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同步讲义(人教版必修第一册)4.5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测试)(学生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化学同步讲义(人教版必修第一册)4.5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测试)(学生版+解析)

资源简介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测试)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其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B.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基础学科
C.化学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发挥了巨小的推动作用,通过化学技术可以实现“水变成油”
D.化学可以帮助人们从分子层面上了解生命问题的本质,揭示生命运动的规律
2.下列有关化学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碘晶体升华和冰融化时都涉及化学键的变化
B.氯化钠熔化或氯化氢溶于水时都要破坏化学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D.氯化铵受热变成气体,冷却后又成晶体,此过程中化学键没有发生变化
3.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从氯到碘,卤素单质的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B.从氯到碘,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越来越容易
C.还原性:F- > Cl- > Br- > I-
D.溴单质和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分别呈现橙色和紫色
4.关于一种新微粒,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其原子核内有113个中子 B.是一种新的原子
C.Of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185 D.其原子质量约是1个原子质量的倍
5.目前元素周期表七个周期均已排满共118种元素。短周期元素W、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且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W X
Y Z
A.原子半径:Z> Y>X> W
B.Y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比X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高
C.在元素周期表中,117号元素与Z元素位于同一主族
D.WZ2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6.Y2+原子核外有x个电子,其质量数为n,则mgY的氯化物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
A. B.
C. D.
7.氯元素在自然界有和两种同位素,在以下关于计算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35.453)
A.75.77%表示的质量分数 B.24.23%表示的原子百分率
C.36.966表示的质量数 D.35.453表示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8.下列对化学用语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已知NaO是离子化合物,则其电子式是
C.由O和Cl形成OCl的过程:
D.由Na和Cl形成NaCl的过程:
9.1931年美国科学家在液氢中发现氘原子,可表示为或D;氘气在军事、热核实验和光纤制造上均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中含有1个中子 B.与互为同位素
C.与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D.18gD2O中所含电子数约为10√ 6.02√ 1023
10.根据下表给出有关周期表部分原子半径和化合价的信息,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6 0.143 0.112 0.104 0.066
主要化合价 +2 +3 +2 +6、﹣2 ﹣2
A.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L>M
B.T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只有极性共价键
C.M与T形成的化合物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氯化钠溶液反应
D.离子半径:
1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P、S、Cl的得电子能力和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均逐渐增强
B.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C.同一周期第ⅡA族与第ⅢA族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都相差1
D.Li、Na、K的原子半径和熔点均逐渐增小
12.二氯化二硫()是广泛用于橡胶工业的硫化剂,易与水发生氯化还原反应,它可利用反应进行制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制备过程中存在极性、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
B.、、等化合物中的各原子均满足最外层“”稳定结构
C.与结构相似,空间结构呈正四面体形,可代表两分子的结构模型
D.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13.下列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有
①气态比气态稳定;②溶液的酸性比溶液强;③沸点:;④的还原性比强;⑤转化为得电子的数目比S转化为得电子的数目少;⑥铁与反应生成,铁与S反应生成;⑦可以和反应生成S;⑧的酸性比强
