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换算+图像问题--浙教版科学七上期末专题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单位换算+图像问题--浙教版科学七上期末专题复习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位换算专项训练
1.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7.2米=7.2米×100厘米=720厘米
B.1.8纳米=1.8纳米×10﹣6=1.8×10﹣6毫米
C.12米3=12×1000厘米3=12000厘米3
D.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
2.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120米=120米×1000=0.12厘米
B.250米=250米×100厘米=25000厘米
C.4000厘米=4000米=40米
D.355毫米米=3.55米
3.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5.8米=5.8×1000=5800毫米
B.3.4分米2=3.4分米2×100=340厘米2
C.2小时=2×3600秒=7200秒
D.4.5升=4.5升×1000毫升=4500毫升
4.下面是四位同学做的单位换算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1.8米=1.8米×1000=1800毫米
B.2.8米=2.8×1000=2800毫米
C.1.8米=1.8米×1000毫米=1800毫米
D.0.4升=0.4×1000毫升=400毫升
5.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3.7米=3.7×1000毫米=3700毫米
B.3.7米=3.7米×1000毫米=3700毫米
C.3.7米=3.7米×1000=3700毫米
D.3.7米=3.7×1000=3700毫米
6.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1.7m=1.7m×100cm=170cm
B.6.9m=6.9×100cm=690cm
C.8.8km=8.8×1000=8800m
D.5.4m=5.4mm×1000=5400mm
7.下列有关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
A.4.6km=4.6km×1000=4600m
B.59cm=59×1000mm=59000mm
C.72mm=72×1000μm=72000μm
D.1.8m=1.8×1000=1800mm
8.单位换算:
(1)25dm=   m。
(2)3.5m=   cm。
(3)0.7m=   μm。
(4)8×106nm=   cm。
(5)4.2m3=   dm3。
(6)1220mL=   cm3。
9.进行下列单位换算。
(1)450微米=   毫米。
(2)5米=   纳米。
(3)3.6毫升=   立方米。
(4)14千克=   克。
10.给下面的一些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或单位换算。
(1)小董身高1.62    。
(2)一间教室的体积为200    。
(3)一个高烧病人的体温是39    。
(4)200毫升=   立方米。
(5)0.16米=   微米。
(6)一瓶罐装可乐为330    。
单位换算专项训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解答】解:A、正确的换算过程为:7.2米=7.2×100厘米=720厘米,故A错误;
B、正确的换算过程为:1.8纳米=1.8×10﹣6毫米,故B错误;
C、正确的换算过程为:12米3=12×1000000厘米3=12000000厘米3,故C错误;
D、正确的换算过程为: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故D正确。
故选:D。
2.【解答】解:A.换算过程中的单位应该是厘米,故A错误;
B.换算过程中不能有两个单位,故B错误;
C.厘米化米,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100,将换算成的单位米写在进率后面,故C正确;
D.毫米和米的进率为1000,故D错误。
故选:C。
3.【解答】解:A.5.8米=5.8×1000毫米=5800毫米,故A错误;
B.3.4分米2=3.4×100厘米2=340厘米2,故B错误;
C.2小时=2×3600秒=7200秒,故C正确;
D.4.5升=4.5×1000毫升=4500毫升,故D错误。
故选:C。
4.【解答】解:A、“1.8米×1000”得到的单位不是毫米。故A错误;
B、换算过程缺少单位。故B错误;
C、“1.8米×1000毫米”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故C错误;
D、换算进率及过程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5.【解答】解:
A、进率及过程正确。此选项正确;
B、“3.7米×1000毫米”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此选项错误;
C、“3.7米×1000”得到的单位不是mm.此选项错误;
D、中间换算过程缺少单位。此选项错误。
故选:A。
6.【解答】解:A、1.7m=1.7×100cm=170cm,故A错误;
B、6.9m=6.9×100cm=690cm,故B正确;
C、8.8km=8.8×1000m=8800m,故C错误;
D、5.4m=5.4×1000mm=5400mm,故D错误;
故选:B。
7.【解答】解:A、4.6km=4.6×1000m=4600m,故A错误;
B、59cm=59×10mm=590mm,故B错误;
C、72mm=72×1000μm=72000μm,故C正确;
D、1.8m=1.8×1000mm=1800mm,故D错误。
故选:C。
8.【解答】解:(1)1dm=0.1m,则25dm=25×0.1m=2.5m;
(2)1m=100cm,则3.5m=3.5×100cm=3.5×102cm;
(3)1m=1×106μm,则0.7m=0.7×1×106μm=7×105μm;
(4)1nm=10﹣7cm,则8×106nm=8×106×10﹣7cm=0.8cm;
(5)1m3=1×103dm3,则4.2m3=4.2×1×103dm3=4.2×103dm3;
(6)1mL=1cm3,则1220mL=1220×1cm3=1220cm3;
故答案为:(1)2.5;(2)3.5×102;(3)7×105;(4)0.8;(5)4.2×103;(6)1220。
9.【解答】解:(1)450微米=450×10﹣3毫米=0.45毫米。
(2)5米=5×109纳米。
(3)3.6毫升=3.6×10﹣6立方米。
(4)14千克=14×103克=1.4×104克。
故答案为:(1)0.45;(2)5×109;(3)3.6×10﹣6;(4)1.4×104。
10.【解答】解(1)小董身高1.62m。
(2)一间教室的体积为200m3。
(3)一个高烧病人的体温是39℃。
(4)200毫升=200×10﹣6立方米=2×10﹣4立方米。
(5)0.16米=0.16×106微米=1.6×105;
(6)一瓶罐装可乐为330 mL;
故答案为:(1)m;(2)m3;(3)℃;(4)2×10﹣4;(5)1.6×105;(6)mL。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图像问题专项练习
1.小金同学在家中自制了一个量杯,他找到一个上大下小的塑料杯(如图所示),往这个杯子中每次倒入5毫升水并标记刻度线,同时记录了塑料杯中的水的高度,并绘制出了塑料杯中水的高度h随加入水的体积V变化图,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2.如图是小科用量筒和水测量金属块体积的实验,小科将金属块从量筒上方一定高度匀速放下,直至完全浸入水中并沉至量筒底部的过程中,图中能反映液面高度h和金属块下降时间关系的图像是(  )
