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发生的重大事件,认识新中国成长的胜利历程及在这一历程中经历的曲折,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学会辨别反映历史特征的素材,提高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从图片中获取信息,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法,初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历程,有主见地正视新中国在成长中经历的曲折,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并树立社会主义建设是在曲折中前进,新生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正确历史观。
2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概括的能力,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合作探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根据这一特点,我在讲本节课时,利用年代尺和各种图片,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但仍有一部分同学能力差一些,学习兴趣不浓,发言不积极,基础薄弱,知识视野狭隘,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不多。他们对共和国风雨历程如何在曲折中前进了解的很少。大部分学生主要靠影视、课本获取,掌握的知识不全面。所以上课时注意引导,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和“学生互助”的方法,注意学生能力的提高。目的是到达整节课都在和谐,科学,民主,合作的氛围中进行,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
3重点难点
【复习重点】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发生的重大事件
【复习难点】通过区分这时期成就和失误分析其原因,让学生懂的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共和国的风雨历程”复习教案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视频《国庆60周年庆典》。
第一环节:校对学习:同学在各小组内进行相互校对前置作业,由其他组同学对于组内不会做作业进行讲解,做到先学后教的目的。
第二环节:画尺忆史
屏幕显示年代尺,先由学生讲述主要事件,并进行分阶段说出理由。
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③一五计划完成④抗美援朝战争开始⑤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运动⑥文化大革命开始⑦土地改革基本完成⑧新中国成立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49-1956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1956-1978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第三环节:看图说史
(一)巩固新生政权:
1、对外:抗美援朝战争(图片展示)
抗美援朝的胜利(1950---1953年)
启示: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2、对内:
政治上:(1)肃清了国民党旧政权留在大陆的残余武装和土匪——作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
(2)西藏的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3)建立各地各级人民政府
经济上:(1)恢复国民经济
(2)土地改革——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
区别: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二)、进入社会主义:(图片展示)
1、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956年)
(1)农业:生产合作社(2)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小结: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表明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区别:新中国成立:1949年;进入社会主义: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经济上:
①图片展示一五期间的重大成就
②时间:1953年——1957年完成
③影响: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三)、失误与挫折(图片展示)
1、“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2、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文革使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到破坏,中国的民主和法制遭受严重践踏,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深受迫害。
(四)、成长的骄傲:“两弹一星”精神永驻(图片展示)
以毛泽东与钱学森会谈、原子弹和人造卫星等科技成就来说明虽然在这段时期失误比较严重,但在科技方面也取得了辉煌成就,论证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优秀品质:崇高的理想;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敬业奉献,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创新精神
启示:两弹一星精神,核心是科技创新精神,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登精神的体现。
(五)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略讲)
第四环节:读文议史
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查阅有关资料,讨论和分析以下问题。
1)、共和国29年风风雨雨历程中,我们取得哪些成就,为什么取得那么大成就?
土地改革、一五计划完成、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科学技术成果等。
原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民族精神鼓舞、第三次科技的发展,友好国家的支援。
2)共和国29年风风雨雨历程中,也出现哪些失误?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失误,这对中国发展有什么影响或后果?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
原因: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不足;建设社会主义经验缺少;又急于求成,个人崇拜,对国际形式估计过于严重。
影响或后果: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民主和法制遭受严重践踏;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深受迫害。
3)共和国29年风风雨雨历程中,有成就也有失误,从中可以发现这段历史发展有什么特点?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4)共和国29年风风雨雨历程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1、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防止个人崇拜,同时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实行依法治国;
3、正确认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五环节:忆史解题
1、下列对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3年)所取得的成就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B.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C.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D.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2、某初中历史兴趣小组要完成关于三农问题的调查报告,准备于今年5月访问一位经历过“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民,下列最佳人选是()
A、赵大爷(80岁)B、李伯伯(54岁)
C、孙叔叔(47岁)D、林阿姨(39岁)
3.(2008湖州卷)“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这则旧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引起了某班同学的激烈争论,下列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观点较为典型。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甲说,该消息反映出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后,农民已经走下共同富裕
B.乙说,该消息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刚完成,生产迅速发展
C.丙说,该消息明显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产物
D.丁说,该报纸应该出版于二十世纪70年代以后,鲜明地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成就
4.(2011台州卷)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下来对联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C.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
D.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5、如果把l949年以来的前三十年比作“斗争时代”,后三十年比做“镀金时代”,那么从今往后的三十年,我们将会进入一个大转型的“进步时代”。
——2010年11月08日《小康》杂志
(1)“斗争时代”我国在制度建设和科技方面的成就分别是什么 这一时期对我国文化、思想、政治、经济等领域造成严重危害的事件是什么 (3分)
(2)“镀金时代”的开始标志着我国进入怎样的历史新时期 这一时期的鲜明特点是什么 (2分)
(3)“镀金时代”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发展道路分别是什么 (2分)
(4)请你设想我国“进步时代”将会实现怎样的进步 (3分)(只要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等角度回答即可)。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课后访问】
“留住先辈们的伤心记忆”
活动要求:利用周末时间,对你的周围的老人进行一次访问,向他们了解绍兴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或文化大革命中的概况,以及他们本人或周围人在这过程中的不幸遭遇与留下的伤心记忆。
活动形式:聊一聊,记一记,谈一谈
【小结】总有一种精神,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信心百倍;总有一种人格,它驱使我们不断成长。
这就是民族的精神,共和国的力量.
祝愿我们的共和国,我们的人民,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不惧风雨,在风雨中顽强骄傲地成长.
结束:播放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板书设计】
1949-1956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共和国风雨历程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1956-1978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