋朝大军南下,一举灭亡陈朝,统一全国。
师生共同归纳分析统一原因(①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统一成为大势所趋。②江南经济发展,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要求加强交流结束分裂。③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向往统一。④南朝陈政权本身的腐朽和隋朝的强大。)
3、隋朝统一天下的意义
【师】对比南北朝与隋朝疆域图,分析隋朝统一天下的意义?
【生】结束了近四百年的南北分裂的局面,大大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推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承转: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材料】“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马端临《文献通考》
(二)隋的富庶
【师】元代史学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里写道: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说明隋朝是一个非常富庶的时代,下面我们通过一张表格请你说一说隋朝的富庶体现在哪里?
1、社会经济的繁荣的表现:
【材料】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万人
人口激增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垦田扩大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粮仓丰实
【生】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人口大幅度增长;开垦的农田的面积扩大;国家储存的粮食、布匹可供政府五六十年的开销。)
2、社会经济的繁荣的原因:
【师】隋朝社会经济的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出示书上“阅读卡”分析)
【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如开创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澄清吏治,发展经济。
【师】隋文帝在位期间还出现了一个治世,史称“开皇之治”。
承转:看来隋炀帝有一个很有作为的好父亲,隋炀帝何时继位,又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材料】1、604年七月,隋文帝病危,杨广派人入宫将父文帝杀死,又假称文帝诏赐兄杨勇死,缢杀之;遂即位,为隋炀帝。
隋炀帝继位时,隋朝国力强盛,隋炀帝是否跟他父亲一样崇尚节俭呢?
2、隋炀帝龙舟南巡江都(扬州);(可看出那些信息?---隋炀帝龙舟南巡江都通过大运河)
“运河水,荡悠悠,隋炀皇帝下扬州。一心只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
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呢?真是为了看琼花吗?
(三)隋大运河
1、开凿大运河的原因
【师】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考虑。
客观原因:
1、河流的走向:我国主要河流走向是自西向东,从南到北交通很不便利,需要打通一条南北水上通道。
2、陆路水路交通情况的对比:陆路交通相对于水陆交通来说存在速度慢、运量少、运费高的缺点。
主观原因:(隋炀帝的动机)
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北方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2、隋炀帝为了加强对北方和东南地区的控制,加强南北文化的交流;3、方便隋炀帝游江南。
2、大运河的概况
【视频】大运河,让学生说说从中了解到的大运河概况
【探究活动】学生完成探究单上的隋大运河示意图,写出大运河中心,四段名称,大运河连接的五大水系。并让一学生板演。
3、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
【师】作为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人们却对它褒贬不一,刚才视频有提到对大运河的评价,老师还搜集了其他资料,你比较赞同哪种观点?
请同学们阅读资料,发表一下你的看法。(注意方法指导,全面客观一分为二)
材料一:“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二:“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三: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材料四: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五: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绸帐龙舟更不回。
【生】答略
积极作用:①大运河的开通,有力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对于巩固统一和推进沿岸地区的城镇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②隋唐以后,它继续发挥贯通南北水路的作用。
③今天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依然承担着水路运输的作用。(大运河在现在的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水路运输、南水北调、北煤南运、排洪排涝、发电、灌溉、旅游……)
消极作用:隋炀帝滥用民力,挥霍浪费,给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四)隋朝覆亡
承转,隋朝的灭亡与大运河是否有联系?
【材料】
资料1:大业元年(605年),大规模营建东都洛阳,每月服劳役的人数约200万。
资料2:大业元年至六年,先后役使约300万人修建运河,男丁不够,就以妇女充任。
资料3:大业3年,征丁百万修筑驰道、长城。
资料4:公元612年(隋朝大业八年)春,隋炀帝一征高句丽,聚兵一百一十三万余人于诼郡,分左右各十二军
【生】无休止的徭役和兵役,人民不堪忍受,各地反隋势力纷纷崛起,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师】在各地反隋势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瓦解了。隋朝什么时候灭亡?
【生】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覆灭。
【师】可见隋朝亡于暴政。你知道隋朝类似于学过的哪个朝代吗?分析它们的相同点。(秦)
1、都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统一全国。
(秦结束了春秋战国分裂;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分裂)
2、都创立了对后世有影响的重要制度。
(秦首创中央集权官僚制度;隋朝首创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3、都有伟大的建设工程。
(秦修长城、骊山墓、兵马俑、开灵渠等;隋开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等)
4、都是短命的王朝,之后都有强盛的王朝。
(秦朝存在14年,之后是强大的汉朝 ;隋朝持续37年,之后是强大的唐朝)
5、都因暴政引起农民起义而亡。
(都因为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等暴政激化阶级矛盾引发农民起义,历二世而亡。)
(五)评价隋炀帝
【师】学了以上内容,结合资料,你对隋炀帝印象如何?是暴君还是明君?(注意方法指导,以事实为依据,多元评价)
功:
他开通运河、营建东都、创科举制、经略西域,加强同台湾(流求)联系。这些举措在当时符合统一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过:
隋炀帝大兴土木,广事征调,到处巡游,挥霍浪费,加强了人民的负担;无休止的徭役和兵役,使人民不堪忍受……
隋炀帝虽属亡国之君,却也是有为之主;他有种种恶政,也有不容抹杀的历史功绩。
巩固新课:
北周到了581,杨坚夺权隋建立。
589年隋灭陈,南朝北朝得统一。
文帝治国有功绩,二十多年呈盛世。
炀帝运河创奇迹,三点四段要铭记。
隋朝盛世没多时,经验教训警后世。
(学生读时,教师板书完成年代尺)
拓展:
隋的兴亡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改革创新,完善制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倡节俭光盘行动,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注重基础工程建设,重视三农问题减轻人民负担,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
结束语: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隋朝锐意制度创新,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继之而起的唐朝则全面承袭隋制,加以改革调整最终走向盛世。
附资料:
隋炀帝是亡国之君,但却是一个具有伟大抱负的人。
如营建东都控扼山东、掘找堑、置关防、修驰道、筑长城等等,可见隋炀帝的国防意识很强;
他出塞北巡突厥,南向加兵标邑,西出玉门,经略丝绸之路,破吐谷浑,将青海收为郡县,有军事家的气魄和才能;
他遣使远出波斯,渡海通使南洋赤土、东洋日本,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有外交家的风范;
他征讨高句丽,更是出于国家长治久安和对外扩张的考虑,有开疆扩土、一统天下的帝王雄心……
但在这些过程中,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隋炀帝是一个锐意改革,卓有建树的好皇帝,而不是一个沉迷于女色、荒淫无道的昏君。
----《蒙曼说隋:隋炀帝杨广》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2014年6月22日,在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通过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申请,“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一些著名运河如苏伊士运河,其长度只有它的1/10。堪称世界之最,举世公认这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大奇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