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挨批评了》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一、课题
挨批评了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批评,认识到批评并非是对个人的否定,而是成长与进步的契机,从而减少对批评的抵触情绪,培养积极面对批评的心态。
2. 帮助学生理解他人批评背后的善意与期望,增强学生对他人的信任与理解,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了解常见的批评类型及其原因,如因行为不当、学习态度不端正、违反规则等受到的批评,明白不同类型批评所传达的信息。
2. 掌握应对批评的有效方法和技巧,包括冷静倾听、客观分析、积极沟通、自我反思与改进等,提高学生应对批评的能力,使其能够在受到批评后迅速调整心态并采取积极行动。
(三)核心素养目标
1. 情绪管理素养:培养学生在面对批评时控制和调节自身情绪的能力,使其能够避免过度的情绪反应,如愤怒、沮丧、自卑等,保持冷静和理智,提升情绪管理素养。
2. 自我认知能力:促使学生通过对批评的反思,深入了解自己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提升,增强自我认知能力。
3. 人际交往能力:教导学生如何在受到批评后与批评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同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决心,改善与他人的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 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应对批评方法,解决因批评引发的心理困扰和实际问题,如如何改进自己的行为、如何避免再次受到类似批评等,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批评的本质和意义,认识到批评是一种帮助自己成长的反馈,而不是攻击。
2. 系统传授应对批评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如如何在批评时保持礼貌与尊重、怎样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批评、如何制定改进计划等,并通过实际演练帮助学生熟练掌握。
(二)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克服内心对批评的恐惧和抵触情绪,尤其是对于那些自尊心较强、心理较为敏感的学生,引导他们从内心接受批评并愿意积极改变。
2.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应对批评方法的能力,使其能够根据不同的批评情境、批评者以及批评内容,选择合适的应对策略,并且能够长期坚持自我改进。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视频,视频内容为一个学生在学校因为考试作弊被老师批评后,情绪低落,与老师产生对立情绪,随后在与同学相处中也出现了问题。播放完毕后,教师提问:
“同学们,刚刚我们看了一段视频,大家看到视频里的同学被老师批评后有什么样的反应呀?”(引导学生回忆视频内容)
“你们自己有没有类似被批评后心情不好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办的经历呢?”(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引出课题)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要总结,强调被批评后产生各种情绪是正常的,但我们需要学会正确应对。
2. 讲授新课
2.1批评的“真面目”
教师结合视频内容和教材讲解:“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难免会受到批评,就像视频里的同学因为考试作弊被批评。其实批评有很多种类型,有时候是因为我们做错了事,比如违反了纪律;有时候是因为我们的表现没有达到别人的期望,像学习成绩不理想。”教师展示一些不同场景下的批评图片,如学生在课堂上讲话被老师批评、运动员因训练不认真被教练批评等,边展示边提问:
“同学们,看看这些图片,你们能说一说这里展示的批评是因为什么原因吗?”(考查学生对批评原因的认知)
“那你们觉得这些批评是在故意刁难他们,还是有其他的目的呢?”(引导学生思考批评的目的)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对批评目的的理解,例如:一位学生可能会说批评是为了让自己知道错在哪里,然后改正;另一位学生可能会讲批评是为了帮助自己变得更好。
教师总结:“没错,同学们,批评并不是要让我们难堪,大多数情况下,批评是一种提醒,是希望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然后不断进步。就像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有时候会偏离方向,批评就像是一个路标,指引我们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2.2面对批评的心情“五味杂陈”
教师讲述一个小故事:“小明在学校参加绘画比赛,他很努力地画了一幅画,但是老师看了之后指出了很多不足之处,并且批评他没有认真观察生活。小明听了之后非常难过,他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而且他很喜欢自己的画。”讲完故事后,教师提问:
“同学们,你们能理解小明的心情吗?如果是你们,被这样批评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人物面对批评的心情)
“那你们在自己被批评的时候,除了难过,还会有其他的情绪吗?比如生气、委屈或者不服气。”(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被批评时的情绪)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经历,讨论被批评时可能产生的各种情绪以及这些情绪对自己的影响。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在学生发言过程中适时引导,如:“你们小组说生气会让自己不想听批评的内容,那这样是不是就错过了改进的机会呢?”引导学生认识到负面情绪对正确对待批评的阻碍。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再次强调:“被批评时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我们被情绪控制,就很难从批评中受益。所以我们要学会识别这些情绪,并且尝试去调节它们。”
3.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了解了批评有不同的类型和原因,也知道了被批评时会有很多情绪。同学们,谁能来说一说批评的主要类型有哪些?”(了解学生对本节课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
“那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些情绪呢?”(引导学生回顾对待情绪的正确态度)
4.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回家后,回忆一次自己被批评的经历,把当时的情况、批评的内容、自己的情绪以及后来的想法写下来。教师提问:
“同学们,你们打算写哪一次被批评的经历呢?为什么选择这次呢?”(了解学生选择经历的意向及原因)
“在写的时候,你们准备重点突出哪些方面呢?是自己的情绪变化,还是对批评的理解呢?”(引导学生思考写作重点)
第二课时
1. 导入新课
