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 第02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学案 2025年中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考点精讲(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世界现代史 第02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学案 2025年中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考点精讲(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核心素养要求
建立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主要史事的时空观念。
结合罗斯福新政理解改革的重大意义。
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史事的全面梳理解读战争胜利的原因、具体影响等。
恰当运用有关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料增强在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方面的认识。
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
经济大危机
背景 (1)繁荣与危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但是,繁荣的表象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无法得到解决 (3)主要原因:生产过剩造成了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 (4)直接原因:全国性股票投机活动出现 (5)政策原因: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使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
爆发 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纽约证券 交易所前
特点 (1)持续时间长:从1929年持续到1933年,达五个年头 (2)波及范围广:涉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破坏性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贸易额减少2/3,失业人数超过3 000万
结果 (1)广大人民群众艰难度日,食不果腹,衣不御寒 (2)资本家为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大量销毁商品
罗斯福新政
背景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大危机。美国的工业产量下降超过40%,贸易额减少70%;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有1 500万~1 700万人失业 (2)胡佛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使危机不断加重 (3)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时间 1933年开始 领导人 罗斯福 罗斯福发表演说
目的 (1)直接目的:应付严峻的经济大危机 (2)根本目的:维护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特点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主要内容及影响 项目 具体措施 作用
整顿金融体系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加强了国家对金融业的管理和控制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协调了劳资关系
调整农业政策 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合理发展
推行“以工代赈” 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运动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吸纳了大量的失业者,缓解了失业压力,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促进美国经济的复苏,缓和社会矛盾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影响 (1)对美国: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为后来美国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 (2)对世界: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给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
局限性 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考点二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意大利法 西斯政权 的对外 扩张 背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 (2)墨索里尼乘机组织法西斯党
建立 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
政策 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进行领土扩张
对外 扩张 (1)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在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 (2)1935年,意大利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1936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背景 (1)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 (2)在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广大中下层民众困苦不堪,对政府的不满加剧 (3)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徒乘机大肆活动,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煽动复仇情绪。1932年,在国会选举中,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
建立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不久,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独 裁 统 治 对 内 (1)希特勒上台以后,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解散工会 (2)加强思想控制,焚烧大量进步书籍 (3)残酷迫害犹太人,剥夺犹太人的财产,杰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等优秀人士流亡国外
对 外 (1)政策: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积极扩军备战 (2)史实:1935年,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1936年,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吞并奥地利;1939年3月,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背景 (1)1927年,日本内阁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2)在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在国内外矛盾激化的形势下,日本出现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 (3)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为寻找出路,军部法西斯势力积极推动对外扩张
建立 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对外扩张 与中国的 抗争 (1)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迅速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扶植傀儡政权“满洲国”,并进一步蚕食中国的华北地区 (3)日本制定《国策基准》,把“在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之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定为日本的根本国策 (4)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考点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 1939年9月—1945年9月
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直接原因:1929年至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刺激了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欲望 (3)客观原因:英、法采取“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日益膨胀,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4)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压制,引发了德国和日本对国际秩序的不满
双方 (1)法西斯同盟:意大利、德国、日本及其仆从国 (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
战场 (1)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等 (2)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
序幕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爆发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军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进一步 扩大 (1)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苏德战争爆发,苏德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2)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10月,德军逼近莫斯科。苏联军民顽强抵抗,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达到最 大规模 (1)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这一事件激发了美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促使美国对日宣战,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 (2)日本向东南亚等地区发动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珍珠港事件中被 轰炸的美国战舰
走向 联合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转折 苏德 战场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年7月,德国进攻苏联的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英勇抗敌。1943年2月,德军投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太平洋 战场 中途岛海战:1942年,美军在中途岛对日军进行反击,日军损失惨重。中途岛海战后,日军再也无力在太平洋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
结束 意大利 1943年7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不久,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德国 (1)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2)1945年4月,苏军攻克柏林,希特勒饮弹自尽 (3)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日本 (1)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对日本侵略者展开猛烈反攻 (2)1945年8月上旬,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参加对日作战 (3)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 (4)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结果 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结束
性质 世界人民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特点 规模大;历时长;参与人口多;伤亡大;涉及范围广;战争异常残酷
影响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世界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其中 (2)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联合国家宣言》 开罗会议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联合国家宣言》 时间 1942年1月 地点 华盛顿
背景 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
签署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以后又有21个国家在宣言上签字
