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学年第一学期初三作业检查科学答题卷 2024.12.1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16.(1) (2) (3)17.(1) (2)18.(1) (2) 19.(1) (2)20.(1) (2) 21.(1) (2)22.(1) (2) 23.(1) (2)24.(1) (2)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5题,每空2分,共40分)25.(1) (2)(3) (4)26.(1) (2)(3) (4)27.(1) (2)(3) (4)28.(1) (2)(3) (4)29.(1) (2)(3)(4)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有5题,5+8+7+8+7,共35分)30.(1)(2) (3)31.(1) (2) (3)32.(1)(2) (3)33.(1) (2)(3)(1)(2)(3)图12024学年第一学期初三作业检查科学答案 2024.12.1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D B B C B B D A B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D C D D 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16.(1)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 无机盐、膳食纤维 (3) 硅酸盐17.(1)2NO2+4CON2+4CO2 (2) BC 复分解反应18.(1) 0.4 (2) 0.8 19.(1) 氨基酸 (2) ①②③⑤20.(1) ③ (2) ① 21.(1) 1250.4 (2) 100022.(1) C (2) 7500 23.(1) 大 (2) (2-√3)mgL/424.(1) 产生气泡 (2) 小于53.8%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5题,每空2分,共40分)25.(1) 燃烧 (2) 平均(3) 燃烧过程中热量散失(合理均可) (4) 水和二氧化碳26.(1)便于直接在杠杆上读出力臂大小,避免杠杆自重的影响 (2) 0.5(3) 变大 (4) 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27.(1) 溶液均显砖红色 (2) 不能。变量不唯一,无法形成对照。(3) ①④②④③⑤ (4) 酶的本质是蛋白质,会被胃和小肠中的蛋白酶所消化分解28.(1)若颠倒无法确定水是燃烧产生还是来自澄清石灰水(2)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会干扰检验 (3) 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固体变黑 (4) 收集尾气29.(1) (2)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3) 4(4) 0.5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有5题,5+8+7+8+7,共35分)30.(1) 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以增大摩擦力 (1分)(2)8×105J (2分) (3)5m/s (2分)31.(1) 5A (2分) (2) 506Ω (3分) (3)3.3×105J (3分)32.(1) 0.2 (1分)(2) 5.6 (3分) (3) 20% (3分)33.(1) 定 (1分) (2) 8 (1分)(3)3×104J (3分) ; 8g (3分)(1) 一、二 (2分)(2)5:1 (3分)(3) 105.5 (2分)2024学年第一学期初三作业检查科学试题卷 2024.12.10出卷: 审核: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共8页,有四个大题,34个小题。全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3.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本次考试不能使用计算器.(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Ca-40 Fe-56 Ba-137;g取10N/Kg)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同学用月季花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于检验白醋的酸碱性,部分操作如下,其中错误的是(▲)A.研磨花瓣 B.浸取色素 C.取用白醋 D.检验白醋2、市面上有一款变色眼镜的各部分物质组成如图所示,其中玻璃镜片中加入了溴化银(AgBr)和氧化铜。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溴和银,玻璃颜色变深;光线较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重新生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镜片中的溴化银和氧化铜都属于有机物B.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生成两种单质,是复分解反应C.在强光照射下,玻璃镜片中的银元素的化合价升高D.光线较暗时,氧化铜在生成溴化银的反应中作催化剂第2题图 第3题图3、思维导图是知识整理的重要工具,如图是某思维导图的一部分,可以填入括号中的是( ▲ )A.能与活泼非金属反应 B.能与某些盐反应C.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D.能与某些酸反应4、关于输血和血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B.安全输血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不能输入异型血C.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D.某些病人只是因为血液中缺少某些成分,可采用成分输血5、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把核能发电当做解决能源危机的主要措施。