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习任务群一综合语用情境下高频考点的相关题型与解题策略分类突破之题型分析重点突破一 析语境,知方法,应对词语运用题 高考语文卷几乎每年都对成语进行了考查,成语可谓全国卷的必考点。年份 命题点 考查情况说明2022年 之前 成语 高考试题所选成语大都是常见常用的易错成语,尤其是近义成语,且以客观题形式考查成语辨析。2022年 成语 试题将过去几年较为稳定的选择题形式改为非选择题形式(主观填空题),在“量”和“用”两方面对考生的成语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标志着考查重点由过去的近义成语辨析转向常见常用成语的积累运用,考查难度加大。2023年 成语、代 词、叠词、 俗语 2023年对2022年的考法加以继承和发展,突破成语限制,词语考查多元化,对成语、代词、叠词等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等都进行了考查。2023年全国甲卷还考查了俗语选用、成语诠释题[请从下列三个成语(卧薪尝胆、庖丁解牛、一鼓作气)中任选一个,借鉴第三位教师的讲解方法,拟出讲解要点]。2024年 成语、实词 2024年沿袭2023年的考法,新课标Ⅰ卷要求填写成语,新课标Ⅱ卷要求辨析“相信”一词的意义和用法,全国甲卷要求辨析“要”的意义。增分技法1 “三步骤”“五察看”填写成语 解答成语填空题可以遵循“三步骤”。第一步,把握文意。成语填空题的题干会给出一个语段或一个句子;答题时先阅读语段,总体上把握文意,为下一步分析具体语境确定方向。第二步,根据语境填空。填写成语要细审语境,注意其整体性和关联性;要能从句子中找到语境的暗示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第三步,检查调整。填入成语后,通读全文看是否通顺、连贯,不通顺之处要进行调整,同时要保证字形准确。其中,第二步“根据语境填空”需要做到以下“五察看”:察看要点 解释与示例 1.察看语境,切忌事理不通。 因为语境对语言表达有一定的限制,所以成语填写要符合语境要求,要结合成语前后的语句来把握与辨析其内在的关联、照应、衔接、过渡等关系是否合适。填写时要通读语段,要从整体上把握语境,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读懂上下文的暗示,注意上下文与所填成语的“勾连”。 例如2022年全国甲卷第17题①②处:“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 ① 的变化。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 ② 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 ①处,由语境可知,此处前后对比,表示变化巨大,故可填“天翻地覆”一类表示变化巨大的成语。②处所填内容应和后文“成为现实”形成对比,可知该处应填语义上与“成为现实”相反的成语,再根据“往日因时空限制”,故可填“不可企及”。 2.察看位置,切忌功能不备。 某些成语有其特定的语法功能,如“司空见惯、求全责备、出奇制胜、习以为常、心领神会、妄自菲薄”等不带宾语,“望其项背、同日而语、一蹴而就、青红皂白、天高地厚、相提并论、无时无刻、等闲视之、一概而论、等量齐观”等常用于否定句。因此,填写成语时需要分析成语在句中的位置,分析其前后的搭配关系、充当怎样的语法成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看看语境与成语本身所具有的语法功能是否匹配。续表察看要点 解释与示例 2.察看位置,切忌功能不备。 例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第18题①处:“科学家栾恩杰当年高考时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 ① 。” 此处所填成语充当“有”的宾语,应填名词性成语“不解之缘”,以体现科学家栾恩杰与国防和航天事业密不可分的关系。 3.察看对象,切忌张冠李戴。 每个成语都有比较确定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如果超出了成语的适用范围,弄错了搭配对象,就会导致所填成语和搭配对象之间不搭配。 例如:“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同学们最近又加大了复习的强度,利用一切时间做题,可谓 (废寝忘食 宵衣旰食)。” 此处只能填“废寝忘食”,不能填“宵衣旰食”,因为“宵衣旰食”指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如果用在这里就属于对象误用。 4.察看色彩,切忌色彩不合。 有些成语感彩强烈,褒贬分明。只有准确把握了成语的感彩,才能辨别正误,恰当运用。 例如2023年新课标Ⅱ卷第18题②处:“见我对皮影戏有兴趣,服务员就介绍说,皮影戏是当地居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悠久的历史。皮影是用驴皮或牛皮刻成人物、动物,用细绳拴着,再连接着小竹竿。艺人在幕后操纵着小竹竿,皮影则甩手投足,舞枪弄棍,骑马冲杀,无所不能,往往令观众 ② 。” 第②处,上文“皮影则甩手投足,舞枪弄棍,骑马冲杀,无所不能”写的是皮影戏生动多姿、吸引观众的表演场面,故可填“如醉如痴”(形容对人或事物过于沉迷或陶醉而不能自制。也形容神志失常,精神恍惚)或“拍案叫绝”(拍着桌子叫好。形容极为赞赏),但不能填写“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 词语在语体色彩上又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 例如:“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在书面语体风格的句子中用口头语体“半斤八两”,语体色彩欠妥。 5.察看程度,切忌轻重失度。 成语表意的程度要符合具体的语境,使用时要注意衡量其轻重、大小,要有分寸,合体式,恰到好处,否则就会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轻重失度、言辞失当。 例如:“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 (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铁凝《哦,香雪》) 由文章可知,台儿沟是一个闭塞山村,民风淳朴,人们单纯善良,故此处填写“喜怒哀乐”更能体现小山村里还未经城市“污染”的姑娘们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且“喜怒哀乐”为人之常情,是人类共通的。而“爱恨情仇”词义较重,不符合文章纯净的美感,故不选用。例1 (2024年新课标Ⅰ卷)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睡眠时长是保证身体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至于每天要睡多久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相信喜爱健康科普节目的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实际上,我们所需的睡眠时长是 A 的,有人不睡够9个小时难以清醒,有人睡上4个小时就能活力满满;有人睡了很长时间仍然精神萎靡,有人只要打个盹儿就能 B 。因此,能够保证自己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睡眠时长,就是最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长。