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河南)-分类突破之最新模拟(综合语用情境下高频考点的相关题型与解题策略)(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河南)-分类突破之最新模拟(综合语用情境下高频考点的相关题型与解题策略)(含答案)

资源简介

学习任务群一
综合语用情境下高频考点的相关题型与解题策略
分类突破之最新模拟
(共十大题 12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0分)
不知你注意到没有,现在的网络聊天,已经发展出了一套相当精妙的、基于文字和符号的社交礼仪。
比如,发消息时,句子结尾用不用句号大有讲究。别人请你帮个忙,你回一句“好的”或“好的。”,有没有这个句号, A 。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句号表示一句话的结束,另一句话的开始。但消息通常是一句一句发送的,你写完一句话不用句号直接发送了,对方完全能明白。①也就是说,②聊天时已经不需要句号的“分隔开两句话”的这个功能,③“不加句号”这个新习惯也已经让人们适应了。④在这种情况下,⑤你在句末加一个句号,⑥就刻意像是在告诉对方“我说完了”。这个语气是生硬的。如果前面是“好、可以、同意”之类的正面词语,句号立即就能让这句话产生消极抵抗的意味。
还有,现在年轻人一般都不用“微笑”这个表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表情本来表示开心、微笑,但忽然之间,年轻人用它来表示冷笑,含有一种嘲讽的意味。试想,吵架时对方突然发一个微笑表情过来,让人越看越不舒服,觉得这表情简直就是(  )。如今在聊天时你想表达像生活中的那种微笑,要表达出真诚、友好,请使用“龇牙”;如果你真的笑出了声,而现有表情已不足以表达,你最好直接用文字告诉对方“我笑出声了”。
另外,现在 B ,人们总想用更强烈的词表达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叫作“形容词贬值”。大家都用一个词,那这个词就不足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了,必须用一个更夸张的词,这样原来那个词就“贬值”了。比如,看完一场明星演唱会后跟朋友形容现场人很多,你会用什么词呢?“很多”?“特多”?这些都太平淡了,年轻人会用“巨多”“狂多”“暴多”这样的词。
1.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五十步笑百步    B.笑口常开
C.皮笑肉不笑 D.笑里藏刀
2.文中标序号的语句中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4分)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4.请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解释“形容词贬值”的现象,要求表达简洁明了,不超过60个字。(5分)
5.第4段中加点的“我们”和“大家”都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但在文中表意有差别,请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0分)
对于世代生长在川东北村庄的人们来说,要笃定地确认春天的到来,大多有赖于春冰的融化、鸭子嘎嘎跳下水,以及在田埂和山岗游走的当口,突然烧进眼里来的一串如火如霞的植物。这种能佐食入药的植物,我们称之为“折耳根”。
“去撬折耳根了”“大雁坡好多折耳根,快来哦”……这些顺耳的声音在空中一路翻滚,最后撞入我们的耳蜗。山坡啊,田埂啊,像这种植物,到处都是。我们接住大人递过来的器具,呼朋引伴,一窝蜂地挎着篮子、背上背篓出了门。那些赭红的植物就像神秘的引线,一路扯着我们的脚丫。我们一只手捏着它们,抚着它们的茎叶,探寻它们深埋在土里的根,再扶着它们的叶和茎脉,连同呼吸到第一口气的泥土,一并扯出来,撬出来,拱出来。然后,我们的筐里篓里,就不只是赭红了。很快有了白,一掐就破的白;也有了粉,低首含羞的粉;还有了青,天蒙蒙亮时云朵的青。还有些好看的色彩,它们就那么相安无事地共存于那些植物的同一枝叶上、茎上、须上。
折耳根送回家后,择去它们的根须,用清水洗过,而后切成齐整的段,撒上盐,再淋上酱、醋和油辣子,搅拌匀净,一道可口的下饭菜便成了。有时贪玩回去晚了,外婆担心我们的安危,免不了要沉下脸斥责一番。外公那时身体尚无大碍,只是他的喉咙里像常年烧着一锅沸水。外婆斥责我们的时候,外公总乐呵呵地替我们解围。外公探出双手,嘴里啧啧有声,把我一下午的成果从背上或臂弯里利索地取下来,笑呵呵地揽在怀里,仿佛揽着一个娇嫩的孩子。外公精瘦的身体开始围着那些植物转,腾挪移转间,那些植物经过油盐酱醋和葱蒜的加持和浸润,鲜亮起来,被大大方方摆在了灶沿上。外公最偏爱这种简易的吃法。那些植物在外公嘴里,发出清脆的声响。随着嘴角的翕动,我看见外公的脸庞在黑暗中发出晶莹的光来。
