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1-3章知识点归纳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1-3章知识点归纳

资源简介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1.恒星、行星与卫星辨析
①恒星:自身能够发光发热的天体。例如:太阳
②行星:自身不能发光,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例如:地球
③卫星:围绕行星运转的天体。例如: 月球
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
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
4.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①适宜的温度②大气层的保护③液态水
5.国外探索太空的成就:
①1957 年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② 1961 年苏联“ 东方红 l 号” 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
③1969 年美国“阿波罗11号” 飞船登上月球。
④1977 年美国“旅行者号“ 空间探测器成功发射。
⑤ 1990 年美国哈勃空间望远镜成功发射。
⑥1997 年美国“旅居者号” 空间探测器成功发射
6.我国探索太空的成就:
①1970 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②2003 年“ 神舟五号”飞船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③2007 年我国成功发射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
④2016 年我国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中国天眼"
⑤2021 年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
⑥2022 年我国“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
7.太空探索的意义:
①有助千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资源的开发。
②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③更好的保护地球家园,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和求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第二节 地球和地球仪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1)猜想:天圆地方
(2)逻辑推理/推断:太阳和月亮的形状
(3)实践证明: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4)科学证实:地球卫星照片
2.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实例
(1)海岸观船:眺望从远方驶来的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驶离时,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月食
(3)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4)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地球的大小
(1)平均半径:6371 千米
(2)最大周长:4 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
(3)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
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1)地轴:地球围绕地轴发生自转运动,但是这根地轴是不存在的,是假想轴
(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做两极,其中对着北极星的点叫北极, 是地球的最北点;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3)纬线与经线:纬线是个圆,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是个半圆,指示南北方向
5.经纬线与经纬度
纬线与纬度 经线与经度
图示
形状 圆 半圆
指示方向 东西 南北
长短 不等长,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 到南北两极缩成一点 等长
关系 所有的纬线相互平行 所有的经线交于南北两极
度数范围 0°-90° 0°-180°
起始线 0°纬线(赤道) 0°经线(本初子午线)
符号 北纬N 南纬S 东经E 西经W
特殊线 0°-30°低纬度 30°-60°中纬度 60°-90°高纬度 赤道0°回归线23.5°极圈66.5° 本初子午线0° 东西半球分界线20°W、160°E
6.怎样的两条经线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
(1)度数相加等于 180°
(2)方向相反
7.判断东西经
1.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2.依据递变规律,向东增加为东经,向西增
8.判断东西半球
东、西半球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
判断南北纬
1.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2.依据递变规律,向北增加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10.判断南北半球
以赤道为分界限,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公转的特点
运动 方向 中心 周期 现象
自转 自西向东 极点—北逆南顺 地轴 一天 ①昼夜交替 ②不同经度上产生时间差异 ③太阳东升西落
公转 自西向东 太阳 一年 ①四季的产生 ②昼夜长短的变化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④五带的划分
2.地球自转
①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②地球自转地理现象及原因
A.昼夜交替—昼夜现象+地球自转
B.太阳东升西落—地球自西向东转
C.时差—经度不同+时差
3.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示意图
节气 太阳直射 日期 昼夜情况 特殊情况
春分 赤道 3.21 前后 昼夜等长
夏至 北回归线 6.21 前后 昼长夜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 地区出现极昼
秋分 赤道 9.23 前后 昼夜等长
冬至 南回归线 12.22 前后 昼短夜长 南极圈及其以南 地区出现极昼
正午太阳高度角
A.一天内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或者物体影子长度在一天内的变化,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的
B.一年或者季节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这是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的。
【提示】太阳高度角越高,影子越短。
第一节 地图的阅读
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语言
比例尺、图例、方向标
关于比例尺的考点
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注意:在计算的时候要保持单位一致,1km=100000cm,1m=100cm)
形式 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大小 比例尺大,表示的范围小,内容更加详细比例尺小,表示的范围大,内容更加简略。(大小祥、小大略)
3.方向判读
①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方向标定向:指向标一般指向北方,如果没有标注默认指北
③经纬网定向:横纬竖经。纬线指向东西方向,同一条纬线上只有正东和正西 经线指向南北方向,同一条经线上只有正南和正北。
