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第5课时保护消化器官(大象版)四年级上01学习目标内容总览02新知导入03探究新知04课堂练习05课堂总结06作业布置教学目标能简单描述人体的消化器官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列举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0102在调查活动中,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调查结果。03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制订简单的调查活动计划与记录工具,并通过调查活动收集到饮食习惯与身体健康关系的信息。科学观念04乐于完成调查与展示活动,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聆听他人的想法, 增强保护消化器官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新知导入讨论生活中有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会伤害我们的消化器官。新知导入讨论欢迎“胶囊小导游”归来,大家一起聚餐庆祝吧暴饮暴食是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对消化器官造成不良影响!哎哟,我肚子痛!你吃得太多了!探究新知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习惯会对我们的消化器官造成不良影响 饭后剧烈运动饭后剧烈运动可能会带来反流、腹胀、腹痛、运动损伤、低血糖等危害。日常生活中,不建议饭后立即进行运动,可以休息30-60分钟再适当地进行运动,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探究新知最好在饭后半小时左右再运动,避免做太过激烈的运动,可以选择一些较轻强度的运动,例如慢跑,散步等。一小时或两小时之间可以选择一些中等强度的运动,例如打羽毛球、慢长跑等运动。强度较为剧烈的运动尽量在饭后1小时进行,避免饭后立即进行剧烈的运动,以免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小贴士探究新知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习惯会对我们的消化器官造成不良影响 边吃饭边看手机吃饭看手机可能导致消化不良、感染、口腔物理性损伤等。探究新知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习惯会对我们的消化器官造成不良影响 食物过冷、过热不能吃过冷或过热的食物和水,这是因为人体在进食时需要通过口腔、食道、胃等消化器官将食物消化吸收。如果食物或水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消化系统造成不良影响,最好选择适宜温度的食物和水,以保持身体的健康。探究新知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习惯会对我们的消化器官造成不良影响 吃饭不按时不按时吃饭可能会导致低血糖、胃酸反流、便秘或腹泻、体重管理问题、代谢紊乱等。规律的饮食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长时间不吃或不规律进食可能导致代谢紊乱,影响体内能量平衡。探究新知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习惯会对我们的消化器官造成不良影响 狼吞虎咽日常生活中建议吃饭时需要细嚼慢咽,不能狼吞虎咽,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如增加胃肠道负担、肥胖、吞咽障碍、误吞异物、进食哽噎等。探究新知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习惯会对我们的消化器官造成不良影响 偏食偏食一般会引起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低血糖、缺铁性贫血、胃炎等危害。若出现不适症状,应该立即就医治疗。长期偏食会导致饮食不规律,打乱胃的正常功能,造成胃酸分泌不平衡,可能会导致胃黏膜发生炎症反应,从而诱发胃炎。探究新知表达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大家交流调查结果不按时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的良性、恶性肿瘤十二指肠溃疡晚餐过饱饮食不洁狼吞虎咽受寒这是我做的不良的饮食习惯对消化器官的影响图……探究新知表达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大家交流调查结果我们的胃就像这个袋子,如果塞的食物太多胃就会发胀,蠕动变慢,消化食物能力变差,会得胃病。探究新知表达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大家交流调查结果我们的胃就像这个塑料瓶,如果食物太热,就会伤到胃黏膜和胃壁,使胃受伤。探究新知小贴士吃饭细嚼慢咽 狼吞虎咽会造成消化不良,引起疾病少吃辛辣食物 辛辣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可能会导致胃炎饮食要规律 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注意饮食卫生 饭前便后洗手,尽量吃高温加热过的熟食乐观、不生闷气 紧张或悲伤会抑制免疫功能,引起消化器官疾病探究新知根据我们的调查,总结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得出结论保护牙齿牙齿的好坏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消化道的功能有很大的影响。