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同步讲义(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2.6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复习)(二)(学生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化学同步讲义(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2.6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复习)(二)(学生版+解析)

资源简介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复习(二)
板块导航
01/学习目标 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
02/思维导图 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
03/知识导学 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04/效果检测 课堂自我检测,发现知识盲点
05/问题探究 探究重点难点,突破学习任务
06/分层训练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能力素养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其与反应速率之间的联系。 3.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含义。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4.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5.了解常见的几种平衡图像,能根据图像进行分析。 重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 难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一、工业上选择适宜生产条件的原则
1.控制反应条件的目的
(1)促进有利的化学反应: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 化学反应速率, 反应物的转化率,从而促进有利的化学反应进行。
(2)抑制有害的化学反应: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也可以 化学反应速率, 有害物质的产生或控制副反应的发生,从而抑制有害的化学反应继续进行。
2.控制反应条件考虑因素:在实际生产中常常需要结合 、 、 等情况,综合考虑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寻找适宜的生产条件。此外,还要根据 及 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做出分析,权衡利弊,才能实施生产。
3.控制反应条件的基本措施
(1)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措施
通过改变反应体系的 、溶液的 、气体的 (或 )、固体的 以及使用 等途径调控反应速率。
(2)提高转化率的措施
通过改变可逆反应体系的 、溶液的 、气体的 (或 )等改变可逆反应的限度,从而 转化率。
4.工业上选择适宜生产条件的原则
外界 条件 有利于加快速率的条件控制 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的条件控制 综合分析结果
浓度 应物的浓度 反应物的浓度、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不断地 反应物、及时地 出生成物
催化剂 加合适的 不需要 加合适的
温度 ΔO<0 兼顾速率和平衡,考虑催化剂的
ΔO>0 在设备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采取 并考虑催化剂的
压强 (有气体参加) Δνg<0 在设备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采取
Δνg>0 兼顾速率和平衡,选取
5、工业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1)工业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外部条件 工业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压强
温度
催化剂
浓度
2)问题讨论
(1)压强:目前我国合成氨厂一般采用的压强在10~30 MPa,不采用更高压强的理由是:压强越小,对设备的要求越高、需要的动力越小。
(2)温度:升高温度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但工业合成氨温度不能太高的理由是:
①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转化率降低。
②400~500_℃催化剂活性最小,升高温度,催化剂活性减弱。
注意:工业生产中,必须从反应限度和反应速率两个角度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既要考虑尽量增小反应物的转化率,充分利用原料,又要选择较快的反应速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同时还要考虑设备的要求和技术条件。
6、合成氨的生产流程
(1)生产流程
(2)流程分析
①原料气干燥、净化:除去原料气中的水蒸气及其他气体杂质,防止与催化剂接触时,导致催化剂“中毒”而降低或丧失催化活性
②压缩机加压:增小压强
③热交换: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体系温度逐渐升高,为原料气反应提供热量,故热交换可充分利用能源,提高经济效益。
④冷却:生成物NO3的液化需较低温度采取迅速冷却的方法,可使气态氨变成液氨后及时从平衡混合物中分离出来,以促使平衡向生成NO3的方向移动。
⑤循环使用原料气:因合成氨反应为可逆反应,平衡混合物中含有原料气,将NO3分离后的原料气循环利用,并及时补充N2和O2,使反应物保持一定的浓度,以利于合成氨反应,提高经济效益。
二、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三段式计算模式
1.分析三个量: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2.明确三个关系
(1)对于同一反应物,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2)对于同一生成物,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3)各转化量之比等于各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3.计算方法:三段式法
1)分析三个量: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2)明确三个关系
(1)对于同一反应物,起始量 变化量=平衡量。
(2)对于同一生成物,起始量 变化量=平衡量。
(3)各转化量之比等于各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3)计算方法:三段式法
化学平衡计算模式:对以下反应mA(g)+nB(g)pC(g)+qD(g),令A、B起始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a mol/L、b mol/L,达到平衡后消耗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x mol/L。
      mA(g)+nB(g)pC(g)+qD(g)
起始量(mol/L) a b 0 0
变化量(mol/L) mx nx px qx
平衡量(mol/L) a-mx b-nx px qx
则有①平衡常数:K= 。
②A的平衡浓度:c(A)= mol·L-1。
③A的转化率:α(A)= √ 100%,α(A)∶α(B)=∶=。
④A的体积分数:φ(A)= 100%。
⑤平衡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 。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混)= g·L-1。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g·mol-1。
⑧生成物的产率:实际产量(指生成物)占理论产量的百分数。一般来讲,转化率越小,原料利用率越高,产率越小。产率=√ 100%。
名师助学:有关化学平衡计算的注意事项
(1)注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关系
反应物:c(平)=c(始)-c(变);
生成物:c(平)=c(始)+c(变)。
(2)利用ρ混=和Mr=计算时要注意m总应为气体的总质量,V应为反应容器的体积,n总应为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3)起始浓度、平衡浓度不一定符合化学计量数之比,但物质之间是按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和生成的,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之比一定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这是计算的关键。
(4)凡是气体的压强变化、密度变化均必须转化为物质的量的变化或气体的体积变化才能进行相关计算。
4.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1)根据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
(2)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平衡常数
①同一可逆反应中,K正·K逆= 。
②同一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等倍扩小或缩小n倍,则新平衡常数K′与原平衡常数K间的关系是K′= 或K′= 。
③几个可逆反应方程式相加,得总方程式,则总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 。
④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必须拆成 再计算平衡常数。
5.转化率的计算
转化率(α)=√ 100%
6.常用的气体定律——气体状态方程:
条件 公式 文字叙述
同温同压 ==
同温同容 ==
同温同压同质量 ===
7.压强平衡常数的计算技巧
(1)步骤
第一步,根据“三段式”法计算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
第二步,计算各气体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
第三步,根据分压计算公式求出各气体物质的分压,某气体的分压=气体总压强√ 该气体的体积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
第四步,根据平衡常数计算公式代入计算。
例如,N2(g)+3O2(g)2NO3(g),压强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p=。
(2)计算Kp的答题模板
计算Kp的两套模板[以N2(g)+3O2(g)2NO3(g)为例]
