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2 多种多样的运动考点清单清单1 机械运动考点一 参照物1.物体 随时间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2.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必须选择另一物体作为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 。3.参照物的选择: 、 、4.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 的,静止是 的考点二 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分为 运动和 运动2.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 。②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 。③不同时间,不同路程: 。3.速度①定义:在物理学中,把 与 之比叫做速度,符号: 。②意义:表示物体运动 的物理量。③公式:④单位: (基本单位), (常用单位)。1m/s= km/h考点三 速度的测量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 且 不变的运动。注意:静止不动 加速运动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加速运动 减速运动3.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①实验原理:②使小车由静止开始下滑的目的:使小车每次运动的初速度 。③多次测量的目的: 。考点四 运动与能1.能的存在形式①机械能:做 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机械能②化学能:储存在 中的能以及 、 、天然气、沼气、煤炭等燃料中储存的能都属于化学能。③电能:电能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能。各种 能够提供大量的电能,各种 也能提供方便使用的电能。④电磁能:用遥控器遥控机器时,遥控器将发出 辐射,它具有的能属于电磁能。 、红外线、紫外线、微波和X射线等都是电磁能的表现形式。学以致用1.你有过登高远眺的体验吗?在高山顶上眺望远处时会看到四周有一圈“天地分界线”,这就是在高处看到的地平线,乘坐飞机时通过舷窗也可以看到这条“天地分界线”。如果飞机起飞不久还在继续爬升阶段,你通过左边的舷窗看到的应是下图中的哪一幅( )A.A B.B C.C D.D2.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霜叶红于二月花 B.一江春水向东流C.一行白鹭上青天 D.孤帆一片日边来3.甲、乙两位同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他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4m/sB.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C.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D.3s时乙在甲的前方4.自然界中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下列物体所具有能量形式表述错误的是( )A.强度很大的爆炸,不仅有耀眼的光芒,并且伴随着巨响,这是因为爆炸声具有声能B.我们平时吃的米饭中蕴含着化学能C.汽车行驶时需要消耗燃料(如汽油),燃料中储存的能量属于热能D.在空中飞行的蒲公英种子具有机械能5.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要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他用每隔相等时间拍照一次的相机(相机说明书上的相关描述如下:“每秒拍照2次,像成在同一底片上”),拍下如图所示的照片,请回答:(1)从A到D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运动(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2)右侧为纸锥从E到F过程放大图,EF段纸锥下落的速度是 m/s。清单2 地球的转动考点一 地球自转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贯穿南、北两极的 的旋转运动,周期为 。方向是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 )。2.地轴:地球自转的假象轴,它的北端指向 附近3. 自转产生的现象①昼夜交替a.地球是一个 、 的球体b.地球不停地 自转注意:昼夜交替现象不等于昼夜现象。②时间差异a.产生原因: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时刻 ,西边时刻 。b.时区:国际规定,全球划分成 个时区,同一个时区内使用一个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 小时c.区时的计算: 、 (或图解法)d.北京时间: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 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③日、月星辰的考点二 地球公转1.地球的公转:地球绕着 的旋转运动,轨道接近正圆的 ,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 上,方向为 ,周期为 ,公转过程中地轴是 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呈 的固定夹角2.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①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往返移动。在南、北回归线上,太阳每年直射 次;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每年直射 次;其余地区没有太阳直射现象。②四季的变化: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太阳光会直射地球不同的纬度(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③昼夜长短的变化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周围春分 3月21日前后 昼夜等长 无极昼、极夜现象夏至 6月22日前后 昼最 ,夜最 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 ,南极圈及其以南秋分 9月23日前后 昼夜等长 无极昼、极夜现象冬至 12月22日前后 昼最 ,夜最 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 ,南极圈及其以南④正午太阳高度变化a.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 的夹角b.正午太阳高度:正午时分的太阳高度,称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角最 。I.在同一时间,正午太阳高度随 不同而不同II.在同一地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冬至日最 ,夏至日最 。(北回归线以北的区域)⑤杆影的变化:杆影的长度与太阳高度有关,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 ;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a.一天中正午,杆影朝着正北(北半球)或正南(南半球)方向时,杆影最 ,太阳高度最b.一年中同一地点,北半球,中、高纬度,夏季正午的杆影要比冬季正午的杆影 ;同一时间,正午太阳高度随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杆影越来越考点三 二十四节气与地球运动学以致用1.下列现象是因为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A.昼夜现象B.昼夜交替现象C.四季更替现象D.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2.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成功举办,如图所示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亚运会期间地球正从它向D位置运动B.亚运会闭幕这天,北半球是昼短夜长C.亚运会期间太阳直射点一直在北半球D.亚运会期间浙江每日正午影子长度在变长3.如图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年变化曲线图,图中甲为春分日。若小满节气在5月20日,这一天位于图中(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 D.丁戊段4.如图是小科同学观察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引起杆影长度变化时所记录的图像,已知A、B是杆影长度,但他忘记了标记季节,则以下关于此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 )A.B表示的是夏季杆影长度,A表示的是冬季杆影长度B.A表示的是夏季杆影长度,B表示的是冬季杆影长度C.形成A表示的杆影时,太阳高度角较大D.小科同学是在南半球中纬度地区观察正午杆影长度变化5.如图为某半球日照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图是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B.