增分技法2 “三重视”“三角度”理解分析情境中词语的含义与用法 近两年,高考语言文字运用命题突破成语考查模式,对词语的考查趋向多元化和情境化,即以生活交际语言、经典作品中的语段为微情境,考查考生对情境中词语的含义与作用的理解和辨析能力。其中,2023年新课标Ⅱ卷考查词语(“谁”)的意义和用法,2023年全国甲卷考查对俗语的理解(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2023年全国乙卷考查词语(“能”)的意义和用法,2024年新课标Ⅱ卷要求辨析“相信”一词的意义和用法。这启示考生在高考复习备考中要做到如下几点:一、重视积累常见实词(包括俗语)的意义和用法,做到有备无患。词语运用题主要从词语意义、感彩、适用范围、适用对象等角度切入,考查考生平时的识记和积累。考生平时复习时一定要加以理解性记忆,记忆的内容包括词语的意思、适用的语境、语体色彩等。如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典雅用语,而俗语多是来自口语的俚俗用语。许多成语和俗语意思相同,一庄一谐,一雅一俗。例如:“强人所难”相当于“赶鸭子上架”,“臭味相投”与“一个鼻孔出气”意思差不多,“自相矛盾”就是“自己打自己嘴巴”。二、重视阅读,在阅读中增强对词语与句子的鉴赏能力。阅读是比刷题更有效的复习方法,要重视对科普说明文、经典作品以及贴近生活的新闻等的阅读。三、重视词语所在语境。近两年高考的阅读对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对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上。这不但要求考生能根据语境简要解释某个词语的含义,而且要求考生能准确地辨析某个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特定含义或临时含义。解答这类题要准确把握语境,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意义、用法。辨析 角度 解释 说明 示例意义 角度 词义的 范围 注意词义的范围大小,如“边疆”与“边境”,分别指“靠近国界的领土”“靠近边界的地方”,但“边疆”可以包含“边境”以外的地方。词义的 轻重 注意词义表达的轻重,如“极力”与“竭力”,后者比前者所表达的意思重。词义的 侧重点 注意词义表述的重点,如“温和”与“温柔”,前者侧重于形容态度,后者侧重于形容性格。续表辨析 角度 解释 说明 示例意义 角度 词义的 多样性 了解词语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本义一般指词的起源义,即词的最初意义,如“秣马厉兵”中的“兵”用的是其本义——武器。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其引申出来并经过推衍而产生的意义,如“兵强马壮”“纸上谈兵”中的“兵”用的是其引申义——士兵、军事。比喻义是由词的本义(或引申义)的比喻用法而衍生的意义,如“扣帽子”中的“帽子”用的是其比喻义——罪名、坏名义。色彩 角度 感情 色彩 要把握词语体现的感彩,如“煽动”“鼓励”“动员”这三个词,“煽动”是贬义词,“鼓励”是褒义词,“动员”是中性词。语体 色彩 要把握词语体现的语体色彩,如“一块五”是口语,“一元五角”是书面语。用法 角度 适用 对象 词语有不同的适用对象,如“诞辰”与“生日”,前者适用于所尊敬的人,后者适用于所有人。搭配 关系 要关注词语的习惯性搭配,如“提高”与“提升”,前者多与“技术”“效率”等搭配,后者多与“职位”“等级”等搭配。语法 特征 可以从语法的角度分析词语的词性,如“品味”与“品位”,前者既可以作动词,又可以作名词,后者只能作名词。 同一词语也可以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其不同词性和用法。如:“我们挖掘与利用《红楼梦》这样的传统文化经典,不是为了怀思古之幽情,而是为了①创造出新的现代艺术文化产品,进而让这些产品走入当代人的生活。与历史上那些伟大的②创造一样,这些产品也将被历史铭记。”第①处“创造”是动词,指的是创新和创作的动作过程。第②处“创造”是名词,指的是成果或成就。例2 (2024年新课标Ⅱ卷)下列句子中的“相信”与文中加点的“相信”,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喜欢运动、经常运动的人,相信都体验过“跑者欣快”,即连续高强度运动一段时间后,虽然身体非常疲乏,但心情很好,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这是因为,运动可以促使大脑分泌许多与愉悦感相关的“快乐物质”,如多巴胺、内啡肽等。而运动后的大脑,还会分泌一种名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蛋白质,有助于强健大脑。因此,运动不仅会让你轻松快乐,还会让你头脑更清晰,更有活力。A.身处困境他却并不消沉,相信自己能拼出一个光明的未来。B.我满心欢喜地迎接他回来,相信现在的他一定和从前不同。C.看到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相信每一位游客都会激动不已。D.翠翠还是不离开码头,相信祖父会来找她,同她一起回家。增分技法3 “五看”辨析虚词用法虚词是指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类。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介词和副词在语境中的使用,偶尔也涉及助词在语境中的使用。如2023年新课标Ⅰ卷考查分析副词“处处、微微、早早”的含义。辨析虚词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辨析技法 解释和示例 1.看词性异同。 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也就不同。只有把握了词性,才能准确使用虚词。如“固然”和“诚然”都可以充当连词,但“诚然”还可以充当副词,表示“实在”的意思,如“他很爱那几只小鸭,小鸭也诚然可爱”。 2.看搭配情况。 在辨析虚词时,要结合句中相关的词语,看它们是不是成对出现,是否构成固定搭配的关系。一些虚词如果有多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区别是“不但”后面一般要接否定内容才能与“反而”搭配。又如,作为连词,“由于”可以同“因此”“因而”搭配使用,“因为”却不能。 3.看语 气。 这种方法主要用来辨析表示语气的连词、副词和助词。如“难道”与“莫非”,前者用于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于加强反问语气,但是语气不如前者强烈。 4.看表达关系。 虚词有表明或强化词语之间、句子之间关系的作用,所以考生可以通过辨析词语之间、句子之间的关系来辨析虚词的使用是否恰当。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 5.看位 置。 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如“由于”;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如“却”“然而”等。例3 (2020年全国Ⅱ卷)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1899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殷墟甲骨文内容丰富,甲骨刻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但占卜的范围很广,涉及祭祀、征伐、农业、田猎、气象、疾病等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代的社会生活。