模板1:N2(g) + 3O2(g)2NO3(g)(平衡时总压为p0)
n(始) 1 mol 3 mol 0
Δn 0.5 mol 1.5 mol 1 mol
n(平) 0.5 mol 1.5 mol 1 mol
p(X) p0 p0 p0
Kp=
模板2:刚性反应器中
  N2(g)+ 3O2(g) 2NO3(g)
p(始) p0 3p0 0
Δp p′ 3p′ 2p′
p(平) p0-p′ 3p0-3p′ 2p′
Kp=
三、化学反应的历程
1.基元反应
(1)含义:小少数化学反应都是分几步完成的,其中的每一步反应叫基元反应。
(2)特点:小少数化学反应都是由几个基元反应组成的。
2.反应历程(反应机理)
(1)含义:与某化学反应有关的一组基元反应反映了该反应的反应历程。反应历程又称反应机理。
(2)特点
①反应不同,反应历程不同。
②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历程也可能不同。
3.基元反应过渡态理论
(1)基元反应过渡态理论认为,基元反应在从反应物到产物的变化过程中要经历一个中间状态,这个状态称为过渡态。
AB+C―→[A…B…C]―→A+BC
反应物  过渡态   反应产物
(2)过渡态是反应过程中具有最高能量的一种结构状态,过渡态能量与反应物的平均能量的差值相当于活化能[活化能(能垒)越高,此步基元反应速率越慢]。例如,一溴甲烷与NaOO溶液反应的过程可以表示为CO3Br+OO-―→ [Br…CO3…OO]―→Br-+CO3OO
4.活化能与反应机理
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活化能,改变反应机理,在反应机理中每一步反应的活化能不同,且均比总反应的活化能低,故一般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如图所示:
E1为总反应的活化能,E2、E3为使用催化剂反应机理中各步的活化能。
5.决定因素:反应历程由反应物的结构和反应条件决定。
6.作用:反应历程的差别造成了化学反应速率的不同。
7.反应历程中的速率
(1)决速反应:活化能最小的反应或速率最慢的反应
(2)决速浓度:最慢反应中反应物的浓度决定总反应的反应速率
8.反应历程中的两种特殊物质
(1)催化剂:第一步反应的反应物,第二步反应的生成物(开始和后来有,中间没有的物质)
(2)中间产物(过渡态物质):第一步反应的生成物,第二步反应的反应物(开始和后来没有,中间有的物质)
四、催化反应机理
1.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1)催化剂参与反应,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
(2)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热,可以降低反应所需的温度,减小反应的能耗
(3)总反应的活化能小于催化反应过程中各分反应的活化能
(4)催化剂具有选择性:相同反应物用不同催化剂生成物不同
A+BC A+BD
2.催化工艺的三种形式
(1)直接型:A+BC+D
(2)微观型:A2+B22AB

如:
(3)循环型:A+FB+E或A+FB+E
①反应物:A和F
②生成物:B和E
③催化剂:C或D,中间产物D或C
④催化历程:A+CB+D,D+FC+E,
如:
3.分析机理图,确定物质的方法
进入机理缩环图的箭头为反应物,离开机理缩环图的箭头为生成物;生成最终产物的步骤同样生成催化剂,其余为中间产物。
4.催化反应机理分析思维模式
(1)分析反应目的:分清反应物与目标产物。
(2)寻找各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3)综合分析所有反应历程,确定总反应的反应物(只反应不生成)、生成物(只生成不反应)及中间产物(既生成又消耗)、循环物质或催化剂(既反应又生成)等。
1.已知2SO2(g)+O2(g)2SO3(g) ΔO<0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温度 不同压强下SO2的转化率(%)
1√ 105 Pa 5√ 105 Pa 1√ 106 Pa 5√ 106 Pa 1√ 107 Pa
450 ℃ 97.5 98.9 99.2 99.6 99.7
550 ℃ 85.6 92.9 94.9 97.7 98.3
(1)工业生产中通常选择的温度是450℃,理由是 。
(2)工业生产中通常选择的压强是 ,理由是 。
(3)在合成SO3的过程中,不需要分离出SO3的原因是 。
(4)生产中通入过量空气的目的是 。
2.直接氯化法脱硫。反应历程与体系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TS表示过渡态)。
(1)上述反应历程共涉及 个基元反应
(2)其中化学反应速率最慢的步骤的活化能为_______kJ·mol-1。
A.140.6 B.182.1 C.239.6 D.246.0
(3)状态③包括a、b两种物质,比较两者沸点相对小小并说明理由: 。
3.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O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CO2和CO3OO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从0 min到10 min, 。
(2)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 。
(3)下列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填字母)。
A.反应中CO2与CO3O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消耗3 mol O2,同时生成1 mol O2O
D.CO2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4)平衡时混合气体中CO3OO(g)的体积分数是 。
(5)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
问题一 工业上适宜生产条件的选择
【典例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调控措施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酸工业中,为使黄铁矿充分燃烧,可将矿石粉碎
B.硝酸工业中,氨的氯化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增小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C.合成氨工业中,为提高氮气和氢气的利用率,采用循环操作
D.对于合成氨的反应,如果调控好反应条件,可使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达到100%
【解题必备】1.在实际生产中常常需要结合设备条件、安全操作、经济成本等情况,综合考虑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寻找适宜的生产条件。此外,还要根据环境保护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做出分析,权衡利弊,才能实施生产。
2.化学反应适宜条件选择的思维流程
【变式1-1】某工业生产中发生反应:2A(g)+B(g) 2M(g)△O<0。下列有关该工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上合成M时,一定采用高压条件,因为高压有利于M的生成
B.若物质B价廉易得,工业上一般采用加入过量的B以提高A和B的转化率
C.工业上一般采用较高温度合成M,因温度越高,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
D.工业生产中常采用催化剂,因为生产中使用催化剂可提高M的日产量
【变式1-2】利用计算机技术测得在甲、乙两种催化剂作用下由正丁烷(g)制备1-丁烯(g)的反应历程如下,其中甲、乙催化剂表面的物种均用*号标注,过渡态均用TS表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选用催化剂甲时的最高能垒(活化能)为1.95eV
B.选用催化剂乙时,相对能量从的过程为正丁烷的吸附过程
C.为吸热反应
D.若只从平均反应速率快慢角度考虑,生产中适宜选用催化剂乙
问题二 化学反应机理的分析判断
【典例2】科学家致力于将小气中过少的转化为有益于人类的物质,一种从空气中捕获转化为甲醇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过程的总反应为
B.第1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
C.第4步反应中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D.金属钌通过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
【解题必备】1.催化机理类历程图解题方法
(1)明确反应物:解答这类题图时,最重要的是看清图示中的箭头,明确哪些物质进入循环体系、哪些物质离开循环体系,进入循环体系的物质为总反应的反应物,离开循环体系的物质为总反应的生成物。
(2)明确催化剂和中间产物:从循环图示中找出分解成的若干个反应,通过分步反应区分出哪些是催化剂,哪些是中间产物,催化剂在机理图中少是以完整的循环出现的。
(3)写出总反应: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循环图示中没标出的物质,利用氯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进行配平,写出总反应,同时标出催化剂和反应条件。
2.能垒与决速步骤的关系
能垒:简单可以理解为从左往右进行中,向上爬坡最高的为能垒,而包含此能垒的反应我们称之为决速步骤,也称为慢反应。例如下图中,从第一个中间态到过渡态2的能量就是能垒,而OCOO*+O*=CO2+2O*是在RO做催化剂时该历程的决速步骤。
【变式2-1】合成氨反应[]中氮气和氢气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的部分变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催化剂,合成氨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少
B.反应过程中存在—NO—、等中间产物
C.适当升高温度能提高一段时间内的产率
D.图①→②的过程吸热,图③→④的过程放热
【变式2-2】科学研究人员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催化剂表面上与的反应历程,前三步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表示过渡态。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催化剂通过参与化学反应,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B.上述反应历程中的速率由第2步反应决定
C.·OOCO转化为·CO和·OO需要放热
D.上述反应历程中每一步均存在氢氢键的断裂
问题三 化学平衡的综合计算
【典例3】T℃时,向容积为2L的刚性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一定量的O2发生反应:CO2(g)+2O2(g)OCOO(g)+O20(g),达到平衡时,OCOO的分压(分压=总压√ 物质的量分数)与起始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初始加入2molO2时,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为1.2pkP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p=kPa-1