注意锻炼身体促进肠胃的血液循环,增强胃肠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探究新知小贴士探究新知积极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规律的生活、健康的心态、适量的运动等都是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 )是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对消化器官造成不良影响。2.如果吃太多,胃就会( ),蠕动变慢,消化食物能力变差。3.辛辣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可能会导致( )。暴饮暴食发胀胃炎课堂练习二、选择题1.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的是( )A.吃饭定时定量B.注意饮食卫生C.边看小说边吃饭C课堂练习二、选择题2.下列有利于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的做法是( )A.平时多吃生的食物B.每天的饮食要有规律C.多吃辛辣的食物B课堂练习二、判断题1.我们边吃饭边看电视,既不会影响消化,又可以节约时间。( )2.合理饮食有助于保护人的消化器官。 ( )3.饭后可以进行剧烈运动。 ( )╳ ╳课堂总结要保护好消化器官,吃饭要定时定量、吃东西细嚼慢咽,注意保护牙齿,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避免焦虑、抑郁、激动等不良情绪。注意锻炼身体,吃饭时不要看电视,不吃变质的食物,饭后不要剧烈活动,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板书设计我们的猜想和假设可以用实验来验证,猜想和假设不一定正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调整自己的观点。保护消化器官积极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规律的生活、健康的心态、适量的运动等都是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作业布置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为了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该怎样做呢?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单元基本信息单元主题 人体的消化器官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二、学习内容 5.5 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 ⑦描述人体用于摄取养分的器官,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 三、学业要求 能描述人体用于摄取养分的器官。 认同保护人体具有呼吸功能和摄取养分功能器官的重要性。单元课时设计 5课时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主题名称 人体的消化器官单元设计意图 “人体的消化器官”是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第五个综合探究单元,也是第二个探究人体的综合活动单元,科学探究的单元目标是“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本单元围绕“消化”的话题设计了《一次神奇的旅行》《口腔“历险记”》《胃中“奇遇记”》《蜿蜒的旅行》《保护消化器官》五个步步深入的课时内容。 本单元的编写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安全健康的人文关怀。学生对“消化”是熟悉的,体验是丰富的。选取这一话题,就是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关注学生的消化系统。五个活动标题紧密联系、步步深入,引领学生逐步探究“一次神奇的旅行”“口腔'历险记’”“胃中'奇遇记’”“蜿蜒的旅行”“保护消化器官”等主题,这些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这些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的探究能力,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的重要形式。主题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实践经验,在“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方面已经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学生对“消化”是熟悉的,体验是丰富的,然而对消化器官的了解并不多,能做到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也不多。同学们通过“胶囊小导游”在口腔、胃、小肠和大肠中的奇遇,认识消化器官和消化过程,知道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开放性学习环境 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认识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了解它们的位置和功能。知道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了解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对消化器官的危害。 科学思维:用较准确的科学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调查信息,并运用分析、推理、概括等方法,总结出消化器官与健康生活之间的关系。 