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培优课(四)速检速测: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⑤________重点一 古代世界的区域贸易圈与文化交流1.地中海贸易圈:在古代世界中真正称得上是“国际贸易”的,应该是地中海国家之间的贸易。当航海技术有一定的发展时,地中海就把沿岸的国家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环地中海的贸易圈。地中海贸易圈在罗马帝国崩溃以后,基本形成了南岸与北岸对峙的局面,最终形成了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教文明隔地中海对峙的局面。2.印度洋贸易圈:印度洋贸易圈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苏美尔人文明区与印度河文明区的商贸交往。从这以后,随着印度洋周边经济的发展,印度洋周边的贸易逐渐活跃起来,东非、东南亚、阿拉伯地区以及连接中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东非的航线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印度洋贸易圈进入繁荣时期。3.西太平洋贸易圈:西太平洋贸易圈又可以称为“东亚贸易圈”,始终以中国为中心。这个贸易圈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和东南亚部分地区。中国通过与周边国家的商业贸易和朝贡贸易,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同东亚国家的友好交流,为东亚朝贡体系和汉字文化圈(东亚文化圈)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调研1】 (2024·辽宁鞍山一模)茶马古道是中国古代用川、滇茶叶交易西藏马匹、药材的一条商贸之路。宋代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场和买马司;元代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据此可知,茶马交易( )A.政府发挥主导与管理作用B.强化对边疆地区的垂直管理C.对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冲击D.促进了中原与边疆经济交流重点二 丝绸之路和新航路开辟的比较丝绸之路 新航路开辟不同点 中心 中国 西欧背景 封建经济的发展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目的 解决匈奴威胁,更多出于军事需要和政治目的 开拓市场,掠夺财富,更多出于经济目的范围 亚、非、欧三大洲 整个世界主要商品 丝绸、瓷器等手工业产品 欧洲工业产品方式 主要为和平交流 主要为暴力掠夺影响 促进了沿线国家经济文化的交流 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加速各地向近代社会转型,推动世界的整体化进程,但也给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相同点 都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调研2】 (2024·福建福州一模)14世纪初,旅行家鄂多立克从意大利出发,乘船经波斯湾、印度、爪哇、占城等地到达广州,再经大运河到达大都,数年后又从大都出发,向西北进入河西走廊、新疆,通过中亚归国。由此可知( )A.大运河连通了陆海丝绸之路B.鄂多立克开启了新航路的探索C.欧亚大陆商旅往来十分频繁D.欧洲人控制了东西方主要商路重点三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阶段、主要影响因素及特征阶段 主要影响因素 特征初步形成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西欧各国争夺激烈,世界经济处于无序状态不断拓展 工业革命、殖民扩张 越来越多的地区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确立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国际分工的基本格局受到重创 两次世界大战、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世界经济缺乏有效协调合作机制重新确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以美国为主导;世界经济呈现制度化、体系化特征加速发展 两极格局瓦解、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经济全球化加速;世界经济呈现法制化、规范化特征【调研3】 (2023·河南新乡高二期中)下表所示为截取自某校历史读书报告的展示幻灯片。据此判断,该报告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时间 表现16世纪前 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16世纪以后 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俄国: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中俄之间形成“万里茶道”英国:茶会上主人炫耀中国茶和茶具荷兰:设有专门的“茶室”A.中国茶文化的国际化B.欧亚文明碰撞与交融C.世界市场内涵的多样化D.中西茶文化趋同的历程单元培优课(四)构建·单元体系①张骞通西域 ②伊斯兰教 ③中医药 ④工业革命 ⑤服饰突破·教材重点调研1 A [据材料信息可知,宋元时期政府在茶马古道上设置榷场、驿站等官方机构,并设置官员进行管理,这说明政府在茶马交易中发挥主导和管理作用,故选A项;“垂直”一词有误,排除B项;据材料信息可知,茶马古道上的交易主要由政府控制,这并不能冲击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材料反映政府控制茶马交易,主要强调政治层面,并无有关经济交流的信息,排除D项。]调研2 A [“从意大利出发,乘船经波斯湾……广州”描述的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信息;“再经大运河到达大都……河西走廊……归国”描述的是大运河与陆上丝绸之路的信息,由此可见,大运河起到了连通陆海丝绸之路的作用,故选A项;新航路的探索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仅凭旅行家这一特例,无法证明“欧亚大陆商旅往来十分频繁”,排除C项;此时的欧洲人并未控制东西方的主要商路,排除D项。]调研3 A [据表格信息可知,材料呈现了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茶”传播的空间范围以及“中国茶”在异域衍生出来的新文化元素,即中国茶文化的国际化,故选A项;材料中的空间范围并不局限于欧亚,还有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排除B项;“16世纪前,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说明当时是区域贸易文化交流,而非世界市场,排除C项;欧洲国家引入中国茶之后,发展出各具特色的茶文化,并未与中国茶文化趋同,排除D项。]