我坐在外公的身旁,也学着他,翕动嘴角,细细咀嚼,把自己笼罩在折耳根的芳香里。村庄的夜幕正在降临,外婆埋下身子,在灶后拾起一把又一把干爽的柴火。我默默地等待着外婆抬起头,等待着灶火照亮她脸庞的那一个温馨的瞬间。而那时,那些春天的植物香,还弥漫在我们周围,久久不肯消散。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折耳根”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
B.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C.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之间的“厚障壁”实在是太难了。
D.梁头做成“桃尖梁头”或“蚂蚱头”。
2.下列选项中,与文中“这些顺耳的声音在空中一路翻滚”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C.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D.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3.下列两句中都有“像”字,请简要分析两句中“像”的作用。(6分)
①山坡啊,田埂啊,像这种植物,到处都是。
②那些赭红的植物就像神秘的引线,一路扯着我们的脚丫。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很快就有了一掐就破的白,低首含羞的粉,以及天亮的时候云朵的青”,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作者对外公的回忆,没有一处使用第三人称“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宋代花事是由大背景推送出来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它的一大特点便是日常化和大众化。宋人对花的赏爱,很少再有狂欢式的热烈,也并非 A ,佯装高雅之态,而是把花作为生活中每一天里的一点温暖,一份美丽的点缀。①从宫廷贵胄到平常人家,买花卖花、种花赏花、咏花送花,故而寄托心志、传递友情、吟咏花事之作 B 。宋人花事是很商业化的,但不妨碍它浸润诗意。②市声是人间烟火里也会捕捉的风雅,就连宋徽宗的《宣和御制宫词》中也曾提及此事。③旅店用日送鲜花的方式慰藉客中情怀,也成了当时一种日常化的服务。
④宋人爱花,远不止于此。无论是杨万里言及的“胆样银瓶玉样梅”,李弥逊笔下的“睡梦里,胆瓶儿,枕畔数枝”,林希逸眼中的“胆瓶花在读书床”,还是赵孟坚描绘的“便须著个胆瓶儿,夜深在、枕屏根畔”,这些诗词都是讲人们睡觉时枕旁要放个胆瓶,而胆瓶里自然要插花。就算是如此日常的事也要有花相伴,花事对宋人生活的影响之大 C 。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下列句子中的“连”,与文中加点的“连”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你还是再斟酌一下吧,这两句话连不起来。
B.这出话剧颇受观众喜爱,我们连演了一个多月。
C.这果子连皮一共三十斤,已经装好了。
D.你怎么连他也不告诉一声,你应该跟他提前说说的。
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红楼梦》是一个空前绝后的艺术高峰,依托这一文本,在不同时代创作出的戏剧、电影等不同形式的作品不胜枚举。近日,江苏大剧院出品的舞剧《红楼梦》又应邀复演。该剧自2021年9月首演以来,凭借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出色的艺术创造力得到了如潮好评。
①编剧以独具匠心的结构设计,②将120回的小说文本改造成2小时左右的舞剧。③全剧保留小说文本章回体的形式,④分为《入府》《幻境》《含酸》《省亲》《游园》《葬花》等12个章节,⑤并以宝、黛爱情为主线串联起各个彼此相互独立的章节,⑥组成完整的“红楼一梦”。
全剧没有华丽的制景,而是通过精湛的舞蹈动作语言和富有设计感的舞台空间,把观众 A 。如十二钗站在十二张椅子上的一段群舞,配合幽暗的冷色调灯光,曲终时凝滞不动的十二钗如同冷峻的雕塑群像,瞬间将悲凉的情感世界呈现在观众面前。
 B ,那么剧本就是箭杆,是根本;创新就是箭头,是动力。舞剧《红楼梦》根植于中国经典文学的土壤,构建中华美学的意境和气韵,创新内容架构、舞台空间和表演程式,最终成就了一个融艺术性、思想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爆款产品。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此处“在”是介词,可以省略,省略后不影响语意的表达。
B.“空前绝后的艺术高峰”,此处“空前绝后”表示赞叹,可替换为“叹为观止”。
C.“戏剧、电影等”,此处“等”表示列举未尽,与“一干人等”中的“等”意义不同。
D.“近日,江苏大剧院出品的舞剧……”,此处“近日”表示“几天前”,与“新书近日将发售”中的“近日”意义不同。
