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化学12月联考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一、 选择题(共13个题,共18分。24-31题,每题1分;32-36题,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答案 C D A B A B A C C D C B 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个题,共32分。第37-39题,41-43题,每空1分,第40题5分)37.(1)吸附(1分)(2)过滤(1分)(3)+2价(1分)(4)摩擦生热,温度升高,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分)38.(1)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得的氢气(1分)(2)CO2 + 3H2 ===== CH3OH + H2O(1分)(3)汽车尾气的排放(1分)(4)催化剂的种类 (1分)39. (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1分)(2)搅拌 (1分)(3)催化(1分) 物理变化(1分)(4)混合物(1分)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1分)40. 解:设至少需要氢气的质量为x (0.5分)(1分)4 28 x 112kg (1分)4 = x (1分) 28 112kg解得:x=16kg (1分)答:至少需要氢气的质量为16kg。 (0.5分)41.(1)铁架台(1分)(2)BD(1分) m(1分)(3)2H2O2 ===== 2H2O + O2 ↑(1分)(1)因为其主要成分中不含氮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中不可能含有氮气 (1分) CO2(1分) CO2 + Ca(OH)2 = CaCO3 ↓ + H2O (1分)①饱和石灰水 (1分)②红色 (1分)43.(1)不可再生 (1分)(2)CH4 + 2O2 ===== CO2 + 2H2O (1分)(3)酸雨 (1分)(4)BCD (1分)化学部分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i-28 Cl-35.5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24-31小题每小题1分,第32-36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24.《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古法造纸工艺包含以下步骤,其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斩竹漂塘 B.日晒成干 C.煮楻足火 D.荡料入帘25.我国向全世界宣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不利于碳中和的做法的是( )A.随手关灯 B.绿色出行 C.节约用纸 D.焚烧秸秆,增加养分26.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B.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C.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是因为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目前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的有害气体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臭氧27.下列各组物质中,是按照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氧气、氧化汞、水银 B.红磷、一氧化碳、空气C.金刚石、高锰酸钾、液氧 D.铁粉、冰水混合物、氧化铜28.典型的月球岩石有克利普岩,富含“K、P、U(铀)、Th(钍)”。其中U(铀)、Th(钍)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如图所示。结合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岩石中含有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B. 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2.0C. 铀元素的质子数为92 D. “Th”既有宏观涵义,又有微观涵义29.下列对化学实验中出现的一些意外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实验现象 试管破裂 滤液浑浊 点燃氢气,立即发生了爆炸 导管口没有气泡冒出解释 A.可能是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有擦干 B.可能是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C.点燃前未检验氢气的纯度 D.装置漏气A.A B.B C.C D.D30.色氨酸(C11H12N2O2)在人体内含量太低会影响睡眠质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色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B.色氨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12:2C.色氨酸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D.色氨酸由11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31.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检验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是否变浑浊 B.鉴别白醋和白酒——闻气味C.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点燃 D.分离炭粉和铁粉——磁铁吸引32.消防用自动感温喷淋头结构如图所示。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丙三醇将热敏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热敏玻璃球能迅速将外界的热量传递给丙三醇B. 玻璃球胀破的原因是丙三醇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 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热源靠近自动感温喷淋头33.科学家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可将CO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B.参加反应的H2和CO2的分子个数比为4:1C.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种类、数目改变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34.通过数字化仪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装置及密闭容器内的氧气含量和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数字化实验能为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B.瓶内压强先增大是因为反应放热C.红磷熄灭的原因是氧气耗尽D.该实验中容器的气密性必须良好35.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水的组成 B.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C.证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36.石油古称“洧水”。《汉书》记载“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梦溪笔谈》描述“洧水”:“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下列有关“洧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石油中主要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洧水”具有可燃性,是可再生资源C.