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在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 宁夏都发现了刻有卜辞的甲骨。殷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但它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字。《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有“典”“册”“聿(笔)”这样的文字,说明殷人祖先常规的书写材料是简册,书写工具是毛笔。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 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所以至今 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从出土材料看,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丁以后才出现的,而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由于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所以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文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 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A.以及 容易 尚且 然而B.乃至 容易 仍然 虽然C.以及 易于 仍然 然而D.乃至 易于 尚且 虽然重点突破二 识类型,解句意,解答病句修改题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历年高考的必考考点。近年来主要以主观题为考查形式,题目一般要求从一段话中找出有语病的句子并加以修改,或直接指出画线句子有语病,并根据要求修改,赋分视具体情况而定。2022年四套全国卷中有三套考查了修改病句,且题干设置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23年和2024年七套全国卷中有六套考查了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而且创新了考查形式。题干也有两种形式:一是“文中画波浪(横)线的句子(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二是“文中第几段标序号的部分有几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这种考查方式凸显了考查的实用性和应用性,有助于引导考生活学活用语言技能。增分技法4 “五字诀”应对病句主观题高考语病题的病因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六种类型。其中前四种为语法类病句,后两种为语意类病句。修改病句比辨析语病更能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考生需要掌握如下修改病句的基本思路、原则及判断病句的方法。1.准确判断病句病因查找病因,应先通读句子,凭语感发现问题,再从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进行分析,为修改做准备。判断病句的常用方法有:①找出句子的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看是否成分残缺,是否搭配得当。②理出枝叶。如果句子的主干没有问题,就应当检查句子的修饰语,看定语、状语和补语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③联系上下文的语境,看句子是否符合逻辑。④厘清关系。看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关联词语是否使用恰当。2.把握修改病句原则在辨识病句的基础上,首先看清题目要求,弄清楚要从哪个或哪些方面检查;其次,按要求检查句子内部是否有语病,还要将前后句子连起来检查,看表述的主体是否一致,上下句是否照应,衔接是否紧密,有无重复、矛盾的地方;最后修改完一定要查看是否改变了句子原来的意思,改变句子原意是修改病句的大忌。3.掌握“五字诀”,修改病句方法 真题示例 修改策略 1.添。对成分残缺的病句,用添加法。 2015年全国Ⅰ卷: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该句主语残缺。“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前缺失主语,可在“因加大了”前添加“新《食品安全法》”。 2.删。对成分赘余的病句,用删除法。 2019年全国Ⅲ卷: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 该句成分赘余。“清楚”是“研究”的结果,是结果补语,结果补语与述语之间不能加“得”,如“写错”。所以“得”赘余,应删除。 3.调。对语序不当的病句,用调换法。 2014年全国新课标Ⅱ卷:如果我们能够看准时机,把握机会,那么今天所投资百万元带来的效益,恐怕是五年后投资千万元也比不上的。 该句语序不当。“所”字应调到“带来”的前面,以强调主语“效益”一词。 4.换。对搭配不当、不合逻辑的病句,用替换法。 2017年全国Ⅱ卷: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很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该句动宾搭配不当。“录取了”与“两个名额”不能搭配,可以将“两个名额”改为“两个同学”。 4.换。对搭配不当、不合逻辑的病句,用替换法。 2023年新课标Ⅰ卷:……④他脑海里充满各种孤立的事实,⑤却不能归纳出一些模式将它们组织起来。⑥这促使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⑦甚至复杂一点的句子。 第⑥处不合逻辑。“促使”的意思是推动使达到一定目的,而“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不是希望达到的目的,故应把“促使”改为“导致”。 5.简。对句式杂糅、结构混乱的病句,用精简法。 2017年全国Ⅰ卷: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该句句式杂糅。应精简为“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或“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例4 (2024年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当你觉得劳累而懒得说话,情绪、胃口不佳且脑子不转时,往往是身体在提醒你:“电量已经触底,需要立即充电。”常用的充电方式,包括合理睡眠、适度运动、调整饮食等多种,其中睡眠最为重要。①如果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都会加重人的疲惫感,②引发多种疾病,③所以,④通过睡眠如何快速让自己精力充沛,⑤才是问题的关键。文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重点突破三 精阅读,理逻辑,细推导,速答补写语句题 补写语句题既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又考查考生的内容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综合性比较强,因此是近几年最稳定的语言文字运用题型。