探究实践:能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探究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能够提出关于保护消化器官的问题,并通过实验、调查 等方法进行探究。 态度责任: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勇于质疑。认识到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重要性,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第1课时 任务1 名称:猜想假设 提问:我们吃下去的食物都到哪里去了呢 是都存在我们的胃里了,都变成粪便排出体外了或者是被消化吸收了? 设计意图:通过教材中的学生聚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吃下去的食物都到哪里去了,然后对此进行猜想并作出自己的假设。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及后续探究活动的开展。任务2 名称:搜集证据:食物的消化过程图 出示食物的消化过程图,引导学生认识人体消化系统及其功能。 设计意图:搜集证据,教材中以“胶囊小导游”进行神奇的旅行的形式贯穿整个单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和食物的消化过程,对猜想进行验证。任务3 名称:活动——拼拼摆摆 出示活动要求:拼一拼消化器官模型,准确找到人体半身模型里的各个“景点。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分析资料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和食物的消化过程后,利用图画与人体半身模型认识人的消化器官有哪些。对照模型与自身,认识各器官在人体的位置。然后开展“拼拼摆摆”活动,把消化器官模型摆放在人体半身模型中,进一步了解人体有哪些消化器官及其在人体中的位置。任务4 名称:得出结论 结合食物的消化过程图和拼摆模型活动,概括人体有哪些消化器官及其在人体中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食物的消化过程图和拼摆模型体验活动,归纳并概括出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第2课时 任务5 名称:引入活动 在嘴里慢慢咀嚼一小块馒头,并谈谈咀嚼时的感受。通过不断地咀嚼,边咀嚼边回味口腔中的味道和感受(牙齿、舌头、唾液腺的功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嘴里慢慢咀嚼一小块馒头,并谈谈咀嚼时的感受。在体验中细细感受牙齿和舌在吃不同食物时是怎样工作的,并记录下来,便于后续得出结论环节进行交流和总结。任务6 名称:阅读:认识口腔 阅读资料了解口腔的知识,了解口腔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有关口腔的相关信息,了解和认识口腔。任务7 名称:活动:口腔消化模拟活动 组织口腔消化模拟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口腔内各个器官是怎样协同工作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组织口腔消化模拟活动,模拟口腔咀嚼食物的过程。在模拟活动中观察体会口腔各个器官的功能,结合自己的感受体会各器官之间是怎样协同工作的,如木铲和擀面杖之间的碰撞与牙齿和舌头之间的关系,加水(唾液)和不加水(唾液)捣碎的食物有什么区别等,并思考为什么。便于后续得出结论环节进行交流和总结。任务8 名称:得出结论 简述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推理得出口腔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并了解牙齿、舌、唾液腺的功能。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和模拟口腔消化体验活动,学生推理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得出“口腔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这一结论。第3课时 任务9 名称:阅读:“胶囊小导游”胃中“奇遇记” 阅读《“胶囊小导游”胃中“奇遇记”》漫画,初步认识胃的结构以及胃在消化过程中的功能,同时激发学生对食物在胃中消化这一过程产生怀疑和兴趣,并提出问题:“胃真能把吃进去的食物揉成食糜吗 ”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胶囊小导游”在胃中的奇遇故事,提出模拟食物在胃中的消化过程,并准备制作胃的模型激发学生进行验证的兴趣。任务10 名称:活动:模拟胃的蠕动 按照实验设计方案开始进行实验。模拟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手模拟胃蠕动时的感觉,并以此想象胃的工作过程。观察食物在实验前后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模型模拟食物在胃中消化时的蠕动过程,说一说模拟过程,以及手揉捏模拟胃蠕动的感觉想象胃的工作,并做记录任务11 名称:得出结论 阅读《“胶囊小导游”胃中“奇遇记”》漫画,依据模拟实验中获取的感受和看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推理,最终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得出结论:通过阅读资料,结合模拟实验推理、分析并概括胃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得出胃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这一结论。第4课时 任务12 名称:阅读:小肠与大肠 在“胶囊小导游”的帮助下了解小肠、大肠的相关资料。 