2.文中第2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不得改变原意。(4分)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时代侵蚀的遗痕。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迹。这些也许只是老调子,不过经过自家一番体贴,便不同了。所以我劝你上鸡鸣寺去,最好选一个微雨天或月夜。在朦胧里,你坐在一排明窗的豁蒙楼上,吃一碗茶,看面前苍然蜿蜒着的台城。豁蒙楼的一排窗子安排得最有心思,让你看的一点不多,一点不少。台城外明净荒寒的玄武湖就像大涤子(石涛)的画。
从寺后的园地,拣着路上台城;没有垛子,真像平台一样。城上可以望见南京的每一角。这时候若有个熟悉历代形势的人,给你指点,隋兵是从这角进来的,湘军是从那角进来的,你可以想象异样装束的队伍,打着异样的旗帜,拿着异样的武器,汹汹涌涌地进来,远处仿佛还有哭喊之声。假如你记得一些金陵怀古的诗词,趁这时候暗诵几回,也可印证印证,或许更能领略诗人当日的情思。
一出城,看见湖,就有烟水苍茫之意。这里的水是白的,又有波澜,俨然长江大河的气势,与西湖的静绿不同。若在微醺之后,迎着小风,似睡非睡地躺在藤椅上,听着船底汩汩的波响与不知何方来的箫声,真会教你忘却身在哪里。湖上的樱桃最出名。据说樱桃熟时,游人在树下现买,现摘,现吃,谈着笑着,多热闹的。
1.下列句子中的“心思”和文中加点处的“心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一家人都欢天喜地,可是奇怪,赵二妈却满脸愁容,一肚子的心思。
B.客人们故意和我说东说西,招我笑,我却没心思说笑。
C.怎样绣?那姑娘的心思十分精巧,她的刺绣最栩栩如生。
D.你不要白费心思了,我是一个讲原则的人,不能答应你。
2.假如文中画横线部分中的“你”就是你自己,你最想暗诵哪两句诗?请写出诗句并说明理由。(4分)
3.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年关将至,《中国奇谭》悄然点起了一把火。人们不断表达喜爱之情,各类解读①(纷至沓来)。有人认为“中式故事与中式美学”正在归来,媒体赞美该片是“进化的国漫,不变的中国浪漫”。虽然《中国奇谭》的主角们是远离人间世态的“小妖怪们”,但片中现实寓言般的情节塑造与代入感较强的情感表达,让不少观众“狠狠”共情。“小妖怪们”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爆火,为一颗颗②(饱经风霜)的心燃起了一盏盏温暖的灯。
《中国奇谭》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简称“上美影”)和某网站联合出品的动画短片集。作为国产动画“领头羊”的上美影用以“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的精神创作的作品向世界展示了高水平的“民族的、艺术的”中国动画,世界著名动画导演宫崎骏多次提到对上美影的喜爱与崇拜。这次上美影与某网站的③(    ),让《中国奇谭》实打实火出圈。
《中国奇谭》饱含着④(浓郁)的中国味,不时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比如,《小妖怪的夏天》巧妙地将中国经典IP(知识产权)《西游记》里的情节作为故事背景。
1.下列关于文中四个画横线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处“纷至沓来”,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此处指对《中国奇谭》的解读不断涌现,将其替换为“熙来攘往”也可以。
B.②处“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此处用来形容人们的现实生活感受,若替换为“饱经忧患”,则语意过重。
C.③处根据下文“火出圈”的结果,可推知,此处是形容上美影和某网站的合作关系,填入“珠联璧合”,符合上下文的语意。
D.④处“浓郁”,指色彩、情感、氛围等浓重。此处是指《中国奇谭》的中国特色十分明显,若替换为“淳厚”,则与语境不符。
2.请以“作为国产动画‘领头羊’的上美影”为开头,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整句。可以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作为国产动画“领头羊”的上美影,
 。
3.关键词搜索,指用户在使用搜索引擎时,输入能够最大程度概括所要查找内容的几个词语的一种方法。关键词是用户获取信息的简化词语。如何使用“关键词搜索”方法在搜索引擎中查找本语段?请根据材料内容列出四个关键词。(4分)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马合沙提说,走夜路要大声地歌唱。在森林深处,在前面悬崖边的大石头下——你看!那团黑乎乎的大东西说不定就是大棕熊呢!大棕熊在睡觉,在马蹄声惊扰到它之前,请大声歌唱吧!远远地,大棕熊就会从睡梦中醒来,它侧耳倾听一会儿,沉重地起身,一摇一晃地走了。一起唱歌吧!大声地唱,用力地唱,“啊啊”地唱,闭着眼睛,捂着耳朵,胸腔里刮最大的风,嗓子眼开最美的花。唱歌吧!
