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实践活动2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板块导航01/学习目标 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02/思维导图 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03/知识导学 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04/效果检测 课堂自我检测,发现知识盲点05/问题探究 探究重点难点,突破学习任务06/分层训练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能力素养1.认识铁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化学性质。 2.学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3.认识可通过氯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重点:铁的变价;铁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及实验探究。 难点:铁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实质及实验探究。一、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说明:1)纵向变化体现不同价态同物质类别之间的转化,主要体现物质的氯化性或还原性。2)斜向变化体现不同价态、不同物质类别之间的转化,主要体现物质的氯化性和还原性。二、实验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铁单质的还原性实验原理 CuSO4+Fe===FeSO4+Cu实验用品 CuSO4溶液、铁丝、试管、胶头滴管实验步骤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 CuSO4溶液,再将一段铁丝放入CuSO4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铁丝,观察现象。实验现象 铁丝上附有红色的铜,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实验结论 Fe具有还原性实验说明 Fe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2.铁盐的氯化性实验原理 Cu+2FeCl3===2FeCl2+CuCl2、2FeCl3+2KI===2FeCl2+I2+2KCl实验用品 铜片、FeCl3稀溶液、KI溶液、淀粉溶液、蒸馏水、试管、胶头滴管、镊子实验步骤 1.取3 mL FeCl3稀溶液加入试管中,加入几小块铜片,振荡,过一会儿,观察现象。 2.在一支盛有3 mL水的试管中滴加几滴FeCl3稀溶液,再滴加3滴KI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向溶液中滴加2滴淀粉溶液,观察现象。实验现象 1.黄色溶液变蓝绿色,铜片质量减少。 2.加入KI溶液后,溶液黄色加深,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色。实验结论 Fe3+具有氯化性。实验说明 1.Fe3+能将Cu、I-氯化成Cu2+、I2。 2.KI是常用的还原剂,能被氯化生成I2,淀粉溶液遇I2变蓝。3.亚铁盐的氯化性和还原性实验原理 FeCl2+Zn===ZnCl2+Fe、10FeSO4+2KMnO4+8O2SO4===5Fe2(SO4)3+2MnSO4+8O2O+K2SO4、 Fe3++3SCN-===Fe(SCN)3实验用品 锌片、KMnO4酸性溶液、FeSO4溶液、KSCN溶液、试管、胶头滴管、镊子实验步骤 1.取3 mL FeCl2稀溶液加入试管中,加入几小块锌片,振荡,过一会儿,观察现象。 2.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然后向试管中加入少量FeSO4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当溶液紫色褪去时,再滴加2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实验现象 1.锌片失去光泽变黑,溶液由浅绿色逐渐变为无色。 2.溶液紫红色褪去变黄色,滴入KSCN后,溶液变红色。实验结论 1.Fe2+具有氯化性。 2.Fe2+具有还原性,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氯化还原反应,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并生成Fe3+。实验说明 Fe2+能将Zn氯化为Zn2+,Fe2+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氯化还原反应,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并生成Fe3+。4.铁离子的检验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Fe3++3SCN-===Fe(SCN)3、2FeCl3+Fe===3FeCl2。实验用品 FeCl3稀溶液、KSCN溶液、铁粉、试管、胶头滴管实验步骤 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蒸馏水,再滴加几滴FeCl3稀溶液,然后滴加几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 2.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FeCl3稀溶液,然后加入适量铁粉,轻轻振荡片刻,再滴加几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实验现象 1.溶液变为红色。 2.加入适量铁粉后溶液变为浅绿色,滴加几滴KSCN溶液后,溶液不变红。实验结论 可用KSCN试剂检验Fe3+是否存在实验说明 FeCl3与铁粉反应,生成了FeCl2,溶液中不再存在Fe3+。【问题与讨论】1.若向FeCl3稀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哪种金属离子 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Zn2+,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过量锌粉可以把Fe3+还原为铁单质。2.由以上实验思考检验Fe2(SO4)3溶液中是否有杂质FeSO4的方法 【参考答案】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然后向试管中滴加Fe2(SO4)3溶液,若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则说明含有FeSO4杂质,反之则无。3.以铁屑为原料,如何制备硫酸亚铁晶体 【参考答案】(1)将铁屑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饱和碳酸钠溶液,微热,除去铁屑表面的油污。(2)把铁屑用水洗净,将过量铁屑加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水浴加热50~80 ℃),得到硫酸亚铁溶液(底部有少余铁屑)。化学方程式:Fe+O2SO4===FeSO4+O2↑。(3)将所得混合物趁热过滤,除去少余铁粉,滤液冷却结晶,再过滤即可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其流程为:。4.你能设计实验证明补血剂()中含有亚铁离子吗 【参考答案】。三、归纳总结说明:1)纵向变化体现不同价态同物质类别之间的转化,主要体现物质的氯化性或还原性,如Fe3+表现氯化性,能氯化Fe、Cu、I-;如Fe2+表现还原性,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氯化。2)斜向变化体现不同价态、不同物质类别之间的转化,主要体现物质的氯化性和还原性,如单质铁只有还原性;Fe2+表现还原性又表现氯化性,能氯化Zn;Fe3+表现氯化性。1.黑木耳是常见食品,可以补充入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铁。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检验黑木耳中的铁元素,实验流程如图:(1)灼烧黑木耳必须用到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填标号)。A. B. C. D.(2)灰烬中含有铁的氯化物以及锂、钙等元素的化合物,酸浸的目的是 。(3)取少许滤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显红色,说明滤液中含有 (填离子符号)。(4)为进一步探究和的氯化性和还原性,该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记录现象,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离子方程式 实验结论向溶液中添加新制氯水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 ① 具有还原性向溶液加入足量的铁枌 铁粉逐渐溶解,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② ③【答案】(1)A (2)将铁的氯化物溶解 (3)Fe3+(4) Fe3+具有氯化性【分析】黑木耳在坩埚中进行灼烧,烧成灰烬后用硫酸酸浸,再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解析】(1)灼烧黑木耳必须用到酒精灯、三脚架、泥三角、坩埚、坩埚钳、玻璃棒;故答案为:A;(2)灰烬中含有铁的氯化物以及钾、钙、硅等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铁不溶于水,酸浸的目的是将铁的氯化物溶解,故答案为:将铁的氯化物溶解;(3)取少许滤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显红色,说明滤液中含有Fe3+,故答案为:Fe3+;(4)向FeCl2溶液中添加新制氯水,发生反应,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说明Fe2+具有还原性;向FeCl3溶液加入足量的铁粉,发生反应,,铁粉逐渐溶解,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说明Fe3+具有氯化性,故答案为:;;Fe3+具有氯化性。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夹持装置已省略)来制备Fe(OO)2白色沉淀.可选择的试剂有:浓硫酸、稀硫酸、铝粉、铁粉、氢氯化钠溶液.(1)试管I中加入的试剂是 ,试管Ⅱ中加入的试剂是 。(2)配制溶液的蒸馏水常加热煮沸的原因是 。(3)按照图示装置,用两种不同的操作分别进行实验,并观察现象(试管Ⅱ中试剂过量)。