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 教学设计 (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 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 教学设计 (1)

资源简介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陈桥兵变的历史背景以及北宋的建立。
2、理解并分析北宋采取高度集权的措施及影响,认识其政治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分析等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回到历史现场,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帮助学生了解北宋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成就和特点,知道古代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分析古代历史事件的影响,并从中吸取对当今国家发展的启示,培养学生“古为今用”的价值观。
2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对象为城区初中七年级的学生,据任课老师反映他们热情活跃,课堂表现力强。从已有的知识水平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区域地理的知识掌握得比较透彻,但是对八年级历史部分的了解,只是局限于课外的知识,有些同学还是知之甚少。从已有的学习方法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对八年级学习历史的思维方法接触甚少。但是,他们也表现出了对中国古代历史较强的求知欲,以及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思维逻辑的能力。
为此,在整个过程中,要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到历史现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贯穿学习历史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位古代历史名人的画像(教师缓缓展开画像),知道他是谁吗?生:(部分)赵匡胤;(部分)摇头
师:看了他的画像,很多同学和老师一样,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他是哪个朝代人,他做了哪些事情?让我们通过赵匡胤的“人物名片”来了解一下。
活动2【讲授】二、创设情境,进入正课
第一部分:北宋王朝的建立(时间预计3分钟)
师:(介绍赵匡胤)赵匡胤,出生于后周927年,是一名后周的武将。在他的人生中,发生了一场重要的兵变,让他的身份实现了从武将到皇帝的蜕变,从而建立了宋朝。而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史称“北宋”。那这场改变赵匡胤一生的重要兵变到底是什么兵变呢?接下来通过观赏一段视频,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师:导入陈桥兵变的视频。
生:仔细观看。
师:刚才视频里提到了让赵匡胤的人生发生重大转折的是什么兵变?
生:陈桥兵变。
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陈桥兵变后的赵匡胤来到北宋,了解发生在“北宋的那些事儿”。
设计意图:通过人物名片、微视频、动画等形式,将学生带回北宋的历史现场。
第二部分:北宋高度集权的政治
师:当了皇帝的赵匡胤此时并不是安枕无忧,反而经常忧心忡忡。那他到底有哪些“心病”呢,又该如何治他的心病呢?请听“北宋那些事儿”之
1、第一章:“心病还须心药医”(北宋加强高度集权的措施)(时间预计10分钟)
师:让我们通过观看一段视频,倾听赵匡胤的烦心事。(边看视频边思考:赵匡胤烦心事有哪些表现?)
生:观看视频。
师:刚才的视频告诉我们,赵匡胤有哪些烦心事?
生:害怕手下的大将权力太大,上演黄袍加身的一幕,取他而代之。
师:在视频的结尾部分,提到了宰相赵普给赵匡胤开了一道完全的方子。“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我们拿其中的“稍夺其权”解释一下:
师:“稍”古文里解释为“逐渐”,“夺”解释为“夺去”,“权”解释为“权力”。请问,赵普的意思是要逐渐夺去哪些人的权力?
生:手下大将。
师:看来同学们观看视频非常仔细。除了手下大将,在第一段视频里还提到了哪些人手里的权力太大,导致唐末的动乱?
生:节度使,也就是藩镇。
师:看来,赵普的建议是要夺去大将和节度使手中的权力。除此之外还有地方官员,他们手里的权力也不能太大。在这里,我们将赵普提议的“夺权”分为三类:“夺军权、夺行政权、夺财权”。
师:同学们现在的任务,就是根据赵普开的“夺权”的方子,结合赵匡胤具体的心病,从“军权”、“行政权”、“财权”三个角度给赵匡胤治治“心病”。同学们手上有一份“导学案”,在“心病还须心药医”环节,根据老师给的具体情境,结合书本P99页的知识,完成这部分内容的自主学习。
注意:(教师可做示范:“军权:1、石守信等大将手里兵权太大了,让我如何安枕无忧!”提示学生可以通过找关键词的方法:石守信、大将、兵权,然后从书上找到相应的知识。另外,提醒学生,不可整段整句抄录,只需在书上找到关键语句,标注出来即可,时间三到五分钟。)
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师:到台下与学生交流,并帮助困难学生共同完成。
师:(夸奖学生)老师发现大部分的同学已经顺利完成了老师的任务,现在请同学们举手一一回答。起来回答地同学既要告诉老师找的关键词是什么,然后说出具体的措施是什么。
生1:我找的关键词是“控制权”,所以措施是“编制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
师:(出示关键词,提醒学生,可以与老师不同)禁军指的是保卫皇帝的军队,这支军队如果控制在将领手里,会出现哪些情况?
生1:会不听皇帝指挥,也有可能会跟随大将作乱,逼皇帝退位。
师:看来这位同学分析问题很透彻,我们来看看接下来赵匡胤担心的问题。
生2:我找的关键词是“士兵、将领、过从亲密”。所以解决的措施是“军队轮流驻防京师。”
师:从此士兵与将领的关系就“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军权集中在了谁手里?