裁剪旧报纸并将其卷成直径2厘米左右的纸筒,用双面胶粘牢固,直到将纸筒连成6米左右来模拟小肠。准备一个大小适中的黑色塑料袋,把“小肠”盘曲起来装进去,尽量不要挤压,感受纸筒盘曲后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大肠与大肠”,并能够了解小肠、大肠的相关资料,并通过活动,直观感受小肠与大肠的长度。任务13 名称:设计制作小肠模型 引导学生按步骤制作小肠模型: 1.将长30厘米、宽15厘米的绒布卷成筒状,使有绒毛的一面朝里。 2.用双面胶粘紧绒布接缝。 3.将食糜用漏斗灌入小肠模型的一端。 4.将食糜从小肠模型的一端挤向另一端,观察发生的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制作小肠模型,并模拟小肠吸收营养的过程。记录实验数据,让学生能充分理解小肠在消化器官中的作用,能够依据观察现象和体验经历,分析食物在小肠中的吸收过程,得出小肠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这一结论。第5课时 任务14 名称:调查生活习惯 引导学生针对“有哪些习惯会对消化器官造成不良影响”这一问题制订调查计划,并设计调查记录表格。教师协助学生开展调查活动,指导学生做好调查记录,帮助学生运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得出调查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了解生活中哪些习惯会对我们的消化器官造成不良影响,并引导学生用较准确的科学词汇和方法记录和整理信息。任务15 名称:表达交流 举办“保护消化器官,创造健康生活”交流会。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本组的调查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展示活动,促使学生们以新颖的表达方式阐述调查结果。任务16 名称:得出结论 分析调查结果,归纳、概括出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规律的生活、健康的心态、适量的运动等都是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这一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学生的调查结果,概括总结出要积极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规律的生活、健康的心态、适量的运动等都是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评价要素 针对单元整体描述评价内容 第1课《一次神奇的旅行》 1.通过阅读、分析资料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和食物的消化过程。 2.利用图画与人体半身模型认识人的消化器官有哪些。 3.对照模型与自身,认识各消化器官在人体的位置。 第2课《口腔“历险记”》 1.通过阅读学习资料认识人的口腔结构; 2.开展口腔消化模拟活动,感受口腔内各器官的功能与它们之间是如何协同工作的,认识口腔是人体的第一个消化器官,知道它在消化食物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第3课《胃中“奇遇记”》 1.认识胃的位置、形状、结构和功能。 2.了解食物在胃中的消化过程。 3.依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和感受进行有依据的分析、推理,得出“胃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食物进行消化的重要场所”的结论。 第4课《蜿蜒的旅行》 1.能简单描述小肠和大肠的特征与功能。 2.借助简单的实验材料,模拟小肠消化和吸收过程,认识小肠和大肠在消化食物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第5课《保护消化器官》 1.能简单描述人体的消化器官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列举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 2.能运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和处理信息,分析出消化器官与健康生活之间的关系。评价指标 第1课时:《一次神奇的旅行》 1、通过阅读、分析资料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和食物的消化过程。(科学观念) 2、能借助简单的图形、文字和表格,记录、描述并整理信息。(科学思维) 3、利用图画与人体半身模型认识人的消化器官,对照模型与自身,认识各消化器官在人体的位置。(探究实践) 4、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人体的消化器官表现出探究兴趣,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态度责任) 第2课时:《口腔“历险记”》 1、通过阅读、分析资料了解口腔的结构,能说出口腔内有牙齿、舌等器官。(科学观念) 2、在模拟活动中体会口腔中各器官之间的相互协同与配合,并意识到保护口腔的重要性。