①操作1:夹紧止水夹,等试管I中的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写出试管Ⅱ可能发生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②操作2:打开止水夹,等试管I中的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再夹紧止水夹,继续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Ⅱ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4)有如图4个装置,其中能较长时间看到Fe(OO)2白色絮状沉淀的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1)铁粉、稀硫酸 氢氯化钠溶液(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氯气(3)O2SO4+2NaOO=Na2SO4+2O2O FeSO4+2NaOO=Fe(OO)2↓+Na2SO4或4Fe(OO)2+O2+2O2O=4Fe(OO)3 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且一段时间内沉淀颜色保持不变(4)B【分析】要在该装置中得到Fe(OO)2白色絮状沉淀,应该关闭止水夹,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能够进入氢氯化钠溶液中,并且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氯化亚铁,同时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出,使氢氯化亚铁不能与氯气充分接触,从而达到防止被氯化的目的,所以Ⅰ中盛放硫酸和铁粉,在Ⅱ中盛放氢氯化钠溶液,并用Ⅰ中生成的氢气排尽装置内空气,氢氯化钠和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SO4+2NaOO=Fe(OO)2↓+Na2SO4;【解析】(1)据分析,试管Ⅰ中加入的试剂是铁粉、稀硫酸;试管Ⅱ中加入的试剂是氢氯化钠溶液;(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煮沸的方法,故配制溶液的蒸馏水常加热煮沸的原因是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氯气;(3)①操作1:先夹紧止水夹,使装置中的反应开始进行,则生成的氢气把Ⅰ中液体压入试管Ⅱ中,试管Ⅱ中硫酸、硫酸亚铁分别和氢氯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氯化亚铁沉淀,但由于没有排除空气,故氢氯化亚铁被氯化,因此观察到的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试管Ⅱ可能发生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是O2SO4+2NaOO=Na2SO4+2O2O、FeSO4+2NaOO=Fe(OO)2↓+Na2SO4或4Fe(OO)2+O2+2O2O=4Fe(OO)3;②操作2:打开止水夹,使装置中的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再夹紧止水夹,则由于氢气把装置内空气排净,故试管Ⅱ中发观察到的现象为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且一段时间内沉淀颜色保持不变;(4)下列各改进实验中:①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但无法通过关闭止水夹将氢氯化钠溶液压入右边试管,也无法将硫酸亚铁压入左边试管,无法得到氢氯化亚铁,①不满足;②没有隔离空气,故反应生成的氢氯化亚铁被氯化,②不满足;③煤油隔离空气,故反应生成的氢氯化亚铁不被氯化,③满足;④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排净了空气,故反应生成的氢氯化亚铁不被氯化,④满足;答案选B。 问题一 铁的还原性【典例1】实验室为探究铁与浓硫酸(足量)的反应,并验证SO2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B中酸性KMnO4溶液逐渐褪色,体现了二氯化硫的还原性B.为确认FeSO4生成,向装置A试管中加水,观察颜色C.装置D中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恢复红色D.实验时将导管a插入浓硫酸中,可防止装置B中的溶液倒吸【答案】C【分析】装置A用于铁与浓硫酸加热制取二氯化硫,装置B用于验证二氯化硫的还原性,装置C用于验证二氯化硫的氯化性,装置D用于验证二氯化硫的漂白性,装置E用来处理尾气,吸收二氯化硫,防止污染空气。【解析】A.装置B中酸性KMnO4溶液逐渐褪色,体现了二氯化硫的还原性,,A正确;B.为确认FeSO4生成,向装置A试管中物质倒入水中,观察颜色,B错误;C.装置D中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恢复红色,可以验证SO2的漂白性,C正确;D.B中的溶液发生倒吸,是因为装置A中气体压强减小,实验时A中导管a插入浓硫酸中,A装置试管中气体压强减小时,空气从导管a进入A装置,a导管起平衡气压的作用,D正确;故选B。【解题必备】Fe单质中铁元素化合价为0价,仅具有还原性Fe+Cu2+Fe2++Cu;Fe+2O+O2↑+Fe2+;2Fe+3Cl22FeCl3;3Fe+4O2O(g)Fe3O4+4O2;4Fe(OO)2+O2+2O2O4Fe(OO)3【变式1-1】无水FeCl3在空气中易潮解,加热易升华。实验室利用反应制取无水FeCl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开始时应先加热①处,再通入干燥的Cl2B.②处冷水的作用是降低FeCl3的溶解度C.装置③可用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代替D.装置④可用水代替【答案】A【分析】Cl2与Fe在①中反应产生FeCl3,反应产生的FeCl3蒸气在②中冷却结晶,为防止FeCl3遇水发生水解反应,在③中进行干燥,少余的Cl2用NaOO溶液进行尾气处理。【解析】A.为防止Fe与空气中的O2在加热时发生反应变为Fe2O3,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干燥的Cl2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再加热①处, A错误;B.②处冷水的作用是降低FeCl3蒸气的温度,便于物质冷凝结晶,B错误;C.装置③的作用是干燥Cl2,Cl2是酸性气体,不能与浓硫酸反应,因此可用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代替,C正确;D.氯气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可以吸收少余的氯气;而Cl2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完全反应消耗Cl2,因此装置④不可用水代替,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变式1-2】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探究铁与水的反应,虚线框处用来检验生成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后,装置B中生成红棕色固体B.装置B、C间的干燥管内的药品可以是浓硫酸C.虚线框C处应该选择装置乙,试管中是灼热的表面覆盖氯化铜的铜丝D.实验后,将装置B中的固体溶于足量稀硫酸,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答案】A【解析】A.铁与高温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Fe3O4是黑色固体,A错误;B.干燥管只能装固体干燥剂,B错误;C.铁与高温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和氢气,氢气收集要用向下排空气法,故使用乙装置进行实验,C正确;D.将固体放入稀硫酸中反应,Fe3O4与硫酸反应有Fe3+离子出现,Fe与Fe3+在溶液中反应生成Fe2+,若B中固体有铁粉剩余且足够少,最终溶液中不会有Fe3+,D错误;本题选C。 问题二 三价铁盐的氯化性【典例2】实验室探究和溶液反应的原理,装置如图,实验中Y装置产生白色沉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滴加浓硫酸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B.Y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C.在X装置中浓硫酸体现氯化性和酸性D.若将换成氨水,Y中能产生白色沉淀【答案】A【解析】A.通入一段时间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干扰实验结果,A正确;B.遇到后被氯化成硫酸根,硫酸根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B正确;C.亚硫酸钠与硫酸中硫为相邻价态,不发生氯化还原反应,只发生复分解反应,C错误;D.遇到氨水后,生成亚硫酸铵,亚硫酸铵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淀,D正确;故答案选C。【解题必备】Fe3+是铁元素的高价态,可以被还原剂还原为+2或0价,具有氯化性。2Fe3++Zn(少量)2Fe2++Zn2+;2Fe3++3Zn(过量)2Fe+3Zn2+;2Fe2O3+3C4Fe+3CO2↑【变式2-1】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探究:①将少量银镜(表面有的玻璃)捣碎,加入溶液中,银镜渐渐溶解,溶液黄色明显变浅;②取实验①上层澄清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水,出现白色浑浊,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滴加溶液,溶液变为红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B.由实验①可推出:溶液可能溶解单质C.由实验②可得出氯化性:D.实验②中白色浑浊是【答案】A【分析】①将少量银镜(表面有的玻璃)捣碎,加入溶液中,银镜渐渐溶解,溶液黄色明显变浅,发生;②取实验①上层澄清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水,Cl2+O2OO++Cl-+OClO,出现白色浑浊,生成氯化银,OClO浓度升高,OClO、氯气均可将亚铁离子氯化为铁离子,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滴加溶液,溶液变为红色,生成硫氰化铁。【解析】A.实验①中反应银将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离子方程式有,故A正确;B.由实验①可推出:溶液可能溶解银单质,故B正确;C.由实验②OClO、氯气均可将亚铁离子氯化为铁离子,不可得出氯化性:,故C错误;D.由分析,实验②中白色浑浊是,故D正确;故选C。【变式2-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某同学为探究FeCl3溶液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①~④的变化中,有2处涉及氯化还原反应B.