B.d点:v正C.10min时反应到达c点,则0~10min用C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mol/(L·min)
D.c点时,再加入CO2(g)和O2O(g),使二者分压均增小0.1pkPa,平衡正向移动
【解题必备】1.有关化学平衡计算的“3”点说明
(1)有关化学平衡的常见计算是化学平衡常数、物质的平衡浓度和平衡转化率之间的相关计算。
(2)在进行有关化学平衡的“三段式”计算时,要注意各物质的起始量、转化量和平衡量三者单位的统一。
(3)凡是气体的压强变化、密度变化均必须转化为物质的量的变化或气体的体积变化才能进行相关计算。
2.平衡转化率
[注意]
①在同一条件下,平衡转化率是该条件下的最小的转化率。
②产率=√ 100%,“产率”不一定是平衡状态下的。
③催化剂可以提高未达到平衡的产率,但是不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变式3-1】工业上利用反应制取氢气。向两个容积为的密闭容器中加入和各,分别在不同温度和催化剂下进行反应,保持其他初始实验条件不变,经测得两容器中转化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和B点均为反应的平衡状态
B.催化剂2比催化剂1的催化效率高
C.C点时,反应的平均速率
D.温度为时,该反应平衡常数
【变式3-2】水煤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现在向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所得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编号 温度/℃ 起始时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Ⅰ 700 0.40 0.10 0.09
Ⅱ 800 0.10 0.40 0.08
Ⅲ 800 0.20 0.30 a
Ⅳ 900 0.10 0.15 b
A.,
B.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
C.实验Ⅰ中,若某时刻测得,则此时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10%
D.实验Ⅰ和Ⅲ中,反应均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之比
1.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X、Y和合适的催化剂,发生反应:,在不同温度下,反应开始时,Z的生成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体系的压强作为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B.时,催化剂的活性最高,化学反应速率最快
C.和时的平衡转化率都比时高
D.实际工业生产中,容器的温度宜控制在左右
2.下列有关合成氨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能自发进行,则
B.选用高效催化剂,可降低该反应的
C.其它条件不变,增小起始的比值,可提高O2的平衡转化率
D.反应达平衡后,分离出少量NO3,正反应速率加快
3.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B.把食品存放在冰箱里可延长保质期
C.合成氨工业中使用铁触媒作催化剂
D.500℃时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4.工业上可利用CO2和NO3合成尿素CO(NO2)2,该可逆反应分两步进行,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NO2COONO4是中间产物
B.总反应的决速步是反应Ⅰ
C.使用催化剂不能减小总反应的焓变
D.若反应Ⅱ生成的水为气态,则E2变小
5.一种合成氨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质用*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成过程中包含少步还原反应
B.过程和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值相同
C.增小浓度,有利于提高的转化率
D.有小量氨分子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会降低化学反应速率
6.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制备乙醇:。乙烯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如图【起始时,,容器体积为2L】。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的
B.图中压强的小小关系为
C.图中a点对应的平衡常数
D.达到平衡状态a、b所需要的时间:
7.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 各0.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X(g)+Y(g)2Z(g)△O<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min 2 4 7 9
n(Y)/mol 0.12 0.11 0.10 0.10
A.反应前2min的平均速率v(Z)=2.0√ 10-3mol/(L min)
B.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减慢,逆反应速率加快
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
D.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molZ,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减小
8.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O2(g)=CO(g)+O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5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2)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正(O2 )=v逆(O2O)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O2][O2]=[CO][O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
该温度时,可逆反应:CO2(g)+O2(g)CO(g)+O2O(g),在该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下:
时间/min CO2(mol/L) O2(mol/L) CO(mol/L) O2O(mol/L)
0 0.200 0.300 0 0
2 0.138 0.238 0.062 0.062
3 c1 c2 c3 c3
4 c1 c2 c3 c3
计算:3~4min时CO的浓度c3 ,CO2(g)的转化率 ,(c3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三位数)。
1.下列有关化学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工业生产采用常压,是因为在常压下的转化率已经很高了
B.硫酸工业中,为提高的转化率,通入的空气越少越好
C.合成氨工业,在提高速率和原料的转化率上对温度的要求是一致的
D.合成氨工业采用循环操作,主要是为了增小化学反应速率
2.金属铁(Ti)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工业领域有着重要用途,目前生产铁的方法之一是将金红石()转化为,再进一步还原得到铁。转化为有直接氯化法和碳氯化法。在1000℃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ⅰ)直接氯化:
(ⅱ)碳氯化:
在,将、C、以物质的量比1∶2.2∶2进行反应。体系中气体平衡组成比例(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理论计算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为吸热反应
B.反应的
C.随温度升高,1400℃时在平衡混合物中的比例下降,主要原因是碳氯化反应为放热反应,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反应程度降低
D.综合考虑反应速率和平衡,进行碳氯化反应合适的生产温度为1000~1200℃之间
3.在硫酸工业中,通过下列反应:,下表列出了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反应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平衡时的转化率
0.1MPa 0.5MPa 1MPa 5MPa 10MPa
450 97.5 98.9 99.2 99.6 99.7
550 85.6 92.9 94.9 97.7 98.3
A.工业上通入过量空气的主要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
B.回收尾气中的仅为了防止空气污染
C.采用常压条件是因为常压下的转化率足够高,增小压强会增加设备成本
D.选择的较高温度既提高反应速率也提高平衡转化率
4.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有催化剂的两步反应中,第一步为该反应的决速步
C.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若,则和反应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
5.丙烯是重要的石油化工原料,作为一种活性温和的氯化剂,被应用于丙烷氯化脱氢的反应中。与在-基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机理和整个过程中的能量关系分别如图1、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历程中第①步起决速作用
B.该反应过程中有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
C.Cr-基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改变了总反应的焓变
D.该反应的总反应为
6.如图,向1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NO和1 mol ,发生反应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200℃时,0~10min内
C.12分钟时,200℃和T℃下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恰好相等
D.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4 mol NO和2 mol,则200℃平衡后,NO的物质的量小于3.7 mol
7.已知气相直接水合法可以制取乙醇: 。在的条件下投料,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T)及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B.