下列关于核能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可用于金属内部探伤的是射线B.核能发电释放核能的过程与氢弹爆炸释放核能的过程相同C.核能发电是利用原子核裂变释放的核能D.核电站发电时的能量转化顺序为:核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6、下列有关课本中各图内容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使用杠杆既能省力,又能省功B.乙图:这种“ 永动机”不可能实现,因为它必须遵守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C.丙图:核电站反应堆里进行的是核裂变,现在人类可以和平利用核聚变的能量D.丁图: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只需要控制通电电流相等7、图中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A、B表示人体身上的两个器官,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A是肾脏,则血管②中的血液与血管①中相比尿素含量增加B.若A是小肠,则血管②中的血液与血管①中相比营养物质更丰富C.若器官B是肺,血管③中流静脉血,血管④中流动脉血D.若器官B是肺,血管③连接右心房,血管④连接左心室8、为了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某同学将两段阻值不同的电阻丝R1、R2分别密封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中,设计了如图的甲、乙两套装置,已知所用蓄电池电压相等且保持不变,R1<R2,装入烧瓶的煤油质量相等,下列有关此探究活动的各种表述,错误的是( ▲ )A在此实验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温度计示数变化的大小体现出来的B.甲装置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是否有关C.比较相同通电时间内a、c两支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是否有关D.在相同的通电时间内,d温度计所在烧瓶中的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最多9、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器材(试剂),是保证实验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列实验器材(材料)的选用错误的是( ▲ )A.选用尾鳍色素深的小鱼进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B.选用花生仁、大米、牛肉干来探究不同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C.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存在D.选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中的血细胞10、如图甲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沿粗糙水平面向右运动,0~6秒内拉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丙,则在2~4秒内,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 )A. 15焦B. 30焦C. 50焦D. 80焦 第10题图11、分离、提纯、除杂、鉴别是基本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别是(▲)组别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A 除去FeCl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B 分离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稀HCl,过滤、洗涤、干燥C 提纯混有少量Ca(OH)2的NaOH溶液 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振荡、静置、过滤D 鉴别Na2CO3、BaCl2、NaC1溶液 取样后,分别滴加稀H2SO4溶液、观察现象12、用圆形磁块将一长方形硬卡纸固定在黑板上,则松手后下列固定方式中硬卡纸最容易转动的是(▲)A B. C. D.第12题图 第13题图13、如上图所示,小方在荡秋千,某次他摆动到右侧最高点A后,又开始向下摆动,经过点B和最低点C,然后摆动到与B点等高的D点后返回。小方从A摆到D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方在B点和D点时的机械能相等B.运动到C点时,小方受力平衡C.从A点摆到C点,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D.当摆动到D点时,假设力全部消失,则小方将保持静止14、有等质量的镁和铁,前者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后者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镁和铁中至少有一种剩余B.消耗的稀硫酸和稀盐酸质相等C.消耗铁的质量一定大于消耗镁的质量D.这个实验不能证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第14题图15、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U=12V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0标有“100Ω 1A”字样,灯泡L标有“6V 6W”字样(灯丝电阻不随温度而变化),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15V。 为了确保测量准确,要求电表的示数不小于其最大测量值的1/3,要使测量准确并确保电路安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是12ΩB.灯泡L消耗的最小功率是0.24WC.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范围是0.11A~0.6AD.