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专题02 多种多样的运动七年级科学上册浙教版期末复习·考点串讲模块一 知识清单模块二 方法模型归纳模块三 巩固提升模块一 知识清单模块二 方法模型归纳参照物的判断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2)根据题干所提出的情景,进行分析:若研究对象是运动的,判断它相对于哪一个物体位置发生了变化;若研究对象是静止的,判断它相对于哪一个物体位置没有发生变化。(3)作出判断结论:此“相对”物体便是参照物。例1.你有过登高远眺的体验吗?在高山顶上眺望远处时会看到四周有一圈“天地分界线”,这就是在高处看到的地平线,乘坐飞机时通过舷窗也可以看到这条“天地分界线”。如果飞机起飞不久还在继续爬升阶段,你通过左边的舷窗看到的应是下图中的哪一幅( )A2.运动图像分析——匀速直线运动Stvt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2.运动图像分析——变速直线运动Stvtvt加速运动减速运动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A.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4m/sB.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C.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D.3s时乙在甲的前方例2.甲、乙两位同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他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3.小孔成像的特点(1)倒立的实像(2)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与物体形状有关(3)物体靠近小孔,像变大,远离小孔,像变小(4)光屏靠近小孔,像变小,远离小孔,像变大A.倒立、放大的像 B.正立、缩小的像C.倒立、缩小的像 D.正立、放大的像例3.如图所示,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b。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C太阳直射在赤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照射时间少太阳辐射少太阳直射在赤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照射时间长太阳辐射多4.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4.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夏天正午冬天正午南北4.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杆影的变化023.523.5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第二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即太阳直射点最北只能到达北回归线,最南只能到达南回归线。4.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太阳直射点的变化A.亚运会期间地球正从它向D位置运动B.亚运会闭幕这天,北半球是昼短夜长C.亚运会期间太阳直射点一直在北半球D.亚运会期间浙江每日正午影子长度在变长例4.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成功举办,如图所示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C模块三 巩固提升A.花园里鲜花怒放 B.奔驰的猎豹C.公路上滚滚车流 D.草原上奔驰的骏马1.(2024秋 余姚市期中)下列有关物理现象的描述,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A.电能 B.光能 C.化学能 D.机械能2.(2024秋 鹿城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是一种利用健身球设计的充电器,在转动球的时候就可以给电池充电,这时健身球里面的装置相当于一个微型发电机。转动球的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能量形式是( )BA.甲上升,乙下降B.甲下降,乙上升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3.甲、乙两人各乘一台观光电梯,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在匀速下降,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上升,则相对于地面( )CA.使用时间:必需要在观测日的正午使用B.使用地点:温州及与温州同一纬度地区C.摆放位置:圭表南北放置,圭在表的南侧D.组装要求:圭放置在水平面,表与圭垂直4.(2024 青田县模拟)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小明查阅资料,利用温州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38度,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85度,制作了“二十四节气观测仪”(如甲图),圭上刻度如乙图。下列关于该“观测仪”的使用说明不合理的是( ) C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5.2024年5月12日是母亲节,这一天地球位置处于图中的( )AA.甲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再减小B.甲物体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物体的平均速度C.甲物体的速度始终大于乙物体的速度D.甲物体的路程大于乙物体的路程6.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向同一方向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同一位置,0 t1时间内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关于在该段时间内甲乙两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A.此图是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B.地球自转会引起昼夜长短变化现象C.A点和C点分别位于晨线和昏线上D.此时B点的太阳高度为一天中最小7.(2024春 越城区期末)如图为某半球日照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8.2022年有出现日偏食现象,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的形状是( )CABCDA. B. C. D.9.(2023春 慈溪市期末)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图中合乎要求的是( )AA.火山是导致地壳运动的原因之一B.全球火山带与地震带的分布相对独立C.岩浆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结构中的地幔D.人类活动是导致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10.(2024 金华三模)如图所示为小科模拟火山喷发的课外实验。他将实验药品倒入火山模型内,再慢慢注入水,两者就会剧烈反应,“红色气泡”开始从火山模型中喷涌而出,如同火山喷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A.172米 B.344米 C.688米 D.1032米11.某人在高楼的阳台上用望远镜观察远处建筑工地上打桩机的打桩情况,发现打桩机的汽锤以每秒1次的频率撞击水泥桩,他听到的打击声刚好与看到的击桩动作一致。当他看到汽锤留在桩上后,又听到了2次撞击声。由此可知,观察者离打桩机的距离约为(设当时的声速为344米/秒)( )C12.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地球上的生物与太阳息息相关。(1)为了能模拟日食的过程,让大、小两个球与人眼睛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如图甲),若甲图表示地球北极上空俯视时观察到的情景,则实验中应将小球 (选填“由A向B”或“由B向A”)移动,并观察大球被小球遮掩的过程。(2)如图乙是用专用仪器拍摄的太阳照片。照片中①区域呈现的太阳活动主要是 (选填“日珥”“耀斑”或“太阳黑子”)。由A向B日珥13.港珠澳大桥(如图甲)全长55km,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由引桥、跨海桥、海底隧道三部分组成,其中跨海桥长22.9km,海底隧道长6700m,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可抵御8级地震、16级台风、30万吨船舶撞击。图乙是港珠澳大桥的限速牌。请根据以上信息,求:(1)当汽车以最高限速行驶,通过港珠澳大桥全程需要多少时间?解:(1)从图乙可知,限速v=100km/h,由v=St得,通过大桥的时间:t=Sv=55km100km/h=0.55h。(2)若一辆通过海底隧道的小客车车长10m,车身完全在隧道中的时间为223s,请通过计算说明该车是否超速?(2)客车通过海底隧道的路程:s′=s-s车=6700m-10m=6690m,客车的速度:v’=S't'=6690m223s=30m/s=108km/h>100km/h,可见,客车通过海底隧道时已经超速。(3)一车队以90km/h的速度完全通过海底隧道,所用时间为280s,该车队的长度为多少米?(3)车队的速度v″=90km/h=25m/s,车队完全通过海底隧道的路程s″=v″t″=25m/s×280s=7000m,海底隧道的长度s′=6700m,车队的长度s车队=s″-s′=7000m-6700m=300m。14.(2023秋 江北区期末)在学习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地球仪”,以模拟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姿态,同时针对该模型设计了评价表。小北利用铁丝穿过实心泡沫塑料球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地球仪(地轴与底座面垂直)。(1)根据评价表,发现该模型的“指标一”能评为“优秀”,请你对该模型的“指标二”进行评价 (填“优秀”“合格”或“待改进”),你评价的理由是 。“自制地球仪”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指标一 结构完整制作精美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指标二 能模拟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姿态 能模拟地球自转,不能模拟地球公转姿态 既不能模拟地球自转,也无法模拟地球公转姿态能模拟地球自转,不能模拟地球公转姿态合格(2)将自制地球仪改进后,小北进行了教材上的实验探究,用一个手电筒照射地球仪,如图乙所示,并用手轻轻拨动地球仪。本实验中小北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