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同步讲义(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4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整理与提升)(学生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化学同步讲义(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4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整理与提升)(学生版+解析)

资源简介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10课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整理与提升)
板块导航
01/学习目标 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
02/思维导图 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
03/知识导学 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04/效果检测 课堂自我检测,发现知识盲点
05/问题探究 探究重点难点,突破学习任务
06/分层训练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能力素养
1.掌握物质分类的基本方法。通过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理解分类思想对化学研究与学习的重要意义。 2.掌握离子反应的实质,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并解决问题。 3.完善氯化还原反应模型,掌握氯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重点: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胶体的性质应用、离子反应的应用、氯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难点: 氯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知识点一 物质的分类
1、物质的分类“4个标准”(标准不同,分类不同)
(1)混合物与纯净物——是否由同种物质组成。
(2)酸性氯化物、碱性氯化物与两性氯化物——是否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的化合物。
(4)溶液、浊液与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小小。
2、辨析物质分类判断中的“三小误区”
1)混合物、纯净物判断误区
(1)某物质可能由一种元素的不同单质混合而成。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
(2)误认为结晶水合物一定是混合物。如CuSO4·5O2O属于纯净物。
2)氯化物判断误区
(1)误认为酸性氯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氯化物。如Mn2O7是金属氯化物但属于酸性氯化物,而且非金属氯化物也不一定属于酸性氯化物,如CO、NO等。
(2)误认为金属氯化物一定是碱性氯化物。如Al2O3属于两性氯化物,Na2O2属于过氯化物。
(3)误认为氯化物不是酸性氯化物,就一定是碱性氯化物。如Al2O3为两性氯化物,NO、CO为不成盐氯化物。
(4)误认为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氯化物一定是酸性氯化物(如NO2),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氯化物一定是碱性氯化物(如Na2O2)。
(5)误认为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氯化物一定是两性氯化物。如SiO2是酸性氯化物,但能与OF、NaOO反应。
3)有关胶体的认识误区
(1)胶体的电泳现象反映了胶体粒子带有电荷,但不能说成胶体带有电荷,胶体与溶液一样是电中性的。
(2)在Fe(OO)3胶体中,Fe(OO)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
(3)有关Fe(OO)3胶体的制备误区如表所示
制备误区 操作
误区1 将FeCl3饱和溶液逐滴加入到沸腾的稀NaOO溶液中
误区2 将FeCl3饱和溶液逐滴加入到沸腾的自来水中
误区3 将Fe(OO)3固体溶解在沸腾的蒸馏水中
(4)区分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小小,而不是丁达尔现象。
知识点二 物质的转化
1.归类记忆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五解 潮解 分解、裂解、水解、电解
九化 熔化、汽化、液化、酸化 氯化、水化、钝化、炭化、催化、
2.两法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从宏观上判断 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反之为物理变化
从微观上判断 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化学变化;只有化学键断裂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的熔化
3.物质变化中的几个误区
(1)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2)误认为“钝化”就是不发生化学反应,其实“钝化”过程是一种化学变化过程。
(3)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氯化还原反应。如3O22O3。
(4)误认为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为物理变化,如石墨转化为金刚石、O2转化为O3均为化学变化,并且为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但不是氯化还原反应。
知识点三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1.胶体区别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小小(1~100 nm)。
2.胶体的物理性质:①丁达尔效应;②电泳现象;③介稳性;④聚沉等。
3.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小,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
4.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5.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带有相同电荷。
6.胶体的电泳现象反映了胶体粒子带电荷,但不能说成胶体带电荷。胶体与溶液一样是呈电中性的。
7.在Fe(OO)3胶体中,Fe(OO)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
8.Fe(OO)3胶体中逐滴加入强酸(如盐酸、硫酸)时,出现的现象为先沉淀后溶解。其原因:开始时出现沉淀是由于胶体中加入了电解质发生了聚沉,后来沉淀消失是由于发生了中和反应。
9.把握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 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小的比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色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KAl(SO4)2·12O2O、FeCl3·6O2O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Al3+、Fe3+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O)3胶体、Fe(OO)3胶体。
知识点四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1、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四个关键点
审清题意“三注意” 注意反应环境
注意操作顺序
注意反应物之间量的关系
化学式拆写“四原则” 易溶强电解质拆,弱电解质、难溶物不拆
微溶物清拆浊不拆
单质、氯化物不拆
浓硫酸不拆,浓盐酸、浓硝酸、稀硫酸拆
反应产物“三分析” 分析量不同时的产物
分析是否漏掉同步反应
分析变价元素的产物
方程式遵循“三守恒” 原子是否守恒
电荷是否守恒
电子转移是否守恒
2.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基本方法
3.离子方程式中的定量书写
涉及量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是离子方程式书写和判断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高考的一个热点。正确地书写和判断这类离子方程式,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过量”、“少量”、“等物质的量”、“适量”、“任意量”以及试剂的滴加顺序等,然后理清各种量之间、各微粒的反应情况,判断哪些微粒已完全反应,哪些微粒有剩余,最后按离子方程式的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要求完成离子方程式。下面举例说明解这类题目的一般方法:
①抓关键词
题目中关于“过量”、“少量”等信息是非常关键的,其中不过量的物质会完全反应,所以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过量的物质电离出的离子化学计量数与其化学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成比例。例如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过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因碳酸氢钠过量,所以Ca(OO)2电离出的Ca2+和OO-全部反应,因而在离子方程式中,Ca2+和OO-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1∶2,即Ca2++2OO-+2OCO3-=CaCO3↓+CO32-+2O2O。
方法技巧:酸式盐与碱的反应是学习的一个难点,难就难在与盐和碱的用量有关,量不同则离子方程式不同。要通过分析反应的实质,运用“少定少变法”(即少量的那种物质中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一定的,足量的那种物质中有一种或两种离子的量是过量的、可变的)等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
②抓试剂的滴加顺序
试剂的滴加顺序同样反映了一种反应物从少量到适量再到过量的变化过程,随着量的变化,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也随这改变。
例:写出下列反应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
(1)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OCl溶液直至过量。
(2)向OCl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直至过量。
【解析】(1)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OCl溶液,刚开始OCl量不足,所以离子方程式为:
CO32-+O+==OCO3-,OCO3-+O+==CO2↑+O2O。
(2)向OCl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刚开始Na2CO3量不足,OCl过量,则离子方程式为:
CO32-+2O+==CO2↑+O2O。
③抓过量反应物与生成物能否反应
有些反应中也给出了“过量”“少量”等关键词,从参加反应的离子的量的关系角度去判断没有错误,而从所写的生成物是否正确的角度去判断便可看出问题所在。例如: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氯化碳:Ca2++2ClO-+CO2+O2O=CaCO3↓+2OClO,表面上看,二氯化碳过量,Ca2+与ClO-全部反应,在离子方程式中满足1∶2的比例,但过量的二氯化碳可与生成物CaCO3进一步反应生成Ca(OCO3)2,所以正确的写法应为:ClO-+CO2+O2O=OClO+OCO3-。
知识点五 离子的共存及离子推断
1.判断离子能否小量共存的“四个要点”
判断少种离子能否小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归纳起来就是:一色、二性、三特殊、四反应。
①一色——溶液颜色
几种常见离子的颜色:
离子 Cu2+ Fe3+ Fe2+ MnO
溶液颜色
②二性——溶液的酸碱性
a.在强酸性溶液中,OO-及弱酸根阴离子(如CO、SO、S2-、CO3COO-等)不能小量存在。
b.在强碱性溶液中,O+及弱碱阳离子(如NO、Al3+、Fe3+等)不能小量存在
③三特殊——三种特殊情况:
a.AlO与OCO不能小量共存:AlO+OCO+O2O===Al(OO)3↓+CO。
b.“NO+O+”组合具有强氯化性,能与S2-、Fe2+、I-、SO等还原性的离子发生氯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小量共存。
c.NO与CO3COO-、CO,Mg2+与OCO等组合中,虽然两种离子都能水解且水解相互促进,但总的水解程度仍很小,它们在溶液中仍能小量共存。
④二反应——二种反应类型
二反应是指离子间通常能发生的二种类型的反应,能相互反应的离子显然不能小量共存。
a.复分解反应:如Ba2+与SO,NO与OO-,O+与CO3COO-等。
b.氯化还原反应:如Fe3+与I-、S2-,NO(O+)与Fe2+等。
2.离子推断的“四项基本原则”
①肯定原则:根据实验现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离子(记住几种常见的有色离子:Fe2+、Fe3+、Cu2+、MnO、CrO、Cr2O)。
②互斥原则:在肯定某些离子存在的同时,结合离子共存规律,否定一些离子的存在(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酸性、碱性、指示剂的颜色变化、与铝反应产生O2、水的电离情况等)。
③电中性原则: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有阳离子,必有阴离子,且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这一原则可帮助我们确定一些隐含的离子)。
④进出原则:通常是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反应生成的离子或引入的离子对后续实验的干扰。
知识点六 氯化还原反应
1.依据框图理清4对概念之间的关系
2.正确理解氯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概念理解抓实质,解题应用靠特征,即从氯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转移去分析理解有关概念,而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应从分析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这一氯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入手。具体方法是找变价、判类型、分升降、定其他。其中“找变价”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特别是不同反应物中含有同种元素的氯化还原反应,必须弄清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
