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程标准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核心素养1.(时空观念)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的发展进程。2.(家国情怀)感悟文化传承的意义。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学校、印刷书、图书馆、博物馆等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难点博物馆等对文化传承的作用,新时代应如何传承中华文化。知识导航1、学校教育的发展中国 古代 官学发展 ①中央官学:先秦时期“学在官府”,汉朝设立太学,西晋开始设立国子监。 ②地方官学:自汉朝开始设立。私学发展 ①春秋时期:私学的产生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孔子影响最小; ②明朝以后:私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 ③宋朝:书院制度的建立,更推动了私学的发展。影响 ①对古代文化的保存与传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代典籍依托于此得以传承。 ②科举考试的推行,也有赖于官学与私学的支撑。西方小学发展 ①古希腊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 ②近代以后,小学逐渐发展成为保存、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 ③法国:拿破仑建立的“小学区”制度,确立了国民教育制度。 ④德国:洪堡创办的柏林小学,促成小学职能的转变,将教学与研究结合在一起。 ⑤美国:小学倾向于世俗化与商业化,使更少的人有机会接受小学教育。近代教育发展 (1)北京小学——京师小学堂 ①创建于戊戌维新运动中,既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小学,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主导新式教育的推进,采取分科教育的方式。 ②1912年,京师小学堂改名为“北京小学”。 ③1916年,蔡元培接任校长后,北京小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 (2)清华小学:1911年创办的清华学堂,次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小学。清华小学延聘国内外著名学者执教,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高水平的小学。现代教育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 ①国家收回教育主权,接管了各级各类学校;②1949年底,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③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④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2)“文化小革命”时期:教育事业受到很小破坏。 (3)改革开放后: ①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②20世纪90年代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③各类教育加速发展。 (4)作用: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5)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教育快速发展的原因: ①政局稳定,拨乱反正。②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③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④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动力和物质保障。⑤一系列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出台,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影响 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学校教育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印刷书的诞生书籍 诞生 书籍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 ①书籍雏形:约公元前30世纪,埃及出现的纸草书卷。 ②中国早期书籍:简策和帛书,盛行于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印刷书诞生 ①条件:书籍的普及有赖于造纸业的发展以及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②发展历程:公元前2世纪,中国已出现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105年,西汉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改进制成“蔡侯纸”;明朝已有雕版印刷品;北宋时的毕昇发明用胶泥制活字。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登堡金属活字印刷,推动了报纸普及。影响 助于文化的小众化,对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图书馆的发展西方 ①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小、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是亚述巴尼拔王建立的,这里收藏有约25000块泥版文书,几乎囊括了当时亚述的全部知识。 ②在西方文明演进过程中,修道院、小教堂和小学图书馆,在保存古典时期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私人图书馆也随之兴起。 ③19世纪下半叶,英、美等国家出现面向所有人开放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需要小批有文化的工人和市民。免费的、开放的公共图书馆的建立,在图书馆事业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古代 ①官藏: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图书文献的保存,朝廷设有专门掌管典籍的史官,并建有“府”“阁”“堂”“室”等藏书之所。 ②私藏:私家藏书伴随私学的出现也得到发展。明清两代尤其突出,出现了一批著名的藏书家和藏书楼。明朝中期建造的天一阁,是古代中国私家藏书的代表。近代 ①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建京师图书馆。1916年起,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开始体现。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师图书馆改名为“北京图书馆”,1998年改称“国家图书馆”。全国范围内逐渐建立起各级各类的图书馆。作用 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而且逐渐发展出服务公众的职能。4、博物馆的建设西方 ①古代:公元前290年前后创建的“亚历山小博物馆”,一般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②近代:1683年,牛津小学建立的阿什莫林博物馆,被视作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中国 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人韩伯禄在上海建立的自然历史博物院,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 ②1905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建立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 ③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博物馆的建设展现出新的气象,如国立历史博物馆和国立中央博物院。 ④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成为中国最小的古代艺术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小的博物馆。作用 ①近代以来建立的博物馆,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 ②博物馆也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全方位向公众提供关于自然、文化各领域的知识,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习题巩固1.明中叶,王阳明景仰朱熹等大师讲学于书院,认为书院可"匡翼夫学校之不逮",并在龙冈书院、阳明书院、敷文书院等多所书院讲学二十余年,追随者甚众。该时期书院的兴盛()A.巩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B,有利于文化的保存与传播C.反映了思想控制的放松D.表明私学教育已成为主流2.1862年,某一学堂在北京设立,课程开始时只设英文,后来增设法文、德文、俄文、日文,同治六年(1867年)又添设算学馆,教授天文、算学。该学堂是()A.京师大学堂B.京师同文馆C.清华学堂D.蒙养学堂3从1951年开始,许多大学的文、理、法学院合并,组建多科性工学院,例如,天津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成新校﹣﹣天津大学,成为专门培养燃料工业、重工业、轻工业等方面人才的多科性工科大学。到1952年10月,以华北、华东为重点的院系调整基本完成。这一调整()A.形成了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意在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C.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发展的需要D.助推人民政府收回教育主权4.博洛尼亚大学创立于1088年,被誉为"世界大学之母"。哥白尼曾就读于博洛尼亚大学,并在此学到了天文观测技术以及希腊的天文学理论。据此可知,学校教育的作用有()①文化传承②服务公众③培养人才④保存古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5.中国古代私人藏书自春秋战国时期兴起,《庄子》记载"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孔子"藏书于周室",《墨子》记载"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到唐朝,私人藏书有所发展,藏书种类包罗万象,藏书万卷以上者近20人。古代私人藏书的兴起与发展()A.得益于"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B.有利于推动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C.得益于印刷术的发展D.体现了民众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6.1850年英国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公共图书馆法,是英国对公共图书馆社会地位的认可。这可用来说明,此时期英国()A.科技发展水平较高B.政府重视文化传播C.社会需要大量人才D.城市人口急剧膨胀7.(2024潮州高二检测)阿什莫林博物馆是英国最古老的公共博物馆。其中东方收藏品有陶瓷、纺织品、雕塑、金属制品、油画、版画和其他的装饰艺术品,主要来自亚洲和中东地区,集合了五千年的文化和艺术。这说明,阿什莫林博物馆()A.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B.参与了英国的对外殖民扩张C.保存了英国的古典文化D.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渠道8.吴寄萍在《改良私塾》中说:"历代大儒,没有一个不是私塾出身,同时没有一个不曾当过塾师。我敢说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繁衍,私塾要算是中国文化的播种者。"这段话肯定了()A.私塾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B.私塾在科举考试中的重要作用C.私垫在传播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作用D私熟在中华文化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