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教材内容分析】教材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出发,要求学生会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结合《世界气候类型图》,知道世界各地气候差异显著,在此基础上,理解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活动的明显差异。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概括描述、分析比较和迁移运用的能力。本课知识虽然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加之初一学生思维活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利用地图,认识世界各地各种气候类型及其特征。(2)知道气温和降水是形容一个地区气候的主要要素。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比较分析,了解气候的多样性、主要气候的分布地区及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学习中感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建立人地和谐的理念。4【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特征和气候分布。2、教学难点:气候特征的描述和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实物导入 激发兴趣师:出示各种水果(桂圆、苹果、桔子),问:我们这里能种出桔子却种不出桂圆和苹果这是由什么决定的?生:气候。师:更准确的说是自然环境,其中气候起到关键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有关气候的话题——气象万千。师:什么是气候?它和我们通常所说的天气是一回事吗?活动2【活动】二、辨识概念 归纳要素1、人们在描述当地的气候特点时使用了哪些词语?(在图中圈出并回答)2、这些词语说明了气候哪两个方面的特点?(通过对比天气预报图和P33图2-18引导学生得出天气特征:短时、多变;气候特征:长期、稳定)过渡:出示P34世界气候分布图,让学生感受气候的复杂多样。那么我们该怎样来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活动3【活动】三、审视特征 生疑释疑1、教师结合降水量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示范分析首都北京的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进行读图方法指导(1)最冷的月份和最热的月份分别是哪个月?这两个月的平均气温各大致是多少?降水主要集中在哪些月份?其降水量大致是多少?(3)气温较高和较低时,降水量有什么不同?夏季气温高时降水量2、课前自主学习:结合图册和课本P34图2-19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比较探究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图册中有完整信息,学生能自主完成)气候类型 气 候 特 点 主 要 分 布 地 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3、审视特征 合作生疑学生分组讨论,组长带领组员重新审视气候的特征及分布,把本组没办法解决的困惑写在任务单上。(学生课前自主学生对气候特征及分布有了一定认识,本环节设计使学生通过比较学会辨别各种气候,培养学生质疑精神)4、交流展示 答疑解惑师:发放任务单,布置探究任务。生:承担本组能解决的任务。(通过合作、展示交流进一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5、教师以亚洲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各大洲气候分布特征及成因(1)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2)沿着北回归线说出自东向西的气候类型?(3)亚洲的气候类型特点?(4)说说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过渡:今天我们谈论了这么多和气候有关的话题,那么,气候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活动4【活动】四、寻找联系 感知影响师:幻灯片出示四幅图片:地中海之滨、海南椰林和水果、格陵兰岛的房屋、沙漠之舟。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幅图结合气候相关知识进行介绍。(在师生对话、生生合作交流中感知气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人类正是在适应当地气候的过程中因地制宜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生活)活动5【活动】五、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结合台州的气候类型,举例说明气候对我们台州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提示:联系台州特产、衣、食、住、行等方面)活动6【练习】【同步演练】你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快来检测一下1、在小刚的一篇作文中有以下一些描述性语言,你认为不合适的有( )①今天的气候很好,适合外出游玩 ②今年冬季气温较常年偏高,天气出现了异常 ③昆明四季如春,这里的气候真不错 ④早饭后还是晴空万里,到了中午却是乌云滚滚,大雨倾盆,今天的气候变化真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季风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 )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大洋州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反映的气候类型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4、李明想利用暑假同父母一起出国旅游,到气候干爽、阳光明媚且有沙滩的地方观光。下列安排最符合他们的要求的是 ( )A.地中海风情八日游 B.日本主题乐园七日游C.英国探索假期八日游 D.印尼欢乐之行八日游5、关于热带雨林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B.终年高温多雨C.终年温和湿润 D.冬温夏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