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知识清单:专题五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知识清单:专题五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资源简介

专题五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知识清单】
考点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的统一
1.统一
(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大兴,杨坚就是隋文帝。
(2)589年,隋文帝灭陈朝,统一全国。
(3)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隋初发展
(1)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开通大运河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3.意义: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建立。
3.意义:它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员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四、隋朝灭亡
1.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考点2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唐朝建立: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唐太宗: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在位期间开创了“贞观之治”。
3.“贞观之治”
(1)原因: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3)革新措施: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在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控制。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外交往上,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女皇武则天
1.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②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③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3.功绩: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1.唐玄宗: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2.“开元盛世”
(1)表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2)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四、唐朝兴盛的原因
1.政治:统治者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从而减轻剥削压迫,缓和阶级矛盾;统治者重视整顿吏治,保持政治清明,统治者重视任用人才。
2.经济: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3.民族关系:统治者注意缓和民族矛盾,加强各民族间的联系。
4.对外交往:统治者重视发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5.制度:比较好的统治政策能够得到连贯性的实行。
考点3 盛唐气象
一、经济繁荣
1.农业: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筒车等;重视兴修水利。
2.手工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蜀锦冠于全国;陶瓷业生产水平很高,如: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3.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
2.表现:
(1)唐朝时期,汉族与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2)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3)唐蕃友好:
①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②唐中宗时,吐蕃赞普赤德祖赞迎娶金城公主,与唐“和同(为)一家”
③唐穆宗时,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此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
开放的社会风气
1.唐朝的社会风气比较一,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唐朝社会风气兼容并包,盛行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诗人 时代 特点
“诗仙”李白 盛唐 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诗圣”杜甫 由盛转衰 诗风淳朴厚重,许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有“诗史”之称。
白居易 唐朝中期 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深受大众欢迎。
考点4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754年,鉴真第6次东渡时才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和中国的医药、文学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新罗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等科技成就。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
三、玄奘西行
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他带回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考点5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安史之乱
1.原因:唐朝朝政日趋腐败,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
2.过程: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763年唐朝平定叛乱。
3.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导致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背景:黄巢起义军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2.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五代十国:
(1)五代: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2)十国: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2.评述: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重难点易混易错】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朕亡一镜矣。”唐太宗感慨“朕亡一镜矣”,是因为魏征去世,体现了唐太宗善于纳谏。
(2)“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中反映了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是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盛唐气象(盛唐繁荣的表现)
(1)“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材料反映出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2)“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材料中的“公主”“贵主”都是指文成公主。
3.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诗句描述的历史事件是鉴真东渡。
(2)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共同作用是加强了中外交流,传播了中国文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