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辅导个案 | 这个世界上有另一个你在爱你——应用情绪取向疗法缓解亲职化初中生抑郁的辅导〔摘要〕亲职化是指孩子过早地承担了超出其年龄承受范围的成人责任,如照顾父母的情绪。一位来接受辅导的初三女生是一个亲职化的孩子,由于自己的情绪得不到纾解,还要照顾父母的情绪,逐步形成了僵化的内在运作模式,有较严重的抑郁情绪甚至自伤行为。心理教师运用情绪取向疗法,反复进行“EFT Tango”的五个“舞步”,经由稳定情况、经验重组、整合巩固三个阶段,使来访学生的情绪得到改善,内在运作模式变得更有力量,同时通过家校沟通减轻了她的亲职化。一、个案概况小兔(化名),初三女生。小兔主诉情绪波动比较大,失眠,有时觉得“活着没意思”,从比较外向变得回避社交。辅导过程中,小兔全程蜷缩在辅导室的沙发上,时常发抖,像一只受惊的小兔子。她右手手腕内侧有几道细长伤疤,询问后得知是自己用指甲挠伤的。小兔来自双亲家庭,是独生女,爸爸在隔壁市工作,每周只回家一次;妈妈在本市工作,但经常加班到九点回家。她从 1 岁到 3 岁住在乡下老家,被外婆照顾抚养,上幼儿园后来到本市,外婆也前来本市,同住照顾至今。二、分析评估主 要 以 情 绪 取 向 疗 法(Emotionally FocusedTherapy,简称 EFT)为框架进行分析和辅导。(一)个人原因根据 EFT 的框架,僵化的内在运作模式导致的个人内在恶性循环,是一个人陷入情绪困扰无法自拔的原因。内在运作模式指个体对自己、他人、外界世界的看法,这些看法会导致形成一套自动化的反应,包含情绪、行为、对行为结果的解读归因,并且会不断循环、强化。小兔在首次辅导时提到,父母每次说起初一期末时小兔成绩下滑,都认为她学习态度不好,学习成绩自然达不到爸妈的要求。当这样的刺激源出现后,小兔会感到伤心、委屈,但同时因为害怕被放弃,担心朋友嫌自己麻烦,因而选择了一个人承受,这就导致外界不了解她,爸妈继续批评,而朋友也没有提出安慰。小兔认为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我不重要”“我不值得被爱”,从而强化了“不可能有人爱我”“没有人会接纳糟糕的我”的内在运作模式,导致她出现情绪波动、失眠、社交回避、自伤行为、自杀想法等心理困扰(二)家庭原因EFT 以依恋理论为基础,认为不良的内在运作模式源于不安全的依恋关系。小兔之所以有这样的内在运作模式,本质原因是,她不仅没能从父母那里培养起安全依恋,还是一个严重亲职化的孩子。小兔从 1 岁起就远离妈妈生活, 来到本市上学后,小兔和妈妈的相处时间也很少。爸爸性格较为暴躁,曾经动手打小兔,导致现在小兔总躲着爸爸。此外,在小兔的描述中,照顾自己的外婆“唠叨、观念老旧、喜欢骂人”,自己和外婆也不亲近。小兔在家庭中无法获得依恋需求的满足,这就导致她很难有效调节情绪,无法灵活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形成僵化的个人运作模式。由此看来,小兔家里的亲职化现象严重。亲职化是一种亲子关系的扭曲,孩子过早地承担了超出其年龄承受范围的成人责任、父母角色,这会导致孩子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自尊水平更低,更不愿意去求助。小兔的妈妈多年前曾确诊抑郁症,至今性格悲观,情绪时常不稳定,会在小兔面前大哭;和爸爸打电话时会吵架,大声互骂。在这些时候,小兔便安慰妈妈,或劝他们不要吵架——仿佛她才是“家长”。但在小兔自己情绪低落,想向妈妈寻求安慰时,妈妈常常会冷嘲热讽。(三)社会原因小兔上初中后,爸爸所在的公司效益变差,导致爸爸收入降低,这进一步加剧了爸爸的脾气暴躁,使得爸妈吵架、妈妈哭泣变得更为频繁。初二开学初,由于疫情防控,爸爸被迫留在本市家中,小兔在家上网课,经历了两周朝夕相对,爸爸对小兔“挑刺”多到了小兔难以忍受的程度。因此,辅导的短期目标是改善现状,如缓解抑郁情绪、改善失眠问题、重拾社交勇气、消除自伤自杀;长期目标是赋能未来,即形成新的自动化反应,采用新的情绪调节策略,习得新的思考模式、行为方式,在未来遇到新的刺激源时不会重蹈覆辙。