在黑夜里,你躺在那里唱着,连紧塞在木屋屋檐缝隙里的干苔藓都复活了,湿润了,膨胀了,迅速分裂、生长,散落肉眼看不到的轻盈细腻的孢子雨。但在这样的夜里,哪怕睡着了仍然还在唱啊,唱啊!大棕熊你惊讶吧,你把歌的消息四处散布吧!大棕熊,以歌为分界线,让我们生活得更平静一些吧,更安稳一些吧……
要是不唱歌的话,黑暗中教我到哪里去找你?教我如何回到呼蓝别斯?那么多的路,连绵的森林,起伏的大地。要是不唱歌的话,有再多的木薪也找不到一粒火种,有再长的寿命也得不到片刻的自如。要是不唱歌的话,说不出的话永远只能哽咽在嗓子眼里,流不出的泪只能在心中滴滴悬结成坚硬的钟乳石。
1.下列各项中,与文中“胸腔里刮最大的风,嗓子眼开最美的花”这个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散落肉眼看不到的轻盈细腻的孢子雨。
B.流不出的泪只能在心中滴滴悬结成坚硬的钟乳石。
C.亲情这和煦的风吹走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D.秋风一起,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一起唱歌啊!闭着眼睛,捂着耳朵,大声地、用力地、‘啊啊’地唱”,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句表达效果更好?(6分)
3.请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及意义。(3分)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的一幅杰作。整幅画气魄宏大,构图景色连绵不断,画面之间衔接巧妙,过渡自然。
王希孟不但有驾驭整个画面的能力,而且在局部又有 ① 的本事。架设在两岸之间有一座木结构桥梁,插入水中的木桩,两头低矮,渐向中间高起,变成一条优美的曲线。在桥的中间有一座十字形的亭子,亭为双层,亭子除去用作桥的通道的部分,其余的地方辟为茶肆,摆有桌椅,供游客、旅者小坐品茗,观赏水天一色的风光。桥和亭子以极其精细的线条刻画, ② ,完全符合工程的营造结构。人物在其中更是细小,但观者仍能看出他们或行或坐的动态,这增强了画面生动活泼的气氛。画家画了大片的山脉、湖泊,又很巧妙地在其中一段空白处,画了数十只在天空翱翔的飞鸟,它们虽然在画面中近乎一个个小黑点,但衬在空无一物的背景上,显得十分醒目。这些鸟只的出现,不但使幽静的画面陡增动感,而且使画中的山水拉开了纵深的距离,观者起初把目光停留在青山绿水间,然后通过这群飞鸟,又将视线投向广阔无垠的天边,令人不禁产生遐想。画中数十只小鸟看似 ③ ,实为画家精心构思的结果,可谓神来之笔。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文中加点的词“鸟只”在构词上有“名词+量词”的特点,表示鸟的集合体,代表的是总称。请再举出类似的两例并简要说明。(4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果糖是日常“甜度”的主要来源之一,很多人在不开心的时候喜欢吃点甜点,希望能用果糖带来的甜味驱散心中的阴霾。然而,关于果糖的争议却一直存在。
 ① 。天然果糖存在于水果、玉米、蜂蜜等食物中;人工果糖常与葡萄糖混合,制作为果葡糖浆,存在于“加工食物”当中,如饼干、碳酸饮料、雪糕、奶茶等。在人体对照实验中发现,过量摄入果葡糖浆会增加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伤害肝脏,还会诱发免疫系统炎症,引起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因此, ② ,哪怕是相对健康的天然果糖,也一样要控制摄入。
综上,果糖既可以是人们生活中的“朋友”, ③ 。虽然它能够带来短暂的快乐,但过量、长期摄入会带来健康隐患。在享受果糖带来快乐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自己的饮食平衡和健康,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下列句子中的“我们”与文中加点的“我们”,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在1971年10月4日,我们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