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标要求1.了解古代丝绸之路和其他商路的开辟。2.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时空定位学习任务一 丝绸之路1.含义: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____________的商路,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因此将其命名为“____________”。它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2.事例:张骞通西域时间 公元前138年内容 汉武帝派遣张骞沿河西走廊出使西域,计划联合________等政权共击匈奴意义 (1)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2)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3.发展(1)丝绸之路在长期发展中开辟出一些支线,________、中亚地区的路线尤为复杂。(2)唐朝中期以后,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1.《希腊拉丁作家远东古文献辑录》记载:古希腊和古罗马人都知道遥远的东方有一个“丝国”,并且对丝的生产进行了种种猜测和想象。(摘自教材P50)这说明丝绸之路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试答 2.观察教材P51“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分别指出当时欧亚商路的中心和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试答 助学助考1.概念阐释——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2.概念阐释——丝绸之路(1)狭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从长安(今西安)经甘肃、新疆,至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是狭义的丝绸之路。(2)广义:广义的丝绸之路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路线的总称。3.易错提醒——张骞“凿空”≠丝绸之路开通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的丝绸之路贸易在张骞通西域之前已经存在,但没有形成比较固定的路线。张骞通西域是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在其前后的丝绸之路的交通和贸易,无论在规模、稳定性还是在影响力等方面,确实不可同日而语。学习任务二 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名称 路线或历程 作用草原丝绸之路 从____________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 匈奴、________等游牧民族多沿此路西迁西南丝绸之路 从关中平原入蜀至____________,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 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海上丝绸之路 (1)西汉开辟了通往________的海路(2)宋元时期,官方使节和私人商贾出洋航海都十分频繁(3)明初,____________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 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1.阅读教材P52“学思之窗”:张骞提出了怎样的探险计划?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计划?试答 2.阅读教材P52“历史纵横”:“汉志商道”具有怎样的历史文化价值?试答 助学助考1.易错提醒——草原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发挥作用,而且基本上没有间断过,是沟通欧亚大陆最早的交通线,是欧亚古老文明交流最主要的通道之一。2.思维点拨——“郑和下西洋”的贸易特征“郑和下西洋”是古代中国朝贡贸易体制的典型代表,其特征是贸易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不计经济效益,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随着明朝综合国力的下降,无力承担远洋航行费用,传统远航走到尽头。3.图解历史——明清海外贸易的主要形式学习任务三 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1.物质和技术交流对外输出 ①____________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②________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经由中亚向西传播③________主要沿海路外销到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等地④西亚和北非工匠大量仿制中国各类瓷器对内引入 ①西汉获得大宛国的良种“________”,同时引进了优良的饲草苜蓿,以及葡萄等水果②西瓜和中国古代文献中带有“________”字的物种,基本都是通过西域传入的③中亚和西亚的________、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④________从陆、海两个渠道传入中国,在宋元时期发展为重要的经济作物⑤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商品,早期多从陆路输入,自宋代起基本来自海路2.精神和文化交流(1)宗教佛教 在汉朝从印度经________传入中国,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其他 祆教、摩尼教、犹太教、____________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2)艺术石窟 ____________融汇东西艺术风格,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瑰宝其他 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________、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3)中医:________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1.观察“汉朝的鎏金铜马”(见教材P53):它有何价值?试答 2.结合“出土于福斯塔特遗址的北宋越窑青瓷残片”(见教材P53),这体现了中西文化交流具有怎样的特点?