主要 内容 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影响 (1)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2)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开罗会议 概况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的首脑在开罗会晤,并于12月初发表《开罗宣言》。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影响 (1)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中华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收回被日本占领的领土和处置日本法西斯提供了依据
雅尔塔 会议 时间 1945年2月 参与国 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
背景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盟军节节胜利
主要 内容 (1)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 (2)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3)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波茨坦 会议 概况 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波茨坦召开会议
主要 内容 重申了雅尔塔会议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影响 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领域 表现
资本主义世界 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群众生活艰难,失业人数激增,威胁社会安定;资本主义经济遭受沉重的打击
政治领域 引发政治危机和社会矛盾;各国国内矛盾激化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引起了一连串的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德国、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对苏联 经济危机并未波及实行计划经济的苏联,相反苏联利用经济大危机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对中国 在经济大危机中日本为寻找出路,军部法西斯积极推动对外扩张,发动侵华战争
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首开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先河,对西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大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国家政权和私人企业紧密融合,掌控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国家通过干预政策,直接参与社会再生产,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进行调控,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易错提示。
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是意大利,且不是因为受到19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而建立的;而德、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是因为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影响。德国纳粹党上台方式不是通过暴力,而是通过欺骗性宣传,进而以选举的方式上台。
   结合史实谈谈怎样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
(1)发动战争之前的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作用下,国力增强;希特勒上台后不顾《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大搞军备竞赛,对发动二战作了充分、细致的准备。相比之下,二战初期反法西斯国家的实力较弱、缺乏准备,这就导致了战争初期抵抗的艰巨性。(2)战争初期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导致法西斯国家侵略猖獗;1939—1942年,反法西斯国家大都各自为战,缺乏统一指挥和相互配合,导致法西斯国家一度进攻顺利;新式武器的研发和运用使战争更加残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反法西斯国家人民英勇作战;等等。
材料一 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国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口……须加大我国国防经费,使我国有不再受侵凌之军力。 ——纳粹党的早期纲领 材料二 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作为唯一的政党存在于德国。……不得成立任何非法组织,……必坚决取缔。 ——1933颁布的禁止组织新的政党的法律
  《凡尔赛条约》使德国民众产生了严重的复仇情绪,纳粹党抓住了这一时机进行蛊惑宣传,希特勒掌握德国实权后实行了疯狂的法西斯统治,世界面临战争的威胁愈发明显。
设问:据以上材料,结合背景评述德国法西斯专政的特点和实质。
答案:特点:对内专制独裁,实行一党专政;镇压工人运动,疯狂迫害犹太人;对外扩军备战,进行侵略扩张。实质:垄断资产阶级公开的恐怖专政。
(2024·河北)下面所示军事行动 (  )
A.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B.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D.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2023·河北)某学者曾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并没有得到和平,却孕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最显著的现象乃是以国族生存与荣辱为号召,包藏野心的领袖们在许多国家借民心的怨恨与愤怒,集中权力于集权专制的政治体制,带领群众让国家走上奴役、战争与毁灭之旅。”下列史实中,能印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  )
A.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B.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
C.英国镇压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
(2023·河北)下面示意图所示军事行动的直接依据是 (  )
A.华盛顿会议决定 B.《联合国家宣言》
C.雅尔塔会议的决定 D.《华沙条约》
(2019·河北)在宣言上签字时,确定了美、英、苏、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原则,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同盟中的特殊作用。该“宣言”的签署,标志着 (  )
A.中国成为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
C.美国开始投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
D.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2019·河北)下面的特派状影印件可以用来直接佐证 (  )
A.中国参加了联合国成立大会
B.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C.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2017·河北)下图所示内容是某次战役前的情报。情报中的“此举”是为了 (  )
A.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B.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
C.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D.彻底消灭日本法西斯
(2021·河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受疫情影响,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庆典被迫推迟,但还是举行了空中阅兵。美俄两国总统于2020年4月25日发表联合声明,强调二战期间美苏军队的易北河会师“预示纳粹政权的最终失败”,并盛赞“易北河精神”。5月8日,白宫称“美英战胜了纳粹”。
永远不能忘记,苏联在争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1941年至1945年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共有2 700万人牺牲,物资损失高达6 790亿卢布。如果没有苏联军民的英勇奋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可能会更加艰难。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对苏联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肯定。
同样不可讳言,苏联在二战中确实也曾对其他国家和人民造成过伤害。1939年9月苏联打着保卫“西部边界安全”的旗号侵入波兰。1940年春,苏联在卡廷森林制造了卡廷惨案。
在东亚,苏联在二战中发挥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苏联对民国政府提供支持,先后三次向中国提供2.5亿美元贷款、出口军事装备并派军事顾问和航空志愿队参与指挥和作战。但苏联也对中国构成一些伤害。
对俄罗斯来说,颂扬在二战中的“伟大贡献”是其凝聚国内民心、改善国际形象的重要选择。对全人类而言,纪念二战是为了更好地缅怀为人类的解放与进步事业舍生取义的所有先驱,是为了汲取历史教训而不让战火肆虐、生灵涂炭的悲剧重演。纪念二战,只有全面还原历史,才能更好地纪念。
——摘编自冯玉军《全面还原历史,更好纪念二战》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纳粹德国陷入苏军与美、英等盟国军队东西两个战场夹击的重大事件。
(2)材料认为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既作出了重大贡献,又给其他国家和人民带来伤害。其依据各是什么
(3)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评价历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详解答案】
河北中考·真题体验
1.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英勇抗敌。次年2月,德军投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C项正确;珍珠港事件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排除A、B两项;诺曼底登陆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排除D项。故选C。
2.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签署《凡尔赛条约》,把所有的战争罪责推给德国,埋下了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面对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的打击,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徒乘机大肆活动,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煽动复仇情绪,从而赢得了广泛支持。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故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现象,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期间,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排除C项。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是在二战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3.C 解析:根据题干所示军事行动路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示意图所示军事行动是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1945年初,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雅尔塔举行会议,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因而1945年8月,苏联参加对日作战,这一行为依据的是雅尔塔会议的决定。故C项正确。华盛顿会议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华沙条约组织建立,标志着华约、北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
4.B 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此宣言是《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故B项符合题意。
5.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为1945年。1945年,联合国成立。由图中的文字“特派董必武为中华民国出席联合国大会代表”可得出,中国政府派代表出席了联合国成立大会。故答案为A。
6.B 解析:阅读情报可知此次袭击地点是“珍珠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珍珠港是美军驻太平洋的基地,情报中的“此举”是为了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B项正确。A项同德国闪击波兰有关;C项同美、英等盟国军队诺曼底登陆有关;D项同美军在日本投掷原子弹等内容有关。
7.(1)诺曼底登陆(或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2)作出贡献的依据:1941年至1945年,苏联牺牲了2 700万人、物资损失6 790亿卢布;支援中国人民抗战。
带来伤害的依据:1939年9月,苏联侵入波兰;1940年,制造卡廷惨案;给中国造成了伤害。
(3)依据史实,全面、客观地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