这类题目往往提供一个有明确中心的语段,在语段中将两三个关键性的句子隐去,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补写出这两三个句子。所补写的句子要与上下文在内容上联系密切,文意贯通;在结构上衔接自然,前后连贯。这种题型虽以考查“表达连贯”这一考点为主,但也要求考生兼顾语段层次、语意中心、标点的使用、关联词的搭配等方面,表达时还要对语句进行概括、仿写、压缩等,这是对考生能力的综合考查。若考生思考不周,则可能导致得分上的“缺斤少两”。增分技法5 “三类三步”法速答补写语句题分类 方法解说三类 语句 总起句 总起句是出现在语段开头,能领起或概括整个语段或下文层次的句子。这类句子属于总说,下文有解释或分说。补写这样的语句,实际上是对语段或下文进行压缩,只要准确概括语段或下文的内容,拟写成句即可。续表分类 方法解说三类 语句 总结句 总结句是对整个语段或语段中某些层次的内容进行总结的句子。这类句子前面通常有“因此”“所以”“由此可见”等提示性词语。总结句是对前面内容的归纳与总结,或是对前面具体内容的概括与升华。总结句既要准确,又要全面,如果是对上文两至三个层次内容的总结,补写时就不可遗漏要点。展开句 展开句是对某一具有中心句特征的句子展开叙述、说明或论述的句子。展开句往往是展开内容的一部分,比如前半句已有表述,要求接着往下写。展开句不管出现在句子的上半句还是下半句,通常都是复句中的另一个分句,如条件关系复句中的“条件”或“结果”等。考生补写时要兼顾前后内容,在拥有充分依据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推断。三步 解答 第一步:通读 文段,把握观 点与层次 语句补写题虽说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连贯能力,但首先考查的应是阅读能力。拿到题目后,先要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思想是什么,大致有几个层次;然后把握文段语脉,厘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关系,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并列、转折、因果、条件关系等),要特别注意关联词语。第二步:因 文推导,注意 逻辑与形式 结合文意,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由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要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的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要补写语句的句式及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第三步:写 后检查,提防 语病与重复 补写后要代入文段,检查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注意字数限制)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力求补写的句子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例5 (2023年新课标Ⅱ卷)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也很容易, ① 。可是最近,樊女士发现,自从经常戴上耳机听着歌入睡以来,耳朵里开始有了“嗡嗡嗡”的耳鸣声。去医院一看,居然是过度使用耳机造成的突发性耳聋。那么,使用耳机 ② ?医学研究告诉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量两方面,即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的60%,时间要限制在60分钟以内。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胁耳朵的健康。比如诱发耳部炎症,导致耳朵疼痛、耳屎变多等。有人觉得这都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但事实上, ③ ,还可能逐渐升级。对耳朵来说,过大的声音就是噪音,噪音会对耳道产生压力,压力又会撞击鼓膜听骨链传到内耳,震荡前庭淋巴液,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下来,会出现晕车一样的头晕症状。声音过大还会损坏耳蜗中的听觉毛细胞,导致耳鸣。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听觉毛细胞会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造成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重点突破四 明确要点,着眼运用,答对标点符号题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高考命题点聚焦在“常用”“易误用”处,一般带有较高程度的综合性和技巧性。2023年前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2023年新课标Ⅰ卷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逗号在特定情境中的作用,要求考生结合语境分析名家作品《骆驼祥子》中逗号的表达效果。2024年新课标Ⅱ卷沿袭这一考法,考查考生对无疑而问(反问)的作用的理解。鉴于此,考生复习时要有的放矢,重视在具体语境中分析标点符号的作用这一类题。标点符号是标号和点号的合称。标号用来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和分隔号10种;点号用来表示语句的停顿和语气,包括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3种,句内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增分技法6 “四明辨”识要点,据语境确定标点作用 1.明辨句子的内在含义。语句因表达不同的语意而有不同的语气、不同的停顿等,因此,分析语意更有助于判断应该使用哪一种标点符号。例如:①他在“铁道游击队”里担任队长职务。②他在《铁道游击队》里扮演队长角色。同一个词“铁道游击队”,例①中用引号,例②中用书名号,主要原因是词语在语境中表意的不同。2.明辨句子的内部层次。文章表情达意都有一定的层次,要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来判断应使用哪一种标点符号。例如:美国的纽约、洛杉矶、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中国的北京、上海,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都有申办奥运会的实力。例句中,各国家之间是并列关系,可是有些城市之间又是并列关系,如“纽约、洛杉矶”“北京、上海”,如果一味用顿号,则层次不明,所以要把中间四个表示国家之间并列关系的顿号全改为逗号。3.明辨句子的语法结构。语法是解决语文问题的基础,分析句子成分在点号的辨析和运用上有重要作用。主语和谓语之间,有时候可以用逗号停顿,如:母亲沉痛的诉说,以及亲眼见到的事实,都启发了我幼年时期追求真理的思想。