试答 助学助考1.概念阐释——商品的文化内涵一切商品无不具有文化价值,无论其文化倾向、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怎样,都反映一定的观念意识、精神追求、价值取向、文化心理。商品的文化价值具有时代性。任何商品都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因此,一定历史时代的商品都反映该时代的社会风尚和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2.知识拓展——玄奘取经公元627年(一说629年)玄奘沿丝绸之路西行,经西域进入中亚,又南行抵达印度,进入那烂陀寺学习。645年,玄奘从印度带回佛经657部,翻译了75部。玄奘又口述、由其弟子记录写成《大唐西域记》12卷,记载138国情况,成为研究中亚、南亚社会历史和中外交通的珍贵资料。3.图解历史——古代商路上的文化交流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古代中西方之间商路发展的基本概况,张骞“凿空”西域的历史贡献。2.难点:理解贸易活动是文化交流的载体,分析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认识文化在不断交流、借鉴中向前发展。主题一 古代商路的开辟与发展任务1 “丝绸之路”开通的条件史料 西汉中期,农业经济得到发展,经济交流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当时,为了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以谋求边疆人民生活的安定,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由此打通了对外贸易的通道,中外商人将大量的文绣缯帛、罗纨锦绮运往中亚、西亚,甚至远至欧洲的罗马共和国,形成闻名后世的“丝绸之路”。——摘编自胡一楠《两汉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对经济、文化的影响》【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得以畅通的原因。【成果展示】 任务2 丝绸之路的特点和路线史料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约于前5世纪形成的草原丝绸之路,中古初年形成、在宋代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与西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宋初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陆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中国古代史资料参考》【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分析丝绸之路的形成有何特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的路线。【成果展示】 丝绸之路的特点(1)起源早,历史悠久。最早的丝绸之路距今已经有近3000年的历史。(2)线路多,覆盖面广。古代丝绸之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覆盖了欧亚大陆乃至非洲地区。(3)时间长,历时千年。从汉代张骞“凿空”到明代丝绸之路衰败,历时1600余年。(4)重经济,互利互惠。张骞出使西域主要是出于军事目的,但他所沟通的这条道路在后来所产生的作用却远远超出了军事范畴。可以说,丝绸之路从军事路、外交路发展为民生路、商业路、文化路,特别是在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丝路两端以及沿途都大受其益。主题二 古代商路上的文化交流任务1 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史料 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贸之路,它沟通了“旧大陆”上兴起的诸种文明。在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之后,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更趋频繁。在丝路沿线相继兴起的中国古代诸王朝……通过不断扩张、征服,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的全球化进程的到来。在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发展中,东方与西方、中国与外国、陆地与海洋、人类与自然等领域,互动几乎无处不在。——摘编自王永平《全球史视野下的古代丝绸之路》等【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成果展示】 任务2 海上丝绸之路的变迁史料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今天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两宋时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过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概括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成果展示】 1.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的影响(1)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2)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3)沟通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促进了西方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西方经济的发展。(4)扩大了人类的认识领域,加强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友好往来,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丝绸之路对中国的影响(1)经济①农作物传入中原,丰富了农作物的品种。②推动中国手工业发展。③促进了中国的畜牧业发展和牲畜品种的改良。(2)文化:基督教、佛教传入中国,印度天文学成就传入中国。(3)社会生活: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饮食结构,扩大了食物来源。随堂演练1.(据选择性必修3教材P51“教材图片”改编)在欧亚大陆交往史上,存在着“陆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重要商路。对下图中商路叙述正确的是( )丝绸之路线路示意图A.造纸术由阿拉伯人经①传入欧洲B.唐代中期以后②被④所完全取代C.③沟通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联系D.