地球自转会引起昼夜长短变化现象C.A点和C点分别位于晨线和昏线上D.此时B点的太阳高度为一天中最小清单3 日、地、月的相对运动考点一 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够 且 的物体叫光源,分为 光源和 光源2.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① ;② 的形成;③ 、 ;④激光准直;⑤射击瞄准;⑥队列看齐;⑦木工检查木块是否平直等。3.小孔所成的像是 的(相对于物体而言) 像,像的大小与物体到 的距离和光屏到孔的距离有关,像的形状与物体 ,与孔的形状 。4.光线:用一条带有 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 法)注意:光线是假想的模型,不是真实存在的。5. 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 ,c= m/s。6. 光年: 单位,指光在 内传播的距离。天文学上常用光年作为单位来计量天体间的距离。考点二 月球1.月球本身 ,它能 太阳光。2.月球绕着自身的轴 并绕着地球 。在地球上我们看到的月球的不同形状与它的 有关。3.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 ,因此月球总是以同一面朝向地球。考点三 日食1.地球上某些地区有时会看到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 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2.日食成因:当月球运行到 和 之间,并且三者接近排成一条 时,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全部或部分被月球遮挡,就产生了日食现象。3.日食的类型4.日食发生在农历 (俗称: ),但并不会每月都发生5.日食形成过程:亏损方向从 开始, 结束考点四 月食1.有时候我们会看到 部分或全部变暗的现象,时间可长达一个多小时,这就是2.月食成因①月球不会 ,靠 太阳光而“发光”②地球是 的球体,太阳光经过地球后,在地球的后面会留下一个阴影,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 上,且 在 和 之间,太阳到月球的光线便会部分或完全被地球遮挡,从而产生了月食3.月食类型: 是和4.月食发生的时间为农历 (俗称: ),但并不会每月都发生5.月食过程:月面先亏损于 缘,后复圆于 缘。6.日食、月食的比较项目 日食 月食形成原因 遮住太阳光,我们看不到 或不能看到完整的 遮住太阳光,我们看不到 或不能看到完整的日地月位置关系出现时间 农历 ,白天 农历 ,晚上类型学以致用1.2024年6月2日我国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挖宝”任务。关于月球的描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月球白天不能发光,晚上能发光B.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被称为月海C.小天体撞击的月球表面可形成环形山D.月球表面除岩石及其碎屑外还有空气2.如图所示为日偏食的示意图,日食的轮廓是弯曲的圆弧,下列事实与圆弧的形成无关的是( )A.太阳光的直线传播 B.地球是球形的C.月球是球形的 D.月球是不透明的3.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月食发生时,下列日、地、月相对位置正确的是( )A. B.C. D.4.皮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用灯光照射成影于幕布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如图所示,该现象利用的光学原理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直线传播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5.如图所示,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b。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像 B.正立、缩小的像C.倒立、缩小的像 D.正立、放大的像清单4 地球板块的缓慢运动考点一 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1.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 提出,他认为各个大陆连在一起形成的超级大陆,叫作 ,泛大陆形成于3亿年前,经过漫长岁月,泛大陆分裂成几个大陆,这些大陆缓慢地移动,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①提出依据:a. 东岸和 的轮廓线十分相似。b.北美洲与非洲、欧洲在地层和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等证据。c. 和非洲的生物具有相似性。②证明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证据:a.根据测量,大西洋在 ,太平洋在 。b.红海在 ,地中海在 。c.人造地球卫星的精密测量表明: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与美洲大陆以平均每年5.1厘米的速度 。d.人们在南极大陆发现了 。2.海底扩张学说:美国地质学家 等人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越远离大洋中脊的 洋底岩石年龄越 ,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①内容大洋中形成了一个 (称 ),那里热的熔岩物质不断上涌,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就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②海底扩张说支持了大陆漂移说 ,解决了大陆漂移说的 来源问题。考点二 板块构造学说1. 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①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 拼合而成。六大板块分别是 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和 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 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注意:六大板块中只有 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喜马拉雅山脉基本位于 板块上。②板块处在不断地 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 ,多火山、地震。③在板块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 ,常形成 或 ,如东非大裂谷、红海等;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形成 ,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等。2.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地理现象 原因红海扩张 板块与 板块的张裂地中海缩小 板块与 板块的碰撞挤压发最喜马拉雅山脉“长高” 板块与 板块的碰撞挤压日本、中国东部(如台湾)多地震 位于 板块与 板块交界地带大西洋面积在扩大 位于 板块与 板块、 板块的张裂地带考点三 火山活动1.火山的组成:火山一般由 、 、 三部分组成2. 火山喷发物:有气态( 等),也有液态( )和固态( 等)。3.火山的类型: 、 和休眠火山4.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 ,以及 。考点四 地震1.产生原因:当板块之间发生 时,就会导致地壳变形,从而引起地震。2.组成: 、 、 、 、3.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 ,以及 一带。4.地震的防范和预报(1)地震的防范发生地震时,要冷静、不慌乱,迅速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①在教室等人多的地方:如果时间允许,要 地快速撤离,以免因慌乱发生挤压、踩踏事故。②底楼:应该迅速跑到室外 的地带。(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只有10秒)③高楼:千万不能乘坐 ,可根据你所在的位置迅速做出判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避震和自救。例如,伏而待定,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旁蹲下后闭眼,将书包或提包等缓冲物放在头顶等。④室外:要远离 、楼房、电线杆、广告牌、高压线等。地震发生时,切记不要进入室内拿取物品,避免无谓的牺牲。(2)地震的预报①地震的预兆:如 、 、猪不吃食、井水喷涌、出现地光、蜜蜂群迁等。②借助 观测和观察自然界的异常现象。学以致用1.今年4月3日,在中国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为台湾地区近25年来最强地震。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震发生时应迅速躲进建筑物里B.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C.台湾地震是地球内力释放所造成的D.台湾地震频发是因其位于板块交界处2.科学假说需要一定证据的支持,下列能作为对应假说证据的是( )A.黄土高坡水土流失——板块构造学说B.南极冰川消融——海底扩张学说C.