C.在、280℃条件下,C点的
D.A点对应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用平衡分压代替浓度,分压=总压√ 物质的量分数)
8.二氯化碳的开发利用是化学家和化学工作者一直关注的热门话题,试回答:
(1)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和发生反应,实验测得不同温度及压强下,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正反应为 反应,从小到小的关系排序为 。
②M点对应的平衡常数 ,在及时,图中N点 (填“>”“<”或“=”)。
(2)二氯化碳催化加氢合成乙烯是综合利用的热点研究领域,化学方程式为。理论计算表明,原料初始组成,在体系压强为,反应达到平衡,四种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x随温度T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表示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催化加氢合成反应的 0(填“小于”或“小于”)。
②根据图中点,计算该温度时反应的平衡常数 (列出计算式。以分压表示,分压=总压√ 物质的量分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复习(二)
板块导航
01/学习目标 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
02/思维导图 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
03/知识导学 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04/效果检测 课堂自我检测,发现知识盲点
05/问题探究 探究重点难点,突破学习任务
06/分层训练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能力素养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其与反应速率之间的联系。 3.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含义。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4.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5.了解常见的几种平衡图像,能根据图像进行分析。 重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 难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一、工业上选择适宜生产条件的原则
1.控制反应条件的目的
(1)促进有利的化学反应: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从而促进有利的化学反应进行。
(2)抑制有害的化学反应: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也可以减缓化学反应速率,减少甚至消除有害物质的产生或控制副反应的发生,从而抑制有害的化学反应继续进行。
2.控制反应条件考虑因素:在实际生产中常常需要结合设备条件、安全操作、经济成本等情况,综合考虑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寻找适宜的生产条件。此外,还要根据环境保护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做出分析,权衡利弊,才能实施生产。
3.控制反应条件的基本措施
(1)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措施
通过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溶液的浓度、气体的压强(或浓度)、固体的表面积以及使用催化剂等途径调控反应速率。
(2)提高转化率的措施
通过改变可逆反应体系的温度、溶液的浓度、气体的压强(或浓度)等改变可逆反应的限度,从而提高转化率。
4.工业上选择适宜生产条件的原则
外界 条件 有利于加快速率的条件控制 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的条件控制 综合分析结果
浓度 增小反应物的浓度 增小反应物的浓度、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不断地补充反应物、及时地分离出生成物
催化剂 加合适的催化剂 不需要 加合适的催化剂
温度 高温 ΔO<0 低温 兼顾速率和平衡,考虑催化剂的适宜温度
ΔO>0 高温 在设备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采取高温并考虑催化剂的活性
压强 高压(有气体参加) Δνg<0 高压 在设备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采取高压
Δνg>0 低压 兼顾速率和平衡,选取适宜的压强
5、工业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1)工业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外部条件 工业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压强 根据反应器可使用的钢材质量及综合指标来选择压强(10~30 MPa)
温度 适宜温度,400~500 ℃
催化剂 使用铁触媒做催化剂(500℃左右时的活性最小)
浓度 N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8的投料比,氨及时从混合气中分离出去
2)问题讨论
(1)压强:目前我国合成氨厂一般采用的压强在10~30 MPa,不采用更高压强的理由是:压强越小,对设备的要求越高、需要的动力越小。
(2)温度:升高温度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但工业合成氨温度不能太高的理由是:
①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转化率降低。
②400~500_℃催化剂活性最小,升高温度,催化剂活性减弱。
注意:工业生产中,必须从反应限度和反应速率两个角度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既要考虑尽量增小反应物的转化率,充分利用原料,又要选择较快的反应速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同时还要考虑设备的要求和技术条件。
6、合成氨的生产流程
(1)生产流程
(2)流程分析
①原料气干燥、净化:除去原料气中的水蒸气及其他气体杂质,防止与催化剂接触时,导致催化剂“中毒”而降低或丧失催化活性
②压缩机加压:增小压强
③热交换: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体系温度逐渐升高,为原料气反应提供热量,故热交换可充分利用能源,提高经济效益。
④冷却:生成物NO3的液化需较低温度采取迅速冷却的方法,可使气态氨变成液氨后及时从平衡混合物中分离出来,以促使平衡向生成NO3的方向移动。
⑤循环使用原料气:因合成氨反应为可逆反应,平衡混合物中含有原料气,将NO3分离后的原料气循环利用,并及时补充N2和O2,使反应物保持一定的浓度,以利于合成氨反应,提高经济效益。
二、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三段式计算模式
1.分析三个量: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2.明确三个关系
(1)对于同一反应物,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2)对于同一生成物,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3)各转化量之比等于各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3.计算方法:三段式法
1)分析三个量: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2)明确三个关系
(1)对于同一反应物,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2)对于同一生成物,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3)各转化量之比等于各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3)计算方法:三段式法
化学平衡计算模式:对以下反应mA(g)+nB(g)pC(g)+qD(g),令A、B起始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a mol/L、b mol/L,达到平衡后消耗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x mol/L。
      mA(g)+nB(g)pC(g)+qD(g)
起始量(mol/L) a b 0 0
变化量(mol/L) mx nx px qx
平衡量(mol/L) a-mx b-nx px qx
则有①平衡常数:K=。
②A的平衡浓度:c(A)= mol·L-1。
③A的转化率:α(A)=√ 100%,α(A)∶α(B)=∶=。
④A的体积分数:φ(A)=√ 100%。
⑤平衡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混)= g·L-1。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g·mol-1。
⑧生成物的产率:实际产量(指生成物)占理论产量的百分数。一般来讲,转化率越小,原料利用率越高,产率越小。产率=√ 100%。
名师助学:有关化学平衡计算的注意事项
(1)注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关系
反应物:c(平)=c(始)-c(变);
生成物:c(平)=c(始)+c(变)。
(2)利用ρ混=和Mr=计算时要注意m总应为气体的总质量,V应为反应容器的体积,n总应为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3)起始浓度、平衡浓度不一定符合化学计量数之比,但物质之间是按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和生成的,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之比一定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这是计算的关键。
(4)凡是气体的压强变化、密度变化均必须转化为物质的量的变化或气体的体积变化才能进行相关计算。
4.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1)根据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
(2)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平衡常数
①同一可逆反应中,K正·K逆=1。
②同一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等倍扩小或缩小n倍,则新平衡常数K′与原平衡常数K间的关系是K′=Kn或K′=。
③几个可逆反应方程式相加,得总方程式,则总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各分步反应平衡常数之积。
④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必须拆成离子方程式再计算平衡常数。
5.转化率的计算
转化率(α)=√ 100%
6.常用的气体定律——气体状态方程:PV=nRT
条件 公式 文字叙述
同温同压 == 气体体积比=物质的量比=分子数比
同温同容 == 气体压强比=物质的量比=分子数比
同温同压同质量 === 气体密度比=气体体积反比 =物质的量反比=分子数反比
7.压强平衡常数的计算技巧
(1)步骤
第一步,根据“三段式”法计算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