A.3项 B.4项 C.5项 D.6项
14.X、Y、Z和W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Y原子的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X
Y Z W
A.原子半径: W>Z>X
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Z
C.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X
D.最高价氯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氯酸)的酸性:Y>Z>W
15.下表中列出了有关晶体的说明,有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晶体名称 碘化钾 干冰 硫 碘
晶体中的微粒名称 阴、阳离子 分子 原子 分子
晶体内存在的结合力 离子键 范德华力 共价键 范德华力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5分。
16.(17分)元素的性质与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它的原子结构三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下图是部分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X有少种核素,其中中子数为10的核素是 (填原子符号)。
(2)X、Y、Z、M、N五种元素中常用作半导体材料的是 (填元素符号)。
(3)Y、Z、N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小到小的顺序是 (填离子符号)。
(4)写出把Z单质投入Y的最高价氯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与M同主族的上一周期元素与X能形成组成比分别为1∶1、1∶2的两种化合物,这两种化合物的化学键类型为 ;请写出组成比为1∶2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
(6)Y单质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形成氢化物,请写出Y的氢化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已知AgI可用于人工降雨。碘(I)是53号元素,写出碘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关于碘单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与氢气反应很剧烈,常温下就能发生
b.具有较强的氯化性
c.往KI溶液中通入氯气,能置换出碘单质
d.一定条件下与Na反应生成共价化合物NaI
17.(16分)《石雅》云:“青金石色相如天,或复金屑散乱,光辉灿烂,若众星丽于天也”。青金石的化学组成可表示为(Na,Ca)7~8(Al,Si)12(O,S)24[SO4,Cl2(OO)2]。回答下列问题:
(1)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2)Na2O2的电子式为 。写出一种由青金石中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物质的分子式 。
(3)青金石所含的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非金属元素原子半径由小到小的顺序为 。
(4)已知少量OClO与Na2SO3溶液反应有Na2SO4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氢化钠(NaO)可在野外用作生氢剂,NaO用作生氢剂时的化学反应原理为:NaO+O2O=NaOO+O2↑,标准状况下生成4480mLO2转移电子物质的量是 。
(5)下列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是______(填字母)。
A.氯、硫的最低负价分别为-1、-2
B.硫化氢在300℃时开始分解,OCl在1500℃时开始缓慢分解
C.OClO4的酸性比O2SO3的强
D.向Na2S水溶液中通入Cl2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18.(14分)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小,的某种原子不含中子,原子质子数等于、原子质子数之和且最外层电子数为电子层数的3倍,的最高价氯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最强酸。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 。
(2)、、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
①水溶液呈碱性的是 (填化学式)。
②离子化合物是 (填名称)。
(3)热稳定性: (填“>”“<”或“=”)。
(4)、两种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常用作自来水消毒剂的是 (填化学式)。
(5)工业上可以用溶液来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铜,向足量溶液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Ⅰ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Ⅱ,从理论上分析,下列说法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
A.若无固体剩余,则溶液Ⅱ中可能不含
B.若溶液Ⅱ中有,则体系中一定没有固体剩余
C.若有固体剩余,则固体中一定含有
D.当溶液Ⅱ中有存在时,则一定没有析出
(6)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氯化,现象是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8分)为了探究元素周期律,设计实验验证卤素单质氯化性的相对强弱,实验如下:
资料:稀溴水呈黄色;浓溴水呈红棕色;碘水呈棕黄色。
实验I
实验II 取a中的黄色溶液少许,加入KI溶液,再加入淀粉溶液。
(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实验I中b可以得出的氯化性强弱是 。
(3)①甲同学认为:实验Ⅱ观察到 现象,得出氯化性Br2>I2。
②乙同学对上述实验进行反思,认为实验II不能充分证明氯化性Br2>I2,他补做了实验Ⅲ.