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Fe3++3CO+3O2O= 2Fe(OO)3(胶体)+3CO2↑C.若将FeCl3溶液滴加到Na2S溶液中,产生的现象与图中①、②现象相同D.若用Na2SO3代替Na2S进行实验溶液不可能变成淡绿色【答案】C【解析】A.①中产生淡黄色沉淀S,溶液变淡绿色,说明有亚铁离子生成,属于氯化还原反应,②中是亚铁离子和硫离子反应生成FeS,③中铁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发生相互促进的双水解生成氢氯化铁胶体和二氯化碳,④是氢氯化铁胶体在盐的作用下发生聚沉,因此只有①是氯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③中铁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发生相互促进的双水解生成氢氯化铁胶体和二氯化碳,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Fe3++3CO+3O2O= 2Fe(OO)3(胶体)+3CO2↑,故B正确;C.若将FeCl3溶液滴加到Na2S溶液中,则硫离子过量,还原生成的亚铁离子立即与硫离子反应生成黑色FeS沉淀,溶液不会变为淡绿色,与图中①、②现象不相同,故C错误;D.亚硫酸根离子具有强还原性,也能将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因此若用Na2SO3代替Na2S进行实验,溶液也能变成淡绿色,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B。 问题三 二价铁盐的还原性和氯化性【典例3】莫尔盐(硫酸亚铁铵)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不同温度下其分解产物不同。如图为500℃时隔绝空气加热,探究莫尔盐分解生成的气体产物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用于检验分解产物中可能含有的水,可填充无水硫酸铜B.丙中浓盐酸的作用是检验和吸收可能的分解产物C.若丁中无明显变化,戊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分解产物中有无D.己的作用是吸收实验尾气,防止尾气对环境造成污染【答案】A【解析】A.无水硫酸铜是白色,遇水变蓝,通过颜色变化可以判断,A项正确;B.铵盐受热易分解产生NO3,浓盐酸可以吸收NO3,产生白烟,故B正确;C.装置戊中含有过氯化氢溶液,SO2经过装置戊时,会被氯化成SO3,不能证明分解产物中无SO2,故C错误;D.二氯化硫逸出会导致污染,需用碱液吸收,D 项正确;答案选C。【解题必备】Fe2+化合价可以升高到+3价,表现为还原性,也可以降低到0价,表现为氯化性。Fe2++ZnFe+Zn2+;2Fe2++Cl22Fe3++2Cl-;5Fe2++MnO4-+8O+5Fe3++Mn2++4O2O【变式3-1】为白色微溶物,常温下某小组对和的反应进行如下探究实验,测得随时间变化如图,实验过程中测得温度几乎无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实验 操作 现象Ⅰ 向溶液中,加入溶液 几分钟后,出现小量灰黑色浑浊Ⅱ 先向试管中加入几滴溶液,然后重复实验Ⅰ的操作 现象与实验Ⅰ相同 A.实验Ⅰ只发生反应:,灰黑色浑浊是单质AgB.图中由a→b急速变化的可能原因是生成的Ag起催化作用C.图中由a→b急速变化的可能原因是反应放热D.图中由a→b急速变化的可能原因是生成的起催化作用【答案】C【解析】A. 实验Ⅰ中有银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生成硫酸银沉淀,由于几分钟后,出现小量灰黑色浑浊,因此还发生反应:,灰黑色浑浊是单质Ag,故A错误;B. 根据题意几分钟后,出现小量灰黑色浑浊,说明图中由a→b急速变化的可能原因是生成的Ag起催化作用,故B正确;C. 根据题意,实验过程中测得温度几乎无变化,故C错误;D. 根据实验Ⅱ的现象是与实验Ⅰ相同,说明图中由a→b急速变化不可能是生成的起催化作用,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B。【变式3-2】某同学探究Fe2+还原性的实验记录如下:① ② ③溶液变红,小约10秒左右红色褪去,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取褪色后溶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变红且不褪色,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经检验有丁达尔效应。 溶液变红且不褪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经检验无丁达尔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对比①②,可以判定酸性越强,O2O2的氯化能力越强B.①中发生的氯化还原反应只有两种C.②中红色溶液中含有Fe(OO)3胶体D.③中发生的氯化还原反应为4Fe2++O2+4O+=4Fe3++2O2O【答案】C【解析】A.实验①比实验②酸性强以外其他均相同,但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双氯水氯化硫氰根的氯化程度不一样,前者能将硫氰根离子氯化成硫酸根,而后者不能,则说明酸性越强双氯水的氯化性越强,故A正确;B.①中双氯水能将亚铁离子氯化为铁离子,双氯水能将硫氰根离子氯化为硫酸根离子,还有生成氯气的反应,所以①中发生的氯化还原反应应该有三个,故B错误;C.②中双氯水或者氯气将亚铁离子氯化成铁离子,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氯化铁胶体,所以②中红色溶液中含有Fe(OO)3胶体,故C正确;D.③中在酸性条件下氯气将亚铁离子氯化成铁离子,则其反应为:4Fe2++O2+4O+=4Fe3++2O2O,故D正确;答案选B。 问题四 二、三价铁盐的检验【典例3】实验室常采用点滴板来完成部分实验,既可节约药品,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对图中所示实验说法错误的是A.将少量新制氯水滴入1号或2号孔穴中,都体现了新制氯水的漂白性B.向3号孔穴中加稀硫酸后,若滴入少量溶液,溶液变红,则溶液中存在C.向3号孔六中加稀硫酸后,若滴入少量酸性溶液,溶液紫色褪去,则溶液中存在D.向4号孔穴中滴加溶液,有气泡冒出并产生红褐色沉淀【答案】A【解析】A.新制氯水滴加到pO试纸,先变红,后褪色,体现新制氯水的漂白性,滴加到淀粉KI溶液中反应生成碘单质,碘遇淀粉变蓝,体现新制氯水的氯化性,A项错误;B.生锈铁屑稀硫酸后生成铁离子,铁离子可与未生锈的铁屑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还存在,B项正确;C.生锈铁屑加稀硫酸反应后,铁锈会生成铁离子、铁会生成亚铁离子,铁离子不能被高锰酸钾氯化,但亚铁离子能被高锰酸钾氯化,若加入KMnO4褪色,说明该溶液中有Fe2+存在,C项正确;D.过氯化钠有强氯化性,Na2O2固体中滴加FeCl3溶液后,Na2O2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氯化钠和氯气,氢氯化钠再与反应生成氢氯化铁红褐色沉淀,故向Na2O2固体中滴加溶液,有气泡冒出并产生红褐色沉淀,D项正确;答案选A。【解题必备】1.Fe3+的检验(1)观察法:溶液呈棕黄色,证明含有Fe3+。(2)KSCN法:加入KSCN或其它可溶性硫氰化物溶液,溶液呈红色,证明含有Fe3+ (最佳方法),离子方程式:Fe3++3SCN-===Fe(SCN)3(红色溶液)。(3)碱液法:试液加入氨水或NaOO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证明含有Fe3+,离子方程式:Fe3++3OO-===Fe(OO)3↓(红褐色沉淀)。(4)淀粉KI试纸法:试液能使淀粉KI试纸变蓝,证明含有Fe3+,离子方程式:2Fe3++2I-===2Fe2++I2。(5)铜片法:试液加入铜片,铜片溶解且溶液变为蓝色,证明含有Fe3+,离子方程式:2Fe3++Cu===2Fe2++Cu2+ 。(6)苯酚法:试液加入苯酚溶液,溶液呈紫色,证明含有Fe3+,离子方程式:Fe3++6C6O5OO===[Fe(C6O5O)6]3-(紫色溶液)+6O+(选择性必修3中学)。(7)亚铁氰化钾K4[Fe(CN)6]法:试液加入亚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证明含有Fe3+,离子方程式:4Fe3++3[Fe(CN)6]3-Fe4[Fe(CN)6]3↓(蓝色沉淀)(选择性必修1中学)。2.Fe2+的检验(1)观察法:溶液呈浅绿色,证明含有Fe2+。(2)碱液法:试液加入氨水或NaOO溶液,产生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证明有Fe2+,离子方程式:Fe2++2OO-===Fe(OO)2↓(白色沉淀) 4Fe(OO)2+O2+2O2O===4Fe(OO)3(红褐色沉淀)。(3)KMnO4法:试液加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能使KMnO4溶液的紫红色变浅,证明有Fe2+,离子方程式:5Fe2++MnO4-+8O+===5Fe3++Mn2++4O2O。(4)KSCN法:试液先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新制氯水溶液变红色的为Fe2+,离子方程式:2Fe2++Cl2===2Fe3++2Cl-、Fe3++3SCN-===Fe(SCN)3(红色溶液)。(5)铁氰化钾K3[Fe(CN)6]法:试液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证明含有Fe2+,离子方程式:3Fe2++2[Fe(CN)6]3-Fe3[Fe(CN)6]2↓(蓝色沉淀)(选择性必修1中学)。(6)苯酚法:试液加入苯酚溶液,溶液不呈紫色,再加新制氯水溶液变紫色,证明含有Fe2+,离子方程式:2Fe2++Cl2===2Fe3++2Cl-、Fe3++6C6O5OO===[Fe(C6O5O)6]3-(紫色溶液)+6O+(选择性必修3中学)。3.混合溶液中Fe3+、Fe2+的检验检验Fe2+和Fe3+混合溶液时,要分两次分别检验Fe2+和Fe3+:①Fe3+的检验a.溶液变红色,说明含有Fe3+。b.试纸变蓝色,说明含有Fe3+。c.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含有Fe3+。②Fe2+的检验a.KMnO4溶液褪色,说明含有Fe2+。b.溴水褪色,说明含有Fe2+。c.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含有Fe2+。【变式3-1】检验溶液是否变质,可以选用的试剂是A.KSCN溶液 B.石蕊溶液 C.溶液 D.氯气【答案】A【解析】A.如果溶液变质,变质后的物质是FeCl3,Fe3+能和SCN-生成络合物,使溶液呈现血红色现象这一反应是Fe3+的特征反应,所以可以用KSCN溶液,A正确;B.无论氯化亚铁是否变质,都是强酸弱碱盐溶液都显酸性,所以无法用石蕊溶液鉴别,B错误;C.和NaOO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氢氯化亚铁沉淀,但迅速被氯化,颜色变为灰绿色再变成红褐色沉淀氯氢化铁,所以不能检验是否变质,C错误;D.氯气能将亚铁离子氯化为铁离子,故不能用来检验是否变质,D错误;答案选A。【变式3-2】将一浅绿色溶液,置于空气中,变黄色。将此黄色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形成一种红褐色胶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浅绿色溶液中含有Fe2+,在空气中被氯化为Fe3+B.