气球膨胀时,球面各点彼此远离——大爆炸宇宙论D.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大陆漂移学说3.2021年10月20日日本阿苏山发生火山喷发,这已经是该火山2000年来第六次喷发。专家认为其周边地质极不稳定,后续火山喷发的可能性大增,为此,周边居民都进行了紧急撤离。下列关于火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日本阿苏山火山属于死火山B.引起火山活动的巨大能量主要来源于外力作用C.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软流层D.火山活动对人类的影响都是不利的4.如图是地球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A.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七大板块B.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C.宁波位于亚欧板块D.地震火山带都分布在板块的中央5.如图方格表示大洋海底距大洋中脊等距的岩石分布,根据海底扩张学说,序号所代表岩石年龄大小正确的是( )① ② 大洋中脊 ③ ④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一站到底1.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霜叶红于二月花 B.一江春水向东流C.一行白鹭上青天 D.孤帆一片日边来2.甲、乙两人各乘一台观光电梯,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在匀速下降,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上升,则相对于地面( )A.甲上升,乙下降B.甲下降,乙上升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3.2024年5月12日是母亲节,这一天地球位置处于图中的(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4.2024年贵州“村超”预选赛于1月6日正式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村超”足球场上开幕。开幕式当天杭州的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是( )A.昼短夜长,昼变长 B.昼短夜长,昼变短C.昼长夜短,昼变短 D.昼长夜短,昼变长5.5月25日1时7分在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4.4级地震。地震、火山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下列地形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岩石圈的各大板块处于静止状态B.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肯定不会有地震发生C.地壳的运动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不会引起海陆的变化D.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多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6.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向同一方向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同一位置,0 t1时间内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关于在该段时间内甲乙两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再减小B.甲物体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物体的平均速度C.甲物体的速度始终大于乙物体的速度D.甲物体的路程大于乙物体的路程7.科学假说是根据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事实,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知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海底扩张说”的建立,所依据的事实是( )A.离大洋中脊越远的海底山脉岩石年龄越老B.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C.舌羊齿的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被发现D.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的大陆海岸线吻合8.2022年有出现日偏食现象,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的形状是( )A. B. C. D.9.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但在某些条件下,在纬度较高地区上空飞行的飞机上,旅客可以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的奇妙现象,这些条件是( )A.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B.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C.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D.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度不能太大10.某人在高楼的阳台上用望远镜观察远处建筑工地上打桩机的打桩情况,发现打桩机的汽锤以每秒1次的频率撞击水泥桩,他听到的打击声刚好与看到的击桩动作一致。当他看到汽锤留在桩上后,又听到了2次撞击声。由此可知,观察者离打桩机的距离约为(设当时的声速为344米/秒)( )A.172米 B.344米 C.688米 D.1032米1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地球上的生物与太阳息息相关。(1)为了能模拟日食的过程,让大、小两个球与人眼睛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如图甲),若甲图表示地球北极上空俯视时观察到的情景,则实验中应将小球 (选填“由A向B”或“由B向A”)移动,并观察大球被小球遮掩的过程。(2)如图乙是用专用仪器拍摄的太阳照片。照片中①区域呈现的太阳活动主要是 (选填“日珥”“耀斑”或“太阳黑子”)。12.2024年6月22日-23日是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测试的时间。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如图甲,2024年6月22日这天,地球公转至图甲中 (选填序号)位置附近:杭州的昼与夜的长短关系为 。(2)如图乙表示在一年中杭州朝南窗户在正午时太阳光照入面积最大和最小的示意图,则2024年6月22日这天正午太阳光照射情况更接近于图乙的 (选填“A“或“B“)。13.人类对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认识一直在不断发展。材料一:1915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图甲)。他认为地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材料二: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等人提出“板块构造学说”。这一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图不是整体的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之间会发生碰撞或张裂(图乙)。(1)下列现象中,“大陆漂移说”不能解释的是 。 (可多选)A.秦岭上发现了珊瑚礁化石B.大西洋两岸发现同种生物C.珠穆朗玛峰还在逐年增高D.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相似E.采石场上常见弯曲的岩层(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浙江省处于六大板块中的 。(3)2024年4月3日,在中国台湾花莲附近海域发生7.3级地震,此后连续发生多起余震。请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花莲附近海域频繁发生地震的原因: 。14.港珠澳大桥(如图甲)全长55km,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由引桥、跨海桥、海底隧道三部分组成,其中跨海桥长22.9km,海底隧道长6700m,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可抵御8级地震、16级台风、30万吨船舶撞击。图乙是港珠澳大桥的限速牌。请根据以上信息,求:(1)当汽车以最高限速行驶,通过港珠澳大桥全程需要多少时间?(2)若一辆通过海底隧道的小客车车长10m,车身完全在隧道中的时间为223s,请通过计算说明该车是否超速?(3)一车队以90km/h的速度完全通过海底隧道,所用时间为280s,该车队的长度为多少米?15.一辆客车在高速公路上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经t1=6秒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t2=16秒,司机第二次鸣笛,又经t3=2秒后听到回声,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1)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并判断客车是否超速行驶。