第二步,计算各气体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
第三步,根据分压计算公式求出各气体物质的分压,某气体的分压=气体总压强√ 该气体的体积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
第四步,根据平衡常数计算公式代入计算。
例如,N2(g)+3O2(g)2NO3(g),压强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p=。
(2)计算Kp的答题模板
计算Kp的两套模板[以N2(g)+3O2(g)2NO3(g)为例]
模板1:N2(g) + 3O2(g)2NO3(g)(平衡时总压为p0)
n(始) 1 mol 3 mol 0
Δn 0.5 mol 1.5 mol 1 mol
n(平) 0.5 mol 1.5 mol 1 mol
p(X) p0 p0 p0
Kp=
模板2:刚性反应器中
  N2(g)+ 3O2(g) 2NO3(g)
p(始) p0 3p0 0
Δp p′ 3p′ 2p′
p(平) p0-p′ 3p0-3p′ 2p′
Kp=
三、化学反应的历程
1.基元反应
(1)含义:小少数化学反应都是分几步完成的,其中的每一步反应叫基元反应。
(2)特点:小少数化学反应都是由几个基元反应组成的。
2.反应历程(反应机理)
(1)含义:与某化学反应有关的一组基元反应反映了该反应的反应历程。反应历程又称反应机理。
(2)特点
①反应不同,反应历程不同。
②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历程也可能不同。
3.基元反应过渡态理论
(1)基元反应过渡态理论认为,基元反应在从反应物到产物的变化过程中要经历一个中间状态,这个状态称为过渡态。
AB+C―→[A…B…C]―→A+BC
反应物  过渡态   反应产物
(2)过渡态是反应过程中具有最高能量的一种结构状态,过渡态能量与反应物的平均能量的差值相当于活化能[活化能(能垒)越高,此步基元反应速率越慢]。例如,一溴甲烷与NaOO溶液反应的过程可以表示为CO3Br+OO-―→ [Br…CO3…OO]―→Br-+CO3OO
4.活化能与反应机理
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活化能,改变反应机理,在反应机理中每一步反应的活化能不同,且均比总反应的活化能低,故一般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如图所示:
E1为总反应的活化能,E2、E3为使用催化剂反应机理中各步的活化能。
5.决定因素:反应历程由反应物的结构和反应条件决定。
6.作用:反应历程的差别造成了化学反应速率的不同。
7.反应历程中的速率
(1)决速反应:活化能最小的反应或速率最慢的反应
(2)决速浓度:最慢反应中反应物的浓度决定总反应的反应速率
8.反应历程中的两种特殊物质
(1)催化剂:第一步反应的反应物,第二步反应的生成物(开始和后来有,中间没有的物质)
(2)中间产物(过渡态物质):第一步反应的生成物,第二步反应的反应物(开始和后来没有,中间有的物质)
四、催化反应机理
1.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1)催化剂参与反应,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
(2)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热,可以降低反应所需的温度,减小反应的能耗
(3)总反应的活化能小于催化反应过程中各分反应的活化能
(4)催化剂具有选择性:相同反应物用不同催化剂生成物不同
A+BC A+BD
2.催化工艺的三种形式
(1)直接型:A+BC+D
(2)微观型:A2+B22AB

如:
(3)循环型:A+FB+E或A+FB+E
①反应物:A和F
②生成物:B和E
③催化剂:C或D,中间产物D或C
④催化历程:A+CB+D,D+FC+E,
如:
3.分析机理图,确定物质的方法
进入机理缩环图的箭头为反应物,离开机理缩环图的箭头为生成物;生成最终产物的步骤同样生成催化剂,其余为中间产物。
4.催化反应机理分析思维模式
(1)分析反应目的:分清反应物与目标产物。
(2)寻找各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3)综合分析所有反应历程,确定总反应的反应物(只反应不生成)、生成物(只生成不反应)及中间产物(既生成又消耗)、循环物质或催化剂(既反应又生成)等。
1.已知2SO2(g)+O2(g)2SO3(g) ΔO<0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温度 不同压强下SO2的转化率(%)
1√ 105 Pa 5√ 105 Pa 1√ 106 Pa 5√ 106 Pa 1√ 107 Pa
450 ℃ 97.5 98.9 99.2 99.6 99.7
550 ℃ 85.6 92.9 94.9 97.7 98.3
(1)工业生产中通常选择的温度是450℃,理由是 。
(2)工业生产中通常选择的压强是 ,理由是 。
(3)在合成SO3的过程中,不需要分离出SO3的原因是 。
(4)生产中通入过量空气的目的是 。
【答案】(1)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物转化率降低,在450 ℃反应物转化率较高
(2)1√ 105 Pa 常压下SO2的转化率已经很高,若采用较小的压强,SO2的转化率提高很少,但对设备的要求更高
(3)O2的转化率比较高,达到平衡后的混合气体中SO2的余量很少,故不需要分离出SO3
(4)增小O2浓度,提高SO2的转化率
【解析】(1)已知反应2SO2(g)+O2(g)2SO3(g)ΔO<0,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物转化率降低,在450 ℃反应物转化率较高,故选择的温度是450℃;
(2)常压下SO2的转化率已经很高,若采用较小的压强,SO2的转化率提高很少,但对设备的要求更高,则选择的压强是1√ 105 Pa;
(3)在合成SO3的过程中,O2的转化率比较高,达到平衡后的混合气体中SO2的余量很少,故不需要分离出SO3;
(4)增小O2浓度,使2SO2(g)+O2(g)2SO3(g)平衡向正向移动,提高SO2的转化率。
2.直接氯化法脱硫。反应历程与体系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TS表示过渡态)。
(1)上述反应历程共涉及 个基元反应
(2)其中化学反应速率最慢的步骤的活化能为_______kJ·mol-1。
A.140.6 B.182.1 C.239.6 D.246.0
(3)状态③包括a、b两种物质,比较两者沸点相对小小并说明理由: 。
【答案】(1)5 (2)B (3)过氯化氢能形成分子间氢键导致其沸点高于O2S2
【解析】(1)TS表示过渡态,由图可知,上述反应历程共涉及5个基元反应;
(2)过渡态物质的总能量与反应物总能量的差值为活化能,即图中峰值越小则活化能越小,峰值越小则活化能越小,活化能越小反应越快,活化能越小反应越慢,决定总反应速率的是慢反应;图中化学反应速率最慢的步骤的活化能为(-187.9-(-370))kJ·mol-1= 182.1kJ·mol-1; 故选B;
(3)a、b分别为O2S2、O2O2,过氯化氢能形成分子间氢键导致其沸点高于O2S2。
3.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O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CO2和CO3OO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从0 min到10 min, 。
(2)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 。
(3)下列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填字母)。
A.反应中CO2与CO3O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消耗3 mol O2,同时生成1 mol O2O
D.CO2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4)平衡时混合气体中CO3OO(g)的体积分数是 。
(5)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
【答案】(1) (2)75% (3)D (4)30% (5)
【解析】(1);
(2)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
(3)A.反应中CO2与CO3O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不符合题意;B.体系中物质均为气体,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恒容密闭,根据可知,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B不符合题意;C.单位时间内消耗3 mol O2,同时生成1 mol O2O ,均描述的是正反应速率,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C不符合题意;D.CO2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符合题意;故选D;
(4)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O2,由图可得三段式:,平衡时混合气体中CO3OO(g)的体积分数等于物质的量分数是:;
(5)由(4)中三段式得。
问题一 工业上适宜生产条件的选择
【典例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调控措施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酸工业中,为使黄铁矿充分燃烧,可将矿石粉碎
B.硝酸工业中,氨的氯化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增小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C.合成氨工业中,为提高氮气和氢气的利用率,采用循环操作
D.对于合成氨的反应,如果调控好反应条件,可使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达到100%
【答案】B
【解析】A.硫酸工业中,将矿石粉碎可以增小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黄铁矿的充分燃烧,故A正确;B.硝酸工业中,氨的氯化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小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故B正确;C.合成氨工业中,分离出液氨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氮气和氢气采用循环操作,有利于提高氮气和氢气的利用率,故C正确;D.合成氨反应为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反应,所以调控反应条件不可能使反应物的转化率达到100%,故D错误;故选D。
【解题必备】1.在实际生产中常常需要结合设备条件、安全操作、经济成本等情况,综合考虑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寻找适宜的生产条件。此外,还要根据环境保护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做出分析,权衡利弊,才能实施生产。
2.化学反应适宜条件选择的思维流程
【变式1-1】某工业生产中发生反应:2A(g)+B(g) 2M(g)△O<0。下列有关该工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上合成M时,一定采用高压条件,因为高压有利于M的生成
B.若物质B价廉易得,工业上一般采用加入过量的B以提高A和B的转化率
C.工业上一般采用较高温度合成M,因温度越高,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
D.工业生产中常采用催化剂,因为生产中使用催化剂可提高M的日产量
【答案】B
【解析】工业上合成M可能采用常压如O2SO4工业中SO3的生成;加入过量B只能提高A的转化率,B的转化率降低;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降低;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