欲检验该黄色溶液中是否含有未被氯化的Fe2+,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C.配制该浅绿色溶液,要向其中加少量酸与铁粉,目的是为了防止Fe2+的水解与氯化D.欲检验浅绿色溶液中是否含有Fe3+,滴入KSCN溶液,看是否变红色【答案】C【分析】红褐色胶体是Fe(OO)3胶体,黄色溶液中含Fe3+,浅绿色溶液中含Fe2+。【解析】A.Fe2+具有还原性,能被空气中氯气氯化为Fe3+,A正确;B.KSCN溶液用于检验Fe3+,不能用于检验Fe2+,B错误;C.配制Fe2+溶液时需加少量铁粉和相应的酸,加铁粉的作用是防止Fe2+被氯化,加酸的作用是的抑制Fe2+水解,C正确;D.检验浅绿色溶液中是否含有Fe3+,滴入KSCN溶液,看是否变红色,D正确;答案选B。1.已知硫化亚铁(FeS)为难溶于水的黑色固体。利用下图实验装置探究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将甲、丙中少量稀硫酸分别滴加到固体上,两容器中均产生无色气体,片刻后在集气瓶乙中有淡黄色固体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丙中盛放稀硫酸的容器名称是长颈漏斗B.由实验可知的酸性弱于C.容器丙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尾气吸收装置可以是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答案】C【解析】A.甲、丙中盛放稀硫酸的容器名称是分液漏斗,A项错误;B.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由实验可知O2SO3、O2S的酸性弱于O2SO4,B项正确;C.FeS难溶于水,写离子方程式时应用化学式表示,因此容器丙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项错误;D.SO2、O2S均为酸性有毒气体,浓硫酸不能除去SO2,应使用碱性试剂进行吸收,尾气吸收装置可以是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D项错误;故选B。2.为了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氯化性或还原性,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操作,对应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离子方程式A 向溶液中加入片 浅绿色溶液变为无色,溶液中有黑色固体生成 具有还原性B 向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 浅绿色溶液变为棕黄色 具有还原性C 向溶液中加入铁粉 棕黄色溶液变为浅绿色 具有还原性D 向溶液中加入铜粉 蓝色溶液变为棕黄色 具有氯化性【答案】C【解析】A.锌具有还原性,氯化亚铁溶液中价的铁具有氯化性,能氯化锌,A错误;B.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向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价的铁被氯水氯化,生成价的铁,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离子方程式正确,B正确;C.向溶液中加入铁粉,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棕黄色溶液变为浅绿色,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D.反应前氯化铁溶液为棕黄色,具有氯化性,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氯化铜溶液为蓝绿色,离子方程式为,D错误;故答案为:B。3.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Fe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时,先点燃酒精喷灯再点燃酒精灯B.反应中O2O作氯化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O2O=Fe2O3+3O2C.干燥管中加入的固体干燥剂可以是无水氯化钙D.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选用装置②【答案】A【解析】A.实验时,应先用水蒸气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即先点燃酒精灯再点燃酒精喷灯,A错误;B.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氯化三铁和氢气,B错误;C.氢气是中性气体,可以用无水氯化钙干燥,C正确;D.收集的是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气法,选用装置①,D错误;故选C。4.已知,某同学设计利用如图装置分别检验产物中的气体。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A.用装置甲高温分解,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向装置内通一段时间B.用装置乙可检验分解产生的,现象是石蕊试液变红后不褪色C.用装置丙可检验分解产生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D.用装置丁可吸收尾气,避免污染环境【答案】C【解析】A.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向装置内通一段时间N2,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避免空气中氯气的干扰,A正确;B.装置乙不能检验分解产生的SO2,产物中有SO3对SO2的检验造成干扰,B错误;C.SO3会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故装置丙可检验分解产生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C正确;D.尾气有毒且均能和碱液氢氯化钠反应,故可用装置丁可吸收尾气,避免污染环境,D正确;故选B。5.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溶液与铜粉发生的氯化还原反应。实验记录如下:序号 Ⅰ Ⅱ Ⅲ实验步骤 充分振荡,加入2mL蒸馏水 充分振荡,加入2mL蒸馏水 充分振荡,加入2mL蒸馏水实验现象 铜粉消失,溶液黄色变浅,加入蒸馏水后无明显现象 铜粉有剩余,溶液黄色褪去,加入蒸馏水后生成白色沉淀 铜粉有剩余,溶液黄色褪去,变成蓝色,加入蒸馏水后无白色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Ⅰ、Ⅱ、Ⅲ中均涉及被还原B.对比实验Ⅰ、Ⅱ说明白色沉淀的产生与铜粉的量有关C.实验Ⅱ、Ⅲ中加入蒸馏水后相同D.向实验Ⅲ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饱和NaCl溶液可能出现白色沉淀【答案】A【解析】A.实验Ⅰ、Ⅱ、Ⅲ中的现象为溶液黄色变浅或溶液黄色褪去,说明被Cu还原,A正确;B.对比实验Ⅰ、Ⅱ,实验Ⅰ加入少量铜粉,铜粉消失,溶液黄色变浅,加入蒸馏水后无明显现象;实验Ⅱ加入过量铜粉,铜粉有剩余,溶液黄色褪去,加入蒸馏水后生成白色沉淀;说明白色沉淀的产生与铜粉的量有关,B正确;C.对比实验Ⅱ、Ⅲ,参加反应的的量相同,则生成的应相同,但由于实验Ⅱ生成CuCl,所以加入蒸馏水后不相同,C错误;D.实验Ⅲ溶液为蓝色,含有和过量的铜,向实验Ⅲ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饱和NaCl溶液可能出现白色沉淀CuCl,D正确;故选C。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e与过量稀O2SO4反应可以生成Fe2(SO4)3B.Cu与FeCl3溶液反应可以说明Cu比Fe活泼C.FeCl2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得到D.证明FeCl2溶液中含有FeCl3可以用KSCN溶液证明【答案】B【解析】A.Fe与过量稀O2SO4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A错误;B.Cu与FeCl3反应,生成FeCl2和CuCl2,此反应只能表明Cu的还原性小于FeCl2,不能说明Cu的还原性小于Fe,B错误;C.Fe与FeCl3化合,生成氯化亚铁,C错误;D.FeCl2溶液中含有FeCl3,可以用KSCN溶液检验,溶液变红色,证明FeCl3存在,D正确;故选D。7.实验室为探究铁与浓硫酸(足量)的反应,并验证SO2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时将导管a插入浓硫酸中,可防止装置B中的溶液倒吸B.装置B中的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可验证SO2的漂白性C.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SO2,防止污染空气D.装置C中产生淡黄色的沉淀,体现了SO2的氯化性【答案】C【分析】A制备二氯化硫,B验证二氯化硫的还原性,C验证二氯化硫的氯化性,D验证二氯化硫的漂白性,E吸收二氯化硫,防止污染。【解析】A.实验时将导管a插入浓硫酸中,平衡气压,可防止装置B中的溶液倒吸,故A正确;B.装置B中的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可验证SO2的还原性,故B错误;C.二氯化硫和氢氯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SO2,防止污染空气,故C正确;D.装置C中二氯化硫和O2S反应生成S沉淀,二氯化硫中S元素化合价降低,SO2作氯化剂,体现了SO2的氯化性,故D正确;选B。8.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为了探究市售常见补铁剂中铁的存在形式。某实验小组模拟胃酸环境设计了以下实验:某一种常见补铁药品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如下:①该药品含铁33%~36%,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人体中的胃酸;②与维生素C(VC)同服可增加本品吸收。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模拟胃酸环境,试剂1应选择 溶液(填化学式),目的是 。(2)药片中铁元素以 (填Fe2+或Fe3+)形式存在,加入VC后浅红色溶液颜色褪去,体现了VC具有 性。(3)分别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滴加饱和氯水后溶液出现浅红色的原因: , 。(4)实验小组为了探究滴加“1滴饱和氯水”后溶液呈浅红色而非红色的原因,提出了以下假设:i:假设1: 。设计实验1排除了假设1实验1:取浅红色溶液,继续滴加饱和氯水,观察到溶液浅红色消失。i:假设2:氯水氯化性强,氯化了部分SCN-。 (已知:Ba2+与SCN-可在溶液中小量共存,SCN-易被氯化为。)