(已知此高速路段最高限速为120千米/小时)(2)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2 多种多样的运动考点清单清单1 机械运动考点一 参照物1.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2.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必须选择另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3.参照物的选择:任意性、方便性、不唯一性4.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考点二 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2.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②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③不同时间,不同路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速度①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符号:v。②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③公式:④单位:m/s(基本单位),km/h(常用单位)。1m/s=3.6km/h考点三 速度的测量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注意:静止不动 加速运动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加速运动 减速运动3.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①实验原理:②使小车由静止开始下滑的目的:使小车每次运动的初速度相同。③多次测量的目的:通过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考点四 运动与能1.能的存在形式①机械能:做机械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机械能②化学能:储存在食物中的能以及汽油、木材、天然气、沼气、煤炭等燃料中储存的能都属于化学能。③电能:电能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能。各种发电站能够提供大量的电能,各种电池也能提供方便使用的电能。④电磁能:用遥控器遥控机器时,遥控器将发出电磁辐射,它具有的能属于电磁能。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微波和X射线等都是电磁能的表现形式。学以致用1.你有过登高远眺的体验吗?在高山顶上眺望远处时会看到四周有一圈“天地分界线”,这就是在高处看到的地平线,乘坐飞机时通过舷窗也可以看到这条“天地分界线”。如果飞机起飞不久还在继续爬升阶段,你通过左边的舷窗看到的应是下图中的哪一幅( )A.A B.B C.C D.D【答案】A【解答】解:乘坐飞机向上爬升时,人通过左舷窗观察“天地分界线”,为便于分析,可认为飞机向右飞行且向上爬升,如下图所示,此时左舷窗右侧分界线上方的“蓝色线段”较长(与A图类似),即看到的“天地分界线”是自左向右倾斜,故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2.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霜叶红于二月花 B.一江春水向东流C.一行白鹭上青天 D.孤帆一片日边来【答案】A【解答】解:A、霜叶红于二月花,与物体的位置变化无关,不是机械运动,符合题意;B、一江春水向东流,水流是水的位置的变化,是机械运动,不合题意;C、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是机械运动,不合题意;D、孤帆一片日边来,船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是机械运动,不合题意。故选:A。3.甲、乙两位同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他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4m/sB.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C.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D.3s时乙在甲的前方【答案】D【解答】解:AB、乙的s-t图象前2s为一条倾斜直线说明乙在这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2s以后乙的s-t图象为水平直线说明此时乙静止,则第3s时乙的路程为8m,第4s时乙的速度为0,由图可知0-4s乙的平均速度为:v==2m/s,故AB错误;C、甲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说明甲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而2s以后乙一直静止,故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D、甲、乙两位同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且从图中可知,3s时甲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故乙在甲的前方,故D正确。故选:D。4.自然界中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下列物体所具有能量形式表述错误的是( )A.强度很大的爆炸,不仅有耀眼的光芒,并且伴随着巨响,这是因为爆炸声具有声能B.我们平时吃的米饭中蕴含着化学能C.汽车行驶时需要消耗燃料(如汽油),燃料中储存的能量属于热能D.在空中飞行的蒲公英种子具有机械能【答案】C【解答】解:A、强度很大的爆炸声能将玻璃震碎,因为爆炸声具有声能,故A正确;B、米饭中储存着化学能,故B正确;C、燃料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燃料中储存的能量属于化学能,故C错误;D、飞行的蒲公英种子具有动能和重力势能,也就是具有机械能,故D正确。故选:C。5.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要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他用每隔相等时间拍照一次的相机(相机说明书上的相关描述如下:“每秒拍照2次,像成在同一底片上”),拍下如图所示的照片,请回答:(1)从A到D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运动(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2)右侧为纸锥从E到F过程放大图,EF段纸锥下落的速度是 m/s。【答案】(1)加速;(2)0.4。【解答】解:(1)相邻的两个位置之间的时间相等,由图可知,从A到D纸锥下落的过程中,相邻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变大,根据v=可知,速度逐渐变大,是加速运动;(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E到F的路程为80.0cm-60.0cm=20.0cm=0.200m,照相机每秒拍照2次,则EF之间的时间为t=0.5s,则纸锥下落的速度是v==0.4m/s。故答案为:(1)加速;(2)0.4。清单2 地球的转动考点一 地球自转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贯穿南、北两极的地轴的旋转运动,周期为23 时56分4秒。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2.地轴:地球自转的假象轴,它的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3. 自转产生的现象①昼夜交替a.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b.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注意:昼夜交替现象不等于昼夜现象。②时间差异a.产生原因: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时刻早,西边时刻晚。b.时区:国际规定,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同一个时区内使用一个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一个小时c.区时的计算:公式法、数数法(或图解法)d.北京时间: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③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考点二 地球公转1.地球的公转:地球绕着太阳的旋转运动,轨道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公转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呈 66.5° 的固定夹角2.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①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在南、北回归线上,太阳每年直射一次;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每年直射两次;其余地区没有太阳直射现象。