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 第03、04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学案 2025年中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考点精讲(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世界古代史 第03、04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学案 2025年中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考点精讲(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三、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核心素养要求
封建时代的欧洲,跨度漫长,各国林立。亚洲国家,地域分布广泛。
欧洲封建制度以庄园经济、封君封臣制为特色;亚洲国家则有不同的政治经济模式,反映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欧洲封建割据与亚洲中央集权等不同形式,源于历史传统、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
通过文献、遗迹等史料,可考证封建时代欧洲和亚洲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为我们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明的发展轨迹和特点,促进文化交流与借鉴。
无论是欧洲还是亚洲的封建国家,都有各自的辉煌成就,激发我们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与自豪。
考点一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基督教的兴起
背景 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
教义 耶稣是“救世主”,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由来 “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作“基督”,这种信仰耶稣基督的宗教后来被称为“基督教”
发展 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法兰克王国
建立 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被称为“蛮族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481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其建立者是克洛维
克洛维 的统治 (1)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在他的推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 (2)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从而取得了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
续表
扩张 克洛维去世时,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已经延伸至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实力强大
封君与封臣
时间 8世纪前期出现,11世纪时在西欧普遍存在
关系 封君 赐地的人。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缔结封君封臣 关系的仪式
封臣 接受封地的人。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
特点 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核心 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
查理曼帝国
背景 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国王 查理大帝 (742—814)
版图 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的版图扩展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国西部的广大地区,与原来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
政策 (1)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 (2)查理把法兰克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
建立 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因此,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分裂 843年,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考点二 西欧庄园
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庄园 发展 从9世纪开始,逐渐流行开来;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特点(性质) 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居民 (1)构成: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均为领主的佃户 (2)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 劳动中的农奴
耕地 自营地 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
份地 是佃户的生活来源,取得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共用地 是庄园周围的林地、荒地等,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共同使用
庄园法庭
主持 领主或他的管家
特点 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一般是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地点也不固定
审理 内容 审理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审理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审理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
依据 习惯法或村法
惩罚手段 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无故缺席的佃户,会被罚款
作用 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维护了领主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考点三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背景 (1)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的农业、工商业普遍衰落,罗马时代的很多城市变成了废墟 (2)从10世纪起,西欧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自治 斗争 原因 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城市居民受到领主的剥削和压迫
方式 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结果 到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
影响 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城市的拥护
城市居民的身份
居民 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
生产 生活 (1)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 (2)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
发展 (1)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2)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大学的兴起
背景 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 中世纪大学课堂
兴起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发展 (1)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教师私人办校必须从教会取得授课许可证。巴黎的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 (2)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
续表
相对自治 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教育自主权、司法特权
课程设置 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和神学。学完基础课程之后,学习专业课程
设置的理由 课程设置一方面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考点四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罗马民法大全》
背景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进入一个“黄金时代”,其版图涵盖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查士丁尼一世 (483—565)
目的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法典 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以上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影响 (1)消极:仍然承认奴隶制 (2)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知识点小结:
  《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罗马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形成。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背景 (1)从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进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帝国的部分地区 (2)9世纪以后,拜占庭帝国又面临外部多个军事势力的进攻,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 (3)西欧封建主在罗马教皇的号召下组建了十字军进行东征,十字军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4)从14世纪初开始,拜占庭帝国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人的不断进攻
灭亡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评价 (1)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2)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3)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考点五 古代日本
6世纪前的日本
统一 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倭王印
统治 (1)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2)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有“田部”“海部”“锦织部”“锻冶部”等 (3)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大化改新
背景 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日本进行改革。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特点 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
内容 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 (1)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2)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3)统一赋税
影响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幕府统治
背景 (1)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大庄园还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 (2)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3)武士集团形成: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开始 (1)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其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2)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特点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
影响 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考点六 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
背景 阿拉伯半岛各部落之间相互仇杀,盛行多神崇拜
创立 宗教 时间 人物 宗教思想 经典
伊斯兰教 7世纪 穆罕默德 独尊安拉 《古兰经》
传播 (1)麦加传教:最初在麦加城传教,但是遭到当地传统势力的反对 (2)穆斯林公社: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 (3)穆斯林公社制度:公社成员都以兄弟姐妹相待,禁止相互仇杀,公社内外事务都要听从穆罕默德的决定 (4)占领麦加: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
统一 占领麦加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阿拉伯帝国
扩张 (1)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直抵中国唐朝边境;751年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 (2)西线攻克埃及,横扫北非,西南占领西班牙,越过比利牛斯山,为法兰克王国军队所阻 阿拉伯帝国示意图
版图 至8世纪中期,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宗教传播 伴随着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
阿拉伯文化
原因 (1)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2)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馆、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 (3)支付翻译人才与译著同重量的黄金稿酬
成就 (1)数学: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2)医学:《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3)文学:《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特点 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影响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正确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1)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2)其主要作用是协调和维护封建主内部的利益,更有效地统治下层人民。(3)其基本特征是封君与封臣的臣属关系的建立。(4)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封臣只承认授封自己的封君,即只效忠于自己的直接领主。
为什么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1)从政治角度来说,乡村农奴缺乏人身自由,基本上被束缚在土地上,与庄园主人有依附关系,而城市市民有较大自由。(2)从经济角度来说,乡村的庄园生活是自给自足的封闭生活,而城市工商业发达,贸易繁荣,十分开放。
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和给我们的启示。
(1)原因:长期的军事扩张,导致国库空虚,财尽民穷;常年战争对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因赋役沉重而痛苦不堪,甚至发动大规模的起义;帝国统治者心态保守,故步自封,力图恢复已经灭亡的奴隶制,违背时代潮流;13世纪西方军队的东征和15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加速了拜占庭帝国的灭亡。(2)启示:不能只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夜郎自大的后果是落伍;要在现有成就的基础上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居安思危,不断创新,才能有生机和活力,跟上时代发展潮流。
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之间的关系。
(1)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是相互促进的。(2)一方面,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帝国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伊斯兰教反映了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它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3)另一方面,阿拉伯人的对外扩张又为伊斯兰教的传播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唐朝和阿拉伯帝国的繁荣强盛。
地理位置重要 两国分别处于亚洲大陆的东西两端,都是幅员辽阔的大国
国际性都市 两国的都城都曾是盛极一时的国际性都市
影响深远 两国在当时都对外开放、兼收并蓄,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阿拉伯人直接接受了拜占庭的土地制度,借用了拜占庭的部分官制和管理模式,吸收了拜占庭的生产方式和城市生活方式,接收和保护了拜占庭的城市建筑,保存了拜占庭大批的图书资料和艺术珍品等。阿拉伯人自己在许多方面加以改造,变成阿拉伯(伊斯兰化)的东西。
——王三义《阿拉伯文明与
拜占庭文明的碰撞与融合》
  在封建时代,欧洲与亚洲国家间进行了广泛交流,如阿拉伯与拜占庭。各国相互借鉴土地制度、官制等,在碰撞中融合。欧洲与亚洲国家在吸收彼此的文化与制度时加以改造,形成独特风格,共同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设问:根据材料,归纳阿拉伯文明在哪些方面受益于拜占庭文明。
答案:方面:土地制度;部分官制和管理模式;生产方式和城市生活方式;城市建筑;图书资料和艺术珍品;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