远离谓语的状语或补语、远离宾语的定语,在其后面或前面,都要用逗号隔开,如:我只是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如,鲁迅说:“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引文不完整,或作为句子的一部分,句末点号(除了问号、感叹号)放在引号的外面,如:他常常引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鼓励我们多读书、多实践。4.明辨句子的语气。一句话说完就要使用句末点号,但到底该用哪个句末点号,这主要取决于句子的语气。一个完整的句子,都有它的语气,无论是陈述、祈使、疑问,还是感叹,不同的语气都应使用不同的句末点号。在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如:对这样的做法,我们是应该支持呢,还是应该指责呢?当只有句子的某一成分或部分表疑问,而整个句子不表疑问时,句末不使用问号。如:我不知道他明天是否会来,但我会在家里等他。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一般用顿号,但当并列词语后有语气词时,为了表示稍长一点的停顿,要用逗号,如:看游记最难弄清位置和方向,前啊,后啊,左啊,右啊,看了半天,还是不明白。例6 (2021年浙江卷)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甲】中国传统工艺设计注重“材美”“工巧”“器雅”,古人对于器物的形状、质地、色彩的追求可谓孜孜不倦。一件器物,可以拙朴到浑然天成、不露斤斧,也可以繁复、精美到无以复加。【乙】“过去的生活,一切都很慢”,因此无论是天潢贵胄,还是黎民百姓,家里或许都会有几件称心如意的工艺品,点缀他们的“慢生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那些与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温度的传统工艺家具与器物,除了留存在一些宫殿、宅第、民居中,还在热衷传统工艺设计的美术家手中不断传承。【丙】家具、器物、雅玩里不仅仅蕴藏着中国传统工艺源远流长且不断革新的丰富技法;更折射出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虔诚态度。A.甲 B.乙 C.丙增分技法7 “三步骤”分析标点运用的表达效果分类 解说效果 除了基本用法,标点符号的妙用和活用还可以有力地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或加重语气,突出语意;或含义丰富,余味无穷;或摹形状物,形象生动;或一字一顿,铿锵有力;或分辨歧义,准确鲜明;或以符代字,引人联想……这些活用、妙用标点符号所获得的表达效果,往往是标点的常规用法所不能达到的。步骤 如何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标点的作用,这需要走好以下三步: 第一步,看标点(标点符号分析)。认定运用了什么标点,标点的基本作用是什么。 第二步,释语义(标点符号语义功用分析)。依据标点符号前后文内容进行语义分析,如强调了什么、表达了什么等。 第三步,析效果(标点符号深层含意分析)。结合语境,分析标点符号所起到的表情达意的效果(如所强调的内容,所描摹的神态,所刻画的心理,所表达的情感)。例7 (2023年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①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②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打出这个嗝,他继续往前奔走,往前冲进,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住这个巨人;他全身的筋肉没有一处松懈,像被蚂蚁围攻的绿虫,全身摇动着抵御。这一身汗!等到放下车,直一直腰,吐出一口长气,抹去嘴角的黄沙,他觉得他是无敌的,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重点突破五 知用法,析效果,解答修辞辨析和运用题 高考常考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九种。修辞手法的主要命题形式为:在准确辨识常见修辞手法的基础上,能够根据语意和语境的要求对修辞手法做出判断,然后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补写、仿写等),或对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含特定“属性”)进行分析和鉴赏。这类题目所给材料、所设情境多来自现实生活,与自然、社会和生活密切相关,与教材深度关联,是对考生长期积累、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增分技法8 明了角度区别,熟练应对修辞辨析与运用题 解答关于修辞手法的题目,既要判断准确,又要回答全面。要想判断准确,必须准确把握九种常用修辞的概念,尤其需要辨识清楚下面几种易混修辞。角度 解释 示例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比喻是打比方,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谓、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上。比喻强调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则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者融为一体。 “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是比喻;“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是比拟。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借喻是只出现喻体,其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本体)。借代是部分代整体,其本质是“代”,没有可比的对象。借喻可以补进“本体”和“比喻词”,而借代则无法补进。 “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是借喻;“操场上有一群红领巾”是借代。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要求平仄对仗,排比只要求结构相似。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各分句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是排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对偶。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反问是从反面提问,只问不答,答案就在问题中。反问句可以集中反问或连续反问,设问则不能这么问。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是设问;“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反问。例8 (2022年全国甲卷)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白色刺槐是我国重要的蜜源、食花和景观植物,原产北美。而我国土生土长的树种,是国槐。国槐在我国不只是一种常见的良木,而且作为一种文化元素融入传统文化之中。比如被奉为“神树”,种植在敬神祭祖的社坛周围;作为吉祥的象征,种植在庭前屋后。