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变化范围是14Ω~48Ω第15题图二、填空题(本大题有9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16、11月28日金华五中初三年级同学前往浙江大学和浙江省博物馆研学。(1)上午,在浙大紫金港校区报告厅中部分同学向前与机器狗握手(图甲)。与人握手过程中,机器狗体内的能量转化关系主要是 ▲ ;(2)中午,在浙大食堂吃了体验餐。餐盘中有豆芽、鸡米花、番茄炒蛋、鸡腿和米饭(图乙)。这些食物能为学生们提供糖类、蛋白质、脂肪、水、维生素和 ▲ 等营养素;(3)下午,同学们在省博里看见了第19届亚运会的吉祥物“琮琮”的原型——良渚玉琮(图丙)。小球同学好奇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还是硅酸盐呢?查阅资料发现可以用稀硝酸检验。加稀硝酸不溶解且无气泡生成,说明玉的主要成分是 ▲ 。图甲 图乙 图丙17、某同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了某反应流程(图1)与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的化学反应,图2)。请回答:(1)请写出图1中b处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图2反应③可以选用的盐是 ▲ ,反应类型为 ▲ 。 A. NaNO3 B. CuSO4 C. NH4NO3 D. KNO318、将灯泡L和定值电阻R以图甲方式连在6V的电源上,图乙是L和R的U-I图象,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电源电压6V时,电路中的电流是 ▲ A。(2)灯泡L的实际功率为 ▲ W。19、近年来,一种号称由几十种水果发酵而成的“酵素”成为人们热购的产品。(1)某商家宣称:分解脂肪的酵素(酶)能阻止人体对脂肪的吸收,食用这种酵素可以达到减肥效果。有同学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因为该酵素属于蛋白质,食用后在小肠内会被消化成 ▲ 而被人体吸收,所以无法达到减肥效果。(2)利于小肠消化功能的特点有: ▲ ( 填序号)①小肠很长,一般有5-6米长;②小肠内的肠腺能分泌肠液③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④小肠绒毛襞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且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⑤小肠壁含有平滑肌层,能使小肠蠕动20、如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为不同的结构。(1)在 ▲ 处结构中的液体为尿液;(填序号)(2)在①和④中,尿酸和尿素含量较高的是 ▲ 。(填序号)第20题图 第21题图21、小金爱好科学,对身边的用电器特别感兴趣,每个月初都会按时看电能表并记录数据。(1)12月1日小金看到的电能表如图所示,根据记录的数据,算出11月份用电92度,要节约用电了。那么小金家11月1日的表盘上的数据是 ▲ kW h ;(2)他想利用家里的电能表测量一下家里电炒锅的实际功率,于是他关闭了家里其他用电器,只让电炒锅单独工作,测得家里电能表的转盘10min转了100r,则该电炒锅的实际功率为 ▲ W。22、老师用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加热试管使水沸腾,发现试管上方的小风车开始不停地转动;由此引出以下问题,请利用所学的知识回答。图 1实验中能量转化方式与图2中汽油机哪个冲程相同 ▲ (填字母)。图2中汽油机飞轮转速为600r/分,做功冲程一次对外做功约1500焦,则这台汽油机的功率为 ▲ 瓦。23、有一把均匀的木尺,长为L,质量为m,在上端钻有一小孔,挂在钉子A上,如下图所示,它可以在竖直平面内以A点为轴无摩擦摆动。现在木尺的另一端B处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作用力F,使木尺缓慢地向右偏转30°到图中虚线位置。则在这一过程中,水平力F的大小逐渐变 ▲ ,水平力F做的功为 ▲ 。第23题图 第24题图24、在B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缓缓加入Na2CO3溶液,溶液总质量与加入的Na2CO3溶液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1)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 。(2)要使BC段像图中这样,则加入的Na2CO3溶液质量分数需满足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2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葡萄、花生仁、核桃仁、小西红柿”中选取“花生仁、核桃仁”,按如下实验装置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重复三次,记录并计算,数据如表。请回答:实验次数 1克花生仁燃烧放出的能量(单位:千焦) 1克核桃仁燃烧放出的能 量(单位:千焦)1 9.58 12.392 9.85 13.863 9.76 13.86(1)选用“花生仁、核桃仁”实验,是因为它们更容易 ▲ ,有利于实验操作。(2)在对表中数据处理时,应取 ▲ 值,减少误差。(3)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1克花生仁储存的能量是25千焦、1克核桃仁储存的能量是32千焦。排除操作不当的影响,请你帮忙分析他们测得数据偏低的原因: ▲ (写出一点即可)。(4)由上述实验可知,花生仁、核桃仁储存有一定的能量。人食用后,它们所含大分子有机物(只考虑脂肪)在人体内被消化吸收,最终进入组织细胞分解成 ▲ ,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6、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前,杠杆静止如图甲所示。此时仍需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 。(2)保持B点钩码数量和力臂不变,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臂L1和动力F1的数据,绘制了L1﹣F1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请根据图像推算,当L1为0.6m时,F1为 ▲ N。