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沈括的“海陆变迁”说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反思单元”引导学生对所学方法进行回顾和反思,旨在带领学生了解、分析科学家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的过程,对本学期经历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评价提升自身的探究经验。教材通过介绍我国古代科学家沈括的观察和研究,引导学生理解海陆变迁的概念,掌握一些简单的地质变化知识。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沈括的生平简介沈括关于海陆变迁的观察与论述;通过实例了解海陆变迁的现象;探究海陆变迁的原因。2.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前期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基本结构、地壳运动等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帮助学生将这些知识综合运用到海陆变迁的实例分析中,加深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在学习中注重培养他们观察自然、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比古今对海陆变迁认识的不同,激发学生对科学发展的兴趣。学生的能力方面,他们具备基本的观察、实验和表达能力,但在推理和总结方面有待提高。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通过沈括的故事,分析、理解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假设的过程与方法。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海陆变迁的知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探究实践:引导学生回顾、反思自己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假设的经历,总结探究经验。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回顾、反思自己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假设的经历,总结探究经验。 难点:理解海陆变迁是指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相互转换现象,掌握沈括对海陆变迁的观察及其提出的理论。学习并探究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如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5.学习评价设计 1.知道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假设的过程与方法。 2.参与玩转“问题扑克”的活动。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新课引入教师活动1 (播放视频)我们看了海陆的变迁,虽然是科学猜想,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证据,证明这些猜想的正确性,你能说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 学生自由发言。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沈括的“海陆变迁”说》。学生活动1 认真倾听,自由发言,引入新课。活动意图说明:从自由谈论开始,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巧妙延伸出本课的研究问题。 环节二:阅读教师活动2: 一、阅读57页—59页,说说你的收获。 (一)我认识了沈括 沈括的巨著《梦溪笔谈》在自然科学方面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 (二)我学会了考察的方法 观察当地的动植物, 采集各种标本, 采访当地的居民等, 并进行详细记录。 (三)我学会了发现感到疑惑的问题时 可以提出问题 比如 水里的螺、蚌卵石怎么会出现在山崖 上呢 然后进行观察比较: 螺、蚌都是水生动物,卵石则是由流水长期冲刷而磨圆的 最后作出猜想: 此处在远古时期曾是海滨。 (四)最后为了验证猜想 我们可以搜集证据 比如:沈括观察到太行山一带的河流挟带有大量泥沙,而它们上游的河水在地表冲刷出一条条深谷。 还可以推理论证: 结合文献中有关地理信息的记载, 最后形成假说: 指出太行山以东的千里平原(今华北平原)是河流搬运的大量泥沙长年沉积而形成的。 (五)假说不是固定不变的,还会被后人进行发展 沈括的假说科学地解释了华北平原的成因,却没有直接说明为什么螺、蚌化石和卵石会出现在高山上。 南宋学者朱熹进一步指出高山是地壳上升运动形成的,还科学地论述了松散的沉积物固结成岩石的过程。 他们的成果比达·芬奇(1452-1519)提出山脉成因的假说要早几百年 (六)著书立说 沈括晚年回到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集中全部精力对自己平生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重要内容进行记录、整理,最终完成了《梦溪笔谈》这部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优秀著作。 (七)小贴士 《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年—1095年)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据现可见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梦溪笔谈》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社会历史方面,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为详实的记载。 《梦溪笔谈》是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尤以其科学技术价值闻名于世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谈》具有世界性影响。日本早在19世纪中期排印这部名著,20世纪,法、德、英、美、意等国家都有学者、汉学家对《梦溪笔谈》进行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而在这之前,早有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等各种语言的翻译本。 (八)阅读后回答问题 1.沈括的“海陆变迁”说的形成过程: 2.沈括提出了什么问题?作出了怎样的假设,他是怎样提出这些问题和假设的。 他提出的问题: “水里的螺、蚌、卵石怎么会出现在山崖上呢 ” 作出假设: 太行山处在远古时期曾是海滨,太行山以东的千里平原(今华北平原)应该是河流搬运的大量泥沙长年沉积而形成的。 他是经过细致的观察和比较,提出这些问题和假设的。 (九)小贴士 沈括的故事给我的启示 学生活动2 学生完成阅读,并根据提示,完成相应的问题。 思考问题 生:只有在观察和比较中发现了自己好奇的现象才可能提出科学问题。 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要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勇于把自己的好奇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 生:……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了解沈括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后他又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提出了怎样的假设,鼓励学生做科学探究的有心人,激发他们继续探究的兴趣。环节三:反思教师活动3: 一、本学期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作出了哪些假设 我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这些问题或假设的 生:研究声音时,我提出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 生: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比较,能让我们发现许多新奇的现象…… 生:我发现鼓和音叉发出声音时都在振动,提出了“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个假设。 生:…… 二、教师总结 观察和比较,让我们提出了更有价值的问题,也为我们的假设提供了更多的依据。学生活动3 学生对本学期学习的内容进行反思,回顾本学期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假设和观察到的现象。为制作“问题扑克”做准备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引导学生在回顾的基础上对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的方法进行经验性的总结,对猜想进行验证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实验探究做好准备。环节四:活动:玩转“问题扑克”教师活动4 一、把自己曾经观察到的现象及由此产生的问题和提出的假设分别写在一张纸片上,然后把它们贴到扑克牌上,制作成一套“问题扑克”。 现象牌: 黄瓜的兰叶上长满了毛刺。 问题牌: 黄瓜的茎叶上为什么会长满毛刺 猜想牌 黄瓜茎叶上长满了毛刺,可能是为了防止自己被动物吃掉。 二、我制作的“问题扑克” (一)蒲公英 现象牌 蒲公英的种子上面有小伞。 问题牌 蒲公英的种子上面为什么有小伞。 猜想牌 蒲公英的种子上面有小伞,是为了被风吹起来的时候,能够飘到远处。 (二)孔雀开屏 现象牌 特别漂亮,并且开屏的是雄孔雀。 问题牌 为什么特别漂亮,并且开屏的是雄孔雀。 猜想牌 雄孔雀展开五彩缤纷、色泽艳丽的尾屏,做出优美的动作,向雌孔雀炫耀自己的美丽,吸引雌孔雀。 三、开展活动 (一)把所有的扑克牌混在一起,玩“问题扑克”游戏,看谁先把手上的牌出完。 (二)游戏规则 1.玩“石头、剪刀、布”游戏,获胜者先出第一张牌; 2.其他人根据最先出的牌打出相应的牌; 3.出错牌或出牌最晚者回收这一轮所有的牌; 4.回收者下一轮先出牌; 5.最先出完牌者为赢家。 (三)讨论 生:我先出一张问题牌。 生:和它对应的现象牌在我手上! 生:猜想牌在谁手上 快打出来! 生:你出错牌了,这些牌全归你了! 生:…… (四)小贴士: 我们的“问题扑克”可以选择硬一些卡纸制作,可以从本册书中找出问题进行制作。