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7.2 物质溶解的量--科粤版(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7.2 物质溶解的量--科粤版(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于新课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物质溶解的量
课题内容 物质溶解的量
教学分析 课标解析: 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并初步学会查阅溶解度曲线,认识溶解量、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课题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与溶解度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实验导入饱和溶液的概念,并由学生讨论分析理解饱和溶液的两个条件,判断某物质的溶液是否饱和,最后分析总结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第二部分通过讨论与探究导入溶解度的概念,理解溶解度的相对大小,再以活动与探究绘制溶解度曲线,巩固和应用溶解度概念,最后又讨论引出了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学情分析: 传统教学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强加给学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本节课从比较两种盐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发并活跃学生思维,设计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动地发现制约溶解度的三个条件,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加深对“条件”的认识。这样设计,使以往学生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探索,充分调动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体现了尝试教学的基本观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并尝试成功。
学习目标 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固体溶解度的含义,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知道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与影响因素。 达成评价 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并初步学会查阅溶解度曲线,认识溶解量、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重难点 重点: 饱和溶液及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绘制的探究;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溶解量、溶解性与溶解度三者的关系。
先行组织 提前让学生冲泡牛奶或果汁等饮品,体验溶解度的概念。
学习活动设计
任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水中,是否能无限量的溶解某种物质吗?我们进行以下实验: 观察活动:室温下,在各盛有15mL水的两个烧杯里,分别加入3g硝酸钾和3g氯酸钾固体,边加入,边搅拌,观察溶解情况。 倾听,看课件,思考 引导学生理解溶解的过程与相关概念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任务二:知识讲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教师展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知识点的讲解; 教师对前面的实验进行总结,讲解相关概念。 教师讲解溶解度的概念,并组织学生练习。 教师讲解溶解度曲线的相关要点,组织学生分析固体溶解度曲线与气体溶解度曲线。 教师讲解气体溶解度的概念与要素。 根据教师的引导,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根据前面的探究活动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联系与区别。 倾听教师的讲解,根据自己的理解练习知识点。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观察并理解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学生根教师的讲解,理解知识点。 学生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固体溶解度的含义,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知道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与影响因素。
设计意图:培养观察和分析实验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会通过阅读来分析问题。
任务三:课堂总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和板书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并做总结。 ①学生跟着教师的引导观看思维导图回顾本节课相关知识进行二次记忆。 学生能够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了解溶解度的概念;知道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其影响因素;认识溶解量、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总结能力,让学生复习掌握知识。
迁移运用(当堂检测): 思考:1.如何区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2. 如何比较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大小?
成果集成:
作业设计(分层) 1.下列关于氯化钠的溶解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t ℃时,10 g氯化钠可溶解在100 g水里,所以t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 g B.t ℃时,把10 g氯化钠溶解在水里配成饱和溶液,所以t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 g C.把2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里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以氯化钠的溶解度是20 g D.t ℃时,把31.6 g氯化钠溶解在100 g水里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以t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1.6 g 2.20 ℃时,向10 g某物质的溶液中放入5 g该物质,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12.6 g滤液,则原溶液一定是( ) 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C.稀溶液 D.无法判断 3.在30 ℃时,50 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5 g,在60 ℃时20 g水中最多能溶解B物质10 g,则( ) A.A的溶解度比B大 B.B的溶解度比A大 C.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D.无法比较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蔗糖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B.硝酸钾在20 ℃时溶解度是31.6 g,则100 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 g C.在鱼池中设立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 D.冷却或蒸发溶剂都能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 5.某温度时,将KCl的饱和溶液70 g,蒸干后得到20 g KCl固体,则该温度时KCl的溶解度为( ) A.8.0 g B.28.6 g C.40.0 g D.71.4 g 6.某学生在实验室里分别进行如下实验,最终能得到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的是( ) A.从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取出30 mL B.将20 ℃的KNO3的不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60 ℃ C.将20 ℃的KNO3的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60 ℃ D.将相同温度下等质量的KNO3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混合 7.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A.在t1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B>C>A B.当A中混有少量B、C时,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 C.在t2 ℃时,A、B、C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小 D.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 ℃降温至t1 ℃时,无B析出 8.下列关于氯化钠的溶解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t ℃时,10 g氯化钠可溶解在100 g水里,所以t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 g B.t ℃时,把10 g氯化钠溶解在水里配成饱和溶液,所以t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 g C.把2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里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以氯化钠的溶解度是20 g D.t ℃时,把31.6 g氯化钠溶解在100 g水里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以t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1.6 g 9.20 ℃时,向10 g某物质的溶液中放入5 g该物质,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12.6 g滤液,则原溶液一定是(  ) 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C.稀溶液 D.无法判断 10.在30 ℃时,50 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5 g,在60 ℃时20 g水中最多能溶解B物质10 g,则(  ) A.A的溶解度比B大 B.B的溶解度比A大 C.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D.无法比较 1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蔗糖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B.硝酸钾在20 ℃时溶解度是31.6 g,则100 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 g C.在鱼池中设立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 D.冷却或蒸发溶剂都能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 12.某温度时,将KCl的饱和溶液70 g,蒸干后得到20 g KCl固体,则该温度时KCl的溶解度为(  ) A.8.0 g B.28.6 g C.40.0 g D.71.4 g 13.某学生在实验室里分别进行如下实验,最终能得到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的是(  ) A.从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取出30 mL B.将20 ℃的KNO3的不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60 ℃ C.将20 ℃的KNO3的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60 ℃ D.将相同温度下等质量的KNO3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混合 答案:1.D  2.B  3.D  4.B  5.C  6.A  7.B 8.D 9.B 10.D 11.B 12.C 13.A
反思提升:在讲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教师要结合具体实验演示让学生明白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此外,教师要时刻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路,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及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并讨论,巧妙引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