古代社会,槐树还是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宰辅之位的象征,并出现了一些由“槐”字构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词,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蝉(高官显贵)、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树因此也受到读书人的喜爱。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B.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C.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辨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需要在了解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展开想象或联想,精准分析。无论是比喻还是比拟,都需要在“比的对象”上进行由此及彼的相关联想;无论是排比还是对偶,都需要在表达内容或形式上进行相同或相似的想象。答题要规范,步骤要明晰。答题时既要运用术语,又要结合文本细致分析。比喻的作用 ①使抽象或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②使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③使说明对象更加清楚明白;④起修饰、渲染、烘托的作用。比拟的作用 ①感彩鲜明;②描绘形象生动;③表意更加丰富。借代的作用 ①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练,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②引人联想,使表达具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夸张的作用 ①鲜明地表达出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②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对偶的作用 ①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音乐美感;②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排比的作用 ①增强语势和语言气氛,使文章富有节奏感;②条理清晰,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反复的作用 ①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②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设问的作用 ①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②使层次分明,结构紧凑;③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反问的作用 ①增强语气,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感情,加深读者的印象;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例9 (2024年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当你觉得劳累而懒得说话,情绪、胃口不佳且脑子不转时,往往是身体在提醒你:“电量已经触底,需要立即充电。”常用的充电方式,包括合理睡眠、适度运动、调整饮食等多种,其中睡眠最为重要。文中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重点突破六 分类型,依步骤,解答句式变换题 近三年,多套高考试题涉及句式变换,考题设计呈现出常考常新的态势,单纯考查变换句式的题型已经很少出现。多个知识点交叉在一起,共存于一个综合性的语境之中,是这类题型的主要特点。变换句式是指根据题目的要求,在不改变句子意思的前提下,改变句子的表达方式。简言之,就是内容不变,形式变化。常见的句式变换类型包括长句与短句的变换、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整句与散句的变换、常式句与变式句的变换、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的变换、句子重组等。常用句式“五类型”及其基本变换方法长句 与短句 长句 改短句 将长单句中的主干(主、谓、宾)及少量不能剥离出来的修饰成分抽出来,作为一个短句,将从原句中剥离出来的修饰或限定成分分别作为短句,并将这些短句进行有序排列。短句 改长句 先了解几个短句表达的意思的共同点,从这些短句中选出一个作为长句的主干,然后把其他短句作为修饰或限定成分分别插入主干的定语、状语或补语位置,组成一个长句。肯定句 与否定句 肯定句 改否定句 先找出谓语的反义词,然后再用否定词否定这个反义词,变成一重否定句;或用两个否定词(反问语气相当于一个否定词),使原句变成双重否定句。否定句 改肯定句 对一重否定句,先找出谓语的反义词,再删除否定词;或删除两个否定词(反问语气相当于一个否定词),使原句变成肯定句。主动句 与被动句 主动句 改被动句 将主动句的宾语变为被动句的主语,主动句原来的主语与“被”字构成介宾短语作被动句的状语。被动句 改主动句 删除介词“被”,将“被”的宾语作主语,将原主语调整为主动句的宾语。整句 与散句 整句改 散句 将整句中重复使用的词语删除,改变原有的整齐形式,使分句或句子变得长短不一。散句改 整句 从多个分句或句子中选择一个作为样句,把其他的分句或句子的句式都调整为与样句一样的形式,使其变成对偶或排比等整齐的句式形式。常式句 与变式句 常式句 改变式句 将单句的某些定语、状语或补语从常规位置提出,放在句子的开头或结尾;或将复句的常规顺序颠倒。变式句 改常式句 将单句的某些已提出的定语、状语或补语还原到常规位置上;或将复句中颠倒了的顺序还原为常规顺序。增分技法9 依据语境,走好“三步骤”,答好句式变换题 1.长句变短句的“三步骤”使用的字数多,附加成分多,结构复杂的句子叫长句,反之,就可称为短句。步骤 解说第一步: 提取主干 长句变短句先要把长句的主干(主、谓、宾)提取出来。如果该主干表意不是很明确,那么可再提取与中心词关系紧密的状语和定语,使其一起构成一个表意明确的短句。第二步: 切分枝叶 将复杂的修饰语——多层定语、状语、同位语等,根据表达的意思转换成几个意义相对独立的动宾或主谓结构的短句。 操作过程:由大到小,首先看一下有几层修饰、限定成分;其次找到每一层的谓语动词和其对应的主语;最后形成独立的单(短)句。第三步: 分层调整 为了表达的需要,在不改变原句意思的情况下,还要添加必要的成分(如主语、判断动词、宾语等)和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词语(如代词“这样”“它”等,关联词“因而”“却”等),删除不必要的虚词及重复的词语,然后按照句子内部的顺序(如时间、空间、事理、逻辑等)调整词序、句序,组合成连贯的句群。例10 (2024年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看云似乎是很多北京人的日常,自到了北京,我也入乡随了俗,经常看起云来。那天是周六,我和几个朋友在一家书店闲聊,因为一直留意着窗外的云,聊天时我有些心不在焉。书店是整幅的玻璃幕墙,大大小小的云在窗框里,如画一般,还带有特别随意任性的毛边儿。