苜蓿、葡萄等物种由④传入中国2.(据选择性必修3教材P52“学思之窗”改编)《汉书·张骞传》记载,张骞从西域返回后,向汉武帝汇报说:“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古印度)。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其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据此可知当时( )A.西南丝绸之路由张骞开通B.汉朝学习大夏、印度文化习俗C.汉朝与大夏实现直接贸易D.四川和印度已存在商品贸易3.(据选择性必修3教材P50“史料阅读”改编)公元1世纪,博物学家老普林尼写道:“人们在那里所遇到的第一批人是赛里斯人,这一民族以他们森林里所产的羊毛而名震遐迩。他们向树木喷水而冲刷下树叶上的白色绒毛,然后再由他们的妻室来完成纺线和织布这两道工序。由于在遥远的地区有人完成了如此复杂的劳动,罗马的贵妇人们才能够穿上透明的衣衫而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这( )A.表明了罗马生产工具的进步B.揭示了汉代养蚕缫丝的实情C.体现了拜占庭工商业的发达D.佐证了两大文明的交流往来4.(据选择性必修3教材P50“教材图片”改编)右图是制成于公元前5世纪的绘有身着丝绸妇女形象的古希腊陶壶。由此可知( )A.张骞凿空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B.当时的古希腊已经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C.古代希腊的陶瓷制作技术深受中国影响D.春秋战国时期中西已存在经济文化交流5.(据选择性必修3教材P53“教材图片”改编)下图是一件玻璃水注,玻璃由埃及人最早制造,从东罗马帝国传入中国。该文物出土于辽宁地区的十六国墓葬。这有助于我们了解( )A.大一统对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B.西欧与中国北方商贸路线情况C.民族交融对生活习俗的深远影响D.少数民族政权如何推动丝路交流6.(据选择性必修3教材P53“历史纵横”改编)埃及福斯塔特遗址的考古发掘中一共出土了陶瓷六七十万片,其中来自中国的陶瓷约12 000片,时间从唐朝绵延至清朝,其余基本都是中国陶瓷的仿制品。这表明( )A.埃及的手工业发展迅速B.中埃文化交流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辟C.中埃文化交流始于唐朝D.中华文化影响了当时埃及人民的审美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前·预习案学习任务一1.欧亚大陆 丝绸之路 2.大月氏 3.(1)新疆★微思考 1.沟通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2.中国。长安。学习任务二漠北草原 突厥 成都平原 印度洋 郑和下西洋★微思考 1.计划:由西南开辟直通身毒和中亚诸国的路线。原因:①张骞从与大夏国人的交流中得到启发。②羌人和匈奴所控制的地区十分危险,这样可以避开此风险。2.沟通东西方商业贸易,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学习任务三1.养蚕和缫丝 漆器 瓷器 汗血马 胡 服饰 棉花2.(1)中亚 伊斯兰教 (2)佛教石窟 音乐 (3)中医药★微思考 1.可用于研究汉朝与西域文化的交流交融。2.东西方之间存在物质、技术等各个方面的交流。课堂·研学案主题一任务1 西汉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汉武帝打击了匈奴势力,维护了河西走廊的安全;国力强盛;张骞出使西域和汉朝对西域的管理。任务2 特点:连续性、继承性。路线:陆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主题二任务1 加强了中国与欧、亚、非等国家的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体;丝绸之路的开通扩大了人类交往的范围,促进了全球文明的发展;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文明交往与联系的全球史。任务2 两宋路线比汉朝更发达(航行更远,线路更多);政府重视海外贸易,管理越来越规范;进出口商品种类增多;民间外贸日益发达。随堂演练1.C [结合所学可知,③是西南丝绸之路,通过西南丝绸之路沟通西南与东南亚地区,故选C项;①是草原丝绸之路,造纸术由阿拉伯人经陆上丝绸之路传入欧洲,排除A项;②是陆上丝绸之路,④是海上丝绸之路,唐中期以后陆上丝路衰落,但“完全”一词过于绝对,排除B项;苜蓿、葡萄等物种经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④是海上丝绸之路,排除D项。]2.D [据材料信息“邛竹杖、蜀布”等可得出主要结论,在汉朝时期,四川和印度已存在商品贸易,故选D项;西南丝绸之路在张骞通西域前就已经存在,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大夏与印度的文化交流,没有说明汉朝学习大夏和印度的文化习俗,排除B项;根据材料无法判定是否有直接贸易,排除C项。]3.D [据材料“赛里斯人……纺线和织布……罗马”可知,赛里斯人是古代希腊、罗马人对中国人的称谓,森林里所产的羊毛和树叶上的白色绒毛即养蚕缫丝,罗马的贵妇人穿上透明的衣衫反映出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社会的欢迎,这佐证了两大文明的交流往来,故选D项。]4.D [根据材料结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可知,“制成于公元前5世纪的绘有身着丝绸妇女形象的古希腊陶壶”是当时社会生活在艺术上的体现,丝绸起源于中国,故选D项;张骞凿空西域在公元前2世纪,排除A项;从图中只能看出妇女身着丝绸,但是看不到养蚕缫丝的场景,排除B项;“古代希腊的陶瓷制作技术深受中国影响”需要通过展现希腊陶器与中国陶器的共同之处来展现,排除C项。]5.D [据材料“该文物出土于辽宁地区的十六国墓葬”并结合所学可知,十六国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出土了从东罗马帝国传入中国的玻璃水注,故选D项;十六国时期为我国分裂时期,排除A项;东罗马帝国大部分属于东欧,排除B项;材料强调中西文化交流而非民族交融,排除C项。]6.B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标要求1.了解近代以来世界贸易的发展情况。2.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时空定位学习任务一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1.工业革命前的世界贸易(1)15世纪之前: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____________之间。