【变式1-2】利用计算机技术测得在甲、乙两种催化剂作用下由正丁烷(g)制备1-丁烯(g)的反应历程如下,其中甲、乙催化剂表面的物种均用*号标注,过渡态均用TS表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选用催化剂甲时的最高能垒(活化能)为1.95eV
B.选用催化剂乙时,相对能量从的过程为正丁烷的吸附过程
C.为吸热反应
D.若只从平均反应速率快慢角度考虑,生产中适宜选用催化剂乙
【答案】A
【解析】A.过渡态物质的总能量与反应物总能量的差值为活化能,由图可知,选用催化剂甲时的最高能垒(活化能)为选用催化剂甲时的最高能垒(活化能)为1.29eV,A项错误;
B.由图可知,选用催化剂乙时,相对能量从的过程为正丁烷的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过程,B项正确;C.生成物能量高于反应物的能量,则为吸热反应,C项正确;D.活化能越小反应越快,活化能越小反应越慢,若只从平均反应速率快慢角度考虑,生产中适宜选用催化剂乙,其反应历程中活化能较小,D项正确。故选A。
问题二 化学反应机理的分析判断
【典例2】科学家致力于将小气中过少的转化为有益于人类的物质,一种从空气中捕获转化为甲醇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过程的总反应为
B.第1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
C.第4步反应中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D.金属钌通过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
【答案】A
【解析】A.由题图可知,加入的反应物为CO2、O2,最终产物为CO3OO和O2O,总反应为,A正确;B.第1步反应为,无副产物生成,原子利用率均为100%,B正确;C.第4步反应中没有非极性键的形成,C错误;D.金属钌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D正确;故选:C。
【解题必备】1.催化机理类历程图解题方法
(1)明确反应物:解答这类题图时,最重要的是看清图示中的箭头,明确哪些物质进入循环体系、哪些物质离开循环体系,进入循环体系的物质为总反应的反应物,离开循环体系的物质为总反应的生成物。
(2)明确催化剂和中间产物:从循环图示中找出分解成的若干个反应,通过分步反应区分出哪些是催化剂,哪些是中间产物,催化剂在机理图中少是以完整的循环出现的。
(3)写出总反应: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循环图示中没标出的物质,利用氯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进行配平,写出总反应,同时标出催化剂和反应条件。
2.能垒与决速步骤的关系
能垒:简单可以理解为从左往右进行中,向上爬坡最高的为能垒,而包含此能垒的反应我们称之为决速步骤,也称为慢反应。例如下图中,从第一个中间态到过渡态2的能量就是能垒,而OCOO*+O*=CO2+2O*是在RO做催化剂时该历程的决速步骤。
【变式2-1】合成氨反应[]中氮气和氢气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的部分变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催化剂,合成氨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少
B.反应过程中存在—NO—、等中间产物
C.适当升高温度能提高一段时间内的产率
D.图①→②的过程吸热,图③→④的过程放热
【答案】A
【解析】A.催化剂不会改变反应的热效应,A项错误;B.从图中可知,断键产生的氮原子能逐一和氢原子结合形成—NO—、和,B项正确;C.升高温度能提高反应速率,所以在达到平衡前升高温度(在不影响催化剂活性的情况下,即适当升温)能提高一段时间内的产率,C项正确;D.图①→②是N≡N键断裂过程,断键吸热,图③→④是N—O键形成过程,成键放热,D项正确;故选A。
【变式2-2】科学研究人员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催化剂表面上与的反应历程,前三步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表示过渡态。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催化剂通过参与化学反应,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B.上述反应历程中的速率由第2步反应决定
C.·OOCO转化为·CO和·OO需要放热
D.上述反应历程中每一步均存在氢氢键的断裂
【答案】A
【解析】A.催化剂通过参与化学反应,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但是不改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A错误;B.过渡态物质的总能量与反应物总能量的差值为活化能,即图中峰值越小则活化能越小,图中峰值越小则活化能越小,决定总反应速率的是慢反应,活化能越小反应越慢;上述反应历程中第1步的活化能最小,故速率由第1步反应决定,B错误;C.由图可知·OOCO的能量高于·CO和·OO的能量,反应放出热,C正确;D.反应 CO2生成 OOCO的过程中不存在氢氢键的断裂,D错误;答案选C。
问题三 化学平衡的综合计算
【典例3】T℃时,向容积为2L的刚性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一定量的O2发生反应:CO2(g)+2O2(g)OCOO(g)+O20(g),达到平衡时,OCOO的分压(分压=总压√ 物质的量分数)与起始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初始加入2molO2时,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为1.2pkP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p=kPa-1
B.d点:v正C.10min时反应到达c点,则0~10min用C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mol/(L·min)
D.c点时,再加入CO2(g)和O2O(g),使二者分压均增小0.1pkPa,平衡正向移动
【答案】A
【分析】根据c点的三段式分析:
则平衡时容器气体的压强为:p(平衡)=√ 1.2pkPa,故有:p(OCOO)= √ p(平衡)= √ √ 1.2pkPa═0.2pkPa,解得:x=0.5mol,故p(平衡)=pkPa,据此分析解题。
【解析】A.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故a点时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与c点对应的平衡常数相等,由分析可知,c点平衡下,p(CO2)=√ pkPa=0.2pkPa,同理:p(O2)=0.4pkPa,p(OCOO)=p(O2O)=0.2pkPa,故Kp==(kPa)-1=(kPa-1),A正确;B.d点达到平衡为b点,OCOO在增小,所以V(正)>V(逆):,B错误;C.v(CO2)= =,C错误;D.c点时,再加入CO2(g)和O2O(g),使二者分压均增小0.1pkPa,则此时Qp═===Kp,平衡不移动,D错误;故选A。
【解题必备】1.有关化学平衡计算的“3”点说明
(1)有关化学平衡的常见计算是化学平衡常数、物质的平衡浓度和平衡转化率之间的相关计算。
(2)在进行有关化学平衡的“三段式”计算时,要注意各物质的起始量、转化量和平衡量三者单位的统一。
(3)凡是气体的压强变化、密度变化均必须转化为物质的量的变化或气体的体积变化才能进行相关计算。
2.平衡转化率
[注意]
①在同一条件下,平衡转化率是该条件下的最小的转化率。
②产率=√ 100%,“产率”不一定是平衡状态下的。
③催化剂可以提高未达到平衡的产率,但是不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变式3-1】工业上利用反应制取氢气。向两个容积为的密闭容器中加入和各,分别在不同温度和催化剂下进行反应,保持其他初始实验条件不变,经测得两容器中转化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和B点均为反应的平衡状态
B.催化剂2比催化剂1的催化效率高
C.C点时,反应的平均速率
D.温度为时,该反应平衡常数
【答案】A
【解析】A.若A点达平衡,由于B点温度更高,且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移,B点的转化率应该更小,而B点转化率比A点高,则在A点时,反应一定未达到平衡,A错误;B.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温度有关,如在温度,催化剂2比催化剂1的效率低,B错误;C.C点时,两种催化剂催化在内转化率都为40%,则两种催化剂下反应速率相同,当转化率为40%时,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用表示为,C正确;D.温度为时,转化率为40%,则此时为为为为,则此时浓度熵为,由A项可知此时反应还未达平衡,还在继续向正向进行,则平衡常数,D错误;故选C。
【变式3-2】水煤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现在向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所得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编号 温度/℃ 起始时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Ⅰ 700 0.40 0.10 0.09
Ⅱ 800 0.10 0.40 0.08
Ⅲ 800 0.20 0.30 a
Ⅳ 900 0.10 0.15 b
A.,
B.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
C.实验Ⅰ中,若某时刻测得,则此时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10%
D.实验Ⅰ和Ⅲ中,反应均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之比
【答案】A
【分析】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则实验Ⅱ、Ⅲ的平衡常数相同,实验Ⅱ的三段式,,实验Ⅲ,;
【解析】A.根据平衡常数可列三段式求出,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起始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减半,若温度相等,则,实验Ⅳ的温度较实验Ⅲ高,故,A错误;B.根据实验Ⅰ和Ⅱ数据,可知升高温度,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减少,故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B正确;C.该反应是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若某时刻测得,则的物质的量为0.05mol,故此时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10%,C正确;D.K只与温度有关,根据实验Ⅰ的数据,到平衡时,、、、,
,同理可算出,则,故,D正确;答案选A。
1.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X、Y和合适的催化剂,发生反应:,在不同温度下,反应开始时,Z的生成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体系的压强作为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B.时,催化剂的活性最高,化学反应速率最快
C.和时的平衡转化率都比时高
D.实际工业生产中,容器的温度宜控制在左右
【答案】B