对上节课布置的作业进行简单回顾,教师提问: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布置了回家写一次被批评经历的作业,大家都完成了吗?”(了解作业完成情况)
“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作业,比如当时是怎么被批评的,自己有什么感受,后来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呢?”(邀请学生分享作业完成情况)
通过学生的分享,引出本节课要继续探讨的话题——如何正确应对批评。
2. 讲授新课
2.1应对批评有妙招
教师展示一些应对批评的正确做法和错误做法的对比图片,如正确做法是虚心倾听、礼貌回应,错误做法是顶嘴、摔门而去等。教师提问:
“同学们,看看这些图片,你们能说一说哪种做法是正确的,哪种是错误的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判断应对批评的正确与错误做法)
“那你们自己在面对批评的时候,有没有尝试过正确的做法呢?效果怎么样?”(联系学生实际情况)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应对批评的经历,例如:一位学生分享自己被家长批评作业没写好时,先冷静下来听家长说,然后承认错误并制定了改进计划,后来作业质量有了提高;另一位学生讲述自己被老师批评课堂纪律不好后,虚心接受并向老师请教如何改进,之后在课堂上表现越来越好。
教师总结:“同学们,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正确应对批评是有方法的。首先,我们要冷静下来,认真倾听批评的内容,不要急于反驳。然后,要客观地分析自己的问题,看看是不是真的做错了。如果是,就要诚恳地道歉,并思考如何改进。”
2.2实战演练:应对批评
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设置一些常见的批评情境,如学生因为考试成绩差被家长批评、因为在学校和同学打架被老师批评等。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批评者和被批评者,模拟应对批评的过程。在模拟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适时给予指导,如:“这位同学,你在被批评的时候语气可以再诚恳一点。”“那个小组,你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可以再深入一些。”
每组模拟结束后,让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应对态度、沟通方式、是否有改进措施等方面。教师在学生评价过程中适时引导,如:“大家评价的时候,不仅要看到优点,也要指出不足哦。”
通过这种实战演练,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掌握应对批评的方法和技巧。
3.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应对批评的方法,并且进行了实战演练。同学们,谁能简要概括一下应对批评的步骤呢?”(了解学生对本节课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
“那你们回家后打算怎么做呢?是准备按照所学的方法去应对可能的批评,还是会有其他的做法呢?”(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
4.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在本周内,如果遇到批评,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去应对,并记录下整个过程,包括批评的内容、自己的应对方式、后续的改进行动以及自己的感受。教师提问:
“同学们,你们觉得可能会在哪些方面遇到批评呢?”(引导学生预测可能的批评情境)
“那你们准备怎么记录呢?是用文字详细描述,还是可以画一些简单的图画来辅助说明呢?”(引导学生思考记录方式)
六、教材分析
本教材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编写,在“挨批评了”这一章节,以生动形象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为主要呈现方式。教材首先通过列举不同场景下的批评事例,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对批评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接着,深入分析批评产生的原因、类型以及对学生心理和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帮助学生从理论层面理解批评的本质。同时,教材还详细介绍了应对批评的多种方法和策略,并配有相应的练习题和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和实践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现代教育理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如引入更多当下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组织互动性更强的教学活动等,使教材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和接受,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对批评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七、作业设计
1. 书面作业:撰写“批评反思报告”。学生在本周内遇到批评后,按照要求详细记录相关内容,然后撰写一篇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对批评事件的详细描述、自己当时的情绪反应、运用所学应对方法的过程、对自身问题的深入分析以及制定的改进计划和实施情况。通过撰写报告,促使学生深入反思自己应对批评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 实践作业:开展“批评应对小挑战”。学生主动寻找一个可能会得到批评的情境,例如在家庭中主动承担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家务任务并故意制造一个小失误,或者在学校小组活动中故意提出一个不太成熟的建议等。然后运用课堂所学方法应对可能出现的批评,并观察自己和他人的反应。挑战结束后,学生需要在班级内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挑战经历,包括挑战前的准备、挑战过程中的应对以及挑战后的收获和体会。通过这个作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勇气,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应对批评的综合能力。
八、结语
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批评就像一阵风雨,虽然可能会让我们暂时感到不适,但它却能滋润我们成长的心田,帮助我们茁壮成长。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批评的本质,知道了如何正确面对自己的情绪,也掌握了应对批评的有效方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当批评来临的时候,能够想起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勇敢地面对,积极地改变。相信每一次正确地应对批评,都会让我们离更好的自己更近一步。让我们把批评当作成长的阶梯,一步一步迈向更加成熟、自信的未来。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