B.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C.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D.“你是什么意思?亏你还会再来见我们。”四婶洗着碗,一见面就愤愤的说。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高考结束后,如何填报志愿成为考生和家长最为关切的话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对3 000多所学校、800多种专业的繁杂排列组合,很多家长和考生难以做出科学又准确的决策。因此,在志愿填报过程中,科学专业的指导非常必要,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家长求助于志愿填报服务机构的原因。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一些机构利用考生和家长的信息差与焦虑心理,收取高昂的服务费用,且定价不透明,服务内容“看人下菜”,存在价格欺诈的嫌疑。在某电商平台搜索“高考志愿填报”发现,不少机构打出“一对一辅导”“不录取全额退款”等标语,声称可为考生提供专业的志愿填报咨询服务,要价数千元。针对近年来一些社会上出现的高价志愿填报指导服务,教育部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谨慎对待,切勿轻信,以致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滑档风险。
1.下列句子中的“背景”与文中加点的“背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图片以湛蓝的天空为背景,将五星红旗映衬得耀眼夺目。
B.举办六一儿童节的文艺演出,要有合适的舞台背景。
C.在“互联网+”背景下,文艺生态发生了明显变化。
D.李小曼说话的口气很硬,恐怕是有背景的。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参考答案
一、
1.C 解析 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讥笑别人。笑口常开:笑容经常出现,形容人十分乐观、快乐,无忧无虑。皮笑肉不笑:形容虚伪地笑、阴险地笑或不自然地笑。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心里阴险狠毒。“皮笑肉不笑”用在此处合乎“含有一种嘲讽的意味”“让人越看越不舒服”这一语境。
2.语句③,改为:人们也已经适应了“不加句号”这个新习惯(或“不加句号”这个新习惯,人们也已经适应了或“不加句号”这个新习惯也已经被人们适应了)。语句⑥,改为:就像是在刻意告诉对方“我说完了”。
解析 语句③不合逻辑。“‘不加句号’这个新习惯”是不具备主观意志的,不可能有能力主动去“让人们适应”,故应将“人们”作为主语,或改成被动句。语句⑥语序不当,“刻意”修饰“告诉”,“刻意告诉对方……”是作者猜想的内容,应放在“像是在”后面,故句子应改为“就像是在刻意告诉对方‘我说完了’”。
3.示例:A意思完全不一样 B还有一种现象
解析 A处,下文是分析加句号和不加句号时意思和语气的巨大差别,由此可得出答案。B处,由下文“这种现象”中的指示代词可知,此处应填“还有一种现象”。
4.因为人们总想用更强烈的词表达同样的意思,所以喜欢使用更夸张的词,这导致大家常用的词表达效果下降。
解析 首先找出材料中阐释“形容词贬值”现象的相关信息,然后用因果关系关联词串联句子,最后注意用“表达效果下降”这一同义表达替换原文中的“贬值”。
5.语段中的“我们”带有作者和读者交流的意味,营造了一种对话的氛围,“大家”则表示一种普遍现象。
解析 语段中“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叫作‘形容词贬值’”是对前文“人们总想用更强烈的词表达同样的意思”的进一步解读,这里删去“我们”,只说“可以把这种现象叫作‘形容词贬值’”也能表达同样的意思。作者在这里用“我们”,其实是包括了自己与读者。作者这样做是想通过对话的形式,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让概念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大家都用一个词,那这个词就不足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所有人都用一个词语的时候,这个词就不能够表达出与原先一样强烈的情感了,可见这里的“大家”是“所有人”的意思。
二、
1.D 解析 D“桃尖梁头”“蚂蚱头”与文中“折耳根”的引号都表示特定称谓。A“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引号表示引用;B“慈祥”的引号表示反讽;C“厚障壁”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2.C 解析 “这些顺耳的声音在空中一路翻滚”赋予声音人的特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A运用了借代手法,“落红”指代落花。B运用了借代,“纨袴”“膏粱”代指富贵子弟。C“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赋予植物人的特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运用了比喻、夸张,以“霜雪”比喻怒涛形成的水雾,“绕”和“卷”极尽夸张之能,写出了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