(2)新航路开辟以后背景 ①新航路的开辟②西欧各国的____________表现 ①国际流通中的____________与数量大大增加②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等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影响 ①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②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1)原因: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使欧美国家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____________。(2)表现①形成了西欧、________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②类型丰富的工业产品输送到世界各地。3.20世纪以来的世界贸易(1)背景①________________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②________使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受到极大影响。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签署的《________________》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④随着中国____________的发展、冷战的结束以及________________的成立,世界贸易突飞猛进。(2)表现①世界贸易的发展:从1950年到2000年,全世界的贸易出口总值从约610亿美元增加到61 328亿美元,增长约100倍。②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一些产品往往由众多国家的公司合作完成。1.阅读“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摘自教材P55):这说明了当时的商业发展有何趋向?试答 2.结合“荷兰殖民扩张示意图(15世纪末—17世纪)”(摘自教材P56):17世纪的荷兰为什么被称作“海上马车夫”?试答 助学助考1.概念阐释——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世界市场指商品、劳务、外汇和信贷资本等的国际流通场所,包括国际商品市场、国际劳务市场、国际金融市场等。狭义的世界市场指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和产品流通,也是世界范围内通过商品交换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2.图解历史——世界市场的形成3.概念阐释——世贸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简称WTO,其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包括货物、服务、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及知识产权等内容的,更具活力、更持久的多边贸易体系。4.辨析比较——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区别关贸总协定是临时性多边贸易协定,缺乏强制性的措施。世界贸易组织有贸易仲裁机构与违约制裁措施,它的成立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稳定国际市场,加强经济交流的需要。5.概念阐释——世界贸易世界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是各国(地区)之间分工的表现,反映了世界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学习任务二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1.茶文化的国际化地位 ①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历史悠久;②蕴含了____________和东方美学;③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外传 最初,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16世纪以后,传播到________、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表现 俄国 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中俄之间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 用中国茶和中国的茶具招待客人成为主人炫耀的方式,形成了“下午茶”荷兰 许多富裕家庭都设有专门的“________”日本 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形成了“____________”2.服饰的国际化世界 17世纪末 法国传教士穿着中国服装参加舞会18世纪 中国服装元素融入法国的服装设计之中明治维新后 西服在日本流行20世纪初 法国设计师设计的中国大袍式系列女装,采用了东方女装宽松的样式,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中国 民国早期 ________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3.钟表的输入(1)钟表大约在16世纪中期经由________传入中国内地。(2)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一些清朝高官将进口的钟表作为珍稀物品收藏。(3)钟表在社会中下层中逐渐流行,一些公共场所也安装有钟表。(4)中国人制作的钟表,其外观多体现了中国自身的____________。4.文化交流的发展(1)进入20世纪,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2)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广销世界各地。阅读教材P58“史料阅读”:从商品流动和文化交流的角度看,史料体现出哪些历史信息?试答 助学助考1.概念阐释——中山装中山装是中西文化合璧的产物。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将中山装定为法定制服,并规定中山装服制。中山装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加入服装设计,是服饰国际化的表现,对民族纺织工业发展乃至社会进步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概念辨析——茶道与茶文化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茶道更强调无形的部分,如思想、审美、意境等,是内在的表现。茶文化是指以茶为中心形成的文化,包括茶道、茶书、茶故事、茶艺等,是各种有形的外在表现和无形的风俗传承的总称。3.图解历史——中国古代茶叶的贸易通道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近代以来全球贸易网的发展历程。理解商品交换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融。2.难点:理解商品流动和文化交流国际化。