(3)如图丁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B位置向下拉杠杆,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由图中a位置移至b位置时,其示数 ▲ (选填“变大”“不变”取“变小”)。(4)小明同学用图戊装置进行探究。发现总是无法得到课本上所给出的平衡条件,原因是 ▲ 。27、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学习酶的知识后,开展了酶相关性质的实验研究。[1]【查阅资料】材料一:淀粉和蔗糖都是大分子非还原性糖类,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材料二: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它遇斐林试剂显砖红色。表一 图二【实验器材】1%淀粉溶液,1%蔗糖溶液,淀粉酶溶液,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若干试管.(1)【实验过程】①将两支相同试管,编号为甲、乙; ②实验分组及所加试液如表一:③实验结果:甲乙试管中的实验现象: ▲ 。【反思交流】比较甲、乙两组实验,能不能形成对照组证明酶具有专一性?并阐明理由: ▲ 。[2] 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接着又开展了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的探究。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分别注入2毫升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1毫升相应温度的已稀释的唾液溶液③向各试管滴一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入60℃的热水、沸水、冰块中保持5分钟⑤观察实验现象(3)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最合理的实验步骤是 ▲ 。(填序号)(4)如图二显示的是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经过各消化道器官时还会呈现如图的趋势,请解释原因: ▲ 。28、可燃冰是甲烷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是极具发展前景的能源,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CH4·nH2O,由可燃冰可得到甲烷。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探究。【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猜想假设】小金同学:CO2和H2O;小华同学:CO和H2O;小徐同学:CO2、CO和H2O。【实验探究】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进行验证。(1)A、B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 。(2)实验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 。(3)实验中若观察到A中粉末变蓝以及 ▲ ,可推断小徐同学猜想成立。(4)装置中气球的用途是 ▲ 。29、甲、乙两组同学探究“灯泡亮度与电功率变化的关系”。老师提供的器材有:两个实验室用小灯泡(一个字迹模糊,一个标有“1.5V”字样)、两种规格滑动变阻器(“0~15Ω”、“0~25Ω”),两个电源(电压相等且保持不变)、电流表、电压表和开关各两个、导线若干。(1)甲组同学按照图1连接电路,图中还缺少2根导线,请用笔画线代替,在图上连接完整。(2)甲组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后,在闭合开关前首先进行的操作应该是 ▲ 。(3)乙组同学选用剩余的器材进行了另一种方法的电路连接,两组同学各自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两电表示数和灯的亮度都发生变化。当两组同学将各自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都移到中点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均显示为1.5V,电流表指针均指在如图2所示位置,此时甲组的灯泡比乙组的暗。由此判断,两组同学所使用的电源电压是 ▲ V;乙组同学此时所测得灯泡的电功率为 ▲ W。四、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30、(5分)小金买了一辆按新国标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如图),部分参数如表所示。已知小金质量是60千克,假定电动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始终为总重的0.08倍。(1)车轮上刻花纹的目的是 ▲ ;(2)小金在水平公路上骑电动自行车,匀速行驶 10 千米过程中克服阻力做了多少功?(3)若小金骑行过程中电动车以最大功率输出,匀速行驶时的车速为多少?31、(8分)饮水机其加热水槽部分工作原理电路如右图所示,其中单刀双掷开关S表示一个自动温控开关,R1为电加热管。当饮水机处于加热状态时,水被迅速加热,达到预定温度时,S自动切换到保温状态。若饮水机加热时总功率为1100W,而保温时总功率为88W。(1)饮水机处于加热状态时,饮水机正常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2)求电阻R2的阻值?(3)若将水烧开需要5分钟,求这一过程消耗的电能?32、(7分)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为测定某炼铁厂生产的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得该生铁样品6.0g,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70.6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 反应前 反应后烧杯及其中物质的质量 97.0g 96.8g请分析计算:(1)反应放出的氢气是 ▲ g。