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奏响中学序曲 教案(表格式)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奏响中学序曲 教案(表格式)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1.1 奏响中学序曲》教案
学科 初中道德与法治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2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奏响中学序曲》是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中的第一课。本课时主要围绕初中阶段的重要性展开,帮助学生理解初中生活的新变化、新机会和新挑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认同,积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教材通过丰富的案例、图片和视频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中学时代的独特价值。同时,本课还强调了初中阶段对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初步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帮助学生认识到这一时期的成长对未来发展的影响。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初中,面临着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心理和生理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们对新的学习环境既充满期待,又感到陌生和不安。许多学生可能会因为不适应新的学习节奏而产生焦虑情绪,或者对未来的学业和生活感到迷茫。因此,本课时的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初中生活的机遇与挑战,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应对能力。此外,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知基础,但如何将这些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角色变化,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时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人物事迹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 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积极融入新集体、适应新环境。 健全人格:通过了解中学时代的独特价值和意义,懂得中学生活对个人一生成长的重要性;感受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体味角色变化的意味。 责任意识:分享成长的礼物过程中让学生树立对自己负责、集体负责、国家负责的生活态度,能够珍惜新生活,发展新自我,确立新目标,开始新行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初中阶段的重要性。 难点 应对初中生活的机遇与挑战。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图片、学生手册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1) 教师展示一组反映初中校园生活的图片,包括新校园、新教室、新老师和新同学等场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入学第一天的感受。
(2) 提问:与小学相比,你们觉得初中生活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3)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感受和体会。
(4) 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奏响中学序曲”。
(5) 播放一段关于初中生活的短片,展示学生在校园中的各种活动,如课堂学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
(6)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活动给你们带来了哪些新的体验和收获?
(7) 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教师适时点评。
(8) 最后,教师总结:初中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迎接这个新的阶段。 问题导学 (1) 快速阅读教材第4-5页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 初中阶段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新的机会?
- 初中阶段对我们的成长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 为什么说初中阶段对我们的人生具有独特的价值?
(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3)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
(4)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板书关键点。
(5) 展示钱学森的事迹材料,提问:钱学森在中学时代的表现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6)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如何像钱学森一样,在初中阶段努力学习,追求卓越?
(7) 请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谈谈自己的目标和计划。
(8) 教师总结:初中阶段是我们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我们要珍惜这段时光,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1. 观看图片,回忆入学第一天的感受。
2. 分组讨论并分享初中生活的变化。
3. 观看视频,思考新活动带来的体验。
4. 参与问题导学,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5. 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个人目标和计划。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导入和问题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初中生活的新变化和新挑战。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活动一:探究初中生活的“新” 活动一:探究初中生活的“新” 展示图片 (1) 教师展示教材第2-3页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初中生活的“新”表现在哪些方面?
(2) 提问: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3)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4)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
(5)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板书关键点。
(6) 展示更多关于初中生活的图片,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受。
(7)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新”的变化对我们个人成长有什么影响?
(8) 请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观看视频 (1) 播放一段关于初中生活的短片,展示学生在校园中的各种活动,如课堂学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
(2) 提问:这些活动给你们带来了哪些新的体验和收获?
(3)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后感。
(4)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
(5)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板书关键点。
(6)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新机会,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7) 请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谈谈自己的想法和计划。
(8) 教师总结:初中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迎接这个新的阶段。 1. 观察图片,思考初中生活的“新”表现。
2. 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3. 观看视频,分享观后感。
4. 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利用新机会的计划。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初中生活的“新”变化,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活动二:应对初中生活的挑战 活动二:应对初中生活的挑战 案例分析 (1) 教师展示教材第3页的探究与分享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与小学相比,初中阶段还有哪些新变化?这些新变化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新的机会?
(2) 提问:面对这些新变化,你遇到了哪些挑战?
(3)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挑战进行深入探讨。
(4)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
(5)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板书关键点。
(6) 展示更多关于初中生活的案例,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受。
(7)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克服困难?
(8) 请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对策。 分享经验 (1) 教师邀请几位已经适应初中生活的学生分享他们的经验和心得。
(2) 提问:你是如何应对初中生活的挑战的?
(3)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应对策略。
(4)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
(5)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板书关键点。
(6)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从他人的经验中学到什么?
(7) 请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谈谈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8) 教师总结:面对挑战,我们要学会调整心态,积极应对,不断成长。 1. 阅读案例,思考初中生活的新变化。
2. 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3. 听取他人经验,分享自己的应对策略。
4. 结合自身情况,总结应对挑战的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帮助学生认识到初中生活中的挑战是正常的,同时也是成长的机会。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增强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活动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活动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展示事迹 (1) 教师展示钱学森的事迹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钱学森在中学时代的表现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2) 提问:我们应如何像钱学森一样,在初中阶段努力学习,追求卓越?
(3)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4)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
(5)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板书关键点。
(6)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7) 请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谈谈自己的目标和计划。
(8) 教师总结:初中阶段是我们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我们要珍惜这段时光,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制定目标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在初中阶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 提问:你对未来有什么样的期望和目标?
(3)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想和规划。
(4)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
(5)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板书关键点。
(6)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将理想转化为实际行动,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7) 请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一份详细的成长计划。
(8) 教师总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一步,我们要以坚定的信念和实际行动,不断追求卓越。 1. 阅读事迹,思考钱学森的启示。
2. 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3. 制定个人成长计划,明确目标。
4. 分享自己的理想和规划。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名人事迹,帮助学生认识到初中阶段对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初步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小组讨论和制定成长计划,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业设计
书面作业 1. 完成教材第6页的“探究与分享”,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初中生活的感受和期望,不少于300字。
2.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制作一张思维导图,梳理初中阶段的重要性、新变化、新机会和应对挑战的方法。
3. 阅读一篇关于初中生活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200字。 实践作业 1. 与父母或老师交流,分享你在初中生活中的感受和困惑,听取他们的建议。
2. 参加一次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或志愿服务,记录你的经历和收获。
3. 制定一份详细的初中三年学习计划,明确每个学期的目标和任务。
板书设计
奏响中学序曲
教学反思
本课时以“初中阶段”为核心概念实施教学,通过生活观察、探究与分享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初中阶段的新变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本节课既符合教材内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贴合学生实际,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人文性、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引导学生关注自我、认识自我、塑造自我、提升自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