主题一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任务1 全球贸易网开始形成史料 16世纪上半期及16世纪七八十年代,葡萄牙进口了欧洲市场75%以上的香料。……在葡萄牙人的经营下,里斯本成为欧洲的香料之都,甚至整个葡萄牙也成为万里飘香的国度。葡萄牙主宰了16世纪的香料贸易,促使欧洲香料的价格出现了下降。新航路航线虽长,但无须水陆交接转运,减少了运费,故降低了香料价格。——摘编自田汝英《葡萄牙与16世纪的亚欧香料贸易》【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8世纪亚欧香料贸易兴起的原因及其影响。【成果展示】 任务2 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史料 19世纪中叶以来的国际分工主要是垂直分工,即由英国等先进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销往落后的国家和殖民地,而后者出口原料供应前者,前者成了世界大机器生产的中心,后者成为其附庸。在这种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中,英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列强在新的贸易格局中占主导地位。到1900年左右,世界终于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经济的增长及生产力的上升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186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不止6倍,1851—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12倍。——摘编自《世界经济史》《世界史·近代史编》等【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成果展示】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过程 表现初步形成 15世纪之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和各洲间的贸易扩展,客观上推动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基本形成 工业革命后,由于生产力迅速提高,欧美发达国家需要寻求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商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国际贸易迅速发展最终形成 (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快速的交通工具将工业产品输送到世界各地(2)形成了统一的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停滞时期 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和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遭到很大破坏,世界贸易额锐减,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发展时期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生产的社会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贸易空前活跃,贸易中的制成品已超过初级产品而占据主导地位,新产品不断涌现,交易方式日趋灵活多样深化时期 (1)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冷战的结束,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世界贸易突飞猛进(2)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产品由众多国家的公司合作完成主题二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任务1 茶文化传播的特点史料 就茶文化而言,日本和朝鲜早在唐代就开始向中国学习,至宋时日本和朝鲜国内已开始有饮茶之习。此外,南亚、东南亚诸国由于商贸往来和华侨的不断迁入,也有一定的饮茶需求。20世纪时,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纷纷从中国引进茶种,聘请中国茶工指导生产与种植,其本族语中的“茶”字也源于对汉语茶字的音译。【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特点。【成果展示】 任务2 茶文化传播的意义史料 在英国,饮下午茶成为生活的重要部分,是英国人表现绅士风度的一种礼仪,也是英国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会活动中必需的仪程。日本茶道源于中国,结合本土浓郁的民族风情,形成独特的饮茶文化。茶人不分国界、种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人联合起来,切磋茶艺、开展学术交流和经贸洽谈。——摘编自陈林、李丽霞《茶文化传播》【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概括中国的茶文化在西方传播的意义。【成果展示】 国际贸易背景下文化交流的特点(1)国际化: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国家、民族、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2)民族化:文化交流是民族性特色文化的互通,把体现自身知识、信念、道德、艺术和习俗的商品进行交流,具有明显的区域化、民族化特点。(3)渐进性:国际性的文化交流伴随国际贸易发展,国际贸易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文化传播的程度、广度和深度也体现在文化的交流中。(4)包容性:文化交流的状况与各国的政策、文化态度关系密切,从古代传入唐朝的西域乐舞到近现代西方女装设计采用东方样式,各种不同文化的包容或者说交融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和结果。(5)创新性、本土化:不同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发生了本土化的倾向,促进了本土文化的创新。(6)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互动配合:一般来说,外部商品和文化的传入之初是在上层社会流行,后来逐渐大众化、平民化,体现文化交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互动配合。随堂演练1.(据选择性必修3教材P55“教材导语”改编)图1为1575年左右佛罗伦萨根据中国瓷器样品制作的油-醋瓶;图2为1690年左右荷兰生产的装饰有中国图案的茶叶瓶。由此可知( )A.欧亚地区生活习俗交融B.国际贸易促进文化传播C.茶文化推动了文明交流D.全球贸易网络基本形成2.