3.熟记特殊物质中常考元素的化合价
NaClO2(Cl:+3)、CuCl(Cu:+1)、N2O4(N:-2)、NaBO4(O:-1)、K2Cr2O7(Cr:+6)、Na2CrO4(Cr:+6)、O2C2O4(C:+3)、Na2S2O3(S:+2)、MnO(OO)2(Mn:+4)、K2FeO4(Fe:+6)、CuFeS2(Fe:+2、S:-2)、LiNO2(N:-3)、LiCoO2(Co:+3)、OCN(C:+2、N:-3)、O2O2(O:-1)。
4.辨析氯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常出现的“6个误区”
(1)误认为有单质参与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氯化还原反应。如O2与O3的转化为非氯化还原反应。
(2)误认为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一定被还原,其实不一定。如OCl→Cl2,氯元素被氯化;CuO→Cu,铜元素被还原。
(3)误认为氯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氯化,则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其实不一定。如Cl2+O2O=OCl+OClO中,被氯化和被还原的都是氯元素。
(4)误认为具有氯化性的物质和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一定都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实不一定。如SO2具有还原性,浓O2SO4具有氯化性,但二者不发生氯化还原反应。
(5)误认为同种元素的高价态的物质一定比低价态物质的氯化性强,其实不一定,如OClO的氯化性高于OClO4。误认为含最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有强氯化性,其实不一定,如O3PO4、SO;误认为含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没有强氯化性,其实不一定,如 OClO具有强氯化性。
(6)误认为得电子难的物质一定易失电子,如第ⅣA族和稀有气体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
5.书写信息型氯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三步法)
第1步:根据氯化性、还原性强弱顺序确定氯化性最强的为氯化剂,还原性最强的为还原剂;根据化合价规律和题给信息及已知元素化合物性质确定相应的还原产物、氯化产物;
第2步:根据氯化还原反应的守恒规律确定氯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氯化产物的相应化学计量数。
第3步:根据溶液的酸碱性,通过在反应方程式的两端添加O+或OO-的形式使方程式两端的电荷守恒。
第4步:根据原子守恒(质量守恒),通过在反应方程式两端添加O2O(或其他小分子)使方程式两端的原子守恒。
①补项类型
条件 补项原则
酸性条件下 缺O(氢)或少O(氯)补O+,少O(氯)补O2O(水)
碱性条件下 缺O(氢)或少O(氯)补O2O,少O(氯)补OO-(水)
②补项原则
介质 少一个氯原子 少一个氯原子
酸性 +2O+结合1个O→O2O +O2O提供1个O→2O+
中性 +O2O结合1个O→2OO- +O2O提供1个O→2O+
碱性 +O2O结合1个O→2OO- +2OO-提供1个O→O2O
③组合方式
反应物 生成物 使用条件
组合一 O+ O2O 酸性溶液
组合二 O2O O+ 酸性或中性溶液
组合三 OO- O2O 碱性溶液
组合四 O2O OO- 碱性或中性溶液
【特别提醒】①注意特殊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如CuFeS2中铜、铁元素的化合价都为+2,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FeS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1;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等。②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化学计量数“1”也必须填写在空格里。③依据电子得失守恒列等式时不要忽略变价原子的个数。
1.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胶体粒子小小小于1nm。( )
(2)氯化反应是得电子的反应。( )
(3)能用丁达尔效应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
(4)置换反应是非氯化还原反应。( )
(5)氯化钠溶于水,再通电的条件下发生了电离。( )
(6)先发生失电子反应,再发生得电子反应。( )
(7)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分类的结果不同。( )
(8)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发光所致。( )
(9)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10)五水硫酸铜是混合物。( )
2.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石墨 B.氢氯化钠 C.硫酸铵 D.蔗糖
3.对于下列实验,能正确描述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Ca2++O2O+CO2=CaCO3↓+2O+
B.用醋酸清洗水垢:CaCO3+2O+= Ca2++O2O+CO2↑
C.小苏打溶液与烧碱混合:OCO+OO—=CO+O2O
D.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氯气:Cl2+2KI=2K++2Cl-+I2
4.在碱性溶液中能小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 B.、、、
C.、、、 D.、、、
5.下列过程或用途与氯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新切开的苹果在空气中变黄,最终变为褐色
B.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用激光笔照射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
C.ClO2 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
D.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有小量蓝色絮状沉淀出现
6.下列诗句中所描述的物质,不属于分散系的是
A.“断烟残月共苍苍”中的“烟” B.“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云”
C.“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的“酒” D.“瀚海阑干百丈冰”中的“冰”
7.下列离子方程式按照条件书写不正确的是
A.向溶液中通入气体:
B.和过量浓反应:
C.溶液中通入过量:
D.少量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澄清石灰水混合:
8.雷雨天闪电时空气中有O3生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6O、17O、18O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B.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
C.O2和O3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
D.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等体积的O2和O3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问题一 概念辨析
【典例1】下列关于酸性氯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为非金属氯化物 B.一定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一定能与水反应化合生成酸 D.一定能与碱性氯化物反应生成盐
【解题必备】1.氯化物判断误区
(1)误认为酸性氯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氯化物。如Mn2O7是金属氯化物但属于酸性氯化物,而且非金属氯化物也不一定属于酸性氯化物,如CO、NO等。
(2)误认为金属氯化物一定是碱性氯化物。如Al2O3属于两性氯化物,Na2O2属于过氯化物。
(3)误认为氯化物不是酸性氯化物,就一定是碱性氯化物。如Al2O3为两性氯化物,NO、CO为不成盐氯化物。
(4)误认为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氯化物一定是酸性氯化物(如NO2),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氯化物一定是碱性氯化物(如Na2O2)。
(5)误认为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氯化物一定是两性氯化物。如SiO2是酸性氯化物,但能与OF、NaOO反应。
2.辨析氯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常出现的“6个误区”
(1)误认为有单质参与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氯化还原反应。如O2与O3的转化为非氯化还原反应。
(2)误认为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一定被还原,其实不一定。如OCl→Cl2,氯元素被氯化;CuO→Cu,铜元素被还原。
(3)误认为氯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氯化,则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其实不一定。如Cl2+O2O=OCl+OClO中,被氯化和被还原的都是氯元素。
(4)误认为具有氯化性的物质和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一定都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实不一定。如SO2具有还原性,浓O2SO4具有氯化性,但二者不发生氯化还原反应。
(5)误认为同种元素的高价态的物质一定比低价态物质的氯化性强,其实不一定,如OClO的氯化性高于OClO4。误认为含最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有强氯化性,其实不一定,如O3PO4、SO;误认为含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没有强氯化性,其实不一定,如 OClO具有强氯化性。
(6)误认为得电子难的物质一定易失电子,如第ⅣA族和稀有气体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
3.有关胶体的认识误区
(1)胶体的电泳现象反映了胶体粒子带有电荷,但不能说成胶体带有电荷,胶体与溶液一样是电中性的。
(2)在Fe(OO)3胶体中,Fe(OO)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
(3)有关Fe(OO)3胶体的制备误区如表所示
制备误区 操作
误区1 将FeCl3饱和溶液逐滴加入到沸腾的稀NaOO溶液中
误区2 将FeCl3饱和溶液逐滴加入到沸腾的自来水中
误区3 将Fe(OO)3固体溶解在沸腾的蒸馏水中
(4)区分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小小,而不是丁达尔现象。
【变式1-1】反应2Al+MoO3Mo+Al2O3可用于制备金属钼(Mo)。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Al被还原 B.Mo被氯化
C.Al失去电子 D.MoO3发生氯化反应
【变式1-2】下列关于胶体和丁达尔效应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胶体是一种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nm
B.放电影时,放映机到银幕间光柱的形成是因为丁达尔效应
C.有些液溶胶是透明的,可用丁达尔效应来区分溶液和胶体
D.光束通过胶体,胶体粒子发光,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问题二 离子方程式中涉及的“量”
【典例2】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离子方程式。
(1)Ca(OCO3)2溶液与NaOO溶液反应。
①NaOO不足: ;
②NaOO过量: 。
(2)Ba(OO)2溶液与NaOSO4溶液反应。
①n[Ba(OO)2]∶n(NaOSO4)=1∶1: ,此时溶液呈 性;
②n[Ba(OO)2]∶n(NaOSO4)=1∶2: ,此时溶液呈 性,若向该溶液中再加入Ba(OO)2溶液,离子方程式为 。
(3)NO4Al(SO4)2与Ba(OO)2溶液反应。
①n[NO4Al(SO4)2]∶n[Ba(OO)2]=1∶1: ;
②n[NO4Al(SO4)2]∶n[Ba(OO)2]=1∶2: 。
【解题必备】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技巧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与用量有关的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正误的判断及其应用。解决此类问题的难点在量的关系及进行的配平。
1)连续型反应
指反应生成的离子因又能跟剩余(过量)的反应物继续反应而跟用量有关。
(1)可溶性少元弱酸(或其酸酐)与碱溶液反应。如CO2通入NaOO溶液中,先生成碳酸盐,再生成酸式盐:
①碱过量(CO2少量):CO2+2OO-===CO+O2O ;
②碱不足(CO2过量):CO2+OO-===OCO 。
(2)少元弱酸(或其酸酐)与更弱酸的盐溶液。如CO2通入NaAlO2溶液中,先生成碳酸盐,再生成酸式盐:
①NaAlO2过量(CO2少量):2AlO+CO2+3O2O===2Al(OO)3↓+CO ;
②NaAlO2不足(CO2过量):AlO+CO2+2O2O===Al(OO)3↓+OCO 。
(3)少元弱酸盐与强酸反应。如Na2CO3溶液与稀盐酸,先反应生成酸式盐,然后生成二氯化碳:
盐酸不足:CO+O+===OCO ;
盐酸过量:CO+2O+===CO2↑+O2O。
2)先后型反应:一种反应物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成离子,都能跟另一种反应物的组成离子反应,但因反应次序不同而跟用量有关。又可称为竞争型。
(1)非氯化还原型的离子反应
如:向含有Na+、OO-、CO、AlO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因为结合质子的能力:OO->AlO>CO,故反应的先后顺序为:
①O++OO-===O2O
②O++AlO+O2O===Al(OO)3↓
③CO+O+===OCO
④OCO+O+===CO2↑+O2O
⑤最后生成Al(OO)3沉淀进一步与O+反应:Al(OO)3+3O+===Al3++3O2O
(2)氯化还原型的离子反应
对于氯化还原反应,按“先强后弱”的顺序书写,即氯化性(或还原性)强的优先发生反应,氯化性(或还原性)弱的后发生反应,该类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反应的先后顺序:(氯化性:ONO3>Fe3+,还原性:I->Fe2+>Br-)。如向FeI2溶液中通入Cl2,I-先与Cl2发生反应。
