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课 请让我来帮助你 二课时 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十七课 请让我来帮助你 二课时 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请让我来帮助你》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让学生深刻体会帮助他人所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感,激发学生主动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内在情感动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是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的重要基石,从而增强学生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向往与珍视。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清晰了解他人在不同情境下可能需要帮助的信号与表现,提高对他人需求的敏感度和洞察力。
2. 掌握有效的帮助他人的方法与技巧,包括如何倾听他人的烦恼、如何给予恰当的建议与支持、如何在帮助过程中尊重他人的意愿和感受等,提升学生实际的助人能力。
(三)核心素养目标
1. 社会交往素养: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通过帮助他人的实践,学会与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人进行有效沟通与合作,提升社会交往素养。
2. 情感管理能力:教导学生在帮助他人过程中,能够理解和处理自己可能产生的各种情绪,如面对他人困境时的同情、帮助成功时的喜悦以及遇到困难时的耐心与坚持,增强情感管理能力。
3. 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针对他人的不同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分析问题的本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
4. 同理心培养:促使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感受他人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他人的处境和需求,从而更好地给予帮助,强化同理心的培养。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如讲述感人至深的助人故事、展示生动形象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帮助他人的积极意义和价值,深刻理解帮助他人是一种高尚且能带来自我成长的行为。
2. 结合实际生活场景,系统传授帮助他人的具体方法和要点,包括倾听技巧(如专注倾听、不打断、给予回应等)、表达关心的方式(如真诚的语言、温暖的肢体动作等)、提供有效建议的原则(如基于对方需求、切实可行等),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到实际助人情境中。
(二)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克服在帮助他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障碍,如担心自己能力不足、害怕被误解或拒绝等,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和正确的助人心态,将帮助他人内化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习惯。
2. 培养学生在复杂多变的人际交往情境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助人方法,根据不同人的个性特点、问题性质和背景环境等因素,做出恰当且有效的帮助行为,同时能够处理好帮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人际关系矛盾和问题。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操作法
四、教学准备
1. 收集与帮助他人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如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精彩瞬间、日常生活中人们互相帮助的感人场景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用于课堂教学的导入和讲解环节,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感染力,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 准备一些纸条,用于课堂上的匿名分享环节,让学生写下自己曾经遇到困难时希望得到的帮助或者自己帮助他人的经历,以便在讨论环节中进行交流分享。
3. 设计角色扮演的脚本,模拟不同的需要帮助的情境,如同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朋友因家庭问题而情绪低落、陌生人在公共场所遇到突发状况等,为角色扮演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4. 准备一些小卡片,上面写有不同的助人技巧和要点,如“专注倾听,眼神交流”“用温和的语气表达关心”“先了解对方需求再提建议”等,用于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展示给学生,强化学生对助人方法的记忆。
五、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温馨感人的视频,视频内容展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帮助的各种场景:如公交车上年轻人主动为老人让座并亲切搀扶;学校里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解答学习难题,共同进步;社区中志愿者们为孤寡老人打扫房间、陪他们聊天等。播放完毕后,教师提问:
“同学们,刚刚我们观看了一段非常温暖的视频,大家在视频里都看到了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帮助他人的场景呀?”(引导学生回忆视频内容)
“看到这些场景,你们内心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是不是觉得帮助他人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引导学生感受帮助他人带来的积极情感)
“你们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帮助他人或者被他人帮助的经历呢?”(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引出课题)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要总结,进一步强调帮助他人在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和促进社会美好方面的重要性,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展开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
2.1帮助他人:心灵的暖阳
结合视频内容和教材相关知识,教师讲解:“同学们,就像我们在视频里看到的那样,帮助他人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能够驱散他人心中的阴霾,同时也能照亮我们自己的心灵。”教师展示一些帮助他人的图片,如在医院里志愿者陪伴生病的孩子玩耍、在灾难现场救援人员救助受伤群众等,边展示边提问:
“同学们,看看这些图片,你们能说一说在这些场景中,帮助他人对被帮助者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吗?”(考查学生对帮助他人意义的理解)
“那对于帮助者自身,又可能会有哪些收获呢?”(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帮助他人的价值)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想法,例如:一位学生可能会说帮助他人能让被帮助者感受到关爱和支持,从而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另一位学生可能会提到帮助者在帮助过程中能获得他人的感激和尊重,自己也会感到快乐和满足。教师认真倾听并给予肯定和补充:“你们说得都非常好,帮助他人不仅能给他人带来希望和力量,也能让我们自己的内心更加充实和富有。”