(2)样品中含铁的质量是多少?(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3、(8分)肥胖可能会引发许多慢性疾病,某人用如图所示的健身拉力器进行减肥锻炼,配重由若干金属块(每块质量为10kg)组成,锻炼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配重的金属块数量。(杆重、绳重、摩擦均不计,g取10N/kg)(1)拉力器上的滑轮均属于 ▲ (选填“定”或“动”)滑轮。(2)若该人的质量为85kg,他一次最多能拉起 ▲ 块金属块。(3)当他选择6块金属块时,把拉杆向下拉动0.5m,若累积拉动100次,拉力共做了多少功?假设脂肪氧化释放的能量10%用于拉力做功,则相当于消耗多少克脂肪?(已知1g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约释放37.5kJ的能量)34、(7分)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科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混合物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请分析计算:(1)反应后,稀盐酸还有剩余的是__ ▲___组。(2)求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 (3)表中a的值为____▲_____。实验组别 一 二 三 四稀盐酸质量/g 100.0 100.0 100.0 100.0混合物质量/g 3.0 6.0 9.0 12.0所得溶液质量/g 101.9 103.8 105.0 a剩余固体质量/g 0 0 m n2024学年第一学期初三作业检查科学试题卷 2024.12.10出卷: 审核: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共 8 页,有四个大题,34 个小题。全卷满分 16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3.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本次考试不能使用计算器.(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Ca-40 Fe-56 Ba-137;g 取 10N/Kg)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同学用月季花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于检验白醋的酸碱性,部分操作如下,其中错误的是(▲)A.研磨花瓣 B.浸取色素 C.取用白醋 D.检验白醋2、市面上有一款变色眼镜的各部分物质组成如图所示,其中玻璃镜片中加入了溴化银(AgBr)和氧化铜。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溴和银,玻璃颜色变深;光线较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重新生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镜片中的溴化银和氧化铜都属于有机物B.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生成两种单质,是复分解反应C.在强光照射下,玻璃镜片中的银元素的化合价升高D.光线较暗时,氧化铜在生成溴化银的反应中作催化剂第 2题图 第 3题图3、思维导图是知识整理的重要工具,如图是某思维导图的一部分,可以填入括号中的是( ▲ )A.能与活泼非金属反应 B.能与某些盐反应C.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D.能与某些酸反应4、关于输血和血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7%—8%B.安全输血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不能输入异型血C.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 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D.某些病人只是因为血液中缺少某些成分,可采用成分输血5、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把核能发电当做解决能源危机的主要措施。下列关于核能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可用于金属内部探伤的是 射线B.核能发电释放核能的过程与氢弹爆炸释放核能的过程相同C.核能发电是利用原子核裂变释放的核能D.核电站发电时的能量转化顺序为:核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16、下列有关课本中各图内容的分析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第 6 题图A.甲图:使用杠杆既能省力,又能省功B.乙图:这种“ 永动机”不可能实现,因为它必须遵守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C.丙图:核电站反应堆里进行的是核裂变,现在人类可以和平利用核聚变的能量D.丁图: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只需要控制通电电流相等7、图中 a、b、c、d 表示心脏的四个腔,A、B 表示人体身上的两个器官,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 A是肾脏,则血管②中的血液与血管①中相比尿素含量增加B.若 A是小肠,则血管②中的血液与血管①中相比营养物质更丰富C.若器官 B是肺,血管③中流静脉血,血管④中流动脉血D.若器官 B是肺,血管③连接右心房,血管④连接左心室第 7 题图 第 8 题图8、为了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某同学将两段阻值不同的电阻丝 R1、R2分别密封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中,设计了如图的甲、乙两套装置,已知所用蓄电池电压相等且保持不变,R1<R2,装入烧瓶的煤油质量相等,下列有关此探究活动的各种表述,错.误.的是( ▲ )A在此实验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温度计示数变化的大小体现出来的B.