(科学思维) 3、借助简单的实验材料,模拟咀嚼食物的过程,认识口腔在消化食物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探究实践) 4、培养沟通协作能力,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态度责任) 第3课时《胃中“奇遇记”》 1、通过阅读、分析资料与模拟实验等形式,认识胃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在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观念) 2、能在模拟活动中体会胃的作用;能运用分析、推理等方法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科学思维) 3、借助简单的实验材料,模拟胃的蠕动过程,认识胃在消化食物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探究实践) 4、乐于思考,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胃的功能表现出探究兴趣,乐于完成探究活动,相互协作并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态度责任) 第4课时《蜿蜒的旅行》 1、通过阅读、分析资料与模拟实验等形式,认识小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在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观念) 2、能依据实验现象运用类比、推理等方法了解小肠与大肠的吸收过程,不断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科学思维) 3、借助简单的实验材料,模拟小肠消化和吸收过程,认识小肠和大肠在消化食物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探究实践) 4、乐于完成探究活动,形成对小肠和大肠特征与功能的正确认识,能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态度责任) 第5课时《保护消化器官》 1、能简单描述人体的消化器官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列举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科学观念) 2、在调查活动中,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调查结果。(科学思维) 3、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制订简单的调查活动计划与记录工具,并通过调查活动收集到饮食习惯与身体健康关系的信息。(探究实践) 4、乐于完成调查与展示活动,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聆听他人的想法, 增强保护消化器官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态度责任)评价方法 课上评价 1.教师激励评价 2.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3.成果展示,学生互评:赞赏性评价和质疑性评价 5.使用评价量化表,延时评价 课后评价 1.课时作业 2.单元测试五、单元作业设计第1课时 一次神奇的旅行 一、填空题 1. 在口腔里,食物被牙齿嚼烂,并和( )混合,其中的一些淀粉被消化掉。 2. 在弯弯曲曲的( )里肠液、胆汁、胰液一起消化食物中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养料被小肠壁上绒毛里的血管吸收,传到全身各处。 3. 人体的( )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 二、判断对错。 1. 肾脏也是消化器官。( ) 2.食管是食物的通道。( ) 3.肝脏能分泌胆汁,帮助胃消化和吸收。( ) 三、选择题 1. 人吃完饭后,食物经过的消化器官依次是( ) A.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B. 口腔、咽、食管、大肠、小肠、胃门 C. 口腔、咽、食管、胃、大肠、小肠 2. 下列不属于消化器官的是( ) A. 胃 B. 肺 C.小肠 答案解析: 一、填空 1、唾液 2、小肠 3、消化器官 二、判断对错 1、╳ 2、√ 3、╳ 三、选择题 1、A 2、B 第2课时 口腔“历险记” 一、填空题。 1. 口腔内还有唾液腺。受到食物刺激后,( )开始分泌唾液。 2. ( )是食物进入人体的第一站。 3.口腔内有( )、舌等器官,它们可以切割、磨碎、搅拌食物。 二、选择题。 1.口腔中起着消化淀粉作用的是( ) A. 牙齿 B. 舌头 C.唾液 2. ( )是人体的消化器官,内有牙齿、舌等。 A. 口腔 B.鼻腔 C.胃 三、判断对错。 1.牙齿的作用是咀嚼食物,舌头的作用是搅拌食物。( ) 2.大多数食物都是在口腔中被消化的。( ) 3. 食物在口腔里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 ) 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 1. 唾液腺 2. 口腔 3.牙齿 二、选择题。 1. C 2. A 3. C 三、判断对错。 1. 2. × 3. 第3课时 胃中“奇遇记” 一、填空题。 1.胃像个大口袋,和我一起进来的食物都( )在这里。 2. 食物 经过口腔内牙齿咀嚼、舌头搅拌与唾液混合,吞咽进入胃后,胃壁肌肉运动会把食物磨得更细,并与 胃液充分混合形成粥一样半液体状的物质,就是( )。 3.胃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食物进行( )的重要场所。胃蠕动能够将食物变成食糜送入小肠。 二、选择题。 1.胃的主要功能是( ) A.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 B.进一步磨碎和分解食物,初步消化蛋白质 C.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最主要的地方 2.胃中酸酸的液体是( ) A.食糜 B. 胃酸 C.醋 三、判断题 1.胃只是储存食物,不消化食物。( ) 2.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 ) 3.吃得太多会增加胃的负担,但饿肚子不会影响胃的健康。( ) 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 1、暂时储存 2、食糜 3、消化 二、选择题。 1. B 2. B 三、判断题 1.x 2. 3. x 第4课时 蜿蜒的旅行 一、填空题 1. ( )盘曲在腹腔内,上端连着胃,下端通过盲肠和大肠连接,全长4~6米。 