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的大块云和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的小块云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哪怕再高妙的丹青手,也画不出来那个劲儿,实在是美翻了文中画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散句变整句的“三步骤”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它主要指排比句和对偶句;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式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整散句的变换多为散句变整句,这种考查方式既是对句式变换的考查,又是对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考查。散句变整句要走好以下三步:步骤 解说第一步:确定参照句 将语段切分成若干句子,找到参照句,然后把其他句子组合成若干与参照句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第二步:依照参照句仿写 仿写的句子要和参照句的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整体要构成排比句或对偶句。第三步:调整并理顺句子 整散句的变换,往往会结合语序调整一起考查。因此,在统一句式之后,考生要再看一下句子是否有语序不当等语病。如果有,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调整,使语意连贯,表达符合逻辑。还要注意语意是否有变化。例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将画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要求:不得改变原意)焦裕禄是闻名全国、感动全国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在兰考县忘我奋斗一年多,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焦裕禄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在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时代里,他是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人民是不会忘记焦裕禄的。难点突破 析语句,扣特点,会比较,解答表达效果比较赏析题 表达效果比较赏析题,一般是把原材料中的一句话改写成语义相近的另一句话,让考生分析“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其实这类题就是要求考生比较分析不同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引导考生从语言环境、修辞运用、语体风格、逻辑重心、句式特点及其作用等方面进行思考。增分技法10 “六角度”对比,赏析语句表达效果角度 效果赏析用 词精妙 动词:使语言生动形象。 形容词:既突出事物的特点,又表情达意。 名词:特定的景象刻画出特定的画面,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拟声词:生动逼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叠词:增强韵律,或起强调作用。 四字短语:工整典雅,富有韵味。赏析句 式特点 长短句:长句语义丰富,短句节奏明快、生动活泼;长短句结合则句式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 整散句:整句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气势;散句句式错落,表达灵活;整散句结合则灵活自然,错落有致,音韵和谐。 倒装句:强调、突出。 设问句:引起注意和思考。 反问句:语气强烈,表意明确。 双重否定句:表意十分明确。赏析修 辞手法 具体赏析不同修辞手法在不同语境中的表达效果。赏析叙 述视角 第一人称:使情境真切,让人信服。 第二人称:拉近距离,增加亲切感。 第三人称:叙述全面客观。续表角度 效果赏析语 言特色 清新明快、生动活泼、幽默风趣、通俗自然、凝练含蓄等。赏析语 体风格 口语亲切自然,生动活泼;书面语庄重严谨。例12 (2023年全国乙卷)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年下办年货、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开会、送人情出份子,都一起去。”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这两个老头,从前面看,像五十岁;从后面看,像三十岁,他们今年都已经做过七十整寿了。身体真好……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生产队有事找他们,队长总是说:“去!找找俩老头!”“俩老头”不是“两个老头”的意思,是说他们特别亲密的关系。类似“哥俩”“姐俩”。按说应该叫他们“老头俩”,不过没有这么说话的,所以人们只能叫他们“俩老头”。参考答案例1示例:A因人而异 B神采奕奕(精神抖擞/精神焕发)解析 A处,此句与后面内容相关,后文“有人不睡够9个小时难以清醒,有人睡上4个小时就能活力满满”,表明每个人所需要的睡眠时长不同,可填“因人而异”(因为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B处与“精神萎靡”意思相反,是说有人只要打个盹儿就能让自己精神饱满,活力充沛,可填“神采奕奕”(形容精神旺盛,容光焕发)、“精神抖擞”(精神十分振作)、“精神焕发”(精神振作,神采奕奕)等类似成语。例2C 解析 C中的“相信”与文中加点的“相信”都表示认为某事是真实的、可信的,表达一种推测和信任。A中的“相信”是有信心的意思。B中的“相信”是认为的意思。D中的“相信”是期望、盼望的意思。例3B 解析 以及:连词,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以及”前面往往是主要的)。乃至:连词,连接并列词语,表示事情所达到的范围,相当于“甚至”。语境强调的是在宁夏发现甲骨文,而宁夏是相对偏远的地方,应选“乃至”。容易:形容词,做起来不费事的;发生某种变化的可能性大。易于:动词,容易(进行某种活动或出现某种情况)。语境是说竹简腐烂的可能性很大,应选“容易”。尚且:连词,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何况”等呼应,表示进一层的意思。仍然:副词,表示情况持续不变或恢复原状。语境是说至今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表示情况持续,应选“仍然”。虽然: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然而:连词,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示转折。语段后面有“但是”,应选“虽然”。例4①句,改为“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都会加重人的疲惫感”。④句,改为“如何通过睡眠快速让自己精力充沛”。解析 ①句,“如果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不合逻辑。“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两种情况不能同时存在,可删去“如果”,改为“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都会加重人的疲惫感”。