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清单】考点1: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期,天下分崩离析,军阀割据混战 曹操 (1)政治上:曹操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主动权。 (2)招揽各种人才。 (3)收编投降的青州黄巾军精锐,壮大了队伍。 (4)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和军粮问题 成为北方一个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首领 都想吞并对方袁绍 占据黄河以北,地广人众,兵多粮足2.交战双方:曹操、袁绍。3.时间、地点:200年、官渡。4.结果:曹军取得决定性胜利。5.特点: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6.影响: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二、赤壁之战1.背景(1)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2)曹军大兵压境后,刘备率军从樊城退往夏口,他派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策。(3)孙权听从周瑜和诸葛亮的建议,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2.时间、地点:208 年、赤壁。3.概况(1)曹军20余万人,孙刘联军约5万人(2)刚一交战,曹军失利,撤到江北,与孙刘联军在赤壁隔江对峙(3)周瑜采纳黄盖建议,实施诈降计策和火攻战术;刘备的将士从陆地发动进攻(4)曹军大溃,曹操带着败兵北撤4.特点: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5.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1.背景赤壁之战后,三分天下曹操 刘备 孙权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占领荆州南部以后加强向西南发展,占取益州。 把统治范围从扬州延伸到交州,不久把刘备势力排挤出荆州地区。2.魏蜀吴政权及其统治举措国号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发展状况魏 曹丕 220年 洛阳 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蜀汉 刘备 221年 成都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吴 孙权 229年 建业 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3.影响(1)三国鼎立的形成,改变了天下分崩的局面,实现了局面统一。(2)魏蜀吴三国各自发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以求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考点2:两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1.背景(1)魏灭蜀: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263年,魏灭蜀。(2)司马氏掌权:①曹魏中期,司马懿打败政治对手,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②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不是被废就是被杀。2.建立: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3.统一: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二、八王之乱1.概况:背景 (1)西晋的统治腐朽:西晋建立后,重用世家大族,其中许多人没有治理国家的才干,他们只知道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2)宗室诸王势力强大: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后来,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诸王手握重兵,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时间 晋惠帝时。目的 争夺中央政权。影响 (1)给北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 (2)洛阳米价飞涨,人民饱受痛苦。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人口数以十万计,出现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3)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2.西晋灭亡(1)原因①八王之乱的影响:八王之乱削弱了西晋的国力,统治者已经无力制止分裂。②北方民族南下:内迁各族强烈反抗西晋朝廷的暴政,一些首领乘机起兵。(2)标志:316年内迁的匈奴人攻陷西晋都城。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1.北方民族(1)生活地点:我国北方广袤无垠的草原上。(2)生活方式:北方游牧民族大部分在草原上放养马、牛、羊等牲畜,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2.内迁的概况时间 东汉、魏、晋时期内迁北方各族及内迁方向 西北的氐人和羌人 由西向东迁入关中地区。漠北草原上的匈奴人和羯人。 由北向南迁到汾河流域一带。鲜卑人 一部分迁到辽河流域南部,一部分 迁到河套、河西走廊及河湟一带。结果 西晋时,关中人口有100多万,其中内迁各族占据一半,迁到汾河流域的匈奴人有数万户,比西北部各族人口之和还多。考点3: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东晋的兴亡1.兴亡:西晋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420年,东晋灭亡。2.统治:(1)“王与马,共天下”:司马睿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2)军事:东晋初期,多次北伐,曾收复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淝水之战中战胜前秦,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由于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掣肘:有的统帅北伐动机不纯,利用北伐发展自己的势力,这些内耗最终导致东晋未能恢复中原(3)经济: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二、南朝:420~589年,中国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其中,疆域最大的朝代是宋。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背景(1)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相对落后。(2)孙吴建国后,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3)西晋末年,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4)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今江苏一带为多;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2.原因:(1)政治: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统治者实行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政策等。(2)经济:北方人的南迁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3)社会: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4)自然: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3.表现:农业和手工业都有显著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南朝时的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农业 开荒、兴修水利 江南地区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改进农业生产技术 ①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 ②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类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水稻由原来的直接播种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地区种植双季稻)多种经营 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多种经营。手工业 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发展。商业 发展原因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表现 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4.影响:使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考点4: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淝水之战1.背景:强大后的前秦,与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2.过程:383年,苻坚率军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其前锋在肥水与东晋军队隔岸对峙,进行决战。东晋军队以少胜多,打败前秦军。3.影响: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建立:4 世纪后期,鲜卑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2.统一北方: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3.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①当时,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内迁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人已无明显区别。②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③北魏孝文帝即位后,在祖母冯太后的支持下,力排众议,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改革。(2)主要内容①迁都洛阳: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把包括鲜卑在内的北方各族百余万人民迁到中原。②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A.说汉语:规定官员在朝廷上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B.易汉服:以汉服代替鲜卑服。C.改汉姓:改鲜卑姓为汉姓D.通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3)历史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三、北朝政权更替1.北魏分裂:北魏六个军镇兵变的打击,使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部分。东魏后被齐取代,史称北齐。西魏后被周取代,史称北周。2.北周的统治(1)采取强国措施:为了强国需要,北周统治者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还竭力促成鲜卑人与汉人的交融,国力渐渐强大。(2)北周灭齐:577 年,北周灭掉北齐,北方重归统一,为隋朝统一全国打下基础。四、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1.方式:(1)生产生活: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等。(2)政治制度: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3)思想文化:汉语逐渐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4)民族心理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2.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的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考点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贾思勰和《齐民要术》1.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农书2.内容: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3.凸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二、科学家祖冲之1.地位: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2.成就领域 成就数学方面 ①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②主要研究成果收集在他与其子合著的数学名著《缀术》一书中。天文历法方面 ①通过天文观测,对历法进行精细的推算,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相差不到 50 秒。 ②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机械制造方面 制造出指南车、水碓磨和千里船等三、灿烂的文化1.书法:(1)东汉以后,书法已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锤繇(yáo)和胡昭是曹魏时的书法名家,锤繇独创楷书书法,他的楷书被后人称为绝世之作。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规定用锤、胡书法作为标准书体。(2)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东晋王羲之。当时的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它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2.绘画艺术与雕塑:(1)绘画:魏晋南北朝时,佛教盛行,宗教画占主要地位,山水画开始形成。东晋最著名的画家顾恺之擅长人物画,流传下来的作品《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均为摹本。(2)雕塑: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石窟内的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3.文学:这一时期,文学领域的成就令人瞩目。曹操父子的诗刚健雄劲;陶渊明的田园诗清新自然,朴实恬淡;北朝民歌慷慨豪迈,南方民歌细腻婉转。【重难点易混易错】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魏主曰:“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材料中的“魏主”指孝文帝,“魏主”迁都的根本原因是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2)“(魏主)令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史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学说汉语的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