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青藏地区 教学设计 (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课 青藏地区 教学设计 (2)

资源简介

1课程标准
1-2-6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方面的特点。
2教材分析
《海拔最高的牧区》围绕青藏地区的牧业生产展开。教材首先介绍了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高寒的自然环境使这里的生产和生活别具特色:饲养的牲畜、居住的帐篷、身上的藏袍等。此外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
课本重在体现牧民生活及其与自然环境、牧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3学情分析
本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直围绕的主题就是自然环境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学生对于这些都有了初步认识,比如如何描述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但是如何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这就因区域而论。对于青藏地区,有的同学会有一些直接体验,有些同学从媒体上了解过,因而需要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将学生过去所学内容和现在所学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环境如何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而这里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一个特征“高”,如何影响到其他环境要素,这在以前涉及较少,也是需要一步步带领学生深入探究。
4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描述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描述青藏地区牧民生产生活的特色及其与自然环境、牧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各种资料(音乐、图片、地图、文字等),分析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自然环境间各要素的关系;能够利用资料分析地形、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青藏地区的自然之美;感受青藏铁路给青藏地区带来的变化;认识人地之间的密切关系,感受藏族人民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5重点难点
难点:自然环境要素间的影响;自然环境如何影响生产活动
重点:牧民生产生活的特色及其与自然环境、牧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教学主要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景之初体验 通过9张图片导入本课所要学习的主题。提出问题:仔细观看图片,你知道这是哪个地方吗?你的判断理由是?从学生的关键词入手扩展到本课的学习框架。 观看图片,提炼有效信息。 1.图片资料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上课状态。2.图片中提炼的信息,是将学生的体验和过去的知识结合在一起。
景之再判断 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来了解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引出生产活动。引导学生探讨生活方式以及与自然环境和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 学生根据资料分析青藏地区的自然条件,生产活动。小组讨论分析藏民的生活方式以及与自然环境和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 从各种资料中获取有关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信息,为下一步生产活动分析做铺垫。分析自然环境、生产活动对当地生活方式的影响。
景之终印象 回顾所讲内容,提炼主题 概括主题 学生展开想象,再一次点名本课主题
景之新变化 通过歌曲《天路》引导学生分析其给藏族人民带来的影响 从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文化交流等来分析 交通条件的变化影响到当地牧民的生活。
全景扫描 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内容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关系;
自然环境影响生产活动;自然环境、牧业生产影响到生活方式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景之初体验
师:最近我们一直在学这个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去过寒冷的红松之乡,到过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体会过古老而现代的北京生活,还到过……那么今天我们要到另外一个地方,感受这个地方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那这个地方是哪里呢 你自己来判断,并且给出你的理由。
9张青藏高原的图片
师:这个地方是哪里,你的判断理由呢?在第几张图片判断出来了?
生:……
青藏地区,草场、雪山、藏民、帐篷……(师按照一定的位置书写,构成本课板书的基本结构,分析“雪山”形成?——反映海拔高(地形特点)“草场”这么大——是她的一角,还是她的主体特征(展现地图))
活动2【活动】景之再判断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下,青藏地区是怎样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那么我们了解一个区域,你需要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
生: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地形、气候等)、生产活动、生活方式……(师板书)
师:那么我们首先来了解下地理位置(展现地理位置图)
生:……
位于我国的西部,主要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
师:地形我们分析过了,接下来我们要来看一下这里什么气候
生:……
气候类型(回顾以前所学)、
师:来分析下这里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描述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生:……
气温和降水
师:我们首先来看下这里的气温状况,你能根据这两幅图来描述吗?。
生:……
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平原低,夏季是我国气温最低的地方
师:(点评学生的回答)说明你已经达到了编者的水准,(出示文字资料)再来看具体城市气温的比较,可能更直观些1月均温代表冬季,这里低于(0℃)感觉……7月均温代表夏季,这里大概(15℃)感觉……
生:……
师:这里的气温特点我们总结为:(冬天寒冷,夏季凉爽,气温低)
接下来我们该分析(降水)
来看这里的降水分布状况
生:……
分旱雨季,降水少
师:(点评学生的回答)你也达到了编者的水准(出示文字资料),那么这句话我还可以这么说:
降水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匀。
用两个字来总结这里的气候特点:寒、旱
那么青藏地区的气候还有其他特点吗?如果到了高原会。。。
生:……
师:总结:地形影响气候;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这里草场广布,那么这里生长的草具有什么特点呢?
生:优质
师:为什么会形成优质牧草?
生:……
展现ppt
师:回答得非常不错,我们要学会在资料中去寻找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我们看到地形不仅影响了这里的气候,进一步影响了这里植被生长。
再结合前面分析草场的分布,我们说这里优质牧场广布,那他们该发展什么产业呢?
生:……畜牧业(板书:生产活动)
师:这种畜牧业又是怎样一种形式?
生:游牧
师:为什么?
生:①保证草场的可持续利用,②按照牧草的返青期安排
师:这里牧草养活的畜种有哪些?
生:……
师:第一印象,毛厚,这说明(御寒),另一方面,心胸发达,红细胞大,血红蛋白含量高,适应低压、缺氧的高原环境。
我们了解了这里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畜牧业,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游牧生活,生活方式应该从那几方面来阐述?
生:……
师:那么他们这一种生活方式跟自然环境和生产活动间有没有关系?
分组讨论3分钟
师:下面我们请每组派1名同学来说明这里的牧民穿(吃、住、行)什么?为什么这样?与自然环境和牧业生产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
师:边听学生讲边点评,最后补充牦牛还有一个用处:“牛粪”既作为燃料又作为肥料……。
把刚才我们所描述的归纳总结,看到青藏地区的人们他们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活动3【讲授】景之终印象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把我们刚才所学的有关自然环境、生产活动、生活方式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来浓缩一下,你认为青藏地区是什么?
生:……
师:点评学生发言,点出本课主题——海拔最高的牧区
活动4【活动】景之新变化
师:我们刚才看的是传统牧民的生活,那现在的牧民生活随着经济的发展又发生哪些变化呢?
(游牧走向定居)
这一变化随着它发生了更多的改变。它是——
放音乐《天路》
生:青藏铁路
师: 这一条“神奇”的天路,是什么时候开始通车呢?神奇在哪里?又给当地人民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生:……
师:(总结)促进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提高了生活水平。
活动5【讲授】全景扫描
师: 大家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了哪些内容,你学到了什么?
生:……
师:总结
为了寻找圣洁的雪山与纯洁的蓝天,我们往高处走,去亲近那未被污染的大地;
为了追求心灵的阳光与理想的顶峰,我们往高处走,去追寻那一方精神的净土。
—摘自大型西藏歌舞音画史诗《喜玛拉雅》
活动6【作业】课后作业
作业本P44-5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