2.小肠是( )的主要场所。 3. ( )一端与小肠连接,另一端与肛门连接,长约1.5米 二、选择题 1.食物经牙齿的咀嚼后,沿食道进入胃,进一步消化后进入( ) A. 小肠 B. 大肠 C.肝脏 2.不同的消化器官有不同的作用,其中吸收水分形成粪便的消化器官是( ) A. 胃 B. 小肠 C.大肠 三、判断题 1.人体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是大肠。( ) 2.食物只有在初步消化中被很好地磨碎、捣烂。 ( ) 3.小肠像一段又细又长的管子,食物要在里面停留很长时间。( ) 才容易被身体吸收。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 1、小肠 2、消化、吸收食物 3、大肠 二、选择题 1.A 2.C 三、判断题 1.x 2. 3. x 第5课时 保护消化器官 一、填空题 1.( )是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对消化器官造成不良影响。 2.如果吃太多,胃就会( ),蠕动变慢,消化食物能力变差。 3.辛辣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可能会导致( )。 二、选择题 1.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的是( ) A.吃饭定时定量 B.注意饮食卫生 C.边看小说边吃饭 2.下列有利于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的做法是( ) A.平时多吃生的食物 B.每天的饮食要有规律 C.多吃辛辣的食物 三、判断题 1.我们边吃饭边看电视,既不会影响消化,又可以节约时间。( ) 2.合理饮食有助于保护人的消化器官。( ) 3.饭后可以进行剧烈运动。( ) 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 1、暴饮暴食 2、发胀 3、胃炎 二、选择题 1、C 2、B 三、判断题 1. X 2. √ 3. X六、单元教学结构图七、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实施后填写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5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5 保护消化器官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 《保护消化器官》是大象版最新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通过聚餐时的一些不好的饮食习惯引入,经过对生活中不好饮食习惯的现状调查,引发更多人关注饮食健康。再用自己的方式设计并宣传,使学生知道良好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保护消化器官,与人体其他内容的配合学习,共同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学习者分析 学生通过本单元前面几课的学习,对消化器官和消化过程有了系统的认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反复设计和实施模拟实验,已经积累了一定程度的设计实验能力。对现象的分析与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在日常生活中会存在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对消化器官造成不良的影响,本节课重点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意识。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能简单描述人体的消化器官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列举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 科学思维:在调查活动中,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调查结果。 探究实践: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制订简单的调查活动计划与记录工具,并通过调查活动收集到饮食习惯与身体健康关系的信息。 态度责任:乐于完成调查与展示活动,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聆听他人的想法, 增强保护消化器官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通过调查活动收集饮食习惯与身体健康关系的信息。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制订简单的调查活动计划,并准备好记录工具。 难点:在调查活动中,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调查结果。5.学习评价设计 1.能简单描述人体的消化器官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列举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 2.能运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和处理信息,分析出消化器官与健康生活之间的关系。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引入新课(出示图片) 生活中有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会伤害我们的消化器官,我们该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呢 二、欢迎“胶囊小导游”归来,大家一起聚餐庆祝吧,这时有一些人吃得太多,会出现很多状况。 