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课程标准2-3-4列举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描述工业革命给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2-4-5重视女性在历史上做出的贡献,领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2教学目标1.了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学会辩证和理性地看待工业革命对社会进步的贡献。2.领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含义,理解工业化和城市化与我们现今所享受的文明生活的关系。3.知道现代文明生活和工业化、城市化之间的关系,理解工业社会中人们在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的进步与发展。3重点难点重点:工业化与城市化,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利弊难点:感受、理解工业化与社会生活的联系4教法图表分析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讲述法、讨论法、学生活动和教师启发相结合,信息资源整合法。5学情本课作为第七单元的综合探究部分,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对两次工业革命相关内容的学习基础之上的,因此,导入采用列举工业革命的发明,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的形式,有利于学生能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之上,进一步思考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从而体会到工业革命引发人类社会的巨变;结尾部分采用学生谈看法,教师总结归纳的办法,明确对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几个认识。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同学们,大家知道工业革命有哪些发明吗?【说明】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回顾,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同时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工业化的定义。【说明】引导学生切入正题,并开展后续的探究活动。【工业化】:是一场由大机器生产替代手工生产的生产力巨大提高的变革。活动2【活动】【探究活动】教师以六人为一组,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并给组员进行分工,通过讨论,形成报告后派代表交流本小组的研究成果。教师在各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活动3【活动】活动一:工业化对社会生产与人类生活的影响组织讨论机器生产替代手工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1)机器生产能够生产出更多的产品(生产力水平提高)【说明】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平均寿命、新式生活用品的发明。(2)改变了农业时代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力结构(男女平等)【说明】一方面工业化为男女平等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工业化的发展急需大量劳动力,工业化需要男女平等,从而获得更多的劳动力。(3)机器生产分工更细,专业化要求更高(需要有知识的技术工人)【说明】机器生产的更加复杂化、专业化,需要培养大量的有知识的熟练工人,19世纪后半期适应工业化的现代教育体制出现。(4)服饰逐渐走向简朴实用,休闲娱乐活动开始出现。【说明】机器生产无法区分等级,只存在分工,随着机器生产的加速发展,服饰走向实用而简朴;社会生产的巨大进步,提高了劳动效率,业余生活提上议事日程。【概括】工业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活动4【活动】活动二:工业化的利弊提出问题:资本家的生产目的是什么?如何达到他们的目的?(1)追求利润最大化(降低成本,提高售价,增加销量等等)组织学生结合教材讨论:资本家如何实现降低成本(1)人力成本(无视工人权益,生产安全无保障,无视工人健康,加班,增加强度)【说明】吃下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2)原料成本(使用劣质原料,偷工减料)【说明】这是对社会影响极为恶劣的。(3)物流成本(接近原料采购地与市场)。【说明】关联工厂不断聚集,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概括】工业化是一把双刃剑活动5【活动】活动三:城市化的利弊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城市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这种变化过程被称为城市化。以教材P83页为例 分析两次工业革命与城市的发展的联系【说明】通过对城市发展的时间点与各国工业化的时间点对比分析,找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内在联系。城市是社会资源高度集中、资源配置优化、资源使用频率、强度、运行节奏不断加速的区域,是工业文明的中心和象征。引导学生列举“城市病”有哪些方面?(1)污染严重(2)住房难(3)交通难(4)看病难等社会问题等等【概括】城市是工业文明的象征与标志。活动6【活动】(三)【提升】阅读教材第85页的资料: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一段话。引导学生谈谈对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认识。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工业化推动人类社会取得了巨大进步;工业化是一把双刃剑城市化是现代文明的象征与标志工业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我们应该趋利避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