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能源 D.“其烟”主要成分是炭黑,可用于制墨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个题,共32分)37.(4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1)古法使用日晒盐、薄荷、珍珠粉、竹炭和碱水等材料制作牙膏,加入竹炭可除去口腔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竹炭的 性。(2)东方神奇的树叶——茶,历史悠久,包含万千。泡茶时茶壶中的茶漏依据 (填一种实验操作)的原理可将茶叶和茶水分离。(3)《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记载844种,其中关于“青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青矾”的主要成分FeSO4中Fe的化合价为 。(4)《韩非子·五蠹》中记载:“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钻燧取火”通常理解为钻木取火,从燃烧的条件分析,“钻木”的作用是 。38.(4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指出,全球变暖趋势仍在继续。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迫在眉睫。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人员提出通过促进人为碳循环实现碳中和的方法,如图1。首先,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用于电解水制得氢气,像这样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得的氢气称为绿色氢气。然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捕捉的CO2与H2反应制得甲醇(CH3OH)化工产品和水。开发高效、稳定的催化剂对实现上述人为碳循环至关重要。研究人员使用两种催化剂,探究了影响CO2与H2制备甲醇反应效果的因素。反应效果可用甲醇的选择性衡量,数值越大反应效果越好,结果如图2。实现碳中和人人有责,让我们从日常点滴做起,低碳生活。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绿色氢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捕捉CO2制得甲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3)由图1可知,捕捉的CO2可来源于______________(写1条即可)。(4)由图2可知,实验研究的多个因素中,对反应效果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39.(6分)汾酒是中国传统名酒,是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汾酒工艺精湛,源远流长,素以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特色而著称。如图是用高粱酿酒的主要生产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高梁粉碎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 。(2)润糁的目的是使高梁吸收一定量的水。为使高梁吸水更加均匀,可以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 。(3)大曲中含有生物酶,向原料中加入大曲可加快白酒的酿制速率,大曲起 ______ 作用;蒸馏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属于 ____________ 。(4)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判断,最终得到的酒属于 ______ 。在发酵过程中就能闻见酒香却看不见挥发出来的酒,微观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40.(5分)硅是计算机芯片的基础材料。高温下氢气与四氯化硅反应制取硅的化学方程式为:SiCl4 + 2H2 Si+4HCl 。请计算要获得112kg的硅,至少需要氢气的质量为多少?41.(4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a(1)仪器a的名称为 。(2)实验室选择如图中装置组合 ,既可制取O2也可制取CO2;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应将气体从导管口 (填“m”或“n”)通入。(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42.(5分)王亚平是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首位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她在“天宫课堂”中,将维C泡腾片放入蓝色水球中,失重环境下,泡腾片不断产生气泡,却始终不会离开水球。某研究小组对维C泡腾片产生的气体非常感兴趣,于是买来了一瓶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如图1),将它溶于水,观察到有许多气泡产生(如图)。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①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 带火星的木条熄灭,没有复燃小华说:该气体可能是CO2、O2、N2;小明说:不可能含有N2,因为 ____________ 。该小组同学通过实验分析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一定含有 ______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同学为了比较蒸馏水与饱和石灰水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效果,进行了如图1的实验,分别将蒸馏水与饱和石灰水注入盛满二氧化碳的烧瓶中,得到装置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曲线Ⅰ表示注入蒸馏水后装置内的压强变化,曲线Ⅱ表示注入饱和石灰水后装置内的压强变化。①通过分析图2曲线,吸收效果较好的试剂是 ___________ 。②若注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颜色变为______。43.(4分)《天工开物》记载:”凡取煤经历久者,从土面能辨有无之色,然后掘挖。深至五丈许,方始得煤,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有将巨竹凿去中节,尖锐其末,插入炭中,其毒烟从竹中透上。人从其下施攫拾取者(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煤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2)“毒气灼人”,煤矿中的“毒气”俗名叫瓦斯,它主要成分是甲烷,此外还有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挖煤时“毒气”遇火会发生爆炸,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煤燃烧产生的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现代工业为了综合利用煤,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焦炭,煤焦油和煤气。为了防止煤矿的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___(填序号)。A.进矿井前先做灯火实验 B.矿井内严禁烟火C.矿井内要加强通风 D.安装瓦斯探头传感器监测瓦斯浓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2025学年度九年级十二月联考化学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度九年级十二月联考化学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