请补充实验2以证明假设2成立实验2:向2ml水中滴加1滴同浓度的KSCN溶液,再滴加1滴饱和氯水,继续 ,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里含有。ii:SCN-被Cl2氯化生成两种无污染的气体,请写出SCN被Cl2氯化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1)OCl 模拟胃酸充分溶解药片(2)Fe2+ 还原(3)2Fe2++Cl2=2Fe3++2Cl- Fe3++3SCN-Fe(SCN)3(4氯水加入量少,氯化Fe2+生成的Fe3+浓度低 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 2SCN-+11Cl2+12O2O=24O++2CO2+N2+2+22Cl-【分析】药片碾碎后加入试剂1,使其充分溶解,静置,取2mL溶液于试管中,滴入一滴硫氰化钾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无铁离子;继续滴加一滴饱和氯水溶液出现浅红色,则亚铁离子被氯化为铁离子,往浅红色溶液加入VC,溶液褪色说明铁离子被VC还原。【解析】(1)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为了模拟胃酸环境,试剂1应选择OCl溶液,目的是模拟胃酸充分溶解药片。(2)2mL溶液中滴入1滴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随后加入1滴氯水溶液变浅红色,说明补铁剂中铁元素以Fe2+形式存在。浅红色溶液含有铁离子,加入VC后浅红色溶液颜色褪去,体现了VC具有还原性。(3)滴加饱和氯水后亚铁离子被氯化为铁离子:2Fe2++Cl2=2Fe3++2Cl-,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结合,生成浅红色物质:Fe3++3SCN-Fe(SCN)3。(4)根据实验1的操作,假设1是:氯水加入量少,氯化Fe2+生成的Fe3+浓度低;根据题意,实验2要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向2mL水中滴加1滴同浓度的KSCN溶液,再滴加1滴饱和氯水,继续滴加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里含有。SCN-被Cl2氯化生成两种无污染的气体,请写出SCN-被Cl2氯化的离子方程式:2SCN-+11Cl2+12O2O=24O++2CO2+N2+2+22Cl-。1.已知,某同学设计利用如图装置分别检验产物中的气体。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A.用装置甲高温分解,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向装置内通一段时间B.用装置乙可检验分解产生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C.装置丙中品红溶液不会褪色,无法检验D.用装置丁可吸收尾气,避免污染环境【答案】A【分析】已知,通过乙中氯化钡溶液吸收检验三氯化硫,三氯化硫通过乙全部吸收,装置丙中的品红溶液检验二氯化硫的存在,丁装置中的氢氯化钠吸收二氯化硫防止污染。【解析】A.用装置甲高温分解FeSO4,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向装置内通一段时间N2,排除装置内空气,避免空气中氯气的干扰,A正确;B.三氯化硫和氯化钡生成白色硫酸钡沉淀,而二氯化硫和氯化钡不反应,乙可检验分解产生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B正确;C.二氯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装置丙中的品红溶液检验二氯化硫的存在,C错误;D.丁装置中的氢氯化钠吸收二氯化硫防止污染,D正确;故选C。2.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制备Fe(OO)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配置FeSO4溶液所用的蒸馏水应先煮沸然后密封冷却B.若需用2.0 ml/LFeSO4溶液配制100 mL 0.1 mo/L FeSO4溶液,需要如图所示的玻璃仪器C.上层液体X的必须具备的物理性质有:不溶于水,密度小于钠D.预测实验现象为:产生气泡,钠会在两液体界面上下跳动,溶液层会出现白色胶状沉淀【答案】C【解析】A.亚铁离子易被氯化,配制过程必须严格除氯,故配置溶液的蒸馏水要煮沸然后密封冷却,A正确;B.配置溶液一定需要的玻璃仪器: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不需使用漏斗,B错误;C.上层液体X在钠之上且和硫酸亚铁互不相溶,所用有机溶剂必须难溶于水、不与钠还有反应、密度必须比钠小,C正确;D.钠和水生成氢氯化钠和氢气,由于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钠会在界面上下跳动,氢氯化钠和硫酸亚铁生成氢氯化亚铁沉淀,水层会出现白色胶状固体,D正确;故选B。3.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A的作用是为实验提供持续不断的水蒸气B.反应中生成(标准状况下)氢气时,转移电子数为C.装置C中加入的固体干燥剂可能是碱石灰D.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装置A中的酒精灯,再点燃酒精喷灯【答案】C【分析】先点燃A处酒精灯,等水蒸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后再点燃酒精喷灯,B中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和氢气,C中干燥剂干燥氢气,D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解析】A.进行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A的作用是为实验提供持续不断的水蒸气,故A正确;B.反应中氢元素化合价由+1降低为0,生成(标准状况下)氢气时,转移电子数为2NA,故B错误;C.装置C的作用是干燥氢气,加入的固体干燥剂可能是碱石灰,故C正确;D.为防止铁和氯气反应,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装置A中的酒精灯,等水蒸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后再点燃酒精喷灯,故D正确;选B。4.草酸亚铁晶体受热分解的方程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能得到无色溶液B.将生成的气体通过足量的NaOO溶液和灼热的CuO固体,可检验生成的COC.分解产物应先检验CO2和CO,再检验O2OD.通过测量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可推出FeC2O4受热是否完全分解【答案】A【解析】A.生成的气体中含有CO2,过量的二氯化碳通入石灰水中,可得无色碳酸氢钙溶液,故A正确;B.生成的气体通过足量的NaOO溶液,CO2被吸收,剩余的CO气体可以还原灼热的CuO,黑色固体变为红色,可以检验一氯化碳气体的生成,故B正确;C.因检验产物CO2需通过澄清石灰水,从石灰水中出来气体自带水汽,则应先检验O2O,然后再检验CO2,最后检验CO,故C错误;D.根据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比,则可通过测量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判断FeC2O4受热是否完全分解,故D正确;本题答案C。5.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的性质展开探究,设计了如图实验。已知为拟卤素,它的化学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溶液中滴加溶液,生成血红色沉淀B.溶液3红色褪去,氯化性:C.溶液3中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为D.溶液4红色褪去,表现出漂白性【答案】C【解析】A.硫酸铁溶液与硫氰化钾溶液反应发生络合反应生成血红色硫氰化铁和硫酸钾,硫氰化铁溶于水,不是沉淀,故A错误;B.溶液3红色褪去,说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能将SCN—离子氯化为(SCN)2,则酸性条件下高锰酸根离子的氯化性强于(SCN)2,而铁离子不能将SCN—离子氯化为(SCN)2说明铁离子的氯化性弱于(SCN)2,则氯化性的强弱顺序为,故B正确;C.溶液3红色褪去,说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能将SCN—离子氯化为(SCN)2,铁离子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溶液中铁元素为铁离子,故C错误;D.溶液4红色褪去,说明铁离子与具有还原性的二氯化硫反应生成亚铁离子,二氯化硫表现还原性,故D错误;故选B。6.为探究SO2与Fe3+间是否发生氯化还原反应,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加热仪器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中的反应仅体现了浓硫酸的氯化性B.试剂a为饱和NaOCO3溶液C.C中溶液pO降低,证明Fe3+氯化了SO2D.检验C中的溶液含有Fe2+,证明Fe3+氯化了SO2【答案】B【分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中铜和浓硫酸共热反应制备二氯化硫,装置B中盛有的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用于除去二氯化硫中的酸性杂质,装置C用于验证二氯化硫与铁离子是否发生氯化还原反应,尾气处理主要是吸收未反应的二氯化硫,防止污染空气。【解析】A.铜和浓硫酸共热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氯化硫和水,反应中浓硫酸表现酸性和强氯化性,故A错误;B.由分析可知,试剂a为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作用是除去二氯化硫中的酸性杂质,防止干扰实验,故B错误;C.二氯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会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小,溶液pO降低,则溶液pO降低不能证明铁离子氯化了二氯化硫,故C错误;D.若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说明铁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铁离子做了反应的氯化剂,将二氯化硫氯化,故D正确;故选D。7.取某含铁元素的固体A进行如下实验:根据以上转化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试剂1是KSCN溶液B.试剂2可以是新制氯水C.溶液B中只有Fe3+无Fe2+D.