②四季的变化: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太阳光会直射地球不同的纬度(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③昼夜长短的变化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周围春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无极昼、极夜现象夏至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昼最长,夜最短 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极夜秋分 9月23日前后 赤道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无极昼、极夜现象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昼最短,夜最长 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极昼④正午太阳高度变化a.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b.正午太阳高度:正午时分的太阳高度,称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I.在同一时间,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不同而不同II.在同一地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冬至日最小,夏至日最大。(北回归线以北的区域)⑤杆影的变化:杆影的长度与太阳高度有关,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a.一天中正午,杆影朝着正北(北半球)或正南(南半球)方向时,杆影最短,太阳高度最大b.一年中同一地点,北半球,中、高纬度,夏季正午的杆影要比冬季正午的杆影短;同一时间,正午太阳高度随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杆影越来越长考点三 二十四节气与地球运动学以致用1.下列现象是因为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A.昼夜现象B.昼夜交替现象C.四季更替现象D.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答案】B【解答】解: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更替、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故选:B。2.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成功举办,如图所示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亚运会期间地球正从它向D位置运动B.亚运会闭幕这天,北半球是昼短夜长C.亚运会期间太阳直射点一直在北半球D.亚运会期间浙江每日正午影子长度在变长【答案】C【解答】解:读图可知,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地球运行在秋分(9月23日前后)和冬至(12月22日前后)之间,亚运会期间地球正从C向D位置运动,故A正确;10月8日亚运会闭幕这天,北半球是昼短夜长,故B正确;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亚运会期间,太阳直射点一直在南半球,故C错误;亚运会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且一直往南运动,所以浙江每日正午影子长度在变长,故D正确。故选:C。3.如图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年变化曲线图,图中甲为春分日。若小满节气在5月20日,这一天位于图中(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 D.丁戊段【答案】A【解答】解:5月20日地球运行在北半球的春分日与夏至日位置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位于图中河段甲乙段。故选:A。4.如图是小科同学观察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引起杆影长度变化时所记录的图像,已知A、B是杆影长度,但他忘记了标记季节,则以下关于此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 )A.B表示的是夏季杆影长度,A表示的是冬季杆影长度B.A表示的是夏季杆影长度,B表示的是冬季杆影长度C.形成A表示的杆影时,太阳高度角较大D.小科同学是在南半球中纬度地区观察正午杆影长度变化【答案】A【解答】解:读图可知,夏季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大,正午物体的影子短;冬季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小,正午物体的影子长;B影子短,表示的是夏季杆影长度;A影子长,表示的是冬季杆影长度。故选:A。5.如图为某半球日照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图是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B.地球自转会引起昼夜长短变化现象C.A点和C点分别位于晨线和昏线上D.此时B点的太阳高度为一天中最小【答案】C【解答】解:读图可知,此图显示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旋转,为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故A错误;地球公转会引起昼夜长短变化现象,故B错误;A点位于晨线上,C点位于昏线上,故C正确;图示此时是正午,B点的太阳高度为一天中最大,故D错误。故选:C。清单3 日、地、月的相对运动考点一 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①小孔成像;②影子的形成;③日食、月食;④激光准直;⑤射击瞄准;⑥队列看齐;⑦木工检查木块是否平直等。3.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相对于物体而言)实像,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孔的距离有关,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4.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模型法)注意:光线是假想的模型,不是真实存在的。5. 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3108m/s。6. 光年:长度单位,指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天文学上常用光年作为单位来计量天体间的距离。考点二 月球1.月球本身不发光,它能反射太阳光。2.月球绕着自身的轴自转并绕着地球公转。在地球上我们看到的月球的不同形状与它的公转有关。3.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同,因此月球总是以同一面朝向地球。考点三 日食1.地球上某些地区有时会看到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日食。2.日食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全部或部分被月球遮挡,就产生了日食现象。3.日食的类型4.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俗称:朔),但并不会每月都发生5.日食形成过程:亏损方向从西边开始,东边结束考点四 月食1.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月面部分或全部变暗的现象,时间可长达一个多小时,这就是月食2.月食成因①月球不会发光,靠反射太阳光而“发光”②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经过地球后,在地球的后面会留下一个阴影,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太阳到月球的光线便会部分或完全被地球遮挡,从而产生了月食3.月食类型:月全食是和月偏食4.月食发生的时间为农历十五、十六(俗称:望),但并不会每月都发生5.月食过程:月面先亏损于东缘,后复圆于西缘。6.日食、月食的比较项目 日食 月食形成原因 月球遮住太阳光,我们看不到太阳或不能看到完整的太阳 地球遮住太阳光,我们看不到月球或不能看到完整的月球日地月位置关系 日-月-地或地-月-日 月-地-日或日-地-月出现时间 农历初一,白天 农历十五、十六,晚上类型 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月全食、月偏食学以致用1.2024年6月2日我国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挖宝”任务。关于月球的描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月球白天不能发光,晚上能发光B.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被称为月海C.小天体撞击的月球表面可形成环形山D.月球表面除岩石及其碎屑外还有空气【答案】C【解答】解:月球本身不发光,A错误;月球表面明暗相间,月球表面的亮区是高地,被称为月陆;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被称为月海,B错误;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保护,在其形成早期,月球表面可形成环形山,C正确;月球表面上没有空气,D错误。