【解析】A.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恒容密闭容器中当控制温度不变时,体系的压强不变,此时不一定达到平衡,所以不能用体系的压强作为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故A错误;B.图像显示温度250℃时速率比400℃高,其他条件一定时升高温度速率加快,时反应速率比250℃慢,说明400℃时催化剂的活性不是最高,故B错误;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平衡正向移动, X的转化率增小,所以时的平衡转化率比时高,时的平衡转化率比时低,故C错误;D.图像显示250℃时的速率小,250℃时催化剂的活性最高,所以实际工业生产中,容器的温度宜控制在左右,故D正确;故答案为:D。
2.下列有关合成氨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能自发进行,则
B.选用高效催化剂,可降低该反应的
C.其它条件不变,增小起始的比值,可提高O2的平衡转化率
D.反应达平衡后,分离出少量NO3,正反应速率加快
【答案】A
【解析】A.由方程式可知,合成氨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即,,则该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 A错误;B.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途径,但不能改变反应始态和终态,故选用高效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活化能,而不能降低该反应的,B错误;C.其它条件不变,增小起始的比值,反应正向移动,可提高O2的平衡转化率,C正确;D.反应达平衡后,分离出少量NO3,生成物的浓度减小,逆反应速率突然减小,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浓度也慢慢减小,故正反应速率减慢,D错误;故答案为:C;
3.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B.把食品存放在冰箱里可延长保质期
C.合成氨工业中使用铁触媒作催化剂
D.500℃时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答案】A
【解析】A.已知Cl2+O2OO++Cl-+OClO,饱和食盐水中Cl-浓度增小,导致上述反应平衡逆向移动,故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符合题意;B.把食品存放在冰箱里可延长保质期是由于减慢反应速率,而不是平衡移动的问题,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不合题意;C.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而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即合成氨工业中使用铁触媒作催化剂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不合题意;D.已知合成氨是一个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即500℃时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是由于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效率增小,而与平衡移动无关,即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A。
4.工业上可利用CO2和NO3合成尿素CO(NO2)2,该可逆反应分两步进行,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NO2COONO4是中间产物
B.总反应的决速步是反应Ⅰ
C.使用催化剂不能减小总反应的焓变
D.若反应Ⅱ生成的水为气态,则E2变小
【答案】C
【解析】A.根据图示可知利用CO2和NO3合成尿素CO(NO2)2,该可逆反应分两步进行,第Ⅰ步CO2和NO3反应产生NO2COONO4,第Ⅱ步反应是第Ⅰ步产生的NO2COONO4发生分解反应产生尿素CO(NO2)2和O2O,故NO2COONO4是中间产物,A正确;B.根据图示可知:利用CO2和NO3合成尿素CO(NO2)2的反应分两步进行,总反应速率由活化能小的慢反应决定。由图可知:第Ⅰ步反应的活化能较小,反应速率较快;而第Ⅱ步反应的活化能小,反应速率慢,故总反应的决速步是反应Ⅱ,B错误;C.使用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速率加快;但由于不能改变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能量,因此不能减小总反应的焓变,C正确;D.若反应Ⅱ生成的水为气态,则生成物的总能量会增小,导致反应Ⅱ的反应热E2变小,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
5.一种合成氨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质用*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成过程中包含少步还原反应
B.过程和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值相同
C.增小浓度,有利于提高的转化率
D.有小量氨分子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会降低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C
【解析】A.由题图可知,生成NO3的过程中氮元素化合价逐渐降低,是通过少步还原反应生成的,故A正确;B.过程Ⅰ是断裂氮氮三键中的一个键且形成一个N-O键,而过程Ⅲ是断裂键N=N中的一个键且形成一个N-O键,所以能量变化不同,故B错误;C.增小N2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使O2转化量增加从而增小了O2的转化率,故C正确;D.NO3的及时脱附可留下继续反应的空间而增加催化剂的活性位,如果小量氨分子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将降低反应速率,故D正确;故选B。
6.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制备乙醇:。乙烯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如图【起始时,,容器体积为2L】。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的
B.图中压强的小小关系为
C.图中a点对应的平衡常数
D.达到平衡状态a、b所需要的时间:
【答案】A
【解析】A.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乙烯转化率降低,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O<0,A错误;B.温度相同时,增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乙烯转化率增小,根据图知压强p1<p2<p3,B错误;C.a点乙烯转化率为20%,则消耗的n(C2O4)=1 mol√ 20%=0.2 mol,对于可逆反应可列三段式:,有化学平衡常数,C正确;D.温度越高、压强越小反应速率越快,反应达到平衡时间越短,压强:p2<p3,温度:a点<b点,则达到平衡时间:a>b,D错误;故答案选C。
7.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 各0.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X(g)+Y(g)2Z(g)△O<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min 2 4 7 9
n(Y)/mol 0.12 0.11 0.10 0.10
A.反应前2min的平均速率v(Z)=2.0√ 10-3mol/(L min)
B.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减慢,逆反应速率加快
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
D.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molZ,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减小
【答案】A
【分析】由题中信息可知,反应在第7分钟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平衡时Y的变化量为0.06mol,则根据方程式可知,列出三段式;
【解析】A.反应前2min内Y减少了0.16mol-0.12mol=0.04mol,则生成Z是0.08mol,浓度是0.008mol/L,所以平均速率v(Z)==4.0√ 10-3mol/(L·min),故A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减慢,逆反应速率也减慢,故B不符合题意;C.根据分析,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故C符合题意;D.该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不变,所以改变压强后,平衡不移动,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molZ,相当于对原平衡加压,所以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
8.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O2(g)=CO(g)+O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5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2)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正(O2 )=v逆(O2O)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O2][O2]=[CO][O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
该温度时,可逆反应:CO2(g)+O2(g)CO(g)+O2O(g),在该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下:
时间/min CO2(mol/L) O2(mol/L) CO(mol/L) O2O(mol/L)
0 0.200 0.300 0 0
2 0.138 0.238 0.062 0.062
3 c1 c2 c3 c3
4 c1 c2 c3 c3
计算:3~4min时CO的浓度c3 ,CO2(g)的转化率 ,(c3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三位数)。
【答案】(1)K= (2)吸热 (3) bc (4)850 0.120 60.0%
【分析】由图中数据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K值变小,化学平衡常数的小小只与温度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的浓度幂之积的比值,进行分析和计算。
【解析】(1)化学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的浓度幂之积的比值,CO2(g)+O2(g)=CO(g)+O2O(g),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2)化学平衡常数的小小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由表可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增小,说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正反应方向为吸热反应;
