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核心知识 学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核心知识 学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核心知识
水的电解现象
正极—阳极—氧气—1体积、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阴极—氢气—2体积、现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水的组成(4种表述)
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2.水是由氢和氧组成
3.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4.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四种求浮力的方法
称重法:F浮=F1-F2 2.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ρ液gV排
完全浸没时,V物=V排=F浮/ρ液g
3.漂浮、悬浮:F浮=G 4.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
浮沉条件(表格)
浮沉条件 受力关系 密度关系 体积关系
上浮(过程) F浮>G物 ρ液>ρ物 V排=V物
下沉 F浮<G物 ρ液<ρ物 V排=V物
悬浮 F浮=G物 ρ液=ρ物 V排=V物
漂浮 F浮=G物 ρ液>ρ物 V排<V物
浮沉条件的应用
密度计:漂浮F浮=G计,特点:上小下大、上疏下密
轮船:漂浮F浮=G船,通过排开比自身体积大的多的水实现漂浮
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实现浮沉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内外因素
内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
外因:温度、压强(气体)
溶液和浊液的区别(表格)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形成过程 固、液、气分散在液体中 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均一性 均一 不均一
例子 食盐水 血液 牛奶
相同点 都是混合物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影响物质溶解性快慢的因素
是否搅拌、颗粒大小、温度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换
溶解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公式(不要求):S/100g=m质/m剂 S/(100g+S)=m质/m液=m质/(m质+m剂)
溶质的质量分数基本公式
P=m质/m液*100%=m质/(m质+m剂)*100%
稀释时采用的溶液计算公式
原理: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m1*P1=m2*P2(其中1代表稀释前的溶液,2代表稀释后的溶液相关的物理量)
P1*V1*ρ1=P2*V2*ρ2
计算加水:m水=m1-m2
溶解的步骤及溶解时吸放热情况
步骤:计算、称取和量取、溶解、(装瓶)
吸热:氢氧化钠、浓硫酸等
放热:硝酸铵等
基本不变:白糖、食盐
结晶的两个方法及适用条件
蒸发溶剂: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较小的固体物质,如氯化钠。
冷却热饱和溶液: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固体物质,如硫酸铜。
过滤的注意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1)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2)液面边缘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1)烧杯要紧靠玻璃杯
玻璃棒下端要紧靠三层滤纸
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
蒸馏法原理:根据液体的沸点不同
粗盐精制的过程及过程中玻璃棒的4个作用
过程:(1)溶解:搅拌,加速溶解;
(2)过滤:引流;
(3)蒸发结晶: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4)装瓶:转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