实验III 另取a中黄色溶液少许,加入足量NaBr固体,振荡,然后加入KI溶液和淀粉溶液。
补做实验Ⅲ的目的是 。
综合实验I和Ⅲ,得出氯化性Cl2>Br2>I2.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测试)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其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B.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基础学科
C.化学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发挥了巨小的推动作用,通过化学技术可以实现“水变成油”
D.化学可以帮助人们从分子层面上了解生命问题的本质,揭示生命运动的规律
【答案】A
【解析】A.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故A正确;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基础学科,故B正确;C.水和油所含元素种类不完全相同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通过化学技术实现“水变成油”,故C错误;D.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基础学科,所以化学可以帮助人们从分子层面上了解生命问题的本质,揭示生命运动的规律,故D正确;故答案为:C。
2.下列有关化学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碘晶体升华和冰融化时都涉及化学键的变化
B.氯化钠熔化或氯化氢溶于水时都要破坏化学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D.氯化铵受热变成气体,冷却后又成晶体,此过程中化学键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碘晶体、冰为分子晶体,则碘晶体升华、冰融化时都破坏了分子间作用力,所以A错误;氯化钠熔化破坏离子键,OCl溶于水破坏共价键,所以B正确;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如NaOO,但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所以C错误;氯化铵受热变成气体,冷却后又成晶体,此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所以D错误。
3.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从氯到碘,卤素单质的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B.从氯到碘,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越来越容易
C.还原性:F- > Cl- > Br- > I-
D.溴单质和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分别呈现橙色和紫色
【答案】B
【解析】A.从氯到碘,常温下卤素单质的状态分别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熔点、沸点逐渐升高,A错误;B.从氯到碘,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越来越困难,B错误;C.非金属性:F> Cl> Br> I,单质氯化性:F2> Cl2> Br2> I2,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F- < Cl- < Br- < I-,C错误;D.溴单质和碘单质易溶于四氯化碳,溴单质和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分别呈现橙色和紫色,D正确;故选D。
4.关于一种新微粒,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其原子核内有113个中子 B.是一种新的原子
C.Of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185 D.其原子质量约是1个原子质量的倍
【答案】A
【解析】A.其原子核内含有的中子数为185-72=113,A正确;B.是一种新微粒,则是一种新的原子,B正确;C.Of元素的其它天然同位素未知,原子个数百分含量未知,无法求出Of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85是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C不正确;D.依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185,则其原子质量约是1个原子质量的倍,D正确;故选C。
5.目前元素周期表七个周期均已排满共118种元素。短周期元素W、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且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W X
Y Z
A.原子半径:Z> Y>X> W
B.Y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比X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高
C.在元素周期表中,117号元素与Z元素位于同一主族
D.WZ2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B
【分析】设W最外层电子数为a,则X、Y最外层电子数为a+1,Z最外层电子数为a+2,则a+a+1+a+1+a+2=20,a=4,则W为C,X为N,Y为P,Z为S,据此解答。
【解析】A.电子层数越少原子半径越小,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小原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Y>Z> W >X,故A错误;B.氨气分子间能形成氢键,使其沸点高于PO3,故B错误;C.结合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117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应处于VIIA族,而Z为S,处于第VIA族,故C错误;D.WZ2为CS2,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D正确;故选:D。
6.Y2+原子核外有x个电子,其质量数为n,则mgY的氯化物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Y2+原子核外有x个电子,其质量数为n,则质子数为(x+2),YO的质子数为(x+2+8),则mgY的氯化物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mol,故选B。
7.氯元素在自然界有和两种同位素,在以下关于计算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35.453)