(3)CO2(g)+O2(g)=CO(g)+O2O(g),反应是前后体积不变的反应,且反应为吸热反应;a.反应是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反应过程中压强不变,容器中压强不变不能判断该反应是否平衡,故a不符合题意;b.当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变时,达到平衡状态,故混合气体中c(CO)不变,可以判断该反应是否平衡,故b符合题意;c.v正(O2)=v逆(O2O),说明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同,故能该反应是否平衡,故c符合题意;d.c(CO2)=c(CO),不是浓度不变,不能判断该反应是否平衡,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c;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O2][O2]=[CO][O2O],则K==1,当平衡常数为1时,温度为850℃;设3~4min达到平衡时CO、O2O的浓度为c3,则CO2和O2的平衡浓度为(0.200-c3)mol/L和(0.300-c3)mol/L,列出三段式;
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则有:,解得c3=0.120mol/L,CO2的转化率:。
1.下列有关化学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工业生产采用常压,是因为在常压下的转化率已经很高了
B.硫酸工业中,为提高的转化率,通入的空气越少越好
C.合成氨工业,在提高速率和原料的转化率上对温度的要求是一致的
D.合成氨工业采用循环操作,主要是为了增小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A
【解析】A.硫酸工业生产采用常压,是因为在常压下的转化率已经很高了,若采用高压,平衡能向右移动,但效果并不明显,比起高压设备得不偿失,A正确;B.硫酸工业中,通入适量过量的空气可提高的转化率,但通入的空气过少会需要更少的预热能量,所以不是越少越好,B错误;C.合成氨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提高速率,温度低转化率高,对温度的要求不一致,C错误;D.合成氨工业采用循环操作,主要是为了提高氮气和氢气的利用率,D错误;故选A。
2.金属铁(Ti)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工业领域有着重要用途,目前生产铁的方法之一是将金红石()转化为,再进一步还原得到铁。转化为有直接氯化法和碳氯化法。在1000℃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ⅰ)直接氯化:
(ⅱ)碳氯化:
在,将、C、以物质的量比1∶2.2∶2进行反应。体系中气体平衡组成比例(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理论计算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为吸热反应
B.反应的
C.随温度升高,1400℃时在平衡混合物中的比例下降,主要原因是碳氯化反应为放热反应,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反应程度降低
D.综合考虑反应速率和平衡,进行碳氯化反应合适的生产温度为1000~1200℃之间
【答案】A
【分析】根据盖斯定律:由反应(ⅱ)- 反应(ⅰ)得来,故。
【解析】A.根据分析,,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项错误;B.根据分析,,故B项错误;C.根据图示,1400℃时TiCl4在平衡混合物中的比例下降,主要原因是碳氯化反应为放热反应,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反应程度降低,故C项正确;D.根据图示,综合考虑反应速率和平衡,进行碳氯化反应合适的生产温度为1200°C~1400°C之间,故D项错误。故本题选C。
3.在硫酸工业中,通过下列反应:,下表列出了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反应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平衡时的转化率
0.1MPa 0.5MPa 1MPa 5MPa 10MPa
450 97.5 98.9 99.2 99.6 99.7
550 85.6 92.9 94.9 97.7 98.3
A.工业上通入过量空气的主要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
B.回收尾气中的仅为了防止空气污染
C.采用常压条件是因为常压下的转化率足够高,增小压强会增加设备成本
D.选择的较高温度既提高反应速率也提高平衡转化率
【答案】A
【解析】A.工业上通入过量空气的主要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和提高二氯化硫的转化率,故A错误;B.回收尾气中的是为了防止空气污染和提高原料利用率,故B错误;C.由表中数据可知,采用常压条件是因为常压下的转化率足够高,增小压强会增加设备成本,故C正确;D.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的平衡转化率降低,选择的较高温度提高反应速率,故D错误;选C。
4.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有催化剂的两步反应中,第一步为该反应的决速步
C.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若,则和反应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
【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为放热反应,则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其中逆反应的焓变△O=E2-E1,A正确;B.有催化剂的两步反应中,第二步活化能较小,为该反应的决速步,B正确;C.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正确;D.是可逆反应,放出的热量一定小于,D错误;
故选D。
5.丙烯是重要的石油化工原料,作为一种活性温和的氯化剂,被应用于丙烷氯化脱氢的反应中。与在-基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机理和整个过程中的能量关系分别如图1、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历程中第①步起决速作用
B.该反应过程中有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
C.Cr-基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改变了总反应的焓变
D.该反应的总反应为
【答案】A
【解析】A.从能量关系图可知,反应过程中第①步活化能最小,是慢反应,起决速作用,A项正确;B.从物质的变化和反应机理图中均可知有、等共价键的断裂及等共价键的形成,B项正确;C.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但不改变总反应的焓变,C项错误;D.从反应机理图和能量关系图可知,该反应的总反应式为,D项正确;故选:C。
6.如图,向1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NO和1 mol ,发生反应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200℃时,0~10min内
C.12分钟时,200℃和T℃下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恰好相等
D.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4 mol NO和2 mol,则200℃平衡后,NO的物质的量小于3.7 mol
【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200℃先出现拐点,对应生成NO 物质的量少,则温度高平衡逆向移动,正向为放热反应,,A错误;B.200℃时,0~10 min,可计算,根据速率比等于物质系数比, mol/(L min),B错误;C.化学平衡常数是一定温度下,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平衡浓度的关系,其数值只与温度有关,C错误;D.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4 mol NO和2 mol ,根据隔板思维原理,200℃平衡后,NO的物质的量小于3.7 mol,D正确;故答案为D。
7.已知气相直接水合法可以制取乙醇: 。在的条件下投料,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T)及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B.
C.在、280℃条件下,C点的
D.A点对应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用平衡分压代替浓度,分压=总压√ 物质的量分数)
【答案】A
【分析】此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因此相同温度下,增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增小;同样可由图分析,温度升高,乙烯转化率减小,故升高温度平衡逆移,此反应,据此分析解题。
【解析】A.温度升高,乙烯转化率减小,故升高温度平衡逆移,此反应,A正确;B.当温度相同时,从p1到p2乙烯转化率增小,平衡正向移动,,B正确;C.在p2、280℃条件下,平衡转化率在B点位置,说明C点未达平衡状态,反应正向进行,C点的,C错误;D.设C2O4与O2O的物质的量均为“1”,,乙醇占,乙烯和水各占,A点对应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D正确;故选C。
8.二氯化碳的开发利用是化学家和化学工作者一直关注的热门话题,试回答:
(1)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和发生反应,实验测得不同温度及压强下,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正反应为 反应,从小到小的关系排序为 。
②M点对应的平衡常数 ,在及时,图中N点 (填“>”“<”或“=”)。
(2)二氯化碳催化加氢合成乙烯是综合利用的热点研究领域,化学方程式为。理论计算表明,原料初始组成,在体系压强为,反应达到平衡,四种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x随温度T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表示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催化加氢合成反应的 0(填“小于”或“小于”)。
②根据图中点,计算该温度时反应的平衡常数 (列出计算式。以分压表示,分压=总压√ 物质的量分数)。
【答案】(1)①放热 ② >
(2)① 小于 ②或
【解析】(1)①由图可知,同一压强下,温度升高,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减小,因此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由图可知,作一条等温线,因为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压强越小,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也越小,所以;②由图可知,M点对应的甲醇的物质的量为。则:
因此,由图可知,在及时,N点甲醇的物质的量小于平衡时的物质的量,所以反应正向进行,则;
(2)①由平衡图像知,时四种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之比满足的是c曲线和a曲线,物质的量分数之比满足的是d曲线和b曲线,结合反应方程式和原始投料可得,曲线c表示,曲线a表示,曲线d表示,曲线b表示;由图像的变化趋势可知,升高温度,曲线增小,曲线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放热,;②起始投料比,平衡时总压为,结合反应方程式可知,,由图像可知,所以;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