另外,减少小兔需要承担的亲职化角色,改善小兔所处的家庭氛围,让辅导室中获得的辅导效果更长远、更稳定三、辅导过程EFT的个体咨询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稳定情况,经验重组,整合巩固。在每个阶段中,咨询师都会和个案反复进行五个步骤的工作,这被称为“EFTTango”的五个“舞步”:反映此时此刻的情绪;加强深层情绪;与自己的深层情绪和需求对话;询问个案表达和接触深层情绪的感受如何;整合解释并肯定个案在循环中的新位置。我对小兔的辅导过程就遵循了这一历程。第一阶段:稳定情况小兔第一次来时,我观察到她经常发抖,这是情绪的躯体化表现,所以在她第一波倾诉完后,我带她做了基础的正念练习,帮她放松身体、放松情绪。随后,因为小兔提到“活着没意思”,我对她进行了简单的危机评估,评估为较低危机程度:虽然有时有自杀想法,但没有更进一步的计划;虽然有自伤行为,但并不是为了自杀;虽然有压力源,但也有支持力量(班里朋友多)。在第一次辅导中,我主要运用了“ 肯定” 技术,反复说,“难怪你会有这样的感受。”“对呀,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就是会让人有这样的感受。”由此小兔感受到被理解。我还运用了许多追踪恶性循环的问句,找到小兔的个人内在恶性循环:“当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你接下来会做什么?”“你这样做,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吗?”“当这个目的没有达成时,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随着第一次辅导的不断推进,小兔的个人内在恶性循环也逐步呈现出来第二阶段:经验重组在第二次辅导时,我发现小兔手上又有了新的自伤痕迹。我询问了一些她和妈妈相处的故事,发现她是一个严重亲职化的孩子,这导致她宁愿自伤,也不敢在别人面前表达情绪。我决定聚焦这些她没有表达出来的情绪,并尝试为她创造新的情绪体验。在这次辅导中,我尝试将小兔的情绪摊开成更小的单位,运用了“RISSSC”技术,用温柔的语调(soft voice),放慢速度(slow),反复(repeat)用简单的词句(simple words)肯定她的感受,然后请她进一步想象(image),“总想自己待着”的感受是什么样的,这是她提到的词,是来访学生的个人语言(client's words)。她说:“像一个人在无边的黑暗里,不知道光明在哪里,不知道身边有没有其他人,又不敢发出声音,怕万一有别人,会过来骂我。”我继续追问,来加深她脆弱无助的情绪:“怕别人过来骂自己,那是什么样的感觉?”“害怕,孤独,担心所有人都讨厌我、离开我……”我再次运用肯定技术,并开始从依恋的角度重新界定她的行为,说出她行为策略的必要性, 促进她的自我接纳:“难怪你会自己待着,不去主动告诉别人,因为你担心万一告诉别人,他们会讨厌你、离开你,没人会陪伴你、爱你,这对你来说是更难受的事情,所以你选择一个人承受。这是你保护自己的方法。你发现自己正在这样保护自己吗?”小兔抬起头,目光从茫然变成惊喜:“原来我没那么弱,我会保护自己。”我先征求了小兔同意,在第二次辅导结束后,和小兔的班主任一起约见了她的爸妈。我们告知了小兔的自伤行为、背后的挣扎和努力、对爸妈理解和爱的渴望,他们从最初的怀疑、否认,逐渐变得沉思。小兔妈妈哭了起来,这次爸爸承担起了安抚她情绪的责任。最后,他们表示今后会注意减轻小兔的亲职化。在第三次辅导时,小兔详细地跟我讲述了曾经一位好朋友因为自己而被家长责骂的故事,然后感慨:“……所以我就是会麻烦到别人,如果有另一个我就好了。”我开始引导她进行“体验式自我对话”:“现在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如果有另外一个你,她看到你这样憋着,不敢跟别人倾诉,看到你用指甲挠伤自己,会有什么感受呢?”她沉默了一会后说:“老师,我不知道。”我立刻对她进行肯定:“对呀,你不知道, 这对你来说太陌生了, 是完全没有想过的。