④句,语序不当,“如何”应放到“通过”前面。例5示例:①只需要戴上耳机 ②要注意怎样的度呢 ③伤害往往不止于此解析 第①处,由前文“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和后文“可是……自从经常戴上耳机听着歌入睡以来”可知,此处是在说明戴上耳机可以安静下来不被打扰,所以可填“只需要戴上耳机”。第②处,由后文“医学研究告诉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量两方面……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胁耳朵的健康”可知,此处是说使用耳机的限度,结合横线后面的问号,可知是关于这个限度的疑问,所以可填“要注意怎样的度呢”。第③处,前文先介绍了过度使用耳机带来的伤害,然后说“有人觉得这都是小事”。结合前文“但事实上”和后文“还可能逐渐升级”,可填“伤害往往不止于此”。例6C 解析 丙句中分号运用错误。“不仅仅……更……”表示递进关系,前后并非两个并列的句子,且在分句内部也没有作为分号基础的逗号,中间的分号应改为逗号。例7第①处:①逗号让画线处成为三个独立语句,对三个动作起到强调作用;②逗号标示的停顿,使三个动作不再具有流畅性,表现了前行的艰难。第②处:①逗号让画线处成为三个独立语句,强调闭住口和打嗝间隔时间长,打嗝不顺畅;②让“透不出气”的感觉更强烈。解析 第①处,“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描述祥子在狂风中拉车的状态,“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是祥子逆着狂风拉车时的动作,叙述时如果中间不停顿或仅用顿号标示停顿便会显得动作连贯,减弱祥子拉车的艰难和吃力感;用两个逗号将三个动作分隔开来标示较长的停顿,则更能够显出祥子拉车的艰难和吃力感。第②处,“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是祥子在狂风中的状态,使用两个逗号将“半天”从句子中独立出来,使这一时间状语更加突出醒目,强调祥子在狂风下“透不出气”“闭住口”的时间之长,而忍了半天才打出一个嗝,也凸显出祥子在狂风中坚持拉车的痛苦与窘态。例8D 解析 文中“槐蝉”是借代,代指高官显贵。A是借代,用“管弦”代指音乐;B是借代,用“桑梓”代指家乡;C是借代,用“娥眉”代指杨贵妃;D是比喻,“心”是本体,“木石”是喻体。例9示例一:那是一个晴朗的夏日,蔚蓝的天空中飘着一朵朵洁白的莲花。示例二:一阵大风吹过,天空中拥挤的羊群被吹得摇摇摆摆,逐渐向远处散去。解析 本题要求仿照文中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的修辞手法,以“云”为本体,运用“借喻”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我们首先要区分明喻、暗喻和借喻。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而喻体在上下文中有所交代,读者或听话人能理解两者的关系。如:“其缺点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然后根据比喻中本体和喻体是“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事物”这一特征,给“云”这个本体找一个合适的喻体。“云”的特点有洁白、柔软、飘逸等,据此可将喻体定为“莲花”“羊群”“棉花”等,然后按照要求写句子。需要注意,本体“云”不能出现,也不能出现比喻词;同时借喻要贴切,语意要完整。例10示例一:①大块云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②小块云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③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示例二:①大块云带着大毛边儿,②流苏一样,③小块云带着小毛边儿,④仿佛细丝,⑤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解析 本题考查长句变短句。长句变短句的一般步骤为:提取主干;切分修饰成分,将其转换成主谓句;根据句子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调整顺序。第一步,提取原句的主谓宾:大块云和小块云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第二步,将定语转换成主谓句:将定语“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的大块云”变成主谓句“大块云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将定语“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的小块云”变成主谓句“小块云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去掉连词“和”。第三步,按照逻辑关系调整顺序:先分别叙述“大块云”“小块云”的特征,然后对它们的共同特征进行总结。综上分析,即可得出答案。例11示例:(焦裕禄)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是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解析 第一步,确定参照句。根据画线句子的结构特点,可以将“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作为参照句,将“是”作为排比句的标志词语。第二步,依照参照句仿写。“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可改为“是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在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时代里,他是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可改为“是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第三步,调整并理顺句子,检查确定句子原意没有被改变。例12①原文以排比形式列举了生活中的四种情形,让人自然想到俩老头做其他事情也都“一起”;②原文中“一起”反复出现,起到强调作用;③原文与上下文多用短句的风格相一致。解析 从修辞角度分析,原句“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一起”反复出现四次,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改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原句运用的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使描写性的语句起到强调的作用,强调了俩老头关系密切,形影不离。从句式和语体色彩分析,结合“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身体真好”“不过没有这么说话的”等语言特点来看,整个文段运用的是口语化的语言。画波浪线的句子为短句,与原文行文风格一致。而改句则是平铺直叙的长句,把原句中列举的四种情形提取出来作为并列项,最后用“都一起去”作结,这样并没有列举未完的效果,在上下文中显得突兀,与原文多用短句的口语化风格也不协调。因此,原句的表达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