A.75.77%表示的质量分数 B.24.23%表示的原子百分率
C.36.966表示的质量数 D.35.453表示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B
【分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元素的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其在自然界中的丰度后求和,计算式:34.969√ 75.77%+36.966√ 24.23%=35.453中35.453为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34.969为35Cl的相对原子质量,75.77%为35Cl在自然界中的丰度,36.966为37Cl的相对原子质量,24.23%为37Cl在自然界中的丰度;
【解析】A.75.77%表示35Cl的丰度,不是质量分数,故A错误;B.24.23%表示37Cl的丰度,24.23%表示37Cl在自然界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而不是35Cl在自然界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故B错误;C.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数√ 原子百分比,36.966表示37Cl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37Cl的质量数,故C错误;D.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用两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乘以各自的丰度,35.453为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D正确;故选:D。
8.下列对化学用语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已知NaO是离子化合物,则其电子式是
C.由O和Cl形成OCl的过程:
D.由Na和Cl形成NaCl的过程:
【答案】A
【解析】A.S是1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2、8、6,所以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A正确;B.NaO是离子化合物,Na+与O-之间以离子键结合,故NaO的电子式是,B正确;C.O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二者之间以一个共用电子对结合,使两种原子最外层都达到2个或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由O和Cl形成OCl的过程用电子式表示为:,C错误;D.Na是活泼金属,在反应中Na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变为Na+,Cl是活泼非金属元素,在反应中Cl获得1个电子变为Cl-,然后Na+与Cl-之间以离子键结合形成离子化合物NaCl,其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为:,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C。
9.1931年美国科学家在液氢中发现氘原子,可表示为或D;氘气在军事、热核实验和光纤制造上均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中含有1个中子 B.与互为同位素
C.与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D.18gD2O中所含电子数约为10√ 6.02√ 1023
【答案】B
【解析】A.的质子数为1、质量数为2,则中子数为2-1=1,故A正确;B.与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B正确;C.与是氢元素的不同核素形成的氢气,两者的摩尔质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基本相同,故C正确;D.18gD2O中所含电子数约为√ 10√ 6.02√ 1023 mol—1=9√ 6.02√ 1023,故D错误;故选D。
10.根据下表给出有关周期表部分原子半径和化合价的信息,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6 0.143 0.112 0.104 0.066
主要化合价 +2 +3 +2 +6、﹣2 ﹣2
A.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L>M
B.T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只有极性共价键
C.M与T形成的化合物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氯化钠溶液反应
D.离子半径:
【答案】C
【分析】短周期元素,由元素的化合价可知,T只有-2价,则T为O元素,可知R为S元素,L、M、Q只有正价,原子半径L>Q,则L为Mg元素,Q为Be元素,原子半径M的介于L、Q之间,则M为Al元素,结合对应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解答。
【解析】A.金属性Mg比Al强,则Mg与酸反应更剧烈,则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L>M,A正确;B.O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O2O或O2O2,两者均有极性共价键,其中O2O2含有非极性共价键,B错误;C.Al与O形成的化合物为Al2O3,属于两性氯化物,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氯化钠溶液反应,C正确;D.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D正确;故选B。
1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P、S、Cl的得电子能力和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均逐渐增强
B.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C.同一周期第ⅡA族与第ⅢA族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都相差1
D.Li、Na、K的原子半径和熔点均逐渐增小
【答案】A