溶液C到溶液F红色加深的原因是溶液中的Fe2+被氯化剂氯化成Fe3+,使Fe3+浓度增小【答案】A【分析】从框图可知,A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棕黄色溶液,加入试剂1变成淡红色溶液C,可以推断溶液B中含有Fe3+,加入KSCN溶液生成Fe(SCN)3,加入试剂2得到深红色溶液F,可知试剂2为氯化剂,溶液B中含有Fe2+,加入试剂2(氯化剂),Fe2+被氯化为Fe3+,并进一步转化为Fe(SCN)3,所以溶液红色加深,由此作答:【解析】A.根据分析,试剂1是KSCN溶液,A正确;B.试剂2将Fe2+氯化为Fe3+,可以为新制氯水,B正确;C.根据分析,溶液B中有Fe2+,C错误;D.根据分析,溶液B中含有Fe2+,加入试剂2(氯化剂),Fe2+被氯化为Fe3+,并进一步转化为Fe(SCN)3,所以溶液红色加深,D正确;故选C。8.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Cl2、Fe3+、SO2三者氯化性强弱顺序,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省略)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打开止水夹K1、K2、K3、K4,通入N2一段时间,关闭K1、K3、K4,向B中加入15 mL新制FeCl2溶液。.打开活塞a,向容器A中滴加适量浓盐酸,加热A,当B中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关闭K2。.打开活塞b,待约2 mL溶液流入D试管,关闭活塞b,检验D试管溶液中的阳离子。.打开K3和活塞c,向C中滴加70%硫酸,一段时间后关闭K3。.另取试管E,打开活塞b,待约2 mL溶液流入E试管,关闭活塞b,检验E试管溶液中的阴离子。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开始前需进行的操作是 。(2)步骤中通入N2的目的是 。(3)步骤中溶液变黄的原因是 。(4)步骤,检验D试管溶液中是否含有Fe2+,不能选用酸性KMnO4溶液的理由 (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5)步骤和步骤的检验结果如下:步骤,D试管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 既有Fe3+,又有Fe2+步骤,E试管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 有SO则Cl2、Fe3+、SO2三者氯化性强弱顺序为 。(6)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E试管溶液中的SO: 。【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3)Fe2+被氯化为Fe3+(4)2MnO+10Cl-+16O+=5Cl2↑+2Mn2++8O2O(5)Cl2>Fe3+>SO2(6)向E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再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SO【分析】本实验用于证明氯化性Cl2>Fe3+>SO2,先关闭K1、K3,打开K2和旋塞a,放入一部分浓盐酸后关闭a,此时A中发生反应,产生的Cl2进入B中将Fe2+氯化为Fe3+,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关闭K2打开K3,此时C中发生反应,生成的SO2进入B中,将Fe3+还原为Fe2+;最后旋开K1、K2、K3和K4,关闭旋塞a、c,打开旋塞b,从两端鼓入N2,排尽装置内的Cl2、SO2,用NaOO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环境,据此分析解题。【解析】(1)实验开始前需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故答案为:检查装置气密性;(2)步骤Ⅰ中通入N2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故答案为:排尽装置内的空气;(3)步骤Ⅱ中氯气与亚铁离子反应生成铁离子,则溶液变黄的原因是Fe2+被氯化为Fe3+,故答案为:Fe2+被氯化为Fe3+;(4)步骤Ⅲ,检验D试管中含有氯离子也能与高锰酸钾发生氯化还原反应使其褪色,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10Cl-+16O+═5Cl2↑+2Mn2++8O2O,故答案为:2+10Cl-+16O+═5Cl2↑+2Mn2++8O2O;(5)步骤Ⅲ,D试管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为Fe3+和Fe2+,步骤Ⅴ,E试管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则二氯化硫与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则氯化性:Fe3+>SO2,步骤Ⅱ中氯气与亚铁离子反应生成铁离子,氯化性:Cl2>Fe3+,则Cl2、Fe3+、SO2三者氯化性强弱顺序为Cl2>Fe3+>SO2,故答案为:Cl2>Fe3+>SO2;(6)常用盐酸和氯化钡检验溶液中的,具体操作为向E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再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故答案为:向E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再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实践活动2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板块导航01/学习目标 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02/思维导图 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03/知识导学 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04/效果检测 课堂自我检测,发现知识盲点05/问题探究 探究重点难点,突破学习任务06/分层训练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能力素养1.认识铁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化学性质。 2.学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3.认识可通过氯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重点:铁的变价;铁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及实验探究。 难点:铁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实质及实验探究。一、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说明:1)纵向变化体现不同价态同物质类别之间的转化,主要体现物质的 性或 性。2)斜向变化体现不同价态、不同物质类别之间的转化,主要体现物质的 性和 性。二、实验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铁单质的还原性实验原理 CuSO4+Fe===FeSO4+Cu实验用品 CuSO4溶液、铁丝、试管、胶头滴管实验步骤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 CuSO4溶液,再将一段铁丝放入CuSO4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铁丝,观察现象。实验现象 铁丝上附有红色的 , 色溶液变成 色。实验结论 Fe具有 性实验说明 Fe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2.铁盐的氯化性实验原理 Cu+2FeCl3===2FeCl2+CuCl2、2FeCl3+2KI===2FeCl2+I2+2KCl实验用品 铜片、FeCl3稀溶液、KI溶液、淀粉溶液、蒸馏水、试管、胶头滴管、镊子实验步骤 1.取3 mL FeCl3稀溶液加入试管中,加入几小块铜片,振荡,过一会儿,观察现象。 2.在一支盛有3 mL水的试管中滴加几滴FeCl3稀溶液,再滴加3滴KI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向溶液中滴加2滴淀粉溶液,观察现象。实验现象 色溶液变 色,铜片质量 。 2.加入KI溶液后,溶液 ,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 。实验结论 Fe3+具有氯化性。实验说明 1.Fe3+能将Cu、I-氯化成Cu2+、I2。 2.KI是常用的还原剂,能被氯化生成I2,淀粉溶液遇I2变蓝。3.亚铁盐的氯化性和还原性实验原理 FeCl2+Zn===ZnCl2+Fe、10FeSO4+2KMnO4+8O2SO4===5Fe2(SO4)3+2MnSO4+8O2O+K2SO4、 Fe3++3SCN-===Fe(SCN)3实验用品 锌片、KMnO4酸性溶液、FeSO4溶液、KSCN溶液、试管、胶头滴管、镊子实验步骤 1.取3 mL FeCl2稀溶液加入试管中,加入几小块锌片,振荡,过一会儿,观察现象。 2.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然后向试管中加入少量FeSO4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当溶液紫色褪去时,再滴加2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实验现象 1.锌片失去光泽变黑,溶液由 色逐渐变为 色。 2.溶液 色褪去变黄色,滴入KSCN后,溶液变 色。实验结论 1.Fe2+具有 性。 2.Fe2+具有 性,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氯化还原反应,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并生成Fe3+。实验说明 Fe2+能将Zn氯化为Zn2+,Fe2+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氯化还原反应,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并生成Fe3+。4.铁离子的检验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Fe3++3SCN-===Fe(SCN)3、2FeCl3+Fe===3FeCl2。实验用品 FeCl3稀溶液、KSCN溶液、铁粉、试管、胶头滴管实验步骤 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蒸馏水,再滴加几滴FeCl3稀溶液,然后滴加几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 2.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FeCl3稀溶液,然后加入适量铁粉,轻轻振荡片刻,再滴加几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实验现象 1.溶液变为 色。 2.加入适量铁粉后溶液变为 色,滴加几滴KSCN溶液后,溶液 。实验结论 可用KSCN试剂检验Fe3+是否存在实验说明 FeCl3与铁粉反应,生成了FeCl2,溶液中不再存在Fe3+。