三、胶囊小导游 暴饮暴食是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对消化器官造成不良影响!学生活动1 根据生活经历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生:哎哟,我肚子痛! 生:你吃得太多了!生:……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回忆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环节二:调查教师活动1 一、生活中还有哪些习惯会对我们的消化器官造成不良影响 。 二、学生讨论回答 1、图片一 饭后剧烈运动 说明: 饭后剧烈运动可能会带来反流、腹胀、腹痛、运动损伤、低血糖等危害。 (1)反流:饭后剧烈运动,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消化过程,容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刺激和损伤食管黏膜。 (2)腹胀:剧烈运动会使四肢的血流量增加,胃肠道供血减少,胃肠道消化功能可能会被减弱,导致腹胀。 (3)腹痛:进食后,胃内消化液分泌会增加,剧烈运动刺激胃肠道黏膜受损,出现腹痛。 (4)运动损伤:饭后食物在胃内停留,腹部压力会增大,剧烈运动时的呼吸和姿势可能会增加运动损伤的风险。 (5)低血糖:饭后血糖水平会上升,剧烈运动可能会使体内血糖消耗速度加快,引起低血糖的症状。 日常生活中,不建议饭后立即进行运动,可以休息30-60分钟再适当地进行运动,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小贴士: 最好在饭后半小时左右再运动,避免做太过激烈的运动,可以选择一些较轻强度的运动,例如慢跑,散步等。 一小时或两小时之间可以选择一些中等强度的运动,例如打羽毛球、慢长跑等运动。 强度较为剧烈的运动尽量在饭后1小时进行,避免饭后立即进行剧烈的运动,以免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图片二 边吃饭边看手机 说明:吃饭看手机可能导致消化不良、感染、口腔物理性损伤等。具体分析如下: (1)消化不良:人体在生活中做不同的事情会有相对应的生理反应,吃饭时看食物,有助于身体分泌胃酸等消化液,消化液可以及时充分地消化食物,如果吃饭看手机生理反应减弱,可能存在消化不良等症状。 (2)感染:生活中手机上可能放在一些不干净的地方接触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吃饭过程中看手机容易导致手部感染,在接触口鼻后会引起疾病。 (3)口腔物理性损伤:看手机过程中容易分心、过度激动,出现咬舌头、吞咽未充分咀嚼的食物等,也很容易被呛到。 3、图片三 食物过冷、过热 说明: 不能吃过冷或过热的食物和水,这是因为人体在进食时需要通过口腔、食道、胃等消化器官将食物消化吸收。如果食物或水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消化系统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健康问题。 (1)烫伤口腔和食道:过热的食物或水会烫伤口腔和食道的黏膜组织,引起疼痛和炎症反应。长期食用过热的食物还可能导致口腔溃疡、食道炎等疾病。 (2)刺激胃肠道:过冷的食物或水会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道收缩,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长期食用过冷的食物还可能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3)增加心脏负担:过热的食物或水会使血管扩张,增加心脏的负担,容易引起心悸、胸闷等症状。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更应该避免食用过热的食物和水。 (4)导致消化不良:过热或过冷的食物和水都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 因此,为了保护消化系统的健康,应该避免食用过热或过冷的食物和水。最好选择适宜温度的食物和水,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同时,也应该注意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过度饮酒等不良习惯,以减少对消化系统的负担 4、图片四 吃饭不按时 说明: 1、低血糖:不按时进食可能导致血糖水平下降,特别是在上一顿饭后较长时间没有进食时。低血糖可能引起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对大脑和身体的正常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2、胃酸反流:长时间不吃东西可能导致胃酸液逆流到食管,引起胃酸反流症状。这可能包括胃灼热感、嗓子喉咙的灼烧感和嗓音嘶哑。 3、便秘或腹泻:规律的饮食有助于维持正常的消化系统功能。不按时吃饭可能导致胃肠道问题,如便秘或腹泻,影响正常的排便模式。 4、体重管理问题:不规律的进食可能导致体重管理问题。有些人可能因为饥饿感太强烈而在进食时摄入过多的热量,而有些人可能因为长时间不吃而导致过度饥饿,引发暴饮暴食。 5、代谢紊乱:规律的饮食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长时间不吃或不规律进食可能导致代谢紊乱,影响体内能量平衡。 师:除了教材上说的这四个习惯,还有没有其它的习惯会对我们的消化器官造成不良影响? 拓展: (1)狼吞虎咽: 日常生活中建议吃饭时需要细嚼慢咽,不能狼吞虎咽,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1、胃肠道负担:如果食物在口腔中停留时间过短,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不能充分与食物混合,进入胃内的食物消化会变慢,还没充分消化的食物进入胃肠道,会造成胃肠道压力过大,食物不能充分被吸收; 2、肥胖:狼吞虎咽吃饭往往大脑不能及时做出反应,可能没有发出吃饱的信号,导致已经进食了太多食物,长此以往会造成肥胖; 3、吞咽障碍:当狼吞虎咽吃饭时食管失去正常蠕动,无法推动食物下咽,造成吞咽障碍,无法正常进食; 4、误吞异物:当狼吞虎咽吃饭时,并未对进入嘴里的食物充分咀嚼,可能导致食物内的异物,如鱼刺、骨头被误吞,容易造成食管或者胃的损伤; 5、进食哽噎:当狼吞虎咽吃饭时食物来不及咀嚼,容易造成食物被噎在食管处,不能下咽,严重时可能会造成气管塌陷,形成窒息。 (2)偏食 偏食一般会引起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低血糖、缺铁性贫血、胃炎等危害。若出现不适症状,应该立即就医治疗。 长期偏食会导致饮食不规律,打乱胃的正常功能,造成胃酸分泌不平衡,可能会导致胃黏膜发生炎症反应,从而诱发胃炎。学生活动2 根据自己知道的知识说出自己的猜想 了解生活中有哪些习惯会对我们的消化器官造成不良影响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习惯会对我们的消化器官造成不良影响?”。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及后续探究活动的开展。指导学生做好调查记录,帮助学生运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得出调查结果。环节三:表达交流教师活动3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大家交流调查结果 二、出示图片 1、这是我做的不良的饮食习惯对消化器官的影响图…… 2、我们的胃就像这个袋子,如果塞的食物太多胃就会发胀,蠕动变慢,消化食物能力变差,会得胃病。 3、播放视频《水太热会伤害胃》 我们的胃就像这个塑料瓶,如果食物太热,就会伤到胃黏膜和胃壁,使胃受伤。 三、小贴士 播放视频《保护胃》学生活动3 用自己的方式交流调查结果。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探究 “保护消化器官,创造健康生活”交流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本组的调查结果,环节四:得出结论教师活动6 一、根据我们的调查,总结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 吃饭细嚼慢咽狼吞虎咽会造成消化不良,引起疾病少吃辛辣食物辛辣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可能会导致胃炎饮食要规律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尽量吃高温加热过的熟食乐观、不生闷气紧张或悲伤会抑制免疫功能,引起消化器官疾病保护牙齿牙齿的好坏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消化道的功能有很大的影响注意锻炼身体促进肠胃的血液循环,增强胃肠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二、小贴士 播放视频 三、教师总结 积极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规律的生活、健康的心态、适量的运动等都是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学生活动6 学生讨论回答,并完成表格 活动意思说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实验和搜集到的证据,分析学生的调查结果,概括总结出要积极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规律的生活、健康的心态、适量的运动等都是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7.板书设计 保护消化器官 积极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规律的生活、健康的心态、适量的运动等都是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一、填空题 1.( )是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对消化器官造成不良影响。 2.如果吃太多,胃就会( ),蠕动变慢,消化食物能力变差。 3.辛辣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可能会导致( )。 二、选择题 1.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的是( ) A.吃饭定时定量 B.注意饮食卫生 C.边看小说边吃饭 2.下列有利于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的做法是( ) A.平时多吃生的食物 B.每天的饮食要有规律 C.多吃辛辣的食物 三、判断题 1.我们边吃饭边看电视,既不会影响消化,又可以节约时间。( ) 2.合理饮食有助于保护人的消化器官。( ) 3.饭后可以进行剧烈运动。( ) 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 1、暴饮暴食 2、发胀 3、胃炎 二、选择题 1、C 2、B 三、判断题 1. X 2. √ 3. X 作业布置: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为了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该怎样做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 保护消化器官》保护胃.mp4 《 保护消化器官》保护胃的小知识.mp4 《保护消化器官》水太热会伤害胃.mp4 【大单元整体教学】5.5保护消化器官 课时教案.docx 【大单元整体教学】5.5保护消化器官 课时课件.pptx 【大单元整体教学】第五单元《人体的消化器官》单元整体设计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