第二章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地形图
方面 内容
概念 海拔 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值 在等高线上标有海拔数值
等高距 相邻两条等高距之间的差值
特点 (1)等高线地形图是闭合的曲线 (2)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相等 (3)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的海拔高度相等
作用 (1)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2)识别常见的地形部位/山体部位:【高谷低脊】
2.分层设色地形图
高原山地:棕褐色 丘陵:黄色 平原:绿色
海洋:蓝色 积雪、冰川:淡紫色、白色
3.五种地形类型
【注】区分山体部位、地形类型、地形区、地势等概念。
地形:地球陆地表面各种各样形态的总称。
地势:地表高低起伏的趋势。
地形类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
地形区:XX高原、XX盆地、XX平原
第二章 第三节 地图的选择和应用
1.选择合适的地图:
一般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两大类
(1)根据使用目的,选择类型合适的地图(政区图、交通图、旅游图、地形图等)
(2)根据地域范围,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大小祥,小大略)。
表示范围大小 表示内容详略
大比例尺 小 详细
小比例尺 大 简略
数字地图的应用
①查找站点、景点等信息②实时线路规划和导航③城市管理④资源调查⑤灾害监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1.地球海陆比例及分布
(1)比例:71%是海洋、29%是陆地,可以概括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世界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点附近是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分布在南半球,但是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七大洲、四大洋
(1)七大洲、四大洋分布、轮廓、名称、面积
(2)七大洲的分界线
大洲 内容
亚洲与欧洲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乌乌里大黑土】
亚洲与非洲 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 白令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 巴拿马运河
欧洲与非洲 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南美洲与南极洲 德雷克海峡
(3)大洲与大洋的考点
问题 答案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北冰洋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完全在南半球的大洲 南极洲
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亚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 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 北美洲、欧洲
完全在北半球的大陆 亚欧大陆、北美洲大陆
第三章 第二节 世界的地形
1、陆地地形:
(1)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
(2)陆地地形分布特征:
①山地:分布醒目,且呈条带状分布;多高大绵长山脉;
②高原:分布较广;
③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大多由河流冲积而成;
④不同地区的地形差异很大。
(3)主要地形单元:
①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一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 珠穆朗玛峰一世界最高峰;
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的山脉;
②高原:巴西高原一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 青藏高原—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
③平原:亚马孙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由亚马孙河冲积而成;
④盆地:刚果盆地—世界面积最大盆地;
(4)主要大洲的主要地形:
非洲:地形单一,以高原为主;
亚洲:地形复杂,以高原、山地为主;
2、海底地形:
①大陆架: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不超过200米;
②大陆坡:大陆架外缘的巨大陡坡,海水深度从几百米陡增到几千米;
③海沟:大洋底部最深的地方,出现在大陆坡与洋盆交界;
④洋盆:宽广相对平坦的大洋底部;
③洋中脊:大洋中部的海底山脉;
第三章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举例说明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
(1)地壳的变动: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2)海平面的升降:我国东部海底古河道遗迹
(3)人类活动:荷兰的围海大坝
大陆漂移说
①提出者: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②证据:(1)非洲与南美洲轮廓的相似性(大西洋面积在扩大、太平洋面积在缩小)
(2)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3)生物的相似性
3.板块构造学说
方面 内容
学 说内容 (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2)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 (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4)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六 大板块 考点: (1)太平洋板块是完全由海洋组成的板块 (2)印度洋板块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三块陆地 (3)大西洋的形状近似于 S 型,太平洋的形状近似于圆形
板 块运动 在板块的交界处发生两种运动 ①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海洋②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
地震带 (1)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2)环太平洋地带 考点:火山、地震带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地带,原因是地壳比较活跃
常考 (1)红海为什么在不断扩张? 答:位于非洲板块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板块之间发生张裂 (2)地中海为什么在不断的缩小? 答: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板块之间发生碰撞挤压 (3)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为什么在不断升高? 答:位于亚欧板块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板块之间发生碰撞挤压 (4)阿尔卑斯山脉为什么在不断升高? 答:位于亚欧板块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板块之间发生碰撞挤压 (5)科迪勒拉山系为什么不断升高?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板块之间发生碰撞挤压 (6)日本为什么地震火山频发?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