故选:C。2.如图所示为日偏食的示意图,日食的轮廓是弯曲的圆弧,下列事实与圆弧的形成无关的是( )A.太阳光的直线传播 B.地球是球形的C.月球是球形的 D.月球是不透明的【答案】B【解答】解: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日食是由于月球遮挡了太阳射向地球的部分光,日食的轮廓是弯曲的圆弧,下列事实与圆弧的形成无关的是:地球是球形的。故ACD有关,B无关。故选:B。3.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月食发生时,下列日、地、月相对位置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A【解答】解:当月球转到地球背对着太阳的一面,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因而形成了月食,所以发生月食时日、地、月三者间的位置关系是: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A图符合题意。故选:A。4.皮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用灯光照射成影于幕布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如图所示,该现象利用的光学原理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直线传播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答案】B【解答】解:皮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用灯光照射成影于幕布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其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5.如图所示,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b。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像 B.正立、缩小的像C.倒立、缩小的像 D.正立、放大的像【答案】C【解答】解:小孔成像成的是一个倒立的像,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实像;像到小孔的距离b小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a,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像。故选:C。清单4 地球板块的缓慢运动考点一 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1.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他认为各个大陆连在一起形成的超级大陆,叫作泛大陆 ,泛大陆形成于3亿年前,经过漫长岁月,泛大陆分裂成几个大陆,这些大陆缓慢地移动,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①提出依据:a. 南美洲东岸和非洲西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b.北美洲与非洲、欧洲在地层和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等证据。c.南美洲和非洲的生物具有相似性。②证明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证据:a.根据测量,大西洋在扩张,太平洋在收缩。b.红海在扩张,地中海在收缩。c.人造地球卫星的精密测量表明: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与美洲大陆以平均每年5.1厘米的速度靠近。d.人们在南极大陆发现了煤。2.海底扩张学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等人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越远离大洋中脊的 洋底岩石年龄越老,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①内容大洋中形成了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熔岩物质不断上涌,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就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②海底扩张说支持了大陆漂移说 ,解决了大陆漂移说的动力来源问题。考点二 板块构造学说1. 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①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注意:六大板块中只有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喜马拉雅山脉基本位于印度洋板块上。②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③在板块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等;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形成山脉,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等。2.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地理现象 原因红海扩张 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中海缩小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发最喜马拉雅山脉“长高”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日本、中国东部(如台湾)多地震 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大西洋面积在扩大 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非洲板块的张裂地带考点三 火山活动1.火山的组成: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2. 火山喷发物:有气态(水蒸气、二氧化硫等),也有液态(熔岩流)和固态(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等)。3.火山的类型: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4.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考点四 地震1.产生原因:当板块之间发生碰撞、挤压或错位时,就会导致地壳变形,从而引起地震。2.组成: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等震线3.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4.地震的防范和预报(1)地震的防范发生地震时,要冷静、不慌乱,迅速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①在教室等人多的地方:如果时间允许,要有序地快速撤离,以免因慌乱发生挤压、踩踏事故。②底楼:应该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的地带。(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只有10秒)③高楼:千万不能乘坐电梯,可根据你所在的位置迅速做出判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避震和自救。例如,伏而待定,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旁蹲下后闭眼,将书包或提包等缓冲物放在头顶等。④室外:要远离玻璃幕墙、楼房、电线杆、广告牌、高压线等。地震发生时,切记不要进入室内拿取物品,避免无谓的牺牲。(2)地震的预报①地震的预兆:如马不进圈、鸡飞狗叫、猪不吃食、井水喷涌、出现地光、蜜蜂群迁等。②借助仪器观测和观察自然界的异常现象。学以致用1.今年4月3日,在中国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为台湾地区近25年来最强地震。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震发生时应迅速躲进建筑物里B.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C.台湾地震是地球内力释放所造成的D.台湾地震频发是因其位于板块交界处【答案】A【解答】解:地震发生时应迅速躲进建筑物里是错误的,在高楼层,就近躲在厚实的床、桌下;在平房里,应该跑到空旷的地方去,故A错误,符合题意。地壳变动主要表现为岩石变形、海陆变迁、地震等,地震是地壳变动较为剧烈的表现形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地震是地球内力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台湾地震频发是因其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2.科学假说需要一定证据的支持,下列能作为对应假说证据的是( )A.黄土高坡水土流失——板块构造学说B.南极冰川消融——海底扩张学说C.气球膨胀时,球面各点彼此远离——大爆炸宇宙论D.