3.①句中的“像”,表示举例,说明山坡、田埂上这种植物很多;②句中的“像”表示比喻,把“赭红的植物”比作“神秘的引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些植物对“我们”的吸引力。
解析 ①句中的“像”意为“比如”,说明山坡、田埂上与“折耳根”类似的植物很多;②句中的“像”表示比喻,本体为“赭红的植物”,喻体为“神秘的引线”,比喻词为“像”。把“赭红的植物”比作“神秘的引线”,表明这些植物强烈地吸引了“我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些植物对“我们”的吸引力。
4.原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分别强调了白、粉、青的特点,使表达更有节奏感和画面感,也更能突出这些色彩的丰富多样;而改句则比较平淡。
解析 原句三个句子都为“有了……”的句式,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相同,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内容上,原句分别列举颜色,强调了白、粉、青的特点,将不同画面一一呈现,使表达更有节奏感,也更能突出这些色彩的丰富多样。改句则比较平淡,没有特殊的效果。
5.这样写更能体现亲近感和熟悉感,仿佛外公就在眼前,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和感染力,使读者更能感受到作者对外公的深厚情感。
解析 使用第三人称“他”叙述是对事实的客观描述,显得直白,真实。文中回忆外公,表达的是“我”对外公的思念、亲近之感。所以,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直接使用饱含感情的称谓“外公”,而没有一处使用“他”,这样写能增强人物的形象性,仿佛外公就在眼前,更能体现亲近感和熟悉感,使读者更能感受到作者对外公的深厚情感,从而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和感染力。
三、
1.示例:A附庸风雅 B不胜枚举 C可见一斑
解析 A前有“狂欢式的热烈”,可知此处应当也是表明一种现象;“并非”一词是否定,可知此处填的应是一种反面现象;后文又补充了“佯装高雅之态”一句,故可填“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B文中强调从宫廷贵胄到平常人家,各种花事都备受人们喜爱,由此也就有了很多的吟咏之作。前面提及的花事极多,由“故而”一词可知,前后是因果关系,后文又指向由花事衍生出的吟咏作品,便知此处强调吟咏作品的数量众多,可填“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C这一段是承接上一段进一步讲宋人爱花,但所举的例子是日常小事。最后一句总结“就算是如此日常的事也要有花相伴”,然后落脚点是花事对宋人的影响之大,这里由生活中极其日常的小事切入,反映的是花事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故用“可见一斑”(比喻从观察到的事物的一部分可以推知其全貌)。
2.D 解析 A动词,连接。B副词,连续,接续。C介词,表示包括在内。D介词,表示强调,下文多有“也、都”等词跟它呼应,含有“甚而至于”的意思。这与文中加点的“连”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3.B 解析 从前文中的“但不妨碍它浸润诗意”及后文中“市声是人间烟火里也会捕捉的风雅”可知,此处应有诗句并体现叫卖的市声。诗句放在②处,内容衔接上最协调。
四、
1.B 解析 A正确。B不能替换。“叹为观止”应以人作主语;若要用“叹为观止”,需将此句改为“《红楼梦》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高峰”。C正确。“一干人等”就是一群人,如“宋江一干人等离开了梁山”。D“近日,江苏大剧院出品的舞剧……”中的“近日”表示过去时,“新书近日将发售”中的“近日”表示将来时。
2.序号②,修改:将“改造”换为“改编”。序号⑤,修改:删去“彼此”,或删去“相互”。
解析 ②搭配不当。“改造”指就原有的事物加以修改或变更,使适合需要;也指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建立新的,使适应新的形势和需要。此处形容舞剧等文化艺术作品,更适合用“改编”。⑤成分赘余。“彼此”指那个和这个,双方;而“相互”也有双方之间的意思,故二者应删去其一。
3.示例:A带进人物的情感世界(带进剧本的情境之中) B如果戏剧创作是一支箭(如果舞剧是一支箭)
