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南方地区 教学设计 (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 南方地区 教学设计 (4)

资源简介

1教学目标
1、利用中国地图,了解太湖流域在中国的位置。
2、根据地形图、气候图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太湖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水”对太湖流域生产、生活的影响。
3、通过对太湖流域城镇的形成、发展,理解水乡城镇兴起和发展与“水”的密切关系。
4、通过对太湖流域的描述,培养发散思维、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5、能根据相关资料,了解太湖流域水乡城镇的现状,理解一个地区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以此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学情分析
本课时是七年级下册的内容,经过一年级上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地理内容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前面第一课《北方地区》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掌握了学习一个特定区域的基本方法,对太湖流域的自然环境也有初步认识。部分学生通过旅游、电视等对太湖流域有一定了解,但是大多是比较直观的感悟,不能形成系统的认知,需要进一步学习,了解诶太湖流域人们的生产生活特色。
3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在于说明水对水乡城镇的“孕育”作用,让学生了解水对水乡城镇的生产、生活的影响。本课的难点在于太湖周边城镇的兴起和发展。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学教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课前播放视频
提问:你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
展示诗歌《送人游吴》
提问: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诗歌。我们邀请一位平时朗诵比较好的同学为大家朗读一下?
思考并回答
学生推荐并朗读过渡
这首诗描写的是姑苏城(今苏州城)的景象。苏州是太湖流域一个著名的城市,今天我们就一起追随诗人的脚步到太湖流域去走走看看。
环节一:太湖流域的自然条件
提问:我们要了解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首先得知道什么?
出示中国水系图出示太湖流域图(教师在引导时指出太湖流域包括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地区以及上海部分地区。)
继续引导学生看太湖流域图
提问:找一找图中主要有哪些河流与湖泊?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图例内容)
在这些河流中有一条非常特殊的河流,同学们知道是哪条吗?
教师小结:太湖流域河湖众多,再加上人工开凿的运河,形成了完整的水网体系。
继续设问:为什么太湖流域河湖这么多?
出示中国气候类型图
提问:根据中国气候类型图,请尝试说出太湖流域所属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引导学生回顾中国主要的气候类型)
教师小结: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
出示中国地形图
提问:根据中国地形图,请说出太湖流域所处的地形?
教师小结:位于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归纳:太湖流域气候温暖湿润,河湖众多。使其成为了著名的水乡。
回答: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读图并回答: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缘。
读图回答:太湖流域三面滨江临海,地跨两省一市。读图并回答,得出太湖流域河湖众多的结论。
京杭大运河。回答:与气候有关,与地形有关
读图回答: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降水丰沛。位于长江三角洲 。过渡
我们再一起看《送人游吴》,诗中提到的许多场景和我们课前观看的视频中的场景,是否和刚才分析的太湖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一致呢?都与什么密切相关?(水)
太湖流域人们的生产生活是否也与水紧密联系呢?
环节二:生产生活特色
探究一:请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和诗中提到的场景说说水乡在生产、生活方面分别有什么特色?并分析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特色?(PPT中提示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回答)
教师:看同学们都有些沉默,这个问题可能有点难,我们可以发动身边的伙伴一起交流,看看能否解决?(五分钟左右)
生产特色:教师出示《送人游吴》诗歌提问:仔细品读这首诗歌,我们可以发现诗中有许多场景是与生产有关的,同学们能找到相关的词语吗?你能根据诗中的这些描述以及所学知识,说说当地的生产特色吗?
闲地少、菱藕——农业发达
提问:太湖流域还有哪些农作物?
教师补充文字材料提问:太湖流域农业发达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关系吗?
教师归纳:太湖流域地势低平,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足、河湖密集。
渔——捕鱼业,养殖业。
教师归纳:太湖流域在古代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绮罗——种蚕桑,棉纺织业发达。
船——发展航运业。
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特色?教师提问:那么诗中有没有一些字词是能体现当地人们生活特色的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提问:你能根据诗中的这些描述以及所学知识,说说当地的生活特色吗?