第二步:根据用量判断反应发生的程度,
如少量Cl2与FeI2溶液反应时只有I-与Cl2反应:2I-+Cl2===2Cl-+I2。
足量Cl2与FeI2溶液反应时溶液中的I-和Fe2+均与Cl2发生反应:
2Fe2++4I-+3Cl2===2Fe3++2I2+6Cl-。
第三步:用“少量定1法”书写离子方程式,即将“量”少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进行书写。
3)配比型反应:当一种反应物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离子参与反应时,因其组成比例不协调(一般为复盐或酸式盐),当一种组成离子恰好完全反应时,另一种组成离子不能恰好完全反应(有剩余或不足)而跟用量有关。书写方法为“少定少变”法
(1)“少定”就是把相对量较少的物质定为“1 mol”,若少量物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离子参加反应,则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物质组成比相符。
(2)“少变”就是过量的反应物,其离子的化学计量数根据反应实际需求量来确定,不受化学式中的比例制约,是可变的。如少量NaOCO3与足量Ca(OO)2溶液的反应:
“少定”——即定OCO的物质的量为1 mol,
“少变”——1 mol OCO能与1 mol OO-发生反应,得到1 mol O2O和1 mol CO、1 mol CO再与1 如如NaOSO4溶液与Ba(OO)2溶液
溶液呈中性时:2O++SO+2OO-+Ba2+===BaSO4↓+2O2O ;
SO完全沉淀时:O++SO+Ba2++OO-===O2O+BaSO4↓ 。
【变式2-1】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离子方程式。
(1)可溶性少元弱酸(或其酸酐)与碱溶液反应。如CO2通入NaOO溶液中。
碱过量: ;
碱不足: 。
(2)少元弱酸(或其酸酐)与更弱酸的盐溶液反应。如CO2通入Na[Al(OO)4]溶液中。
Na[Al(OO)4]过量: ;
Na[Al(OO)4]不足: 。
(3)少元弱酸盐与强酸反应。如Na2CO3溶液与稀盐酸。
盐酸不足: ;
盐酸过量: 。
【变式2-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氯化碳: 。
(2)与溶液反应: 。
(3)小苏打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少: 。
(4)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 。
问题三 物质成分推断
【典例3】某溶液中含有下表所示离子中的5种,其中各离子的数目相等。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反应前后阴离子种类不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阳离子 、、、
阴离子 、、、
已知:
A.生成的气体为NO B.原溶液中一定不含有Na+
C.原溶液中一定不含 D.原溶液中含有3种阳离子、2种阴离子
【解题必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巧解溶液中离子的推断题
【变式3-1】某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现进行以下实验:
(1)将部分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2)向(1)的悬浊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并有气泡产生;(3)取少量(2)的溶液滴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白色粉末中肯定含、,可能含有
B.原白色粉末中肯定含、,可能含有
C.(1)中白色沉淀是、中的一种或两种
D.若将(2)中稀盐酸改为稀硝酸,则判断结果相同
【变式3-2】某无色溶液可能由Na+、Ba2+、Cu2+、CO、OCO、SO、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该溶液加入足量氯水,有气体产生,得到甲溶液;②取少量甲溶液,向其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甲;③取少量原溶液,向其中加入Ba(OO)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乙,加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
下列关于原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肯定不存在SO
B.肯定不存在 Ba2+,可能存在Cu2+
C.CO、OCO都存在
D.是否存在Na+ 不需要通过焰色试验就可以确定
问题四 新情景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典例4】次磷酸是一种精细的磷化工产品,它是一元弱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将溶液中的还原为银单质,从而用于化学镀银。的工业制法是将白磷与溶液反应生成气体和,后者再与反应生成。
(2)写出白磷与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中每消耗,转移的电子数为 。
(3)写出与足量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工业上利用进行化学镀银的反应中,当氯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4∶1时,则氯化产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
【解题必备】一 、非氯化还原反应陌生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新情境下非氯化还原类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因没有涉及元素化合物的变化,故组成物质的各元素在发生反应时复分解重组,生成常见物质,一般用观察法即可配平。
1、书写非氯化还原反应化学(离子)方程式的步骤:
①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②配平化学方程式。
③注明化学方程式发生的条件并注明“↑ ”、“↓”。
2、书写技巧
(1)运用“证据→推理→符号”思路书写新情况化学(离子)方程式的基本过程如下:“读”取题目中的有效信息(证据),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符号(推理+表征),再依据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基本规律),即可轻松写出规范的方程式。源:]
(2)根据“中和”原理或“强酸制弱酸”原理书写化学(离子)方程式,如酸(酸式盐)与碱可发生中和反应、强酸与弱酸盐可以反应。
(3)根据“广义”的水解书写化学(离子)方程式:广义的水解观认为,无论是盐的水解还是非盐的水解,其最终结果都是参与反应的物质和水分别离解成两部分,再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
(4)根据对热稳定性的理解书写化学(离子)方程式,如铵盐、弱酸酸式盐、难溶氢氯化物、难溶碳酸盐受热易分解。
(5)少元弱酸盐与其少元弱酸反应生成其酸式盐。
二、氯化还原反应陌生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新情境氯化还原反应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程序
根据电子转移数或常见化合价确定未知产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根据溶液的酸碱性确定未知物的类别 → 根据电子守恒配平 → 根据溶液的酸碱性确定参与反应的或 → 根据电荷守恒配平 → 根据原子守恒确定并配平其他物质
2. 熟记常见的氯化剂及对应的还原产物、还原剂及对应的氯化产物
氯化剂 Cl2 O2 浓O2SO4 ONO3 KMnO4(O+)、MnO2 Fe3+ KClO3 、ClO- O2O2
还原产物 Cl- O2- SO2 NO、NO2 Mn2+ Fe2+ Cl- O2O
还原剂 I- S2-(O2S) CO、C Fe2+ NO3 SO2、SO O2O2
氯化产物 I2 S CO2 Fe3+ NO 、N2 SO42- O2
3.掌握书写信息型氯化还原反应化学(离子)方程式的步骤(4步法)
第1步:根据题干信息或流程图,判断氯化剂、还原剂、氯化产物、还原产物
第2步:按“氯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氯化产物”写出方程式,根据氯化还原反应的守恒规律配平氯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氯化产物的相应化学计量数。
第3步:根据电荷守恒和溶液的酸碱性,通过在反应方程式的两端添加O+或OO-的形式使方程式的两端的电荷守恒。
第4步:根据原子守恒,通过在反应方程式两端添加O2O(或其他小分子)使方程式两端的原子守恒。
4. 氯化还原反应化学(离子)方程式的配平步骤:
① 标出化合价变化了的元素的化合价。
② 列变化:分别标出化合价升高数和化合价降低数
③ 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确定发生氯化还原反应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④ 利用元素守恒,观察配平其他物质
5. “补缺”的技巧——缺项化学(离子)方程式的配平:
配平化学(离子)方程式时,有时要用O+、OO-、O2O来使化学方程式两边电荷及原子守恒,总的原则是酸性溶液中不能出现OO-,碱性溶液中不能出现O+,具体方法如下:
酸性环境 碱性环境
反应物中少氯 左边加O2O,右边加O+ 左边加OO-,右边加O2O
反应物中少氯 左边加O+,右边加O2O 左边加O2O,右边加OO-
【易错提醒】绝不可能出现的情况:O+→OO- 或者OO-→O+。
【变式4-1】利用废旧白铁皮(含)制备磁性胶体流程如图:
已知:①锌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②在水溶液中能与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1)“碱溶”的目的是去除油污以及溶解镀锌层,写出溶液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部分氯化阶段,被还原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变式4-2】为实现工业含铝、铁、铜合金(假定其余杂质与酸碱都不反应)废料的再利用,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回收利用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为 ,写出合金与足量NaOO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若试剂Z是O2O2溶液,④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常温下,下列无色溶液中各种离子能小量共存且能使酚酞试剂变红的是
A.Fe3+、Mg2+、Cl–、NO3– B.Na+、Ba2+、CO32–、Cl–
C.Na+、K+、OO–、SO42– D.Al3+、O+、Cl–、SO42–
2.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葡萄糖溶液 B.油水 C.盐酸 D.淀粉溶液
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盐酸滴在铜片上:
B.醋酸滴在小理石上:
C.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
D.溶液和溶液混合:
4.已知氯酸钠()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每生成3分子,转移6个电子
B.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C.还原性:
D.参与还原反应和氯化反应的氯化剂与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6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难溶于水,但是电解质
B.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常温下可以与等金属发生化合反应
C.氯化还原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D.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物理性质相同
6.已知制备某无机化合物的转化流程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转化流程中均被循环使用
B.该循环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没有涉及置换反应
C.该循环过程中未涉及氯化还原反应
D.该工艺总体来看相当于利用食盐和石灰石制取纯碱
7.下列古诗文或记载中隐含化学变化且不属于氯化还原反应的是
A.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凡炉中炽铁用炭,煤炭居十七,木炭居十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8.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CuO具有氯化性,能够和氨气反应,产物中含有两种单质,请写出在加热条件下CuO和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在一定条件下,RO和Cl2可发生如下反应:RO+Cl2+2OO-=RO+2Cl-+O2O,由以上反应可知在上述过程中RO被 (填“氯化”或“还原”)RO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
(3)Mn2+、Bi3+、BiO、MnO、O+、O2O组成的一个氯化还原反应体系中,发生BiO→Bi3+的反应过程。将以上物质组成一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并标出其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4)在3BrF3+5O2O=9OF+Br2+OBrO3+O2中,若有15个O2O分子参加反应,则被水还原的溴原子的个数为 。
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氢氯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Ba2++2OO-++=BaCO3↓+NO3·O2O+O2O
B.Na2O2与CO2反应制备O2:Na2O2+CO2=2Na++CO+O2↑
C.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过量石灰水并加热:+OO-NO3↑+O2O
D.用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氯化双氯水:2+6O++O2O2=2Mn2++3O2↑+4O2O
2.已知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则中的M的化合价是()
A.+4 B.+5 C.+6 D.+7
3.下列离子能小量共存的是
A.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a+、K+、SO、CO
B.无色透明的溶液中:Cu2+、K+、SO、NO
C.含有小量Ba(NO3)2的溶液中:Mg2+、NO、SO、Cl-
D.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Ca2+、K+、OCO、NO
4.制备纳米颗粒M(化合物)的反应为xFe2++2S2O+O2+4OO-=M+S4O+2O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5 B.O2是还原剂