学生活动4 根据反思的结果和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制作“问题扑克”。并开展活动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 “玩转'问题扑克’”活动来驱动学生对自己一学期以来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进行整理,并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交流。7.板书设计 沈括的“海陆变迁”说 观察、采集标本、采访、记录 提出问题、观察比较、作出猜想 搜集证据、推理论证、形成假说 著书立说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每到一个地方,沈括都会认真考察,如观察当地的( ),采集( ),采访当地的居民等,并进行详细记录 2.沈括经过太行山时,发现( )间有大量螺、蚌化石,还有圆圆的卵石,它们镶嵌在( )中,形成一条延绵不断的带状岩层。 3. ( )和( ),让我们提出了更有价值的问题,也为我们的假设提供了更多的( )。 二、判断题 1. 1.沈括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 ) 2.沈括在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气象、医药、农学,工程技术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 ) 3.螺、蚌都是水生动物,卵石则是由人工打磨而磨圆的。( ) 三、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沈括的故事没有给我们任何启迪 B.沈括的假说科学地解释了华北平原的成因 C.沈括的假说直接说明了为什么螺、蚌化石和卵石会出现在沙漠中。 2、沈括经过太行山时,发现山崖间有大量螺、蚌化石,还有圆圆的卵石,据此作出的猜想是( ) A.古老的螺、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B.今天的螺、蚌是从陆地进入海洋的 C.太行山处在远古时期曾是海滨 答案解析: 一、填空 1、动植物 各种标本 2、山崖 石壁 3、观察 比较 依据 二、判断题 1、 2、 3、╳ 三、选择题 1、B 2、C 作业布置: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问题扑克,并一起玩一玩。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1张PPT)反思单元沈括的“海陆变迁”说(大象版)三年级上01学习目标内容总览02新知导入03探究新知04课堂练习05课堂总结06作业布置教学目标通过沈括的故事,分析、理解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假设的过程与方法。010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海陆变迁的知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03引导学生回顾、反思自己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假设的经历,总结探究经验。科学观念04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新知导入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 探究新知阅读阅读57页—59页,说说你的收获。沈括的巨著《梦溪笔谈》在自然科学方面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探究新知阅读阅读57页—59页,说说你的收获。考察的方法:观察当地的动植物采集各种标本采访当地的居民进行详细记录。探究新知阅读阅读57页—59页,说说你的收获。发现感到疑惑的问题时:水里的螺、蚌卵石怎么会出现在山崖上呢 提出问题探究新知阅读阅读57页—59页,说说你的收获。发现感到疑惑的问题时:观察比较作出猜想螺、蚌都是水生动物,卵石则是由流水长期冲刷而磨圆的此处在远古时期曾是海滨。探究新知阅读阅读57页—59页,说说你的收获。为了验证猜想搜集证据太行山一带的河流挟带有大量泥沙,而它们上游的河水在地表冲刷出一条条深谷。推理论证:结合文献中有关地理信息的记载形成假说:指出太行山以东的千里平原(今华北平原)是河流搬运的大量泥沙长年沉积而形成的。探究新知阅读阅读57页—59页,说说你的收获。假说的发展沈括的假说科学地解释了华北平原的成因,却没有直接说明为什么螺、蚌化石和卵石会出现在高山上。南宋学者朱熹进一步指出高山是地壳上升运动形成的,还科学地论述了松散的沉积物固结成岩石的过程。他们的成果比达·芬奇提出山脉成因的假说要早几百年。探究新知阅读阅读57页—59页,说说你的收获。著书立说沈括晚年对自己平生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重要内容进行记录、整理,完成了《梦溪笔谈》这部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优秀著作。小贴士《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梦溪笔谈》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梦溪笔谈》是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探究新知探究新知阅读1.