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大陆漂移学说【答案】D【解答】解:科学假说需要一定证据的支持,如:黄土高坡水土流失——风成说;南极冰川消融——全球气候变暖;气球胀大时,球面各点彼此远,用来模拟宇宙膨胀;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大陆漂移学说。故选:D。3.2021年10月20日日本阿苏山发生火山喷发,这已经是该火山2000年来第六次喷发。专家认为其周边地质极不稳定,后续火山喷发的可能性大增,为此,周边居民都进行了紧急撤离。下列关于火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日本阿苏山火山属于死火山B.引起火山活动的巨大能量主要来源于外力作用C.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软流层D.火山活动对人类的影响都是不利的【答案】C【解答】解:结合材料可知,这已经是该火山2000年来第六次喷发,因此,日本阿苏山火山属于活火山,A错误。引起火山活动的巨大能量主要来源于内力作用,B错误。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软流层,C正确。火山喷发所产生的火山灰矿物质含量高、土壤肥沃,作物种植产量高,D错误。故选:C。4.如图是地球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A.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七大板块B.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C.宁波位于亚欧板块D.地震火山带都分布在板块的中央【答案】C【解答】解:地球表面的岩石圈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青藏高原是由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而形成的;宁波位于亚欧板块;地震火山带主要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故选:C。5.如图方格表示大洋海底距大洋中脊等距的岩石分布,根据海底扩张学说,序号所代表岩石年龄大小正确的是( )① ② 大洋中脊 ③ ④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C【解答】解:由于距离大洋中脊越远,岩石的年龄越早,且在大洋中脊两侧呈对称分布,所以序号所代表岩石年龄大小为①>②=③<④,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一站到底1.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霜叶红于二月花 B.一江春水向东流C.一行白鹭上青天 D.孤帆一片日边来【答案】A【解答】解:A、霜叶红于二月花,与物体的位置变化无关,不是机械运动,符合题意;B、一江春水向东流,水流是水的位置的变化,是机械运动,不合题意;C、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是机械运动,不合题意;D、孤帆一片日边来,船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是机械运动,不合题意。故选:A。2.甲、乙两人各乘一台观光电梯,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在匀速下降,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上升,则相对于地面( )A.甲上升,乙下降B.甲下降,乙上升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答案】C【解答】解: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在匀速下降;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上升;以地面为参照物,甲和乙都在下降,但是甲比乙慢,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3.2024年5月12日是母亲节,这一天地球位置处于图中的(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答案】A【解答】解:5月12日地球运行在北半球的春分日与夏至日位置之间即甲和乙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选:A。4.2024年贵州“村超”预选赛于1月6日正式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村超”足球场上开幕。开幕式当天杭州的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是( )A.昼短夜长,昼变长 B.昼短夜长,昼变短C.昼长夜短,昼变短 D.昼长夜短,昼变长【答案】A【解答】解:1月6日地球运行在北半球的冬至日与春分日位置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动,杭州昼短夜长,昼变长,夜渐短。故选:A。5.5月25日1时7分在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4.4级地震。地震、火山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下列地形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岩石圈的各大板块处于静止状态B.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肯定不会有地震发生C.地壳的运动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不会引起海陆的变化D.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多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答案】D【解答】解:岩石圈的各大板块处于运动状态。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也会有地震发生。人类活动会引起海陆的变化。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多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故选:D。6.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向同一方向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同一位置,0 t1时间内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关于在该段时间内甲乙两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再减小B.甲物体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物体的平均速度C.甲物体的速度始终大于乙物体的速度D.甲物体的路程大于乙物体的路程【答案】B【解答】解:A、位移-时间图象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由图可知甲物体速度一直减小,故A错误。B、在t1时间内两物体位移相同,所用时间也相同,所以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故B正确。C、由图可知,刚开始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后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C错误;D、甲乙速度都为正,都沿正方向做直线运动,所以路程相等,故D错误。故选:B。7.科学假说是根据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事实,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知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海底扩张说”的建立,所依据的事实是( )A.离大洋中脊越远的海底山脉岩石年龄越老B.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C.舌羊齿的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被发现D.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的大陆海岸线吻合【答案】A【解答】解: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舌羊齿的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被发现、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的大洋海陆线吻合都支持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故BCD不符合题意;离大洋中脊越远的海底山脉岩石年龄越老,属于海底扩张学说的代表,故A符合题意。故选:A。8.2022年有出现日偏食现象,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的形状是( )A. B. C. D.【答案】B【解答】解: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像,由小孔成像的特点可知日偏食经小孔成的像的缺口正好在日偏食缺口的对侧,即上下左右颠倒,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9.