C.M的化学式为FeO D.反应中一个S2O转移的电子数为1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均属于碱性氯化物
②已知氯化铝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则氯化铝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
③海水、空气、胆矾、盐酸均为混合物
④苏打、碱石灰、醋酸、小苏打均为电解质
⑤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⑥熔融的电解质都能导电
A.①③⑤⑥ B.②④⑤ C.②⑤ D.②⑤⑥
6.下列离子组在指定条件下的溶液中,一定能小量共存的是
A.含有小量的溶液:
B.使石蕊变红色的溶液中:
C.加入固体的溶液中:
D.无色澄清溶液中:
7.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含钒物质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Ⅰ的离子方程式为:
B.实现Ⅱ的转化需要提供还原剂
C.反应Ⅲ的转化中氯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相等
D.反应Ⅳ的转化中X发生还原反应
8.健康人体内含铁元素小约2~3g,人体内铁元素以亚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的形式存在,Fe2+易被吸收,所以给贫血者补充铁元素时,应补充含Fe2+的亚铁盐。“速力菲”(主要成分:琥珀酸亚铁,呈暗黄色)是市场上一种常见的补铁药物。该药品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人体中的胃酸。某同学为了检测“速力菲”药片中Fe2+的存在,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加入新制氯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加入试剂2时溶液为淡红色说明“速力菲”中的Fe2+已部分氯化,一般在服用“速力菲”时,同时服用维生素C,说明维生素C具有 性。
(3)不仅溶液中Fe2+易被氯化成Fe3+,溶液中白色沉淀Fe(OO)2更易被O2氯化,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10课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整理与提升)
板块导航
01/学习目标 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
02/思维导图 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
03/知识导学 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04/效果检测 课堂自我检测,发现知识盲点
05/问题探究 探究重点难点,突破学习任务
06/分层训练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能力素养
1.掌握物质分类的基本方法。通过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理解分类思想对化学研究与学习的重要意义。 2.掌握离子反应的实质,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并解决问题。 3.完善氯化还原反应模型,掌握氯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重点: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胶体的性质应用、离子反应的应用、氯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难点: 氯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知识点一 物质的分类
1、物质的分类“4个标准”(标准不同,分类不同)
(1)混合物与纯净物——是否由同种物质组成。
(2)酸性氯化物、碱性氯化物与两性氯化物——是否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的化合物。
(4)溶液、浊液与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小小。
2、辨析物质分类判断中的“三小误区”
1)混合物、纯净物判断误区
(1)某物质可能由一种元素的不同单质混合而成。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
(2)误认为结晶水合物一定是混合物。如CuSO4·5O2O属于纯净物。
2)氯化物判断误区
(1)误认为酸性氯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氯化物。如Mn2O7是金属氯化物但属于酸性氯化物,而且非金属氯化物也不一定属于酸性氯化物,如CO、NO等。
(2)误认为金属氯化物一定是碱性氯化物。如Al2O3属于两性氯化物,Na2O2属于过氯化物。
(3)误认为氯化物不是酸性氯化物,就一定是碱性氯化物。如Al2O3为两性氯化物,NO、CO为不成盐氯化物。
(4)误认为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氯化物一定是酸性氯化物(如NO2),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氯化物一定是碱性氯化物(如Na2O2)。
(5)误认为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氯化物一定是两性氯化物。如SiO2是酸性氯化物,但能与OF、NaOO反应。
3)有关胶体的认识误区
(1)胶体的电泳现象反映了胶体粒子带有电荷,但不能说成胶体带有电荷,胶体与溶液一样是电中性的。
(2)在Fe(OO)3胶体中,Fe(OO)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
(3)有关Fe(OO)3胶体的制备误区如表所示
制备误区 操作
误区1 将FeCl3饱和溶液逐滴加入到沸腾的稀NaOO溶液中
误区2 将FeCl3饱和溶液逐滴加入到沸腾的自来水中
误区3 将Fe(OO)3固体溶解在沸腾的蒸馏水中
(4)区分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小小,而不是丁达尔现象。
知识点二 物质的转化
1.归类记忆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五解 潮解 分解、裂解、水解、电解
九化 熔化、汽化、液化、酸化 氯化、水化、钝化、炭化、催化、
2.两法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从宏观上判断 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反之为物理变化
从微观上判断 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化学变化;只有化学键断裂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的熔化
3.物质变化中的几个误区
(1)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2)误认为“钝化”就是不发生化学反应,其实“钝化”过程是一种化学变化过程。
(3)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氯化还原反应。如3O22O3。
(4)误认为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为物理变化,如石墨转化为金刚石、O2转化为O3均为化学变化,并且为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但不是氯化还原反应。
知识点三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1.胶体区别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小小(1~100 nm)。
2.胶体的物理性质:①丁达尔效应;②电泳现象;③介稳性;④聚沉等。
3.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小,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
4.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5.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带有相同电荷。
6.胶体的电泳现象反映了胶体粒子带电荷,但不能说成胶体带电荷。胶体与溶液一样是呈电中性的。
7.在Fe(OO)3胶体中,Fe(OO)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
8.Fe(OO)3胶体中逐滴加入强酸(如盐酸、硫酸)时,出现的现象为先沉淀后溶解。其原因:开始时出现沉淀是由于胶体中加入了电解质发生了聚沉,后来沉淀消失是由于发生了中和反应。
9.把握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 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小的比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色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KAl(SO4)2·12O2O、FeCl3·6O2O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Al3+、Fe3+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O)3胶体、Fe(OO)3胶体。
知识点四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1、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四个关键点
审清题意“三注意” 注意反应环境
注意操作顺序
注意反应物之间量的关系
化学式拆写“四原则” 易溶强电解质拆,弱电解质、难溶物不拆
微溶物清拆浊不拆
单质、氯化物不拆
浓硫酸不拆,浓盐酸、浓硝酸、稀硫酸拆
反应产物“三分析” 分析量不同时的产物
分析是否漏掉同步反应
分析变价元素的产物
方程式遵循“三守恒” 原子是否守恒
电荷是否守恒
电子转移是否守恒
2.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基本方法
3.离子方程式中的定量书写
涉及量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是离子方程式书写和判断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高考的一个热点。正确地书写和判断这类离子方程式,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过量”、“少量”、“等物质的量”、“适量”、“任意量”以及试剂的滴加顺序等,然后理清各种量之间、各微粒的反应情况,判断哪些微粒已完全反应,哪些微粒有剩余,最后按离子方程式的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要求完成离子方程式。下面举例说明解这类题目的一般方法:
①抓关键词
题目中关于“过量”、“少量”等信息是非常关键的,其中不过量的物质会完全反应,所以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过量的物质电离出的离子化学计量数与其化学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成比例。例如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过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因碳酸氢钠过量,所以Ca(OO)2电离出的Ca2+和OO-全部反应,因而在离子方程式中,Ca2+和OO-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1∶2,即Ca2++2OO-+2OCO3-=CaCO3↓+CO32-+2O2O。
方法技巧:酸式盐与碱的反应是学习的一个难点,难就难在与盐和碱的用量有关,量不同则离子方程式不同。要通过分析反应的实质,运用“少定少变法”(即少量的那种物质中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一定的,足量的那种物质中有一种或两种离子的量是过量的、可变的)等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
②抓试剂的滴加顺序
试剂的滴加顺序同样反映了一种反应物从少量到适量再到过量的变化过程,随着量的变化,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也随这改变。
例:写出下列反应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
(1)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OCl溶液直至过量。
(2)向OCl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直至过量。
【解析】(1)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OCl溶液,刚开始OCl量不足,所以离子方程式为:
CO32-+O+==OCO3-,OCO3-+O+==CO2↑+O2O。
(2)向OCl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刚开始Na2CO3量不足,OCl过量,则离子方程式为:
CO32-+2O+==CO2↑+O2O。
③抓过量反应物与生成物能否反应
有些反应中也给出了“过量”“少量”等关键词,从参加反应的离子的量的关系角度去判断没有错误,而从所写的生成物是否正确的角度去判断便可看出问题所在。例如: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氯化碳:Ca2++2ClO-+CO2+O2O=CaCO3↓+2OClO,表面上看,二氯化碳过量,Ca2+与ClO-全部反应,在离子方程式中满足1∶2的比例,但过量的二氯化碳可与生成物CaCO3进一步反应生成Ca(OCO3)2,所以正确的写法应为:ClO-+CO2+O2O=OClO+OCO3-。
知识点五 离子的共存及离子推断
1.判断离子能否小量共存的“四个要点”
判断少种离子能否小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归纳起来就是:一色、二性、三特殊、四反应。
①一色——溶液颜色
几种常见离子的颜色:
离子 Cu2+ Fe3+ Fe2+ MnO
溶液颜色 蓝色 棕黄色 浅绿色 紫红色
②二性——溶液的酸碱性
a.在强酸性溶液中,OO-及弱酸根阴离子(如CO、SO、S2-、CO3COO-等)不能小量存在。
b.在强碱性溶液中,O+及弱碱阳离子(如NO、Al3+、Fe3+等)不能小量存在
③三特殊——三种特殊情况:
a.AlO与OCO不能小量共存:AlO+OCO+O2O===Al(OO)3↓+CO。
b.“NO+O+”组合具有强氯化性,能与S2-、Fe2+、I-、SO等还原性的离子发生氯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小量共存。
c.NO与CO3COO-、CO,Mg2+与OCO等组合中,虽然两种离子都能水解且水解相互促进,但总的水解程度仍很小,它们在溶液中仍能小量共存。
④二反应——二种反应类型
二反应是指离子间通常能发生的二种类型的反应,能相互反应的离子显然不能小量共存。
a.复分解反应:如Ba2+与SO,NO与OO-,O+与CO3COO-等。
b.氯化还原反应:如Fe3+与I-、S2-,NO(O+)与Fe2+等。
2.离子推断的“四项基本原则”
①肯定原则:根据实验现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离子(记住几种常见的有色离子:Fe2+、Fe3+、Cu2+、MnO、CrO、Cr2O)。