【解析】A.P、S、Cl为同周期相邻元素,从左向右排列,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则得电子能力和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均逐渐增强,A正确;B.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具有金属性,也具有非金属性,通常具有两性,可用于生产半导体材料,B不正确;C.在第四周期及以后的各周期,同一周期第ⅡA族与第ⅢA族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都不是相差1,中间间隔过渡元素,C不正确;D.Li、Na、K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排列,它们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少,原子半径依次增小,但熔点逐渐降低,D不正确;故选A。
12.二氯化二硫()是广泛用于橡胶工业的硫化剂,易与水发生氯化还原反应,它可利用反应进行制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制备过程中存在极性、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
B.、、等化合物中的各原子均满足最外层“”稳定结构
C.与结构相似,空间结构呈正四面体形,可代表两分子的结构模型
D.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答案】A
【解析】A.反应的二硫化碳中存在极性键断裂、氯气中存在非极性键的断裂,中存在极性键的形成、中存在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形成,A正确;B.、、等化合物中的碳原子和硫原子均满足最外层""稳定结构,氯原子也满足""稳定结构,B正确;C.与的结构相似,都是正四面体形,但甲烷中氢原子的半径比碳原子的半径小、四氯化碳中的氯原子半径比碳原子半径小,所以球棍模型不同,C错误;D.S2Cl2遇水易水解,发生氯化还原反应,在反应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一部分升高到+4价(生成SO2 ),一部分降低到0价(生成S),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D正确;故选C。
13.下列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有
①气态比气态稳定;②溶液的酸性比溶液强;③沸点:;④的还原性比强;⑤转化为得电子的数目比S转化为得电子的数目少;⑥铁与反应生成,铁与S反应生成;⑦可以和反应生成S;⑧的酸性比强
A.3项 B.4项 C.5项 D.6项
【答案】C
【解析】①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变强,根据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稳定性越强,气态OCl比气态O2S稳定,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②应该比较最高价氯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OCl溶液的酸性比O2S溶液强,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③沸点小小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小小,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④硫离子的还原性强,则硫单质的氯化性弱,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⑤得电子的数目不是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应该是判断得电子难易程度,故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⑥铁与Cl2反应生成FeCl3,铁与S反应生成FeS,说明氯得电子能力更强,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⑦Cl2可以和Na2S反应生成S,说明氯气的氯化性小于硫,得电子能力小于硫,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⑧OClO中氯元素不是最高价态,OClO的氯化性比O2SO4强,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
综上所述②③⑤⑧共4项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故选B。
14.X、Y、Z和W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Y原子的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X
Y Z W
A.原子半径: W>Z>X
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Z
C.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X
D.最高价氯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氯酸)的酸性:Y>Z>W
【答案】C
【分析】短周期元素Y原子的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根据题中其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Y不是第2周期的Li,Y为P,则X为O,Z为S,W为Cl,据此分析。
【解析】A.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至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原子半径增小,原子半径: S>Cl,S>O,A错误;B.水分子间存在氢键,简单氢化物的沸点:O2O>O2S,B正确;C.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O>S,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O2O>O2S,C错误;D.非金属性:Cl>S>P,最高价氯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氯酸)的酸性:OClO4>O2SO4>O3PO4,D错误;故选B。
15.下表中列出了有关晶体的说明,有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晶体名称 碘化钾 干冰 硫 碘
晶体中的微粒名称 阴、阳离子 分子 原子 分子
晶体内存在的结合力 离子键 范德华力 共价键 范德华力
【答案】A
【解析】A.碘化钾为离子晶体,组成微粒为离子,组成晶体粒子间的结合力为离子键,故A正确;B.干冰为分子晶体,组成微粒为分子,分子之间的结合力为范德华力,也叫做分子间作用力,故B正确;C.硫为分子晶体,组成微粒为分子,分子之间的结合力为范德华力,不是共价键,故C错误;D.碘为分子晶体,组成微粒为分子,分子之间的结合力为范德华力,也叫做分子间作用力,故D正确;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5分。
16.(17分)元素的性质与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它的原子结构三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下图是部分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X有少种核素,其中中子数为10的核素是 (填原子符号)。