2.2洞察需求:助人的起点
教师讲述一个小故事:小明在学校里发现同桌最近上课总是无精打采,作业也完成得不好。他一开始以为同桌只是偷懒,后来通过细心观察和耐心询问,才知道同桌是因为家里发生了一些事情,父母吵架导致他心情很差,没有心思学习。教师提问:
“同学们,听了小明的故事,你们觉得小明在帮助同桌之前,最重要的一步是什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帮助他人的关键环节)
“在你们自己的生活中,如果想要帮助别人,你们会怎么去发现他们的需求呢?”(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如何洞察他人需要帮助的信号。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在学生发言过程中适时引导,如:“你们小组提到要注意观察他人的情绪变化,这是很敏锐的观察力。那除了情绪,还有哪些方面可以留意呢?”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阐述洞察他人需求的方法,如观察行为举止、倾听言语表达、了解背景情况等。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再次强调:“只有准确地洞察他人的需求,我们才能给予真正有针对性的帮助,所以这是我们帮助他人的重要起点。”
3.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首先了解了帮助他人的重要意义,就像心灵的暖阳,然后探讨了洞察他人需求是助人的起点。
教师提问: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了解学生对本节课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
“那你们回家后打算怎么做呢?是准备更加留意身边人的需求,还是会主动去寻找帮助他人的机会呢?”(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
4.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回家后,认真观察家人或朋友的行为和情绪,尝试发现他们是否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并记录下来自己的观察过程和想法。教师提问:
“同学们,你们打算重点观察哪位家人或朋友呢?”(了解学生观察对象的选择意向)
“在记录观察过程时,你们会着重关注哪些方面呢?”(引导学生明确记录重点)
(二)第二课时
1. 导入新课
对上节课布置的作业进行简单回顾,教师提问: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布置了回家观察家人或朋友需求的作业,大家都完成了吗?”(了解作业完成情况)
“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呢?比如你发现了谁的什么需求,你当时是怎么想的?”(邀请学生分享作业完成情况)
通过学生的分享,引出本节课要继续探讨的话题——如何给予他人有效的帮助。
2. 讲授新课
2.1助人有法:温暖的传递
展示一些人们在帮助他人时正确和错误做法对比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如一位同学在倾听朋友烦恼时专注认真并给予恰当回应,而另一位同学则在朋友倾诉时玩手机、心不在焉;一位志愿者在帮助老人过马路时耐心细致,另一位则强行拉着老人快走等。教师提问:
“同学们,看看这些图片或视频,你们能说一说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图片或视频中助人行为的正误)
“那你们在自己帮助他人的时候,有没有类似正确或错误的经历呢?”(联系学生实际情况)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在学生分享过程中适时提问:
“你当时那样做,被帮助的人有什么反应呢?”(针对具体经历深入了解结果)
“现在回想起来,你觉得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还可以改进呢?”(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助人行为)
教师总结正确助人方法的要点,如倾听时要专注、眼神交流、给予回应;表达关心要用真诚的语言和温暖的肢体动作;提供建议要基于对方需求、切实可行等,并通过小卡片展示给学生,加深记忆。
2.2实战演练:助人在行动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抽取一个之前设计好的需要帮助的情境脚本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适时给予指导,如:“这位同学,在倾听的时候可以多一些眼神交流哦。”“那个小组,在提出建议之前先问问对方的想法会更好。”
每组表演结束后,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助人者对被帮助者需求的理解是否准确、助人方法的运用是否恰当、被帮助者的感受是否得到了关注等方面。教师在学生评价过程中适时引导,如:“大家评价的时候,不仅要看到表面的行为,还要思考背后的原因哦。”
3.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首先探讨了正确的助人方法,然后通过角色扮演和评价进行了实战演练。
教师提问: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最有收获的是什么呢?”(了解学生对本节课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
“那你们回家后打算怎么做呢?是准备按照所学的方法去帮助家人或朋友,还是会有其他的做法呢?”(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
4.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在本周内,至少主动帮助一位家人或朋友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记录下自己的帮助过程、对方的反应以及自己的感受。教师提问:
“同学们,你们打算帮助谁解决什么问题呢?”(了解学生的助人计划)
“在记录过程中,你们准备怎么详细地描述帮助过程呢?”(引导学生思考记录方式)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如播放视频、组织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帮助他人这一主题的兴趣和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并且在角色扮演环节中认真投入,较好地理解了帮助他人的意义、方法和技巧。
然而,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小组的讨论深度不够,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由于小组分工不够明确或者引导不够到位所致。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小组讨论的组织和引导,提前明确小组分工和讨论要求,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确保讨论的质量和效果。
另外,在学生分享个人经历和角色扮演评价环节,虽然能够发现一些学生具有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感悟,但由于时间有限,无法让更多的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后续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分享和评价环节的时间,或者采用多样化的分享和评价方式,如小组内先进行充分交流再推选代表发言、利用线上平台让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评价和交流等,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同时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此外,对于学生在实践作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需要提供更及时、更有效的指导和反馈。可以考虑建立学习小组互助机制,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监督,或者利用线上平台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践作业,将课堂所学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助人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素养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