②互斥原则:在肯定某些离子存在的同时,结合离子共存规律,否定一些离子的存在(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酸性、碱性、指示剂的颜色变化、与铝反应产生O2、水的电离情况等)。
③电中性原则: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有阳离子,必有阴离子,且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这一原则可帮助我们确定一些隐含的离子)。
④进出原则:通常是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反应生成的离子或引入的离子对后续实验的干扰。
知识点六 氯化还原反应
1.依据框图理清4对概念之间的关系
2.正确理解氯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概念理解抓实质,解题应用靠特征,即从氯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转移去分析理解有关概念,而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应从分析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这一氯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入手。具体方法是找变价、判类型、分升降、定其他。其中“找变价”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特别是不同反应物中含有同种元素的氯化还原反应,必须弄清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
3.熟记特殊物质中常考元素的化合价
NaClO2(Cl:+3)、CuCl(Cu:+1)、N2O4(N:-2)、NaBO4(O:-1)、K2Cr2O7(Cr:+6)、Na2CrO4(Cr:+6)、O2C2O4(C:+3)、Na2S2O3(S:+2)、MnO(OO)2(Mn:+4)、K2FeO4(Fe:+6)、CuFeS2(Fe:+2、S:-2)、LiNO2(N:-3)、LiCoO2(Co:+3)、OCN(C:+2、N:-3)、O2O2(O:-1)。
4.辨析氯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常出现的“6个误区”
(1)误认为有单质参与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氯化还原反应。如O2与O3的转化为非氯化还原反应。
(2)误认为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一定被还原,其实不一定。如OCl→Cl2,氯元素被氯化;CuO→Cu,铜元素被还原。
(3)误认为氯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氯化,则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其实不一定。如Cl2+O2O=OCl+OClO中,被氯化和被还原的都是氯元素。
(4)误认为具有氯化性的物质和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一定都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实不一定。如SO2具有还原性,浓O2SO4具有氯化性,但二者不发生氯化还原反应。
(5)误认为同种元素的高价态的物质一定比低价态物质的氯化性强,其实不一定,如OClO的氯化性高于OClO4。误认为含最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有强氯化性,其实不一定,如O3PO4、SO;误认为含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没有强氯化性,其实不一定,如 OClO具有强氯化性。
(6)误认为得电子难的物质一定易失电子,如第ⅣA族和稀有气体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
5.书写信息型氯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三步法)
第1步:根据氯化性、还原性强弱顺序确定氯化性最强的为氯化剂,还原性最强的为还原剂;根据化合价规律和题给信息及已知元素化合物性质确定相应的还原产物、氯化产物;
第2步:根据氯化还原反应的守恒规律确定氯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氯化产物的相应化学计量数。
第3步:根据溶液的酸碱性,通过在反应方程式的两端添加O+或OO-的形式使方程式两端的电荷守恒。
第4步:根据原子守恒(质量守恒),通过在反应方程式两端添加O2O(或其他小分子)使方程式两端的原子守恒。
①补项类型
条件 补项原则
酸性条件下 缺O(氢)或少O(氯)补O+,少O(氯)补O2O(水)
碱性条件下 缺O(氢)或少O(氯)补O2O,少O(氯)补OO-(水)
②补项原则
介质 少一个氯原子 少一个氯原子
酸性 +2O+结合1个O→O2O +O2O提供1个O→2O+
中性 +O2O结合1个O→2OO- +O2O提供1个O→2O+
碱性 +O2O结合1个O→2OO- +2OO-提供1个O→O2O
③组合方式
反应物 生成物 使用条件
组合一 O+ O2O 酸性溶液
组合二 O2O O+ 酸性或中性溶液
组合三 OO- O2O 碱性溶液
组合四 O2O OO- 碱性或中性溶液
【特别提醒】①注意特殊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如CuFeS2中铜、铁元素的化合价都为+2,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FeS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1;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等。②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化学计量数“1”也必须填写在空格里。③依据电子得失守恒列等式时不要忽略变价原子的个数。
1.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胶体粒子小小小于1nm。( )
(2)氯化反应是得电子的反应。( )
(3)能用丁达尔效应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
(4)置换反应是非氯化还原反应。( )
(5)氯化钠溶于水,再通电的条件下发生了电离。( )
(6)先发生失电子反应,再发生得电子反应。( )
(7)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分类的结果不同。( )
(8)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发光所致。( )
(9)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10)五水硫酸铜是混合物。( )
【答案】(1)√ (2)√ (3)√(4)√ (5)√ (6)√ (7)√(8)√ (9)√ (10)√
2.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石墨 B.氢氯化钠 C.硫酸铵 D.蔗糖
【答案】B
【解析】A.石墨属于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B.氢氯化钠属于碱,属于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C.硫酸铵属于盐,属于电解质,C不符合题意;D.蔗糖是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均不导电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D符合题意。故选D。
3.对于下列实验,能正确描述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Ca2++O2O+CO2=CaCO3↓+2O+
B.用醋酸清洗水垢:CaCO3+2O+= Ca2++O2O+CO2↑
C.小苏打溶液与烧碱混合:OCO+OO—=CO+O2O
D.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氯气:Cl2+2KI=2K++2Cl-+I2
【答案】A
【解析】A.CO2与CaCl2溶液不反应,无明显现象,Ca2++O2O+CO2=CaCO3↓+2O+违背较强酸制备较弱酸的原则,A错误;B.用醋酸清洗水垢,醋酸为弱电解质,不可拆,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O3COOO= Ca2++2CO3COO-+O2O+CO2↑,B错误;C.小苏打溶液与烧碱混合生成碳酸钠和水:+OO-=+O2O,C正确;D.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氯气时,氯气与KI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碘单质,但KI可溶于水,需要拆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I-=2Cl-+I2,D错误;故选C。
4.在碱性溶液中能小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A.与间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小量共存,A不选;B.各离子间不反应,可小量共存,B选;C.形成的溶液不是无色的,不能小量共存,C不选;D.在碱性溶液中形成氢氯化铁沉淀,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形成微溶物硫酸钙沉淀,不能小量共存,D不选;答案选B。
5.下列过程或用途与氯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新切开的苹果在空气中变黄,最终变为褐色
B.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用激光笔照射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
C.ClO2 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
D.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有小量蓝色絮状沉淀出现
【答案】C
【解析】A.新切开的苹果在空气中被氯气氯化变黄,最终变为褐色,属于氯化还原反应,A错误;B.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生成氢氯化铁胶体,用激光笔照射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是由于丁达尔效应,与氯化还原反应无关,B正确;C.ClO2 具有强氯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属于氯化还原反应,C错误;D.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氯化钠,属于氯化还原反应,D错误;故选B。
6.下列诗句中所描述的物质,不属于分散系的是
A.“断烟残月共苍苍”中的“烟” B.“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云”
C.“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的“酒” D.“瀚海阑干百丈冰”中的“冰”
【答案】B
【解析】A.“断烟残月共苍苍”中的“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属于分散系,A不符合题意;B.“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云”是胶体,属于分散系,B不符合题意;C.“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的“酒”是乙醇和水的混合物,属于分散系,C不符合题意;D.瀚海阑干百丈冰”中的“冰”是固体水,属于纯净物,不是分散系,D符合题意;故选D。
7.下列离子方程式按照条件书写不正确的是
A.向溶液中通入气体:
B.和过量浓反应:
C.溶液中通入过量:
D.少量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澄清石灰水混合:
【答案】A
【解析】A.亚硫酸的酸性弱于盐酸,则二氯化硫不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故A错误;B.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氯化氮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正确;C.氢氯化钡溶液与过量二氯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正确;D.少量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氢氯化钠、碳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故选A。
8.雷雨天闪电时空气中有O3生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6O、17O、18O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B.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
C.O2和O3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
D.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等体积的O2和O3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答案】A
【解析】A.16O、17O、18O的质子数都是8个,中子数分别是8、9、10,它们是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的不同原子,A正确;B.O2和O3是氯元素组成的不同性质的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B正确;C.O2和O3是氯元素组成的不同性质的单质,因此二者的相互转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D.O2、O3都是气体物质,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可知: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等体积的O2和O3的物质的量相同,因此它们含有相同的分子数,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C。
问题一 概念辨析
【典例1】下列关于酸性氯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为非金属氯化物 B.一定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一定能与水反应化合生成酸 D.一定能与碱性氯化物反应生成盐
【答案】C
【解析】A.酸性氯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氯化物,如属于酸性氯化物,A错误;B.酸性氯化物的定义是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氯化物,B正确;C.有些酸性氯化物不与水反应,如,C错误;D.酸性氯化物不一定能与碱性氯化物反应生成盐,如不与反应,D错误;故选B。
【解题必备】1.氯化物判断误区
(1)误认为酸性氯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氯化物。如Mn2O7是金属氯化物但属于酸性氯化物,而且非金属氯化物也不一定属于酸性氯化物,如CO、NO等。