1、建筑特色:教师展示图片和文字材料
坡顶:有利于排水—水多—与气候有关
依河而居:为了洗涤、取水以及出行方便
2、交通:教师展示图片和文字材料
归纳:形成了“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的特色。
3、风俗习惯:
先让学生说,书本有部分内容然后教师展示图片和文字材料3、饮食:
先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答
还有吗?
我们发现这些食物好像都是以充足的水源为基础的。
太湖流域会呈现出这样的生活特色呢?
归纳: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尤其是降水丰富、河湖众多密切相关,还受到当地生产关系的影响。
学生:1、同伴互助,合作完成探究一。
2、各组代表分享成果,其他组同学补充。
3、师生共同品读诗歌,补充完整内容。(根据学生回答的程度,有些内容可以简略)分析并回答:闲地少、菱藕、船、绮罗、渔。
学生回答:水稻、油菜、蚕桑……
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太湖流域的自然环境回答。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关,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河湖众多。
学生品读诗歌寻找答案:人家尽枕河、水巷小桥多、菱藕、船、渔坡顶的房屋,依河而居(书本P46)连桥成街船是主要交通工具
学生通过生活中对水乡的了解和书本内容回答
过三桥、摇快船、元宵走桥,中元放河灯祭神……回答:太湖三白、蟹……
米饭为主食,菱藕等
过渡
(展示诗歌)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了太湖流域农业、手工业发达。除了满足人们自己日常需要外,多余的产品怎么办?比如诗中提到的菱藕、绮罗等。
环节三:太湖周边城镇的兴起
探究二:同学们能尝试利用老师提供的几项材料描述太湖周边城镇的兴起和发展过程吗?
邀请几组合作小组代表分享成果,当得到不一致答案时请学生说明自己的理由。当学生遇到困难回答不出,教师可以适时提示书本P46第一段内容,并配以解说,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教师小结:随着农业和手工业和的发展,出现多余的物品,人们就用船载着到码头进行交易,这里成为了交易场所和货物的集散地,形成了集市,随着交易的频繁,人数和商品的不断增多,出现了店铺、街道和手工作坊,在这里聚集了许多以从事工商业为生的居民。后来就发展成了城镇。这些城镇的兴起与水密不可分,水是水乡最大的特色。
教师出示《太湖流域的古镇分布图》
今天太湖流域的许多城镇就是这样发展而来的,比如我们通常所说的江南六大水乡古镇。
互相帮助,合作完成任务,并分享交流成果。
过渡
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有的水乡古镇很好保留了水乡特色,发展了旅游业。更多的水乡城镇则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开始出现了全新的面貌。环节四:今日水乡
展示今日水乡的图片
提问:请同学说说水乡城镇发生了哪些变化?
变化:1、临近水边的低矮的木结构瓦房变成了新式楼房,并配备了现代化的公共设施;2、以水为街,临近水边的青石小道变成了宽阔的街道;3、小 船变成了现代化的交通。
小结:随着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加富裕,新型城镇悄然兴起,焕发出新的活力。
水乡城镇的现代化带来了许多好处的同时,有没有带来负面的影响呢?
教师: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给太湖流域的人们带来了财富,但是也带来了问题。比如:太湖流域的水体污染。
探究三:请分析太湖流域出现水体污染的具体原因有哪些?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作为课后拓展性思考题)
教师归纳:造成太湖流域水体污染的原因有很多,有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养殖业规模迅速扩大等。我们说是水孕育了太湖流域的水乡城镇,水是水乡城镇的最大特色,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太湖水恢复往日的美呢?出示文字材料:长江送水“治疗”太湖水污染
回答:房子、道路、交通工具……环境污染
近年来,太湖流域出现了严重的水污染。
企业乱排放污水
当地居民的生活垃圾
游客乱扔垃圾政府加强治理太湖流域污染力度;制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保护环境意识。
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个人:禁止乱扔各种废弃物
,节约用水,节能减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