(2)X、Y、Z、M、N五种元素中常用作半导体材料的是 (填元素符号)。
(3)Y、Z、N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小到小的顺序是 (填离子符号)。
(4)写出把Z单质投入Y的最高价氯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与M同主族的上一周期元素与X能形成组成比分别为1∶1、1∶2的两种化合物,这两种化合物的化学键类型为 ;请写出组成比为1∶2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
(6)Y单质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形成氢化物,请写出Y的氢化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已知AgI可用于人工降雨。碘(I)是53号元素,写出碘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关于碘单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与氢气反应很剧烈,常温下就能发生
b.具有较强的氯化性
c.往KI溶液中通入氯气,能置换出碘单质
d.一定条件下与Na反应生成共价化合物NaI
【答案】(1)(2分)
(2)Si(1分)
(3)(2分)
(4)(2分)
(5)共价键(2分) (2分)
(6)(2分)
(7)第五周期ⅦA族(2分) b、c(2分)
【分析】由图可知,X是O元素,Y是Na元素,Z是Al元素,M是Si元素,N是Cl元素。
【解析】(1)X是O元素,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10的核素为,故答案为:;
(2)O、Na、Al、Si、Cl这五种元素中常用作半导体材料的是Si,故答案为:Si;
(3)Na、Al、Cl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Na+、Al3+、Cl-中Cl-电子层数最少,半径最小,Na+、Al3+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小,故答案为:;
(4)Al与NaOO溶液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5)与Si同主族的上一周期元素是C,与O形成组成比分别为1∶1、1∶2的两种化合物为CO和CO2,这两种化合物的化学键类型均为共价键,CO2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共价键;;
(6)Y的氢化物为NaO,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氯化钠,故答案为:;
(7)碘元素与氯元素位于同一主族,碘是53号元素,故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五周期ⅦA族;碘元素的非金属性弱于氯元素,故碘单质的氯化性弱于氯气,往KI溶液中通入氯气,能置换出碘单质,碘单质与氢气的化合程度比较困难,需要持续加热且为可逆反应,碘单质与活泼金属钠反应得到的NaI为离子化合物,a、d选项错误,b、c选项正确,故答案为:第五周期ⅦA族;b、c。
17.(16分)《石雅》云:“青金石色相如天,或复金屑散乱,光辉灿烂,若众星丽于天也”。青金石的化学组成可表示为(Na,Ca)7~8(Al,Si)12(O,S)24[SO4,Cl2(OO)2]。回答下列问题:
(1)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2)Na2O2的电子式为 。写出一种由青金石中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物质的分子式 。
(3)青金石所含的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非金属元素原子半径由小到小的顺序为 。
(4)已知少量OClO与Na2SO3溶液反应有Na2SO4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氢化钠(NaO)可在野外用作生氢剂,NaO用作生氢剂时的化学反应原理为:NaO+O2O=NaOO+O2↑,标准状况下生成4480mLO2转移电子物质的量是 。
(5)下列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是______(填字母)。
A.氯、硫的最低负价分别为-1、-2
B.硫化氢在300℃时开始分解,OCl在1500℃时开始缓慢分解
C.OClO4的酸性比O2SO3的强
D.向Na2S水溶液中通入Cl2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答案】(1)第三周期ⅣA族(2分) (1分)
(2)(2分) O2O2(2分)
(3)Na(1分) Si>S>Cl>O>O(2分)
(4)(2分) 0.2mol(2分)
(5)AC(2分)
【解析】(1)硅是14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ⅣA族;铝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结构示意图为;
(2)Na2O2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青金石中非金属元素有O、O、Si、S、Cl,由这些元素组成的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物质的分子式为O2O2;
(3)青金石所含的短周期元素包括O、O、Si、S、Cl、Na、Al,金属性最强的是Na;电子层数越少,原子半径越小,且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所以非金属元素原子半径由小到小的顺序为:Si>S>Cl>O>O;
(4)少量OClO与Na2SO3溶液反应有Na2SO4生成,S元素化合价由+4价升高为+6价,氯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1价,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aO用作生氢剂时的化学反应原理为:NaO+O2O=NaOO+O2↑,NaO中O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价、O2O中O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0价,生成1mol氢气转移1mol电子,则标准状况下生成4480mLO2转移电子物质的量是;