甲装置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是否有关C.比较相同通电时间内 a、c 两支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是否有关D.在相同的通电时间内,d温度计所在烧瓶中的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最多9、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器材(试剂),是保证实验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列实验器材(材料)的选用错.误.的是( ▲ )A.选用尾鳍色素深的小鱼进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B.选用花生仁、大米、牛肉干来探究不同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C.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存在D.选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中的血细胞10、如图甲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 F的作用下由静止沿粗糙水平面向右运动,0~6秒内拉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丙,则在 2~4秒内,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 )A. 15焦B. 30焦C. 50焦D. 80焦 第 10题图211、分离、提纯、除杂、鉴别是基本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别是(▲)组别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A 除去 FeCl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B 分离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稀 HCl,过滤、洗涤、干燥C 提纯混有少量 Ca(OH)2的 NaOH 溶液 加入过量的 Na2CO3溶液,振荡、静置、过滤D 鉴别 Na2CO3、BaCl2、NaC1溶液 取样后,分别滴加稀 H2SO4溶液、观察现象12、用圆形磁块将一长方形硬卡纸固定在黑板上,则松手后下列固定方式中硬卡纸最容易转动的是(▲)A B. C. D.第 12题图 第 13题图13、如上图所示,小方在荡秋千,某次他摆动到右侧最高点 A后,又开始向下摆动,经过点 B和最低点 C,然后摆动到与 B点等高的 D 点后返回。小方从 A 摆到 D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方在 B点和 D点时的机械能相等B.运动到 C点时,小方受力平衡C.从 A点摆到 C 点,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D.当摆动到 D点时,假设力全部消失,则小方将保持静止14、有等质量的镁和铁,前者放入质量分数为 10%的稀硫酸中,后者放入质量分数为 10%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镁和铁中至少有一种剩余B.消耗的稀硫酸和稀盐酸质相等C.消耗铁的质量一定大于消耗镁的质量D.这个实验不能证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第 14题图15、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U=12V 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0标有“100Ω 1A”字样,灯泡L标有“6V 6W”字样(灯丝电阻不随温度而变化),电流表量程为 0~0.6A,电压表量程为 0~15V。 为了确保测量准确,要求电表的示数不小于其最大测量值的 1/3,要使测量准确并确保电路安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是 12ΩB.灯泡 L消耗的最小功率是 0.24WC.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范围是 0.11A~0.6AD.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变化范围是 14Ω~48Ω第 15题图二、填空题(本大题有 9小题 20空,每空 2分,共 40分)16、11 月 28 日金华五中初三年级同学前往浙江大学和浙江省博物馆研学。(1)上午,在浙大紫金港校区报告厅中部分同学向前与机器狗握手(图甲)。与人握手过程中,机器狗体内的能量转化关系主要是 ▲ ;(2)中午,在浙大食堂吃了体验餐。餐盘中有豆芽、鸡米花、番茄炒蛋、鸡腿和米饭(图乙)。这些食物能为学生们提供糖类、蛋白质、脂肪、水、维生素和 ▲ 等营养素;(3)下午,同学们在省博里看见了第 19 届亚运会的吉祥物“琮琮”的原型——良渚玉琮(图丙)。小球同学好奇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还是硅酸盐呢?查阅资料发现可以用稀硝酸检验。加稀硝酸不溶解且无气泡生成,说明玉的主要成分是 ▲ 。3图甲 图乙 图丙17、某同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了某反应流程(图 1)与 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 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的化学反应,图 2)。请回答:(1)请写出图 1中 b 处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图 2反应③可以选用的盐是 ▲ ,反应类型为 ▲ 。A. NaNO3 B. CuSO4 C. NH4NO3 D. KNO318、将灯泡 L和定值电阻 R以图甲方式连在 6V的电源上,图乙是 L和 R的 U-I图象,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电源电压 6V时,电路中的电流是 ▲ A。(2)灯泡 L的实际功率为 ▲ W。19、近年来,一种号称由几十种水果发酵而成的“酵素”成为人们热购的产品。(1)某商家宣称:分解脂肪的酵素(酶)能阻止人体对脂肪的吸收,食用这种酵素可以达到减肥效果。