解析 A处,该段最后指出十二钗群舞“瞬间将悲凉的情感世界呈现在观众面前”,意在强调这部舞剧能够通过精湛的舞蹈动作语言和富有设计感的舞台空间,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达或变化,故可填“带进人物的情感世界(带进剧本的情境之中)”。B处,后文说“那么剧本就是箭杆,是根本;创新就是箭头,是动力”,可见前文应是“如果……是……”的结构;而“箭杆”“箭头”是一支箭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本文的主要介绍对象是戏剧创作,故此处可填“如果戏剧创作是一支箭(如果舞剧是一支箭)”。
五、
1.C 解析 文中的“心思”指智慧、才思。A指心事。B指心情。C指智慧、才思。D指心神、精力。
2.“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这两句诗印证了六朝兴亡交替的历史,表现了诗人吊古伤今、感慨世事变化的情思。
解析 由“假如你记得一些金陵怀古的诗词”可知,诗句必须与“金陵怀古”相关,且能体现诗人对朝代更替的感受,然后要结合诗句说明理由。如“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这两句诗印证了六朝兴亡交替的历史,表现了诗人吊古伤今、感慨世事变化的情思。关于“金陵怀古”的诗句还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3.连续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渲染了热闹的场景,形象地表现了游人欢快的心情。
解析 画波浪线句子所表现的重点在于“热闹”,逗号的基本作用是表示语气的停顿,“现买,现摘,现吃,谈着笑着”连续使用了逗号,将几个短语分隔开,形成短句,短句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渲染了热闹的场景,形象地表现了游人欢快的心情。
六、
1.A 解析 A熙来攘往: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使用对象是人。此处指对《中国奇谭》的解读不断涌现,对象是“对《中国奇谭》的解读”,因此不能替换。B正确。饱经忧患:经历过很多苦难与灾祸。C正确。珠联璧合: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凑在一起。D正确。淳厚:淳朴。用在这里,不能与“中国味”相搭配。
2.坚持了“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的创作精神,展示了高水平的“民族的、艺术的”中国动画,受到了世界著名动画导演宫崎骏的喜爱与崇拜
解析 散句变为整句,第一步:定基准句,分析语句特点,确定某一句为基准句。第二步:仿基准句,把其他句子调整成与基准句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整体形成对偶或排比。第三步:顺调后句,调整理顺句子,检查有无语意变化。句子的主语是“上美影”,因此需要将后面的句子改为动宾结构,首先将“以‘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的精神创作”变为动宾结构的句子——坚持了“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的创作精神。然后以其为基准句,将“向世界展示了高水平的‘民族的、艺术的’中国动画”改为“展示了高水平的‘民族的、艺术的’中国动画”。再以“上美影”为主语,将“世界著名动画导演宫崎骏多次提到对上美影的喜爱与崇拜”变为“受到了世界著名动画导演宫崎骏的喜爱与崇拜”,防止句子主客颠倒。最后调整语序即可。
3.《中国奇谭》、爆火(出圈)、上美影、国产动画(中国动画、中国味)
解析 首先概括第1段内容:《中国奇谭》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爆火。对象是《中国奇谭》,主要内容是《中国奇谭》爆火。由此提炼出“《中国奇谭》”“爆火”。第2段是对《中国奇谭》的具体介绍,指出《中国奇谭》是由上美影制作的,点明制作主体,由此提炼出“上美影”。当然,该段还强调了中国动画的成就,因此提炼出“国产动画”或“中国动画”也可以。此外,由“让《中国奇谭》实打实火出圈”概括出“出圈”也可以,不过该词与上段的“爆火”意思一致,二者选一即可。第3段侧重介绍《中国奇谭》的特点——饱含着浓郁的中国味,由此提炼出“中国味”。
七、
1.D 解析 例句“胸腔里刮最大的风,嗓子眼开最美的花”将歌比喻成“花”。A比喻,将复活的“干苔藓”比喻成“孢子雨”。B比喻,将“流不出的泪”比喻成“钟乳石”。C比喻,将“亲情”比喻成“风”。D拟人,将“秋风”人格化。
2.①原句用“吧”,表示祈使语气,有鼓动大家唱歌的意味;②原句把“闭着眼睛,捂着耳朵”这些表示唱歌情态的状语放在后面单独成句,起强调作用,突出了唱歌时投入、沉醉的状态;③原句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气势,突出了歌唱得用力,尽情;④原句都为短句,简洁明快,节奏感强。