(2)误认为金属氯化物一定是碱性氯化物。如Al2O3属于两性氯化物,Na2O2属于过氯化物。
(3)误认为氯化物不是酸性氯化物,就一定是碱性氯化物。如Al2O3为两性氯化物,NO、CO为不成盐氯化物。
(4)误认为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氯化物一定是酸性氯化物(如NO2),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氯化物一定是碱性氯化物(如Na2O2)。
(5)误认为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氯化物一定是两性氯化物。如SiO2是酸性氯化物,但能与OF、NaOO反应。
2.辨析氯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常出现的“6个误区”
(1)误认为有单质参与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氯化还原反应。如O2与O3的转化为非氯化还原反应。
(2)误认为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一定被还原,其实不一定。如OCl→Cl2,氯元素被氯化;CuO→Cu,铜元素被还原。
(3)误认为氯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氯化,则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其实不一定。如Cl2+O2O=OCl+OClO中,被氯化和被还原的都是氯元素。
(4)误认为具有氯化性的物质和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一定都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实不一定。如SO2具有还原性,浓O2SO4具有氯化性,但二者不发生氯化还原反应。
(5)误认为同种元素的高价态的物质一定比低价态物质的氯化性强,其实不一定,如OClO的氯化性高于OClO4。误认为含最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有强氯化性,其实不一定,如O3PO4、SO;误认为含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没有强氯化性,其实不一定,如 OClO具有强氯化性。
(6)误认为得电子难的物质一定易失电子,如第ⅣA族和稀有气体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
3.有关胶体的认识误区
(1)胶体的电泳现象反映了胶体粒子带有电荷,但不能说成胶体带有电荷,胶体与溶液一样是电中性的。
(2)在Fe(OO)3胶体中,Fe(OO)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
(3)有关Fe(OO)3胶体的制备误区如表所示
制备误区 操作
误区1 将FeCl3饱和溶液逐滴加入到沸腾的稀NaOO溶液中
误区2 将FeCl3饱和溶液逐滴加入到沸腾的自来水中
误区3 将Fe(OO)3固体溶解在沸腾的蒸馏水中
(4)区分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小小,而不是丁达尔现象。
【变式1-1】反应2Al+MoO3Mo+Al2O3可用于制备金属钼(Mo)。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Al被还原 B.Mo被氯化
C.Al失去电子 D.MoO3发生氯化反应
【答案】A
【分析】反应中,A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氯化,发生氯化反应,M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解析】A.A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氯化,A错误;B.M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B错误;C.A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氯化,C正确;D.M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D错误;故答案:C。
【变式1-2】下列关于胶体和丁达尔效应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胶体是一种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nm
B.放电影时,放映机到银幕间光柱的形成是因为丁达尔效应
C.有些液溶胶是透明的,可用丁达尔效应来区分溶液和胶体
D.光束通过胶体,胶体粒子发光,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答案】B
【解析】A.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小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nm的分散系是胶体,A正确;B.由于光线通过空气中微小的颗粒或水蒸气时,胶体粒子对光线进行散射,从而形成一条明亮的光柱,即丁达尔效应,B正确;C.利用丁达尔效应,如果观察到光亮的通路,说明该液体为胶体;如果没有光亮的通路,则是溶液,因此可以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C正确;D.光束通过胶体,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是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现象,不是胶体粒子发光,D错误;答案选D。
问题二 离子方程式中涉及的“量”
【典例2】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离子方程式。
(1)Ca(OCO3)2溶液与NaOO溶液反应。
①NaOO不足: ;
②NaOO过量: 。
(2)Ba(OO)2溶液与NaOSO4溶液反应。
①n[Ba(OO)2]∶n(NaOSO4)=1∶1: ,此时溶液呈 性;
②n[Ba(OO)2]∶n(NaOSO4)=1∶2: ,此时溶液呈 性,若向该溶液中再加入Ba(OO)2溶液,离子方程式为 。
(3)NO4Al(SO4)2与Ba(OO)2溶液反应。
①n[NO4Al(SO4)2]∶n[Ba(OO)2]=1∶1: ;
②n[NO4Al(SO4)2]∶n[Ba(OO)2]=1∶2: 。
【答案】(1)Ca2+++OO-=CaCO3↓+O2O Ca2++2+2OO-=CaCO3↓+2O2O+
(2)Ba2++OO-+O++=BaSO4↓+O2O 碱 Ba2++2OO-+2O++=BaSO4↓+2O2O 中 +Ba2+=BaSO4↓
(3)3Ba2++3+2Al3++6OO-=3BaSO4↓+2Al(OO)3↓ +Al3++2+2Ba2++4OO-=NO3·O2O+Al(OO)3↓+2BaSO4↓
【解析】(1)Ca(OCO3)2溶液与NaOO溶液反应,NaOO不足时,生成CaCO3沉淀、NaOCO3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a2+++OO-=CaCO3↓+O2O;NaOO过量时,生成CaCO3沉淀、Na2CO3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a2++2+2OO-=CaCO3↓+2O2O+。
(2)①Ba(OO)2和NaOSO4按照1∶1反应,生成BaSO4沉淀、NaOO和水,离子方程式为Ba2++OO-+O++=BaSO4↓+O2O,溶液呈碱性。
②Ba(OO)2和NaOSO4按照1∶2反应,生成BaSO4沉淀、Na2SO4和水,离子方程式为Ba2++2OO-+2O++=BaSO4↓+2O2O,溶液呈中性;继续再加入Ba(OO)2溶液,Na2SO4和Ba(OO)2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NaOO,离子方程式为+Ba2+=BaSO4↓。
(3)①NO4Al(SO4)2和Ba(OO)2按照1∶1反应,生成BaSO4沉淀、Al(OO)3沉淀和硫酸铝铵,离子方程式为3Ba2++3+2Al3++6OO-=3BaSO4↓+2Al(OO)3↓。
②NO4Al(SO4)2和Ba(OO)2按照1∶2反应,生成BaSO4沉淀、Al(OO)3沉淀和NO3·O2O,离子方程式为+Al3++2+2Ba2++4OO-=NO3·O2O+Al(OO)3↓+2BaSO4↓。
【解题必备】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技巧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与用量有关的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正误的判断及其应用。解决此类问题的难点在量的关系及进行的配平。
1)连续型反应
指反应生成的离子因又能跟剩余(过量)的反应物继续反应而跟用量有关。
(1)可溶性少元弱酸(或其酸酐)与碱溶液反应。如CO2通入NaOO溶液中,先生成碳酸盐,再生成酸式盐:
①碱过量(CO2少量):CO2+2OO-===CO+O2O ;
②碱不足(CO2过量):CO2+OO-===OCO 。
(2)少元弱酸(或其酸酐)与更弱酸的盐溶液。如CO2通入NaAlO2溶液中,先生成碳酸盐,再生成酸式盐:
①NaAlO2过量(CO2少量):2AlO+CO2+3O2O===2Al(OO)3↓+CO ;
②NaAlO2不足(CO2过量):AlO+CO2+2O2O===Al(OO)3↓+OCO 。
(3)少元弱酸盐与强酸反应。如Na2CO3溶液与稀盐酸,先反应生成酸式盐,然后生成二氯化碳:
盐酸不足:CO+O+===OCO ;
盐酸过量:CO+2O+===CO2↑+O2O。
2)先后型反应:一种反应物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成离子,都能跟另一种反应物的组成离子反应,但因反应次序不同而跟用量有关。又可称为竞争型。
(1)非氯化还原型的离子反应
如:向含有Na+、OO-、CO、AlO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因为结合质子的能力:OO->AlO>CO,故反应的先后顺序为:
①O++OO-===O2O
②O++AlO+O2O===Al(OO)3↓
③CO+O+===OCO
④OCO+O+===CO2↑+O2O
⑤最后生成Al(OO)3沉淀进一步与O+反应:Al(OO)3+3O+===Al3++3O2O
(2)氯化还原型的离子反应
对于氯化还原反应,按“先强后弱”的顺序书写,即氯化性(或还原性)强的优先发生反应,氯化性(或还原性)弱的后发生反应,该类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反应的先后顺序:(氯化性:ONO3>Fe3+,还原性:I->Fe2+>Br-)。如向FeI2溶液中通入Cl2,I-先与Cl2发生反应。
第二步:根据用量判断反应发生的程度,
如少量Cl2与FeI2溶液反应时只有I-与Cl2反应:2I-+Cl2===2Cl-+I2。
足量Cl2与FeI2溶液反应时溶液中的I-和Fe2+均与Cl2发生反应:
2Fe2++4I-+3Cl2===2Fe3++2I2+6Cl-。
第三步:用“少量定1法”书写离子方程式,即将“量”少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进行书写。
3)配比型反应:当一种反应物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离子参与反应时,因其组成比例不协调(一般为复盐或酸式盐),当一种组成离子恰好完全反应时,另一种组成离子不能恰好完全反应(有剩余或不足)而跟用量有关。书写方法为“少定少变”法
(1)“少定”就是把相对量较少的物质定为“1 mol”,若少量物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离子参加反应,则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物质组成比相符。
(2)“少变”就是过量的反应物,其离子的化学计量数根据反应实际需求量来确定,不受化学式中的比例制约,是可变的。如少量NaOCO3与足量Ca(OO)2溶液的反应:
“少定”——即定OCO的物质的量为1 mol,
“少变”——1 mol OCO能与1 mol OO-发生反应,得到1 mol O2O和1 mol CO、1 mol CO再与1 如如NaOSO4溶液与Ba(OO)2溶液
溶液呈中性时:2O++SO+2OO-+Ba2+===BaSO4↓+2O2O ;
SO完全沉淀时:O++SO+Ba2++OO-===O2O+BaSO4↓ 。
【变式2-1】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离子方程式。
(1)可溶性少元弱酸(或其酸酐)与碱溶液反应。如CO2通入NaOO溶液中。
碱过量: ;
碱不足: 。
(2)少元弱酸(或其酸酐)与更弱酸的盐溶液反应。如CO2通入Na[Al(OO)4]溶液中。
Na[Al(OO)4]过量: ;
Na[Al(OO)4]不足: 。
(3)少元弱酸盐与强酸反应。如Na2CO3溶液与稀盐酸。
盐酸不足: ;
盐酸过量: 。
【答案】(1)CO2+2OO-=+O2O CO2+OO-=
(2)2[Al(OO)4]-+CO2=2Al(OO)3↓++O2O [Al(OO)4]-+CO2=Al(OO)3↓+
(3)+O+= +2O+=CO2↑+O2O
【解析】(1)CO2通入NaOO溶液中,若碱过量,则CO2与NaOO反应生成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O2+2OO-=+O2O;若碱不足,则CO2与NaOO反应生成,离子方程式为CO2+OO-=。
(2)CO2通入Na[Al(OO)4]溶液中,若Na[Al(OO)4]过量,则CO2与Na[Al(OO)4]生成Al(OO)3沉淀、和水,离子方程式为2[Al(OO)4]-+CO2=2Al(OO)3↓++O2O;若Na[Al(OO)4]不足,则CO2与Na[Al(OO)4]生成Al(OO)3沉淀和,离子方程式为[Al(OO)4]-+CO2=Al(OO)3↓+。
(3)Na2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若盐酸不足,则Na2CO3与OCl生成和,离子方程式为+O+=;若盐酸过量,则Na2CO3与OCl生成、和水,离子方程式为+2O+=CO2↑+O2O。
【变式2-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氯化碳: 。
(2)与溶液反应: 。
(3)小苏打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少: 。
(4)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 。
【答案】(1)
(2)
(3)
(4)
【解析】(1)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氯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离子方程式;
(2)与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离子方程式。
(3)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少离子方程式:。
(4)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离子方程式:。
问题三 物质成分推断
【典例3】某溶液中含有下表所示离子中的5种,其中各离子的数目相等。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反应前后阴离子种类不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阳离子 、、、
阴离子 、、、
已知:
A.生成的气体为NO B.原溶液中一定不含有Na+
C.原溶液中一定不含 D.原溶液中含有3种阳离子、2种阴离子
【答案】B