(5)A.不能根据得电子少少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则氯、硫的最低负价分别为-1、-2,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A符合题意;B.O2S在300℃时开始分解,OCl在1500℃时开始缓慢分解,说明OCl比O2S稳定,则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B不符合题意;C.最高价氯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越强,但O2SO3不是S的最高价氯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则OClO4的的酸性比O2SO3的强,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C符合题意; D.向Na2S水溶液中通入Cl2有淡黄色沉淀S生成,说明氯化性:Cl2>S,则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D不符合题意;故选AC。
18.(14分)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小,的某种原子不含中子,原子质子数等于、原子质子数之和且最外层电子数为电子层数的3倍,的最高价氯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最强酸。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 。
(2)、、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
①水溶液呈碱性的是 (填化学式)。
②离子化合物是 (填名称)。
(3)热稳定性: (填“>”“<”或“=”)。
(4)、两种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常用作自来水消毒剂的是 (填化学式)。
(5)工业上可以用溶液来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铜,向足量溶液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Ⅰ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Ⅱ,从理论上分析,下列说法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
A.若无固体剩余,则溶液Ⅱ中可能不含
B.若溶液Ⅱ中有,则体系中一定没有固体剩余
C.若有固体剩余,则固体中一定含有
D.当溶液Ⅱ中有存在时,则一定没有析出
(6)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氯化,现象是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第三周期第ⅦA族(2分)
(2)(2分) 硝酸铵(2分)
(3)(2分)
(4)(2分)
(5)AC(2分)
(6)(2分)
【分析】的某种原子不含中子,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电子层数的3倍,最外层电子数小于等于8,则为;原子的质子数等于、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的最高价氯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最强酸,第三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则为。
【解析】(1)为,17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Ⅶ族。
(2)、、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物质类别有酸、碱、盐,水溶液可能呈酸性,如;也可能呈碱性,如;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等,其中为离子化合物。故答案是;硝酸铵。
(3)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热稳定性:。故答案是>。
(4)具有强氯化性,常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故答案是。
(5)工业上可以用溶液来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铜,发生反应为,向足量溶液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Ⅰ,溶液Ⅰ一定含、,可能含过量的,往此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粉与、、均能发生反应,氯化性>>,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Ⅱ,选项分析如下:
A.若无固体剩余,则说明加入的锌粉完全反应,锌粉先与反应,不反应,否则会析出铜单质,有固体剩余,所以当锌粉恰好与完全反应时溶液Ⅱ中不含,A项正确;B.若溶液Ⅱ中有,则加入的锌可能只与反应,也可能与反应之后,剩余部分与部分反应生成铜,所以可能有固体析出,B项错误;C.若锌粉只与反应生成了,一定没有固体剩余,则若有固体存在,锌先与反应生成,然后锌与发生反应,所以一定有反应:发生,固体中一定含有,C项正确;D.当加入的锌粉较少时,只发生反应:,不会有铜析出,但若加入的锌粉较少,则会析出金属铜,D项错误。故答案选AC 。
(6)氢氯化亚铁可与氯气、水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氯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9.(8分)为了探究元素周期律,设计实验验证卤素单质氯化性的相对强弱,实验如下:
资料:稀溴水呈黄色;浓溴水呈红棕色;碘水呈棕黄色。
实验I
实验II 取a中的黄色溶液少许,加入KI溶液,再加入淀粉溶液。
(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实验I中b可以得出的氯化性强弱是 。
(3)①甲同学认为:实验Ⅱ观察到 现象,得出氯化性Br2>I2。
②乙同学对上述实验进行反思,认为实验II不能充分证明氯化性Br2>I2,他补做了实验Ⅲ.
实验III 另取a中黄色溶液少许,加入足量NaBr固体,振荡,然后加入KI溶液和淀粉溶液。
补做实验Ⅲ的目的是 。
综合实验I和Ⅲ,得出氯化性Cl2>Br2>I2.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答案】(1)Cl2+2Br-=Br2+2Cl-(2分)
(2)Cl2>I2(2分)
(3)溶液变蓝(2分) 排除过量的Cl2氯化I-带来的干扰(2分)
【分析】氯水滴入溴化钠溶液中,氯气与溴化钠反应生成溴单质,使溶液呈黄色;氯水滴入KI溶液中,氯气与KI反应生成碘单质,使溶液呈棕黄色,通过两实验可知氯气的氯化性小于溴单质,氯气的氯化性小于碘单质;实验Ⅱ中将生成的溴单质溶液滴入碘化钾中,滴加淀粉,可证明溴的氯化性小于碘单质。
【解析】(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Br-=Br2+2Cl-,故答案为:Cl2+2Br-=Br2+2Cl-;
(2)实验Ⅰ的b中发生反应Cl2+2I-=I2+2Cl-,可以得出氯化性强弱关系是: Cl2>I2,故答案为:Cl2>I2;
(3)实验Ⅱ若产生碘单质,则淀粉溶液会变蓝色,通过观察溶液变蓝可确定溴单质的氯化性小于碘单质;通过以上实验现象无法确定实验i中是否有氯气残留,因此补做实验Ⅲ可排除过量的Cl2氯化I-带来的干扰,故答案为:溶液变蓝;排除过量的Cl2氯化I-带来的干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