你担心别人会嫌你麻烦,担心到你觉得就算有另一个你自己,也会嫌你自己麻烦。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感觉一下,现在,另一个你自己来到你面前了,她留着和你一样的发型,穿着和你一样的校服,面对着你……”她闭上眼想象了一会儿后,拿笔写了下来:“这个世界上有另一个你在爱你。向前看,那些曾经伤害你的人已经不在你的生活里了,去拥抱新生活吧,有坚定不移的人在等你!”我追问她的感受,她表示:“要是真的能看到她多好呀。”于是我拿出手机,打开前置摄像头,递给了她。她注视着屏幕,过了几秒后,她笑了:“好久不见。”然后,她第一次哭了出来。等她哭完后,我继续对她进行赋能:“ 你刚刚允许自己坐在这里哭了, 而没有压抑、责怪自己,哭出来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发现自己并没有因为哭而变得软弱、被人讨厌,是什么样的感 觉?”“现在你想对刚才那个哭泣的自己说什么?”“你是怎么做到的?”“你以前都不知道自己有这样的能力,现在发现了,是什么样的感觉?”回答完这些问题,小兔逐渐体验到了更多安全感。在四至六次辅导中,小兔继续分享了一些和爸妈、和朋友相处过程中,以往没处理好和近期觉得难应付的事。我又引导她进行了几次体验式自我对话,请她回想在第三次辅导中那个感觉被爱着、有人陪伴、有力量的自己,会对为难的自己说点什么。她在对话中说:“谢谢你(指她自己)的坚持,让我找到走下去的力量;谢谢你的陪伴,让我觉得我不孤单;谢谢你的鼓励,让我好像有一部分重生了。”我发现,每次对话后,她的语气都变得比以往更有力。我知道,那代表她的内在运作模式变得更有力量。第三阶段:整合巩固在第七次辅导时,小兔第一次说,最近一周都没发生什么让自己情绪波动特别大的事情。我肯定了她这段时间的进展,“是呀,因为你发现了自己的力量,更会处理这些事情了,它们就不会让你情绪波动那么大了。”随后,我请她回顾这几次辅导中她对自己的新发现、新认识。最后,我再次使用了体验式自我对话技术,让现在这个有力量的小兔给未来可能再次遇到棘手事情的自己留下了一段话:“你真的很棒,很厉害,很不容易。我一直在爱你,别人也是。四、效果与反思(一)辅导效果辅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第 3 次辅导结束时,我叮嘱小兔:“记得你说的,这个世界上有另一个你在爱你。”“嗯,世界上有另一个我也在爱我!”小兔的回话里加了一个“也”字,我知道,这是她在爱自己这条路上又走出了一步。在之后的辅导中,小兔表示再没出现自伤行为。在进行第 7 次辅导时,小兔全程语气轻快,并主动提出可以停止辅导了,因为自己的情绪波动、失眠问题都明显有缓解,和朋友也更亲近了。在之后的随访中,我从班主任处得知,小兔现在担任班干部,又表现得像初一时那样外向、热心了。(二)辅导反思本个案中,促使小兔发生改变的技术——体验式自我对话,是 EFT 中的核心技术之一。体验式自我对话起效的关键不在于个案说了什么,更不在于答案是否正确,而在于这些话能否带给个案新的情绪经验。我通过让孤单的小兔和作为自己好朋友的小兔对话,带给了小兔被关心、被陪伴的情绪感受,这对她来说就是被修正过的情绪经验,是打破个人内在恶性循环的切口。需要注意的是,EFT 体验式自我对话和完形疗法的空椅技术不同,虽然两者的形式都是自我对话,但后者的目的在于体验和整合矛盾冲突,运用时要避免混淆。辅导室中获取的良好效果,也需要通过家庭氛围改变来巩固。不良的内在运作模式起源于不安全的依恋关系,而修正过的、灵活的内在运作模式,需要安全的依恋关系滋养。亲职化的个案可以先从和心理教师的辅导关系中体验到安全感,之后需要在家庭中得以巩固。我联合班主任进行了家校沟通,促使小兔爸妈承担起更多责任,减轻了小兔的亲职化,才使得辅导更持久有效。因为 EFT 诞生之初主要关注伴侣、家庭咨询,能更直接地帮助家庭成员停止令人痛苦的互动模式,重塑情绪经验,推动新型互动关系,所以,必要时心理教师也可以邀请家长加入,和个案一起进行家庭辅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