生2:皇帝。
生3:我找的关键词是“节度使”,所以解决的措施就是“解除节度使的权力。”
师:为什么要解除他们的权力?
生3:吸取唐朝灭亡的教训。
生4:我找的关键词是“各级官员、权力”,所以解决的措施就是“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各级官员权力。”
师:通过增设机构,官员是得到了监督,但是造成了北宋官员的人数会越来越多。
生5:我找的关键词是“武将、书生”,所以解决的措施就是“崇文抑武,不许武人掌管地方政治。”
师:武人掌管地方政治有不妥?
生5:将领有些都是武人出身,万一带领手下士兵起兵作乱,会威胁皇帝的统治。
生6:我找的关键词是“财政、派人看着”,所以解决的措施就是“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
师:地方财政对心怀不轨的人来说能干什么?
生6:用来招兵买马,起兵作乱。
师:分析得非常透彻。接下来,让我们来总结下刚才同学们讲的几个措施。
师:小结:通过“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编制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军队轮流驻防京师”,解除了大将手里的什么权力?
生:军权。
师:通过“解除节度使的权力”、“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各级官员权力”、“崇文抑武,不许武人掌管地方政治”,减弱了他们手里的“行政权”(也就是管理地方政治的权力)。
师:通过“派官员到地方管理政治”,削弱了官员手里的什么权力?
生:财权。
师:如此一来,将领、节度使、官员手里的权力得到削弱,同时,权力集中在了谁手里?
生:皇帝。
师:所以说,我们今天学习的课题就是?
生: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师:“集权”顾名思义就是权力集中在皇帝手里,为什么要用“高度”来形容它呢?这里我们可以结合赵匡胤的经历:黄袍加身的赵匡胤,不同于其他皇帝。我们知道古代很多皇帝的皇位都是继承的。而赵匡胤的皇位是发动兵变来的,所以他怕的就是手下哪一天也来个“黄袍加身”取他而代之。处于这种心态的赵匡胤要把权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因此课本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北宋的政治特点?
生:高度集权。
师:那我们今天讲的这些措施就是北宋加强高度集权的措施。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赵匡胤的烦心事这一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归纳北宋加强高度集权的措施,降低了学生认识和理解的难度。
师:(过渡)北宋加强高度集权的措施我们该如何去评价呢?请听“北宋那些事儿”之
2、第二章:“千秋功过任凭说”(评价北宋高度集权措施带来的影响)
(时间预计17分钟)
师:历史上有两位著名的人物评价过北宋集权政治带来的影响。其中一位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子”。他认为:“赵匡胤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盛世——建隆之治。” “盛世”我们知道是褒义词,意为“昌盛的年代”。可见王夫之是从“功”还是“过”的角度来评价的?
生:功。
师:也就是“影响”中的“积极影响”。
师:另一位近代历史学家是“钱穆”,他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宗室内部之积贫难行。”可见钱穆是从什么角度评价的?
生:“过”,就是“消极影响”的角度。
师:王夫子看到了好的一面,钱穆看到了不好的一面。综上两人的观点,我们在评价历史事件或者人物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生:既看到积极影响,又看到消极影响。
师:(归纳)也就是“一分为二”,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第一个方法。
师:那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结论又是怎么来的呢?它们是要从“史料”中推论而来。(教师出示“第一组镜头:赵普的提议”的文字史料)
师:这段材料就是我们讲的“文字史料”,除此之外,还有“图片史料”。看来学习历史有了第二个方法,那就是“论从史出”。
师:这么一大段文字史料我们该如何阅读呢?(留给学生30秒阅读时间)
师:(观察学生的表情)有些同学是不是觉得理不出头绪?为了减轻我们阅读的难度,老师给同学们提供学习历史的第三个方法:“提关键词”。
师:以 “第一组镜头:赵普的提议”为例:提取的关键词可以是“削弱藩镇、安定统一”。那么北宋高度集权的措施带来的积极影响就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将关键词组合成句。
生:削弱了藩镇割据的威胁,维护了国家的安定统一。
师:真棒。刚才这位同学利用“找关键词”的方法,做到了“论从史出”。接下来同学们的任务利用导学案的“千秋功过任评说”环节,通过老师讲的“三种方法”,四人为一个小组,合作探究“北宋高度集权措施带来的影响”。
师:合作要求:(时间5分钟)
1、四人为一个小组,一人为记录员,记录其他组员的观点。
2、通过找关键词的方法,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3、将提取的信息,由记录员写入框框内。
生:激烈讨论中(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做好交流与辅助的工作)
师:拿典型的小组作为例子,可拿三到四份投影在展台上。引导执笔人通过找出关键词,得出结论。评价时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和他组成员评价相结合,更多地调动学生参与到合作探究中来。
师:刚才我们几位同学通过“找关键词”,从“一分为二”地评价了北宋高度集权政治带来的影响,做到了“论从史出”。现在我们将“影响”的具体内容做个小结:
积极影响:1、消除了藩镇割据的威胁,维护了国家内部的统一和安定。
2、崇文抑武提高了读书人的社会地位,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消极影响:1、冗官、冗兵和冗费,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的局面。
2、崇文抑武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导致北宋形成“积弱”的局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历史的思维方法,开展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能力。
师:(过渡)通过分析北宋高度集权措施带来的影响,我们今天的政府可以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呢?请听“北宋那些事儿”之
3、第三章:古为今用知深远(从北宋政治的影响中得到的启示)(时间预计10分钟)
师:我们学习历史不光是为了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同样是为了替今天服务。所以,学习历史的第四个方法就是什么?