A. B.
C. D.
3.有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时温度计的示数(T)与实际准确温度(t)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
(1)将此温度计分别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各为多少?
(2)若用这支温度计测出教室里的温度为23℃,则实际温度是多少?
(3)分析图象信息,写出T与t数学关系式。
4.如图是小明在物理实验课上用量筒和水测量铁块的体积实验,小明在匀速向上将铁块提起,直至铁块完全露出水面一定高度的过程中,则如图能反映液面高度h与铁块被提起的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A. B.
C. D.
5.小红发现蜂蜜在夏天比在冬天更容易从瓶中倒出,她想:蜂蜜的粘性可能与温度有关。于是她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将适量的蜂蜜等分成三份分别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内,一瓶放在室温约为20℃左右的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炉内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相同的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口上,如图所示,观察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小红完成了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放置位置 在冰箱中 在室内 经微波炉加热
温度 较低 一般 较高
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 较长 一般 较短
(1)小红是通过比较   来反映物质的粘性的。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这一结论可以用下列的   图象(图2)来表示粘性。
第一章图像问题专项练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塑料杯横截面积从下往上越来越大,水的密度不变,一定体积的水倒入塑料杯中,由h可知,塑料杯越往上横截面积越大,则高度h变化越来越小,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解答】解:根据题意,小科将金属块从量筒上方一定高度匀速放下,直至完全浸没可分为三个阶段段;
第一阶段:铁块在水面上方,此过程中金属块没有浸入水中,水面的高度不会改变,故C错误;
第二阶段:金属块从开始进入水中到全部浸没,此过程中,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越来越大,可知液水面高度匀速升高,故AB错误;
第三阶段:金属块完全浸入水中,深度增加,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水面高度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3.【解答】解:(1)测量温差:32℃﹣14℃=18℃,实际温差:30℃﹣10℃=20℃,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分析图象可以发现:14℃﹣0.9×10℃=5℃,32℃﹣0.9×30℃=5℃,
由此得出测量的温度值与实际温度值的关系为:T=0.9t+5℃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该温度计的示数就是:T=0.9×0℃+5℃=5℃;
沸水的温度是100℃,该温度计的示数就是:T′=0.9×100℃+5℃=95℃。
(2)将23℃代入T=0.9t+5℃,可得:23℃=0.9t+5℃
则0.9t=23℃﹣5℃,所以t=20℃
(3)T与t的关系式:T=0.9t+5℃
答:(1)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的示数为5℃;沸水中温度计的示数为95℃;
(2)实际温度是20℃;
(3)T=0.9t+5℃。
4.【解答】解:根据题意,小明将铁块匀速提起,直至完全露出水面一定高度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段;
第一阶段:铁块在水面下,此过程中,铁块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液面高度不变,故C错误;
第二阶段:铁块开始匀速露出水面并且露出越来越多,此过程中,铁块排开水的体积越来越小,液面高度匀速减小,故D错误;
第三阶段:铁块完全离开水面并上升到一定高度,此过程中铁块与水分离,水面的高度不会改变,故B正确,A错误。
故选:B。
5.【解答】解:(1)由记录表格可以发现,温度越高流淌时间越长,而流淌时间越长就说明物体的粘性越大,所以用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来表示粘性的大小;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同种蜂蜜的温度越高,流淌时间就越短,粘性越小;
(3)根据结论可知,当温度升高时,粘性变小,故B图符合。
故答案为:(1)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2)同种蜂蜜的温度越高,粘性越小;(3)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