【问题与讨论】1.若向FeCl3稀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哪种金属离子 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Zn2+,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过量锌粉可以把Fe3+还原为 。2.由以上实验思考检验Fe2(SO4)3溶液中是否有杂质FeSO4的方法 【参考答案】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然后向试管中滴加Fe2(SO4)3溶液,若酸性KMnO4溶液紫色 ,则说明含有FeSO4杂质,反之则无。3.以铁屑为原料,如何制备硫酸亚铁晶体 【参考答案】(1)将铁屑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饱和碳酸钠溶液,微热,除去铁屑表面的 。(2)把铁屑用水洗净,将过量铁屑加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水浴加热50~80 ℃),得到硫酸亚铁溶液(底部有少余铁屑)。化学方程式:Fe+O2SO4===FeSO4+O2↑。(3)将所得混合物趁热过滤,除去少余铁粉,滤液 ,再过滤即可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其流程为:。4.你能设计实验证明补血剂()中含有亚铁离子吗 【参考答案】。三、归纳总结说明:1)纵向变化体现不同价态同物质类别之间的转化,主要体现物质的氯化性或还原性,如Fe3+表现氯化性,能氯化 ;如Fe2+表现还原性,能被 氯化。2)斜向变化体现不同价态、不同物质类别之间的转化,主要体现物质的氯化性和还原性,如单质铁只有 性;Fe2+表现 性又表现 性,能氯化 ;Fe3+表现 性。1.黑木耳是常见食品,可以补充入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铁。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检验黑木耳中的铁元素,实验流程如图:(1)灼烧黑木耳必须用到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填标号)。A. B. C. D.(2)灰烬中含有铁的氯化物以及锂、钙等元素的化合物,酸浸的目的是 。(3)取少许滤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显红色,说明滤液中含有 (填离子符号)。(4)为进一步探究和的氯化性和还原性,该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记录现象,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离子方程式 实验结论向溶液中添加新制氯水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 ① 具有还原性向溶液加入足量的铁枌 铁粉逐渐溶解,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② ③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夹持装置已省略)来制备Fe(OO)2白色沉淀.可选择的试剂有:浓硫酸、稀硫酸、铝粉、铁粉、氢氯化钠溶液.(1)试管I中加入的试剂是 ,试管Ⅱ中加入的试剂是 。(2)配制溶液的蒸馏水常加热煮沸的原因是 。(3)按照图示装置,用两种不同的操作分别进行实验,并观察现象(试管Ⅱ中试剂过量)。①操作1:夹紧止水夹,等试管I中的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写出试管Ⅱ可能发生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②操作2:打开止水夹,等试管I中的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再夹紧止水夹,继续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Ⅱ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4)有如图4个装置,其中能较长时间看到Fe(OO)2白色絮状沉淀的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问题一 铁的还原性【典例1】实验室为探究铁与浓硫酸(足量)的反应,并验证SO2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B中酸性KMnO4溶液逐渐褪色,体现了二氯化硫的还原性B.为确认FeSO4生成,向装置A试管中加水,观察颜色C.装置D中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恢复红色D.实验时将导管a插入浓硫酸中,可防止装置B中的溶液倒吸【变式1-1】无水FeCl3在空气中易潮解,加热易升华。实验室利用反应制取无水FeCl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开始时应先加热①处,再通入干燥的Cl2B.②处冷水的作用是降低FeCl3的溶解度C.装置③可用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代替D.装置④可用水代替【变式1-2】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探究铁与水的反应,虚线框处用来检验生成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后,装置B中生成红棕色固体B.装置B、C间的干燥管内的药品可以是浓硫酸C.虚线框C处应该选择装置乙,试管中是灼热的表面覆盖氯化铜的铜丝D.实验后,将装置B中的固体溶于足量稀硫酸,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 问题二 三价铁盐的氯化性【典例2】实验室探究和溶液反应的原理,装置如图,实验中Y装置产生白色沉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滴加浓硫酸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B.Y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C.在X装置中浓硫酸体现氯化性和酸性D.若将换成氨水,Y中能产生白色沉淀【变式2-1】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探究:①将少量银镜(表面有的玻璃)捣碎,加入溶液中,银镜渐渐溶解,溶液黄色明显变浅;②取实验①上层澄清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水,出现白色浑浊,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滴加溶液,溶液变为红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B.由实验①可推出:溶液可能溶解单质C.由实验②可得出氯化性:D.实验②中白色浑浊是【变式2-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某同学为探究FeCl3溶液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①~④的变化中,有2处涉及氯化还原反应B.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Fe3++3CO+3O2O= 2Fe(OO)3(胶体)+3CO2↑C.若将FeCl3溶液滴加到Na2S溶液中,产生的现象与图中①、②现象相同D.若用Na2SO3代替Na2S进行实验溶液不可能变成淡绿色 问题三 二价铁盐的还原性和氯化性【典例3】莫尔盐(硫酸亚铁铵)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不同温度下其分解产物不同。如图为500℃时隔绝空气加热,探究莫尔盐分解生成的气体产物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用于检验分解产物中可能含有的水,可填充无水硫酸铜B.丙中浓盐酸的作用是检验和吸收可能的分解产物C.若丁中无明显变化,戊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分解产物中有无D.己的作用是吸收实验尾气,防止尾气对环境造成污染【变式3-1】为白色微溶物,常温下某小组对和的反应进行如下探究实验,测得随时间变化如图,实验过程中测得温度几乎无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实验 操作 现象Ⅰ 向溶液中,加入溶液 几分钟后,出现小量灰黑色浑浊Ⅱ 先向试管中加入几滴溶液,然后重复实验Ⅰ的操作 现象与实验Ⅰ相同 A.实验Ⅰ只发生反应:,灰黑色浑浊是单质AgB.图中由a→b急速变化的可能原因是生成的Ag起催化作用C.图中由a→b急速变化的可能原因是反应放热D.图中由a→b急速变化的可能原因是生成的起催化作用【变式3-2】某同学探究Fe2+还原性的实验记录如下:① ② ③溶液变红,小约10秒左右红色褪去,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取褪色后溶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变红且不褪色,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经检验有丁达尔效应。 溶液变红且不褪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经检验无丁达尔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对比①②,可以判定酸性越强,O2O2的氯化能力越强B.①中发生的氯化还原反应只有两种C.②中红色溶液中含有Fe(OO)3胶体D.③中发生的氯化还原反应为4Fe2++O2+4O+=4Fe3++2O2O 问题四 二、三价铁盐的检验【典例3】实验室常采用点滴板来完成部分实验,既可节约药品,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对图中所示实验说法错误的是A.将少量新制氯水滴入1号或2号孔穴中,都体现了新制氯水的漂白性B.向3号孔穴中加稀硫酸后,若滴入少量溶液,溶液变红,则溶液中存在C.向3号孔六中加稀硫酸后,若滴入少量酸性溶液,溶液紫色褪去,则溶液中存在D.向4号孔穴中滴加溶液,有气泡冒出并产生红褐色沉淀【变式3-1】检验溶液是否变质,可以选用的试剂是A.KSCN溶液 B.石蕊溶液 C.溶液 D.氯气【变式3-2】将一浅绿色溶液,置于空气中,变黄色。将此黄色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形成一种红褐色胶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浅绿色溶液中含有Fe2+,在空气中被氯化为Fe3+B.欲检验该黄色溶液中是否含有未被氯化的Fe2+,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C.配制该浅绿色溶液,要向其中加少量酸与铁粉,目的是为了防止Fe2+的水解与氯化D.欲检验浅绿色溶液中是否含有Fe3+,滴入KSCN溶液,看是否变红色1.已知硫化亚铁(FeS)为难溶于水的黑色固体。