有同学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因为该酵素属于蛋白质,食用后在小肠内会被消化成 ▲ 而被人体吸收,所以无法达到减肥效果。(2)利于小肠消化功能的特点有: ▲ ( 填序号)①小肠很长,一般有 5-6米长;②小肠内的肠腺能分泌肠液③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④小肠绒毛襞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且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⑤小肠壁含有平滑肌层,能使小肠蠕动20、如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为不同的结构。(1)在 ▲ 处结构中的液体为尿液;(填序号)(2)在①和④中,尿酸和尿素含量较高的是 ▲ 。(填序号)第 20 题图 第 21 题图421、小金爱好科学,对身边的用电器特别感兴趣,每个月初都会按时看电能表并记录数据。(1)12 月 1 日小金看到的电能表如图所示,根据记录的数据,算出 11 月份用电 92 度,要节约用电了。那么小金家 11 月 1 日的表盘上的数据是 ▲ kW h ;(2)他想利用家里的电能表测量一下家里电炒锅的实际功率,于是他关闭了家里其他用电器,只让电炒锅单独工作,测得家里电能表的转盘 10min 转了 100r,则该电炒锅的实际功率为 ▲ W。22、老师用如图 1 所示实验装置,加热试管使水沸腾,发现试管上方的小风车开始不停地转动;由此引出以下问题,请利用所学的知识回答。图 2(1)图 1 实验中能量转化方式与图 2 中汽油机哪个冲程相同 ▲ (填字母)。(2)图 2中汽油机飞轮转速为 600r/分,做功冲程一次对外做功约 1500焦,则这台汽油机的功率为 ▲ 瓦。23、有一把均匀的木尺,长为 L,质量为 m,在上端钻有一小孔,挂在钉子 A上,如下图所示,它可以在竖直平面内以 A点为轴无摩擦摆动。现在木尺的另一端 B处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作用力 F,使木尺缓慢地向右偏转30°到图中虚线位置。则在这一过程中,水平力 F的大小逐渐变 ▲ ,水平力 F做的功为 ▲ 。第 23题图 第 24题图24、在 BaCl2和 HCl的混合溶液中缓缓加入 Na2CO3溶液,溶液总质量与加入的 Na2CO3溶液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1)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 。(2)要使 BC段像图中这样,则加入的 Na2CO3溶液质量分数需满足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 5小题,每空 2分,共 40分)2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葡萄、花生仁、核桃仁、小西红柿”中选取“花生仁、核桃仁”,按如下实验装置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重复三次,记录并计算,数据如表。请回答:实验次数 1 克花生仁燃烧放出的 1 克核桃仁燃烧放出的能 量能量(单位:千焦) (单位:千焦)1 9.58 12.392 9.85 13.863 9.76 13.86(1)选用“花生仁、核桃仁”实验,是因为它们更容易 ▲ ,有利于实验操作。(2)在对表中数据处理时,应取 ▲ 值,减少误差。(3)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1 克花生仁储存的能量是 25 千焦、1 克核桃仁储存的能量是 32 千焦。排除操作不当的影响,请你帮忙分析他们测得数据偏低的原因: ▲ (写出一点即可)。(4)由上述实验可知,花生仁、核桃仁储存有一定的能量。人食用后,它们所含大分子有机物(只考虑脂5肪)在人体内被消化吸收,最终进入组织细胞分解成 ▲ ,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6、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前,杠杆静止如图甲所示。此时仍需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 。(2)保持 B点钩码数量和力臂不变,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臂 L1和动力 F1的数据,绘制了L1﹣F1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请根据图像推算,当 L1为 0.6m时,F1为 ▲ N。(3)如图丁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 B 位置向下拉杠杆,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由图中 a位置移至 b位置时,其示数 ▲ (选填“变大”“不变”取“变小”)。(4)小明同学用图戊装置进行探究。发现总是无法得到课本上所给出的平衡条件,原因是 ▲ 。27、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学习酶的知识后,开展了酶相关性质的实验研究。[1]【查阅资料】材料一:淀粉和蔗糖都是大分子非还原性糖类,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材料二: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它遇斐林试剂显砖红色。表一 图二【实验器材】1%淀粉溶液,1%蔗糖溶液,淀粉酶溶液,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若干试管.(1)【实验过程】①将两支相同试管,编号为甲、乙; ②实验分组及所加试液如表一:③实验结果:甲乙试管中的实验现象: ▲ 。(2)【反思交流】比较甲、乙两组实验,能不能形成对照组证明酶具有专一性?并阐明理由: ▲ 。[2] 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接着又开展了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的探究。①取 3支试管,编号并分别注入 2毫升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 1 毫升相应温度的已稀释的唾液溶液③向各试管滴一滴碘液④将 3支试管分别放入 60℃的热水、沸水、冰块中保持 5分钟6⑤观察实验现象(3)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最合理的实验步骤是 ▲ 。