沈括的“海陆变迁”说的形成过程:观察、采集标本、采访、记录提出问题观察比较作出猜想搜集证据、推理论证、形成假说假说发展著书立说探究新知阅读2.沈括提出了什么问题?作出了怎样的假设,他是怎样提出这些问题和假设的。他提出的问题:“水里的螺、蚌、卵石怎么会出现在山崖上呢 ”作出假设:太行山处在远古时期曾是海滨,太行山以东的千里平原(今华北平原)应该是河流搬运的大量泥沙长年沉积而形成的。他是经过细致的观察和比较,提出这些问题和假设的。探究新知阅读沈括的故事给我的启示只有在观察和比较中发现了自己好奇的现象才可能提出科学问题。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要盖于观察身边的事物要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勇于把自己的好奇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探究新知反思本学期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作出了哪些假设 我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这些问题或假设的 我发现鼓和音叉发出声音时都在振动,提出了“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个假设。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比较,能让我们发现许多新奇的现象……研究声音时,我提出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探究新知观察和比较,让我们提出了更有价值的问题,也为我们的假设提供了更多的依据。探究新知活动把自己曾经观察到的现象及由此产生的问题和提出的假设分别写在一张纸片上,然后把它们贴到扑克牌上,制作成一套“问题扑克”玩转“问题扑克”现象牌问题牌猜想牌黄瓜的兰叶上长满了毛刺。黄瓜的茎叶上为什么会长满毛刺 黄瓜茎叶上长满了毛刺,可能是为了防止自己被动物吃掉。探究新知活动玩转“问题扑克”现象牌问题牌猜想牌蒲公英的种子上面有小伞。蒲公英的种子上面为什么有小伞。蒲公英的种子上面有小伞,是为了被风吹起来的时候,能够飘到远处。我制作的“问题扑克”探究新知活动玩转“问题扑克”现象牌问题牌猜想牌特别漂亮,并且开屏的是雄孔雀。为什么特别漂亮,并且开屏的是雄孔雀。雄孔雀展开五彩缤纷、色泽艳丽的尾屏,做出优美的动作,向雌孔雀炫耀自己的美丽,吸引雌孔雀。我制作的“问题扑克”探究新知活动把所有的扑克牌混在一起,玩“问题扑克”游戏,看谁先把手上的牌出完。游戏规则1.玩“石头、剪刀、布”游戏,获胜者先出第一张牌;2.其他人根据最先出的牌打出相应的牌;3.出错牌或出牌最晚者回收这一轮所有的牌;4.回收者下一轮先出牌;5.最先出完牌者为赢家。探究新知活动把所有的扑克牌混在一起,玩“问题扑克”游戏,看谁先把手上的牌出完。你出错牌了,这些牌全归你了!猜想牌在谁手上 快打出来!我先出一张问题牌。和它对应的现象牌在我手上!小贴士我们的“问题扑克”可以选择硬一些卡纸制作,可以从本册书中找出问题进行制作。探究新知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每到一个地方,沈括都会认真考察,如观察当地的( ),采集( ),采访当地的居民等,并进行详细记录2.沈括经过太行山时,发现( )间有大量螺、蚌化石,还有圆圆的卵石,它们镶嵌在( )中,形成一条延绵不断的带状岩层。3. ( )和( ),让我们提出了更有价值的问题,也为我们的假设提供了更多的( )。动植物各种标本山崖石壁观察比较依据课堂练习二、判断题1. 沈括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 ( )2.沈括在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气象、医药、农学,工程技术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 ( )3.螺、蚌都是水生动物,卵石则是由人工打磨而磨圆的。 ( ) ╳ 课堂练习三、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沈括的故事没有给我们任何启迪B.沈括的假说科学地解释了华北平原的成因C.沈括的假说直接说明了为什么螺、蚌化石和卵石会出现在沙漠中。B课堂练习三、选择题2、沈括经过太行山时,发现山崖间有大量螺、蚌化石,还有圆圆的卵石,据此作出的猜想是( )A.古老的螺、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B.今天的螺、蚌是从陆地进入海洋的C.太行山处在远古时期曾是海滨C课堂总结沈括完成了《梦溪笔谈》这部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优秀著作。同时我们也学习到通过观察和比较,可以提出了更有价值的问题,同时为我们假设提供了更多的依据的方法。板书设计我们的猜想和假设可以用实验来验证,猜想和假设不一定正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调整自己的观点。沈括的“海陆变迁”说观察、采集标本、采访、记录提出问题、观察比较、作出猜想搜集证据、推理论证、形成假说著书立说作业布置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问题扑克,并一起玩一玩。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沈括的“海陆变迁”说》引课视频.mp4 【大单元整体教学】反思单元 沈括的“海陆变迁”说 课时教案.docx 【大单元整体教学】反思单元 沈括的“海陆变迁”说 课时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