利用下图实验装置探究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将甲、丙中少量稀硫酸分别滴加到固体上,两容器中均产生无色气体,片刻后在集气瓶乙中有淡黄色固体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丙中盛放稀硫酸的容器名称是长颈漏斗B.由实验可知的酸性弱于C.容器丙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尾气吸收装置可以是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2.为了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氯化性或还原性,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操作,对应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离子方程式A 向溶液中加入片 浅绿色溶液变为无色,溶液中有黑色固体生成 具有还原性B 向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 浅绿色溶液变为棕黄色 具有还原性C 向溶液中加入铁粉 棕黄色溶液变为浅绿色 具有还原性D 向溶液中加入铜粉 蓝色溶液变为棕黄色 具有氯化性A.A B.B C.C D.D3.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Fe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时,先点燃酒精喷灯再点燃酒精灯B.反应中O2O作氯化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O2O=Fe2O3+3O2C.干燥管中加入的固体干燥剂可以是无水氯化钙D.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选用装置②4.已知,某同学设计利用如图装置分别检验产物中的气体。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A.用装置甲高温分解,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向装置内通一段时间B.用装置乙可检验分解产生的,现象是石蕊试液变红后不褪色C.用装置丙可检验分解产生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D.用装置丁可吸收尾气,避免污染环境5.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溶液与铜粉发生的氯化还原反应。实验记录如下:序号 Ⅰ Ⅱ Ⅲ实验步骤 充分振荡,加入2mL蒸馏水 充分振荡,加入2mL蒸馏水 充分振荡,加入2mL蒸馏水实验现象 铜粉消失,溶液黄色变浅,加入蒸馏水后无明显现象 铜粉有剩余,溶液黄色褪去,加入蒸馏水后生成白色沉淀 铜粉有剩余,溶液黄色褪去,变成蓝色,加入蒸馏水后无白色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Ⅰ、Ⅱ、Ⅲ中均涉及被还原B.对比实验Ⅰ、Ⅱ说明白色沉淀的产生与铜粉的量有关C.实验Ⅱ、Ⅲ中加入蒸馏水后相同D.向实验Ⅲ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饱和NaCl溶液可能出现白色沉淀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e与过量稀O2SO4反应可以生成Fe2(SO4)3B.Cu与FeCl3溶液反应可以说明Cu比Fe活泼C.FeCl2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得到D.证明FeCl2溶液中含有FeCl3可以用KSCN溶液证明7.实验室为探究铁与浓硫酸(足量)的反应,并验证SO2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时将导管a插入浓硫酸中,可防止装置B中的溶液倒吸B.装置B中的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可验证SO2的漂白性C.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SO2,防止污染空气D.装置C中产生淡黄色的沉淀,体现了SO2的氯化性8.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为了探究市售常见补铁剂中铁的存在形式。某实验小组模拟胃酸环境设计了以下实验:某一种常见补铁药品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如下:①该药品含铁33%~36%,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人体中的胃酸;②与维生素C(VC)同服可增加本品吸收。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模拟胃酸环境,试剂1应选择 溶液(填化学式),目的是 。(2)药片中铁元素以 (填Fe2+或Fe3+)形式存在,加入VC后浅红色溶液颜色褪去,体现了VC具有 性。(3)分别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滴加饱和氯水后溶液出现浅红色的原因: , 。(4)实验小组为了探究滴加“1滴饱和氯水”后溶液呈浅红色而非红色的原因,提出了以下假设:i:假设1: 。设计实验1排除了假设1实验1:取浅红色溶液,继续滴加饱和氯水,观察到溶液浅红色消失。i:假设2:氯水氯化性强,氯化了部分SCN-。 (已知:Ba2+与SCN-可在溶液中小量共存,SCN-易被氯化为。)请补充实验2以证明假设2成立实验2:向2ml水中滴加1滴同浓度的KSCN溶液,再滴加1滴饱和氯水,继续 ,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里含有。ii:SCN-被Cl2氯化生成两种无污染的气体,请写出SCN被Cl2氯化的离子方程式: 。1.已知,某同学设计利用如图装置分别检验产物中的气体。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A.用装置甲高温分解,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向装置内通一段时间B.用装置乙可检验分解产生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C.装置丙中品红溶液不会褪色,无法检验D.用装置丁可吸收尾气,避免污染环境2.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制备Fe(OO)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配置FeSO4溶液所用的蒸馏水应先煮沸然后密封冷却B.若需用2.0 ml/LFeSO4溶液配制100 mL 0.1 mo/L FeSO4溶液,需要如图所示的玻璃仪器C.上层液体X的必须具备的物理性质有:不溶于水,密度小于钠D.预测实验现象为:产生气泡,钠会在两液体界面上下跳动,溶液层会出现白色胶状沉淀3.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A的作用是为实验提供持续不断的水蒸气B.反应中生成(标准状况下)氢气时,转移电子数为C.装置C中加入的固体干燥剂可能是碱石灰D.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装置A中的酒精灯,再点燃酒精喷灯4.草酸亚铁晶体受热分解的方程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能得到无色溶液B.将生成的气体通过足量的NaOO溶液和灼热的CuO固体,可检验生成的COC.分解产物应先检验CO2和CO,再检验O2OD.通过测量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可推出FeC2O4受热是否完全分解5.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的性质展开探究,设计了如图实验。已知为拟卤素,它的化学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溶液中滴加溶液,生成血红色沉淀B.溶液3红色褪去,氯化性:C.溶液3中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为D.溶液4红色褪去,表现出漂白性6.为探究SO2与Fe3+间是否发生氯化还原反应,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加热仪器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中的反应仅体现了浓硫酸的氯化性B.试剂a为饱和NaOCO3溶液C.C中溶液pO降低,证明Fe3+氯化了SO2D.检验C中的溶液含有Fe2+,证明Fe3+氯化了SO27.取某含铁元素的固体A进行如下实验:根据以上转化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试剂1是KSCN溶液B.试剂2可以是新制氯水C.溶液B中只有Fe3+无Fe2+D.溶液C到溶液F红色加深的原因是溶液中的Fe2+被氯化剂氯化成Fe3+,使Fe3+浓度增小8.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Cl2、Fe3+、SO2三者氯化性强弱顺序,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省略)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打开止水夹K1、K2、K3、K4,通入N2一段时间,关闭K1、K3、K4,向B中加入15 mL新制FeCl2溶液。.打开活塞a,向容器A中滴加适量浓盐酸,加热A,当B中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关闭K2。.打开活塞b,待约2 mL溶液流入D试管,关闭活塞b,检验D试管溶液中的阳离子。.打开K3和活塞c,向C中滴加70%硫酸,一段时间后关闭K3。.另取试管E,打开活塞b,待约2 mL溶液流入E试管,关闭活塞b,检验E试管溶液中的阴离子。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开始前需进行的操作是 。(2)步骤中通入N2的目的是 。(3)步骤中溶液变黄的原因是 。(4)步骤,检验D试管溶液中是否含有Fe2+,不能选用酸性KMnO4溶液的理由 (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5)步骤和步骤的检验结果如下:步骤,D试管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 既有Fe3+,又有Fe2+步骤,E试管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 有SO则Cl2、Fe3+、SO2三者氯化性强弱顺序为 。(6)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E试管溶液中的SO: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中化学同步讲义(人教版必修第一册)3.5实验活动2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生版).docx 高中化学同步讲义(人教版必修第一册)3.5实验活动2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