(据选择性必修3教材P57“学思之窗”改编)1995—2010年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经营情况年份 海外分支机构总产值占GDP的比例 海外分支机构销售额占GDP的比例 海外分支机构出口总额占全球出口额的比例1995年 5.99% 27.63% 14.86%2000年 9.63% 47.70% 44.67%2005年 9.03% 46.18% 32.31%2010年 10.24% 39.98% 33.04%综合上表可知,跨国公司( )A.主导了世界经济命脉B.推动了世界贸易发展C.改善了国际竞争环境D.促进了资源合理配置3.(据选择性必修3教材P57“教材图片”改编)如图是法国画家奥古斯特·雷诺阿于1866年创作的绘画作品《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展现了民众使用中国瓷器饮茶的场面。这一画作体现出( )A.茶叶已成为法国民众生活必需品B.以欧洲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形成C.商品流动推动了文化交流国际化D.欧亚地区民众饮食结构趋于一致4.(据选择性必修3教材P59“问题探究”改编)清代学者赵翼认为: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由此可知,该学者( )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B.强调将钟表应用于生产C.反对闭关自守政策D.具有开放的文化观念5.(据选择性必修3教材P58“教材图片”改编)下图是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左、中、右三款分别受到希腊古典文化、俄国芭蕾舞、中华文化的影响。这类服饰是( )A.西方文化侵略的反映B.欧洲文明衰败的结果C.古典主义盛行的表现D.文化国际交流的产物6.(据选择性必修3教材P59“教材图片”改编)如图是清政府内务府造办处制造的更钟,它把我国传统夜间计时的“更”与西方计时的“时”“分”有机结合起来,并能根据节气的变化调整“更”的长短。更钟的制作( )A.说明钟表诞生地在中国B.外观带有明显的异域特色C.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D.反映了中西相似的审美观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前·预习案学习任务一1.(1)亚欧大陆 (2)殖民扩张 商品种类 2.(1)商品市场(2)①北美 3.(1)①两次世界大战 ②冷战 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④改革开放 世界贸易组织★微思考 1.世界贸易的扩大;出现了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即股份公司。2.荷兰众多商船来往于世界各地,掌握着海上商业霸权。学习任务二1.东方哲学 欧洲 万里茶道 英国 茶室 日本茶道2.中山装 3.(1)澳门 (4)文化特色★微思考 茶叶当时在西方只是作为宫廷贵族们享用的奢侈品;中国的茶具和茶叶当时在西方很受社会上层的欢迎。课堂·研学案主题一任务1 原因: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西欧国家与东方进行的香料贸易利润巨大;亚洲香料产量巨大。影响:引发了西欧的商业革命;促进了西欧贸易中心的转移;丰富了欧洲人的日常生活;刺激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发展。任务2 ①工业革命后,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逐渐形成,即英国等先进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落后国家和殖民地出口原料,成为商品市场。②英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列强占主导地位。③世界贸易总额大幅度增长。主题二任务1 伴随着贸易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徙不断传播;茶文化的传播与中华文化圈相联系。任务2 茶文化的传播影响当地人的生活习惯;茶文化传播推动商贸和文化交流。随堂演练1.B [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东西方国际贸易往来,使中国文化影响到西方,故选B项;材料强调中国文化的传播,而非生活习俗交融,排除A项;C项只是材料的一层意思,不能解释“佛罗伦萨根据中国瓷器样品制作的油醋瓶”,排除;材料只体现亚欧的贸易网络,不能得出“全球贸易网络基本形成”的结论,扩大了概念,排除D项。]2.B3.C [据材料“展现了民众使用中国瓷器饮茶的场面”,可知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商品流通不断增长,饮茶文化也被传入西方,成为绘画的主要内容,说明商品流动推动了文化交流国际化,故选C项;“茶叶已成为法国民众生活必需品”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交流,而以欧洲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形成强调欧洲在世界市场中的主导作用,排除B项;“欧亚地区民众饮食结构趋于一致”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4.D [据材料可知,清代学者赵翼认为西洋的时钟是一种伟大的创造,世界“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与鸦片战争前的同时期中国人相比,赵翼思想开明开放,故选D项;“全面学习西方”不合逻辑,西方文明还包括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排除A项;“应用于生产”不合题意,与材料中“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相悖,排除B项;闭关自守政策是清政府的政策,材料只提及了赵翼对钟表等西方技艺的欣赏,排除C项。]5.D [据材料可知,法国时装设计过程中受到希腊、俄国、中国文化的影响,这说明法国的时装是文化国际交流的成果,故选D项;中华文化不属于西方文化,排除A项;文化的国际交流体现的是文化具有差异性,而不是因欧洲文明衰败,排除B项;古典主义是从古希腊罗马文化里面吸取艺术形式和题材,非俄国、中华文化,排除C项。]6.C [由“把我国传统夜间计时的‘更’与西方计时的‘时’‘分’有机结合起来”可知,清朝内务府借鉴西方的计时并且考虑到中国传统习惯,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故选C项;钟表诞生地在西方,排除A项;由图片可以看出,更钟具有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特征,外观并不带有明显的异域特色,排除B项;更钟的外形很明显符合中国的审美,体现不出中西相似的审美观,排除D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单元培优课(四).doc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doc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