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但在某些条件下,在纬度较高地区上空飞行的飞机上,旅客可以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的奇妙现象,这些条件是( )A.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B.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C.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D.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度不能太大【答案】C【解答】解:由于地球自西向东旋转,我们看到的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乘客要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必需在傍晚,并要求飞机相对于地球向西运动,飞机自东向西飞行的速度大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如果时间在清晨,飞机向东飞行,飞机相对于太阳向东运动,乘客看到太阳仍从东边升起。故选:C。10.某人在高楼的阳台上用望远镜观察远处建筑工地上打桩机的打桩情况,发现打桩机的汽锤以每秒1次的频率撞击水泥桩,他听到的打击声刚好与看到的击桩动作一致。当他看到汽锤留在桩上后,又听到了2次撞击声。由此可知,观察者离打桩机的距离约为(设当时的声速为344米/秒)( )A.172米 B.344米 C.688米 D.1032米【答案】C【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声音在发声处经过2s才传到高楼处,由v=可知,观察者离打桩机的距离:s=vt=344m/s×2s=688m。故选:C。z12.2024年6月22日-23日是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测试的时间。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如图甲,2024年6月22日这天,地球公转至图甲中 (选填序号)位置附近:杭州的昼与夜的长短关系为 。(2)如图乙表示在一年中杭州朝南窗户在正午时太阳光照入面积最大和最小的示意图,则2024年6月22日这天正午太阳光照射情况更接近于图乙的 (选填“A“或“B“)。【答案】(1)③;昼长夜短;(2)B。【解答】解:(1)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如图甲,2024年6月22日这天,地球公转至图甲中③北半球夏至日位置附近,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杭州的昼与夜的长短关系为昼长夜短。(2)如图乙表示在一年中杭州朝南窗户在正午时太阳光照入面积最大和最小的示意图,则2024年6月22日这天正午太阳光照射情况更接近于图乙的B,此时太阳高度最大,照射进房间内的面积最小。故答案为:(1)③;昼长夜短;(2)B。13.人类对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认识一直在不断发展。材料一:1915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图甲)。他认为地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材料二: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等人提出“板块构造学说”。这一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图不是整体的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之间会发生碰撞或张裂(图乙)。(1)下列现象中,“大陆漂移说”不能解释的是 。 (可多选)A.秦岭上发现了珊瑚礁化石B.大西洋两岸发现同种生物C.珠穆朗玛峰还在逐年增高D.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相似E.采石场上常见弯曲的岩层(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浙江省处于六大板块中的 。(3)2024年4月3日,在中国台湾花莲附近海域发生7.3级地震,此后连续发生多起余震。请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花莲附近海域频繁发生地震的原因: 。【答案】(1)CE(2)亚欧板块(3)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解答】解:A、秦岭上有珊瑚礁的化石,说明秦岭地区在地质时期是海洋,后来由于大陆漂移,才成为陆地,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B、大西洋两岸发现同种生物说明大西洋两岸的陆地曾经连在一起,后来由于大陆漂移才分开,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C、珠穆朗玛峰还在逐年增高是由于板块碰撞挤压造成的,与大陆漂移无关,固定车位,但符合题意。D、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相似,说明非洲和南美洲在地质时期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大陆漂移才分开,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E、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是由于板块碰撞挤压造成的,与大陆漂移无关,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CE。(2)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浙江省处于六大板块中的亚欧板块。(3)花莲附近海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导致频繁发生地震。故答案为:(1)CE(2)亚欧板块(3)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14.港珠澳大桥(如图甲)全长55km,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由引桥、跨海桥、海底隧道三部分组成,其中跨海桥长22.9km,海底隧道长6700m,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可抵御8级地震、16级台风、30万吨船舶撞击。图乙是港珠澳大桥的限速牌。请根据以上信息,求:(1)当汽车以最高限速行驶,通过港珠澳大桥全程需要多少时间?(2)若一辆通过海底隧道的小客车车长10m,车身完全在隧道中的时间为223s,请通过计算说明该车是否超速?(3)一车队以90km/h的速度完全通过海底隧道,所用时间为280s,该车队的长度为多少米?【答案】(1)通过港珠澳大桥全程需要0.55h的时间;(2)该车已经超速;(3)该车队的长度为300m。【解答】解:(1)从图乙可知,限速v=100km/h,由v=得,通过大桥的时间:t===0.55h。(2)客车通过海底隧道的路程:s′=s-s车=6700m-10m=6690m,客车的速度:v’==30m/s=108km/h>100km/h,可见,客车通过海底隧道时已经超速。(3)车队的速度v″=90km/h=25m/s,车队完全通过海底隧道的路程s″=v″t″=25m/s×280s=7000m,海底隧道的长度s′=6700m,车队的长度s车队=s″-s′=7000m-6700m=300m。答:(1)通过港珠澳大桥全程需要0.55h的时间;(2)该车已经超速;(3)该车队的长度为300m。15.一辆客车在高速公路上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经t1=6秒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t2=16秒,司机第二次鸣笛,又经t3=2秒后听到回声,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1)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并判断客车是否超速行驶。(已知此高速路段最高限速为120千米/小时)(2)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答案】(1)客车是超速行驶;(2)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为1122m。【解答】解:(1)设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为L,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为v。根据题意可知,第一次鸣笛时客车到悬崖距离的2倍等于声音传播距离与客车行驶距离之和,即:vt1+v声t1=2L①听到回声后客车继续行驶t2=16秒,司机第二次鸣笛,此时客车距离悬崖的距离为:L-vt1-vt2,根据题意可知,第二次鸣笛时客车到悬崖距离的2倍等于声音传播距离与客车行驶距离之和,即:vt3+v声t3=2×(L-vt1-vt2)②①式-②式则有:v=×340m/s=34m/s=34×3.6km/h=122.4km/h;因为122.4km/h>120km/h。所以客车是超速行驶;(2)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为:L===1122m。答:(1)客车是超速行驶;(2)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为1122m。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02 多种多样的运动【考点清单】(原卷版).docx 专题02 多种多样的运动【考点清单】(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