解析 分析原句与改句的表达效果需要寻找原句与改句的不同。①原句“一起唱歌吧!”中的“吧”表示祈使语气,有鼓动大家唱歌的意味,与前文的语意更贴合。②在位置上,改句“闭着眼睛,捂着耳朵”放在了前面作状语,原句把“闭着眼睛,捂着耳朵”放在后面单独成句,有强调的作用,能突出唱歌时投入、沉醉的状态。③原句“大声地唱,用力地唱,‘啊啊’地唱”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在句式上增强了表达气势,在内容上突出了歌唱得用力,尽情。④在句式的选择上,改句采用了长短句相结合的句式,而原句都为短句,简洁明快,节奏感更强。
3.表示语意未尽,用以引发思考。引发人们对美好生活内涵的进一步思考,表达作者对平静、安稳的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
解析 “让我们生活得更平静一些吧,更安稳一些吧……”中的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用以引发人们对于歌声的作用的思考。歌声可以给人带来平静、安定,也能引发人们对美好生活内涵的进一步思考,同时未尽的美好歌声表达了作者对平静、安稳的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
八、
1.示例:①精雕细刻 ②一丝不苟 ③漫不经心
解析 第①处,后文具体描述了画中的木结构桥梁、十字形亭子、亭中茶肆等细节,可见语境说的是王希孟在画的局部也苦心刻画细节,故选用“精雕细刻”(精心细致地雕刻,形容做事认真细致)。第②处,语境说的是刻画桥和亭子中的精细线条时非常认真,一点儿也不马虎,故选用“一丝不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第③处,语境说数十只小鸟表面看好像是随便画上的,故选用“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2.示例:船只,由名词“船”与量词“只”构成,是船的总称。枪支,由名词“枪”与量词“支”构成,是枪的总称。
解析 要抓住题干中“‘鸟只’在构词上有‘名词+量词’的特点,表示鸟的集合体,代表的是总称”这一示例,举出两例进行说明。如列举“花朵”“布匹”“纸张”“人口”等词加以正确解说也可。
3.在两岸之间有一座木结构桥梁,插入水中的木桩,两头低矮,渐向中间高起,形成一条优美的曲线。
解析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架设在两岸之间有一座木结构桥梁”成分赘余,应删除“架设”;二是“变成一条优美的曲线”搭配不当,应把“变成”改为“形成”。
九、
1.示例:①果糖有天然和人工之分 ②我们要控制果葡糖浆的摄入 ③也可以是潜藏的“敌人”
解析 ①由“天然果糖存在于水果、玉米、蜂蜜等食物中;人工果糖常与葡萄糖混合”可知,此处是放在段落开头的一个总括句,表示果糖有天然与人工的区别,此处可填“果糖有天然和人工之分”。②“因此”表示此处是根据上文得出的结论;由“过量摄入果葡糖浆会增加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伤害肝脏,还会诱发免疫系统炎症,引起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可知,此处表达的是过量摄入果葡糖浆会给人体带来许多危害,应控制其摄入量,此处可填“我们要控制果葡糖浆的摄入”。③由“果糖既可以是人们生活中的‘朋友’”可知,此处是表达果糖在暗处对人们有危害,是人们的“敌人”,此处可填“也可以是潜藏的‘敌人’”。
2.C 解析 文中加点的“我们”是泛指。A是特指屠呦呦团队。B是特指给别里科夫送葬的人。C是泛指。D是特指四婶四叔。
十、
1.C 解析 C与原文中的“背景”指的都是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A“背景”指的是图画、摄影里衬托主体事物的景物。B“背景”指的是舞台上的布景,放在后面,衬托前景。D“背景”指的是背后倚仗的力量。
2.针对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高价志愿填报指导服务,教育部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谨慎对待,切勿轻信,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滑档风险。
解析 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一些社会上出现的高价志愿填报指导服务”语序不当,应改为“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高价志愿填报指导服务”;二是“谨慎对待,切勿轻信,以致造成……”不合逻辑,应把“以致”改为“避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