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知识清单:专题十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知识清单:专题十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资源简介

专题十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知识清单】
考点1: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上书李鸿章: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拒。
2.成立兴中会: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宗旨是“振兴中华”。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3.广州起义:1895年,孙中山联络陆皓东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但因消息泄露,起义失败。
4.海外考察: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作准备。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背景:
(1)《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2)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有华兴会和光复会。
(3)孙中山的主张逐渐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2.同盟会成立
(1)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2)地位: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意义: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考点2: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辛亥革命
1.时间:1911年
2.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3.高潮: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并取得胜利。
4.成果
(1)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颁布时间:1912年3月11日
②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③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④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⑤意义: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5.辛亥革命意义
(1)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思想上: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经济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考点3: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一、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活动
1.破坏责任内阁制:1913年春,指使亲信刺杀了宋教仁,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是“二次革命”的直接原因。
2.镇压“二次革命”:“宋案”发生后,面对国内的舆论谴责,袁世凯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联合反袁,发动“二次革命”,遭到镇压。
3.袁世凯复辟帝制:“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接着,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4.卖国: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对其称帝的支持
5.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二、护国战争
1.背景: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维护共和制度。
2.爆发: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3.结束: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不久去世,护国战争结束。
三、军阀割据
1.背景: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
2.派系
军阀 首领 控制地区
直系 冯国璋和曹锟 江苏、江西、湖北等地
皖系 段祺瑞 掌握北京政府,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地
奉系 张作霖 盘踞东北
滇系 唐继尧 云南、贵州
桂系 陆荣廷 广西、广东
3.影响
(1)军阀割据混战,中国陷入动乱中,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灾难。
(2)为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各军阀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得不到维护。
【重难点易混易错】
辛亥革命
(1)“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诗反映的事件是辛亥革命。
(2)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成成变法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则是一次“飞跃”。这里的“飞跃”是指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3)“(它)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材料中的“它”指的是辛亥革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