(填序号)(4)如图二显示的是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经过各消化道器官时还会呈现如图的趋势,请解释原因: ▲ 。28、可燃冰是甲烷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是极具发展前景的能源,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 CH4·nH2O,由可燃冰可得到甲烷。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探究。【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猜想假设】小金同学:CO2和 H2O;小华同学:CO和 H2O;小徐同学:CO2、CO和 H2O。【实验探究】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进行验证。(1)A、B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 。(2)实验中用纯净 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 。(3)实验中若观察到 A 中粉末变蓝以及 ▲ ,可推断小徐同学猜想成立。(4)装置中气球的用途是 ▲ 。29、甲、乙两组同学探究“灯泡亮度与电功率变化的关系”。老师提供的器材有:两个实验室用小灯泡(一个字迹模糊,一个标有“1.5V”字样)、两种规格滑动变阻器(“0~15Ω”、“0~25Ω”),两个电源(电压相等且保持不变)、电流表、电压表和开关各两个、导线若干。(1)甲组同学按照图 1 连接电路,图中还缺少 2 根导线,请用笔画线代替,在图上连接完整。(2)甲组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后,在闭合开关前首先进行的操作应该是 ▲ 。(3)乙组同学选用剩.余.的器材进行了另.一.种.方法的电路连接,两组同学各自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两电表示数和灯的亮度都发生变化。当两组同学将各自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都移到中点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均显示为 1.5V,电流表指针均指在如图 2 所示位置,此时甲组的灯泡比乙组的暗。由此判断,两组同学所使用的电源电压是 ▲ V;乙组同学此时所测得灯泡的电功率为 ▲ W。四、综合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35 分)30、(5分)小金买了一辆按新国标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如图),部分参数如表所示。已知小金质量是 60千克,假定电动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始终为总重的 0.08倍。(1)车轮上刻花纹的目的是 ▲ ;(2)小金在水平公路上骑电动自行车,匀速行驶 10 千米过程中克服阻力做了多少功?(3)若小金骑行过程中电动车以最大功率输出,匀速行驶时的车速为多少?731、(8 分)饮水机其加热水槽部分工作原理电路如右图所示,其中单刀双掷开关 S 表示一个自动温控开关,R1 为电加热管。当饮水机处于加热状态时,水被迅速加热,达到预定温度时,S 自动切换到保温状态。若饮水机加热时总功率为 1100W,而保温时总功率为 88W。(1)饮水机处于加热状态时,饮水机正常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2)求电阻 R2 的阻值?(3)若将水烧开需要 5 分钟,求这一过程消耗的电能?32、(7分)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为测定某炼铁厂生产的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得该生铁样品 6.0g,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 70.6g 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反应前 反应后烧杯及其中物质的质量 97.0g 96.8g请分析计算:(1)反应放出的氢气是 ▲ g。(2)样品中含铁的质量是多少?(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3、(8分)肥胖可能会引发许多慢性疾病,某人用如图所示的健身拉力器进行减肥锻炼,配重由若干金属块(每块质量为 10kg)组成,锻炼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配重的金属块数量。(杆重、绳重、摩擦均不计,g 取 10N/kg)(1)拉力器上的滑轮均属于 ▲ (选填“定”或“动”)滑轮。(2)若该人的质量为 85kg,他一次最多能拉起 ▲ 块金属块。(3)当他选择 6 块金属块时,把拉杆向下拉动 0.5m,若累积拉动 100 次,拉力共做了多少功?假设脂肪氧化释放的能量 10%用于拉力做功,则相当于消耗多少克脂肪?(已知 1g 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约释放 37.5kJ 的能量)34、(7 分)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科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混合物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请分析计算:(1)反应后,稀盐酸还有剩余的是__ ▲___组。(2)求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3)表中 a 的值为____▲_____。实验组别 一 二 三 四稀盐酸质量/g 100.0 100.0 100.0 100.0混合物质量/g 3.0 6.0 9.0 12.0所得溶液质量/g 101.9 103.8 105.0 a剩余固体质量/g 0 0 m n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2月月考卷答案.docx 12月月考答题卷.docx 12月月考试题卷.docx 12月月考试题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