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姓名 等级学习 目标 1.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当代中国的外交,理解外交和内政的关系。 2.将当代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放在特定时空条件下观察,理解其出现原因、特点。 3.通过相关史料梳理中国当代外交的成就,不断增强对中国发展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学习 重点 结合时间轴和地图梳理当代中国外交发展的脉络,了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学习 难点 基于特定的历史时空对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学习 流程 学 习 过 程 订正补遗限时训练 【时间脉络】 新中国成立初期(建国初——20世纪50年代):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另起炉灶”核心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 再请客”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 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肃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影响“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1、背景:国际:①二战后,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敌视新中国,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支持新中国; ②二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解放运动高涨,多国纷纷实现独立; 国内:新中国成立,新政权的巩固和经济建设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 2、成就: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949年上半年,先后提出三大外交政策; ②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建国一周年时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社会主义国家为主); ③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④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更多亚非国家与中国建立; ⑥与挪威、南斯拉夫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二、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两只拳头出击,争取中间地带 1、背景:①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②中苏关系恶化; ③多极化趋势出现,欧洲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2、成就:①出现了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的高潮; ②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三、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 1、背景:国际:①美苏两极格局受冲击,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②美国霸权衰落,美苏争霸中,苏攻美守; 国内: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提高; ②50年代末以来中苏关系恶化,应对苏联威胁的需要; ③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需改善中美关系; 2、成就:①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地位; 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③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④打开外交新局面(打破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与西方大国建交); 四、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不结盟 1、背景:国际:①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②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③经济全球化; 国内:改革开放需要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2、成就:1、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2、发展与大国、发展中国家、周边国家友好关系,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 3、十八大以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①积极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②就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中国方案; ③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 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意义:①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利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②推动两国关系发展; ③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④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1963年,周恩来在答美国《时代》杂志记者问时说:“关系到全人类命运的问题应该由大家来共同讨论,而不应该由少数国家垄断这种讨论,甚至把有利于少数垄断者的决定强加给没有参加讨论的国家。”这表明我国( ) A.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B.秉持“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C.重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 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 2.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与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国家的关系;提出“真实亲诚”理念,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这表明中国( ) A.重视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B.深化改革开放的总目标已基本实现 C.积极发挥外交领域的战略主动性 D.致力于构建新型区域合作外交模式 3.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下图是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表,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推动中国迎来新建交高潮 D.中国提出“真实亲诚”理念,深化了与东盟各国关系 4.图2为“十八大以来中国部分主场外交活动坐标轴”。据此可知,中国( ) A.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 B.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C.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D.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5.外交话语是外交工作中使用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新世纪新的外交话语,如“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和而不同”等,据此可知我国外交( ) A.放弃了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B.受冷战国际局势的影响明显 C.发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对于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尊重 6.如图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 它表明( ) A.中美正式建交促使双方贸易总额大幅度提升 B.中国在中美双方进出口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C.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 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 7.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向国外派出了20位将军大使。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队伍主要是职业外交家,他们“大多属于外语、外交和国际问题的科班出身,普遍具有全球视野和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这一变化反映出中国( ) A.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外交人员的日益专业化 C.拓展与欧美国家建交新途径 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8.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缅甸总理时说:“我们过去曾说过建立‘一条线’的反霸统一战线,现在不搞那些……国际上一切和平力量都是我们的朋友,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反对谁,也不搞集团政治,不依附于任何集团。”这表明中国( ) A.积极投身不结盟运动 B.重点巩固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 C.适时地调整外交政策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9.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1949年10个,1972年16个,1991年16个)。这三次建交高潮 A.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 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 C.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瓦解 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两极格局瓦解 10.目前,中国在世界78个国家设有89个使领馆文化处(组),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的文化合作协定和近800个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这些国际文化活动包括中国文化美国行、中俄文化年、中法文化年、中华文化非洲街、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中国上海国际文化艺术节、中国北京国际音乐节和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等。这表明,文化外交( ) A.体现了中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战略 B.掀起了中国与各个大国的建交高潮 C.是中国重视发展周边关系的具体实践 D.有利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深化 11.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只同各国共产党交往。20世纪八九十年代,逐步同亚非拉地区的执政党,后来是欧洲社会党、工党等进行交往。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党际交往( ) A.逐渐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差异 B.促成了美苏关系的缓和 C.始终立足于国家实力的变化 D.受到了多极化格局的影响 1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曾先后于2013年、2015年、2018年和2021年四次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四次演讲的主题分别是“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亚洲的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这表明中国 A.重视睦邻友好外交 B.成为了世界经济体系的主导 C.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D.推动了世界合作共赢与发展 13.建国以来体育在外交上的功能不断变化。1949-1978年,注重发展国家关系,提升国际地位;1978-2002年,为促进多边外交,发展对外经济;2002年至今,更关注传播中华文化,推动文明互鉴。这说明体育外交( ) A.以对外经济发展为核心 B.践行了“不结盟”理念 C.服务于国家发展的需要 D.提升了国民的身体素质 14.1954年6月,周恩来先后出访印度和缅甸,这是中国国家领导人首次访问非社会主义国家。他多次提到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出“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这说明我国( ) 经济恢复需要坚持“一边倒”政策 B.积极发展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 C.提出“求同存异”促进各国的交流 D.发起不结盟运动改变世界政治格局 15.2024年5月5日至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三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既有正式隆重的国事活动,也有“不打领带”的亲切互动,国内外舆论高度关注,普遍认为访问亮点频出,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这( ) 说明中国注重睦邻友好关系发展 B.表明我国实现了与欧洲关系的突破 C.展现了中国积极进取的特色大国外交 D.体现我国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师生互评 师:上好历史课,考上好大学。行远至迩,笃行不怠! 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