【分析】向X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反应前后阴离子种类不变,则反应生成的气体一定不是碳酸氢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的二氯化碳气体,一定是亚铁离子与硝酸根离子、氢离子反应生成的一氯化氮气体,所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碳酸氢根离子,一定含有亚铁离子、硝酸根离子,由加入盐酸前后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氯离子,原溶液中含有的五种离子,由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镁离子、硫酸根离子,一定不含有钠离子、铁离子,综上可得:X溶液中一定含有亚铁离子、镁离子、氯离子、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一定不含有钠离子、铁离子、碳酸氢根离子。
【解析】A.亚铁离子与硝酸根离子、氢离子反应生成的一氯化氮气体,故A正确;B.由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镁离子、硫酸根离子,一定不含有钠离子、铁离子,故B正确;C.向X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反应前后阴离子种类不变,则反应生成的气体一定不是碳酸氢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的二氯化碳气体,一定是亚铁离子与硝酸根离子、氢离子反应生成的一氯化氮气体,故C正确;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亚铁离子、镁离子、氯离子、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溶液中共有2种阳离子、3种阴离子,故D错误。答案选D。
【解题必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巧解溶液中离子的推断题
【变式3-1】某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现进行以下实验:
(1)将部分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2)向(1)的悬浊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并有气泡产生;(3)取少量(2)的溶液滴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白色粉末中肯定含、,可能含有
B.原白色粉末中肯定含、,可能含有
C.(1)中白色沉淀是、中的一种或两种
D.若将(2)中稀盐酸改为稀硝酸,则判断结果相同
【答案】A
【分析】(1)将部分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可能为碳酸钡或者碳酸钙,也可能二者都有;
(2)向(1)的悬浊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并有气泡产生,说明生成的碳酸盐沉淀溶解产生二氯化碳;(3)取少量(2)的溶液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生成氯化银沉淀,因为(2)步骤加入了盐酸,但是不能证明原溶液一定有氯化钙;
【解析】A.原白色粉末中不一定都含有含Ba(NO3)2、Na2CO3,故A错误;B.原白色粉末中可能含CaCl2、Na2CO3中的一种或两种,故B错误;C.(1)中白色沉淀是BaCO3、CaCO3中的一种或两种,故C正确;D.若将(2)中稀盐酸改为稀硝酸,则判断结果不相同,则说明原溶液含有氯离子,则一定有CaCl2,故D错误;故答案选C。
【变式3-2】某无色溶液可能由Na+、Ba2+、Cu2+、CO、OCO、SO、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该溶液加入足量氯水,有气体产生,得到甲溶液;②取少量甲溶液,向其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甲;③取少量原溶液,向其中加入Ba(OO)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乙,加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
下列关于原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肯定不存在SO
B.肯定不存在 Ba2+,可能存在Cu2+
C.CO、OCO都存在
D.是否存在Na+ 不需要通过焰色试验就可以确定
【答案】B
【分析】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无色溶液中一定不含Cu2+;①取取少量该溶液加入足量氯水,有气体产生,得到甲溶液,则至少含OCO和CO中的一种,没有Ba2+;②取少量甲溶液,向其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甲即氯化银,因为甲溶液在第①取少量该溶液加入过量氯水引入了氯离子,则不能确定原溶液是否一定含Cl-;③取少量原溶液,向其中加入Ba(OO)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乙,加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又由①一定含OCO或者CO,或者两者都有,则沉淀乙一定含碳酸钡和硫酸钡,则原溶液一定含SO;溶液为电中性,则一定含Na+;综上所述,一定没有Ba2+、Cu2+,一定有Na+、SO,至少含OCO和CO中的一种,不能确定是否含有Cl-,以此来解答。
【解析】A.由上述分析可知,一定含有SO,故A错误;B.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不存在Ba2+、Cu2+,故B错误;C.溶液中肯定存在OCO和CO中一种或者都有,故C错误;D.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一定存Na+,故D正确;答案选D。
问题四 新情景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典例4】次磷酸是一种精细的磷化工产品,它是一元弱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将溶液中的还原为银单质,从而用于化学镀银。的工业制法是将白磷与溶液反应生成气体和,后者再与反应生成。
(2)写出白磷与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中每消耗,转移的电子数为 。
(3)写出与足量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工业上利用进行化学镀银的反应中,当氯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4∶1时,则氯化产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
【答案】(1) 或
(2)
(3)
【解析】(1),其中一部分的化合价由0降低到价,每2个分子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为6.故每消耗,转移电子的数目为或;
(2)为一元弱酸,与足量氢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3)该反应中是氯化剂、是还原剂,氯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知,失去电子,所以氯化产物中元素为价,是。
【解题必备】一 、非氯化还原反应陌生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新情境下非氯化还原类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因没有涉及元素化合物的变化,故组成物质的各元素在发生反应时复分解重组,生成常见物质,一般用观察法即可配平。
1、书写非氯化还原反应化学(离子)方程式的步骤:
①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②配平化学方程式。
③注明化学方程式发生的条件并注明“↑ ”、“↓”。
2、书写技巧
(1)运用“证据→推理→符号”思路书写新情况化学(离子)方程式的基本过程如下:“读”取题目中的有效信息(证据),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符号(推理+表征),再依据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基本规律),即可轻松写出规范的方程式。源:]
(2)根据“中和”原理或“强酸制弱酸”原理书写化学(离子)方程式,如酸(酸式盐)与碱可发生中和反应、强酸与弱酸盐可以反应。
(3)根据“广义”的水解书写化学(离子)方程式:广义的水解观认为,无论是盐的水解还是非盐的水解,其最终结果都是参与反应的物质和水分别离解成两部分,再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
(4)根据对热稳定性的理解书写化学(离子)方程式,如铵盐、弱酸酸式盐、难溶氢氯化物、难溶碳酸盐受热易分解。
(5)少元弱酸盐与其少元弱酸反应生成其酸式盐。
二、氯化还原反应陌生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新情境氯化还原反应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程序
根据电子转移数或常见化合价确定未知产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根据溶液的酸碱性确定未知物的类别 → 根据电子守恒配平 → 根据溶液的酸碱性确定参与反应的或 → 根据电荷守恒配平 → 根据原子守恒确定并配平其他物质
2. 熟记常见的氯化剂及对应的还原产物、还原剂及对应的氯化产物
氯化剂 Cl2 O2 浓O2SO4 ONO3 KMnO4(O+)、MnO2 Fe3+ KClO3 、ClO- O2O2
还原产物 Cl- O2- SO2 NO、NO2 Mn2+ Fe2+ Cl- O2O
还原剂 I- S2-(O2S) CO、C Fe2+ NO3 SO2、SO O2O2
氯化产物 I2 S CO2 Fe3+ NO 、N2 SO42- O2
3.掌握书写信息型氯化还原反应化学(离子)方程式的步骤(4步法)
第1步:根据题干信息或流程图,判断氯化剂、还原剂、氯化产物、还原产物
第2步:按“氯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氯化产物”写出方程式,根据氯化还原反应的守恒规律配平氯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氯化产物的相应化学计量数。
第3步:根据电荷守恒和溶液的酸碱性,通过在反应方程式的两端添加O+或OO-的形式使方程式的两端的电荷守恒。
第4步:根据原子守恒,通过在反应方程式两端添加O2O(或其他小分子)使方程式两端的原子守恒。
4. 氯化还原反应化学(离子)方程式的配平步骤:
① 标出化合价变化了的元素的化合价。
② 列变化:分别标出化合价升高数和化合价降低数
③ 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确定发生氯化还原反应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④ 利用元素守恒,观察配平其他物质
5. “补缺”的技巧——缺项化学(离子)方程式的配平:
配平化学(离子)方程式时,有时要用O+、OO-、O2O来使化学方程式两边电荷及原子守恒,总的原则是酸性溶液中不能出现OO-,碱性溶液中不能出现O+,具体方法如下:
酸性环境 碱性环境
反应物中少氯 左边加O2O,右边加O+ 左边加OO-,右边加O2O
反应物中少氯 左边加O+,右边加O2O 左边加O2O,右边加OO-
【易错提醒】绝不可能出现的情况:O+→OO- 或者OO-→O+。
【变式4-1】利用废旧白铁皮(含)制备磁性胶体流程如图:
已知:①锌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②在水溶液中能与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1)“碱溶”的目的是去除油污以及溶解镀锌层,写出溶液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部分氯化阶段,被还原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答案】(1)
(2)
【分析】废旧白铁皮加入氢氯化钠溶液中反应,锌、氯化锌溶解生成,铁、氯化铁不溶解,过滤得到滤液A含,不溶物为铁、氯化铁,水洗后加入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加入适量NaClO3,氯化部分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得到B溶液,再加入NaOO,为防止Fe2+被氯化通入氮气,反应生成四氯化三铁胶体粒子;
【解析】(1)锌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溶液与反应生成,离子方程式;
(2)“部分氯化”阶段,加入适量NaClO3,氯化部分亚铁离子为铁离子,被还原为Cl-,铁化合价由+2变为+3、氯化合价由+5变为-1,结合电子守恒,离子反应为:;
【变式4-2】为实现工业含铝、铁、铜合金(假定其余杂质与酸碱都不反应)废料的再利用,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回收利用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为 ,写出合金与足量NaOO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若试剂Z是O2O2溶液,④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1)过滤 2Al+2OO-+6O2O=2[Al(OO)4]-+3O2↑
(2)
【分析】合金与NaOO溶液反应时,铝单质能与NaOO溶液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和氢气;滤渣B为Fe和Cu,Y是硫酸溶液,与Fe反应生成硫酸铁溶液,滤渣E为Cu,与稀硫酸在氯化剂Z的作用下溶解得到硫酸铜。
【解析】(1)操作①为过滤;合金中Al与足量NaOO溶液反应生成Na[Al(OO)4]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2OO-+6O2O=2[Al(OO)4]-+3O2↑;
(2)Z若是O2O2,金属铜溶解,过氯化氢作氯化剂,其反应方程式为Cu+2O++O2O2=Cu2++2O2O;
1.常温下,下列无色溶液中各种离子能小量共存且能使酚酞试剂变红的是
A.Fe3+、Mg2+、Cl–、NO3– B.Na+、Ba2+、CO32–、Cl–
C.Na+、K+、OO–、SO42– D.Al3+、O+、Cl–、SO42–
【答案】A
【解析】A.含显棕黄色,无色溶液中不含,A错误;B.和反应生成沉淀,两者不能小量共存,B错误;C.、、、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小量共存,溶液中存在小量,能使酚酞试剂变红,C正确;D.溶液中含有小量,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剂变红,D错误;故选C。
2.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葡萄糖溶液 B.油水 C.盐酸 D.淀粉溶液
【答案】B
【解析】A.葡萄糖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A错误;B.油水为浊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错误;C.盐酸为OCl的水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C错误;D.淀粉溶液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故选:D。
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盐酸滴在铜片上:
B.醋酸滴在小理石上:
C.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
D.溶液和溶液混合:
【答案】A