生:古为今用。
师:现在中国比较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中国梦”。让我们请习近平主席来讲讲什么是“中国梦”?(边看视频边思考,中国梦的定义)
生:观看视频。
师:通过观看视频,我们知道了何谓“中国梦”?
生: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师:那么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各大媒体纷纷表示自己的观点(详见PPT第十八张,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提取关键信息阅读)。
师:可见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国哪四个方面的复兴?
生:经济、文化、民族、军事。
师:同学们现在的任务是从北宋高度集权政治的影响中谈谈对实现上述梦想的启示?
(教师做范例:比如:选择“积极影响一”,对应的是“民族统一梦”,然后回答从“积极影响一”中吸取为“民族统一梦”的实现能做点什么?)
生1:我选的是“积极影响一”,对应的是“民族统一梦”。为了实现民族统一梦,我们要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的统一。
师:你知道现在我们国家有哪些分裂势力吗?
生1:藏独、台独……(学生若答不出来,教师可以帮助回答)
生2:我选的是“积极影响二”,对应的是“文化复兴梦”。为了实现文化复兴梦,可以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师:(提升)我们国家现在有个重大的战略来发展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就是“科教兴国”,顾名思义,就是用科技和教育来振兴国家。
生3:我选的是“消极影响一”,对应的是“经济强盛梦”。为了实现经济强盛梦,可以大力发展经济,另外,军队和官员的开支不宜过多。
师:那要把财政收入要多用于哪些方面?(学生若回答有困难,可引导学生回忆天涯论坛中关于经济强盛梦的观点。)
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生4:我选的是“消极影响二”,对应的是“军事强国梦”。为了实现军事强国梦,可以大力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师:你知道现在战斗力比较高的军舰航母吗?
生:辽宁舰。(学生若答不出来,教师可以帮助回答)
师:看来我们现在的同学除了学习书本知识之外,还非常的关注时事政治。这很好,我们要学会关心国家大事。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中国梦”的例子,从中对分析当下政府执政的启示。帮助学生树立古为今用的价值观以及引导学生多关注国家大事,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3【讲授】总结提升,回味无穷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赵匡胤建立的北宋,你能用一些词语形容你眼中的北宋吗?(范例: 的北宋)
生:高度集权的北宋、文人辈出的北宋……
师:看来同学们这节课学得不错嘛。再考考同学们,这节课的核心是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我们主要讲了北宋政治哪三方面的内容?
生:措施、影响、启示(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
师:从中我们学会了学习历史的四个方法?
生:一分为二、论从史出、抓关键词、古为今用。
师:这些方法不仅能用到今天历史课堂的学习,也能为同学们以后学习历史提供帮助。谢谢你们的热情参与,非常开心和你们一起渡过这么轻松快乐的一节课。谢谢!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归纳今天所学的知识,另外引导学生本节课学习的思维方法可应用到以后的历史学习中,意味深远。
活动4【作业】学教测评
根据本课所学知识,运用历史学习的思维方法,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皇帝通过采取“收起精兵,稍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纲领,巧妙的“杯酒释兵权”“削弱相权” “强干弱支”等等,将军权,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牢牢控制。一举产平了藩镇割据武夫乱政的历史状况。故而宋朝300年的历史中从不曾发生大的内乱和地方割据。 ——袁腾飞《两宋风云》
材料二:包拯奏报:“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受差遣京官、使臣及守候人不在数内,较之前朝,才四十余年,已愈(超过)一倍多矣。 ——《包拯集》
材料三:北宋军队扩充到一百多万,“一岁(一年)所用,养兵之费常居六七”。 ——《蔡忠惠公集》卷18
(1)材料一反映出高度集权的政治措施给北宋带来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2)材料二、三反映出北宋怎样的社会现象,给北宋带来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3)通过对二、三两则材料影响的分析,可以为我们今天国家的发展提供哪些经验教训?
答案:(1)消除了藩镇割据的威胁,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安定。
(2)反映出北宋冗官、冗兵、冗费现象严重,给北宋财政支出带来了重大的负担,不利于国家的 发展。
(3)适度减少军队和官员开支,减轻财政的负担。(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