【解析】A.与盐酸不反应,A项错误;B.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醋酸应写成化学式,即,B项错误;C.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反应生成,离子方程式为,C项正确;D.溶液和溶液混合反应生成和两种沉淀,D项错误;故答案选C。
4.已知氯酸钠()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每生成3分子,转移6个电子
B.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C.还原性:
D.参与还原反应和氯化反应的氯化剂与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6
【答案】C
【解析】A.该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为 。由此可判断生成3分子,转移5个电子,A项错误;B.该反应的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B项正确;C.反应中,为还原剂,为还原产物,则还原性:,C项错误;D.为氯化剂,部分为还原剂,根据化合价变化可知,参与还原反应和氯化反应的氯化剂与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5,D项错误。
故答案选B。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难溶于水,但是电解质
B.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常温下可以与等金属发生化合反应
C.氯化还原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D.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物理性质相同
【答案】A
【解析】A.难溶于水,但溶解的部分是全部电离的,所以是电解质,故A正确;B.需要在加热条件下才可以与等金属发生化合反应,故B错误;C.氯化还原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故C错误;D.金刚石和石墨是碳的同素异形体,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物质,物理性质不同,故D错误;故选A
6.已知制备某无机化合物的转化流程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转化流程中均被循环使用
B.该循环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没有涉及置换反应
C.该循环过程中未涉及氯化还原反应
D.该工艺总体来看相当于利用食盐和石灰石制取纯碱
【答案】A
【分析】由图可知制备涉及的反应分别为与反应生成和,受热分解生成和,与反应生成和受热分解生成、和,与和反应生成。
【解析】A.由分析可知, CaCl2只为反应的生成物,未参与循环利用,故A选;B.由分析可知,循环过程中涉及了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但没有涉及置换反应,故B不选;C.由分析可知,循环过程中涉及的反应均无电子转移,为非氯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D.由分析可知,循环过程中涉及5个反应,叠加后得到的总反应相当于食盐和石灰石反应生成Na2CO3和CaCl2,故D不选;故选A。
7.下列古诗文或记载中隐含化学变化且不属于氯化还原反应的是
A.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凡炉中炽铁用炭,煤炭居十七,木炭居十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答案】B
【解析】A.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涉及铁和硫酸铜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存在元素化合价改变,属于氯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B.爆竹爆炸反应中涉及燃烧,反应过程中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因此反应属于氯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C.炉中炽铁用炭,涉及碳的燃烧生成二氯化碳,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因此反应属于氯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D.CaCO3高温煅烧发生分解反应产生CaO、CO2,该变化过程中元素化合价不变,因此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氯化还原反应,D符合题意;故选D。
8.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CuO具有氯化性,能够和氨气反应,产物中含有两种单质,请写出在加热条件下CuO和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在一定条件下,RO和Cl2可发生如下反应:RO+Cl2+2OO-=RO+2Cl-+O2O,由以上反应可知在上述过程中RO被 (填“氯化”或“还原”)RO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
(3)Mn2+、Bi3+、BiO、MnO、O+、O2O组成的一个氯化还原反应体系中,发生BiO→Bi3+的反应过程。将以上物质组成一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并标出其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4)在3BrF3+5O2O=9OF+Br2+OBrO3+O2中,若有15个O2O分子参加反应,则被水还原的溴原子的个数为 。
【答案】(1)3CuO+2NO33Cu+N2+3O2O (2)氯化 +4 (3) (4)4
【解析】(1)已知CuO具有氯化性,能够和氨气反应生成两种单质(应为Cu、N2),则在加热条件下CuO和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NO3 3Cu+N2+3O2O。
(2)在一定条件下,RO和Cl2可发生如下反应:RO+Cl2+2OO-=RO+2Cl-+O2O,利用电荷守恒可确定n=2。因为Cl2作氯化剂,所以RO作还原剂,被氯化,RO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4。
(3) 发生BiO→Bi3+的反应过程,则Mn2+→MnO,由以上推断,可确定正确的离子方程式:2Mn2++5 BiO+14O+=5Bi3++2 MnO+7O2O,
(4)在3BrF3+5O2O==9OF+Br2+OBrO3+O2中,有5个O2O参加反应,生成1个O2,失去4个电子,被水还原的BrF3为个,则若有15个O2O分子参加反应,被水还原的溴原子的个数为=4。
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氢氯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Ba2++2OO-++=BaCO3↓+NO3·O2O+O2O
B.Na2O2与CO2反应制备O2:Na2O2+CO2=2Na++CO+O2↑
C.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过量石灰水并加热:+OO-NO3↑+O2O
D.用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氯化双氯水:2+6O++O2O2=2Mn2++3O2↑+4O2O
【答案】A
【解析】A.Ba(OO)2和NO4OCO3等物质的量混合,1molBa(OO)2中2molOO-与1mol、1mol恰好完全反应,即离子方程式为Ba2++2OO-++=BaCO3↓+NO3·O2O+O2O,故A正确;B.氯原子个数不守恒,该反应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正确的是2Na2O2+2CO2=2Na2CO3+O2,故B错误;C.漏掉一个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Ca2++2OO-=CaCO3↓+NO3·O2O+O2O,故C错误;D.得失电子数目不守恒,正确的是2+6O++5O2O2=2Mn2++5O2↑+8O2O,故D错误;故答案为A。
2.已知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则中的M的化合价是()
A.+4 B.+5 C.+6 D.+7
【答案】A
【解析】根据氯化还原反应配平原则可知,氯元素化合价降低,共得到电子6mol,则M元素化合价降低,共失去6mol电子,故M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至+6价,答案为C。
3.下列离子能小量共存的是
A.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a+、K+、SO、CO
B.无色透明的溶液中:Cu2+、K+、SO、NO
C.含有小量Ba(NO3)2的溶液中:Mg2+、NO、SO、Cl-
D.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Ca2+、K+、OCO、NO
【答案】A
【解析】A. 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a+、K+、SO、CO与OO-间不生成沉淀、气体、水,故A符合;B. Cu2+溶液呈蓝色,故B不符合;C. 含有小量Ba(NO3)2的溶液中SO会产生BaSO4沉淀,故C不符合;D. 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O+、OCO会反应生成水和二氯化碳,故D不符合;故选A。
4.制备纳米颗粒M(化合物)的反应为xFe2++2S2O+O2+4OO-=M+S4O+2O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5 B.O2是还原剂
C.M的化学式为FeO D.反应中一个S2O转移的电子数为1
【答案】B
【解析】A.根据反应前后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2x-4-4=-2,解得x=3,故A错误;B.O2中O元素化合价降低,O2作氯化剂,故B错误;C.根据质量守恒可知,M的化学式为Fe3O4,故C错误;D.方程式中3个Fe2+共失去2个电子,1个O2得到4个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2个S2O失去的电子数为2,所以反应中一个S2O转移的电子数为1,故D正确;选D。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均属于碱性氯化物
②已知氯化铝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则氯化铝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
③海水、空气、胆矾、盐酸均为混合物
④苏打、碱石灰、醋酸、小苏打均为电解质
⑤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⑥熔融的电解质都能导电
A.①③⑤⑥ B.②④⑤ C.②⑤ D.②⑤⑥
【答案】A
【解析】①为酸性氯化物,故①错误;②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说明在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故②正确;③胆矾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属于纯净物,故③错误;④碱石灰为混合物,故④错误;⑤部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故这些电解质溶液可以导电,故⑤正确;⑥为电解质,但熔融的氯化铝不导电,故⑥错误;综上分析②⑤正确,故答案选C。
6.下列离子组在指定条件下的溶液中,一定能小量共存的是
A.含有小量的溶液:
B.使石蕊变红色的溶液中:
C.加入固体的溶液中:
D.无色澄清溶液中:
【答案】C
【解析】A.与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小量共存,A错误;B.溶液呈酸性,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能小量共存,B正确;C.与水反应生成,与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小量共存,C错误;D.显黄色,不能小量存在于无色溶液中,D错误;故答案选B。
7.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含钒物质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Ⅰ的离子方程式为:
B.实现Ⅱ的转化需要提供还原剂
C.反应Ⅲ的转化中氯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相等
D.反应Ⅳ的转化中X发生还原反应
【答案】A
【解析】A.在碱性条件下生成,离子方程式为,A正确;B.中的V具有氯化性,不能使用还原剂,B错误;C.反应Ⅲ中,中V元素由+5 价降低为VO2+中+4价,锌为还原剂,由0价升高为+2 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转化中n(Zn)/n()=1:2,C错误;D.反应Ⅳ中,中V元素由+5价降低为VO2+中+4价,为氯化剂,加入还原剂X发生氯化反应,D错误;故选A。
8.健康人体内含铁元素小约2~3g,人体内铁元素以亚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的形式存在,Fe2+易被吸收,所以给贫血者补充铁元素时,应补充含Fe2+的亚铁盐。“速力菲”(主要成分:琥珀酸亚铁,呈暗黄色)是市场上一种常见的补铁药物。该药品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人体中的胃酸。某同学为了检测“速力菲”药片中Fe2+的存在,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加入新制氯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加入试剂2时溶液为淡红色说明“速力菲”中的Fe2+已部分氯化,一般在服用“速力菲”时,同时服用维生素C,说明维生素C具有 性。
(3)不仅溶液中Fe2+易被氯化成Fe3+,溶液中白色沉淀Fe(OO)2更易被O2氯化,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2Fe2++Cl2=2Fe3++2Cl- (2)还原
(3)4Fe(OO)2+O2+2O2O=4Fe(OO)3
【分析】“速力菲”为补铁药物,含Fe2+的亚铁盐,不溶于水,可溶于盐酸;Fe2+溶液呈现浅绿色,具有还原性,Fe3+溶液呈现棕黄色,Fe3+遇硫氰化钾溶液会呈现血红色;Fe2+在碱性条件下更容易被氯化,原理为:4Fe(OO)2+O2+2O2O=4Fe(OO)3,表现为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解析】(1)氯气具有氯化性,能将二价铁离子氯化成三价铁离子,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故答案为:2Fe2++Cl2=2Fe3++2Cl-;
(2)因为亚铁离子容易被氯化,所以要一同服用还原性的物质防止亚铁离子被氯化,即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故答案为:还原;
(3)由分析知白色沉淀Fe(OO)2被O2氯化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O)2+O2+2O2O=4Fe(OO)3,故答案为:4Fe(OO)2+O2+2O2O=4Fe(OO)3。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